陕西省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来源 :南方农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yi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2012年陕西省率先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2014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在陕西全省推进。经过近几年的发展,陕西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成效显著,但是新型职业农民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地推动陕西省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通过对陕西省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现状的分析,挖掘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推动陕西省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新型职业农民;发展;陕西省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3.081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农民向城镇转移的速度加快,陕西省农村地区“空心化”“老龄化”现象严重,“谁来种地”已成为关注的焦点。现阶段,陕西省农民整体素质偏低,已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重要因素。因此,推动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是陕西省从根本上解决“谁来种地”、确保“粮食安全”及推动乡村振兴的迫切需要。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陕西省积极响应,开始试点。经过近几年的发展,陕西省形成了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
  1 现状
  1.1 陕西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
  截至2018年底,陕西省新型职业农民人数已达87 757人,较2017年增长19.4%;其中持有初级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书的有79 157人,占比90%;持有中级资格证书的有7 537人,占比9%;持有高级资格证书的有1 063人,占比1%。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不断壮大,但持有中级资格证书和高级资格证书的人占比较低[1]。
  1.2 陕西省新型职业农民“留农”的内生动力
  2019年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对陕西省新型职业农民进行调研。调查队对565位新型职业农民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情况如下:受访的新型职业农民2018年人均年收入28 595元,是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11 213元)的2.55倍。
  1.3 陕西省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的环境
  2019年陕西省农民教育培训专项工程投入总经费为10 230万元,较2018年增加166万元,增长率为1.6%。其中中央财政投入经费8 480万元,较2017年增长8.4%,陕西省配套经费投入1 750万元,较2017年下降2.1%[2]。
  2 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2.1 陕西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1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仍需提质
  陕西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存在如下问题:1)师资培养机制尚未建立,外来培训师资难以引入,内部师资能力培养欠缺,培训师资后备力量不足,使得職业培训无法有效、持续、长期地开展[1];2)新型职业农民以男性为主,2018年陕西省高素质农民中男性占比为85.66%,在全国排名第4,处于较高水平。
  2.1.2 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教育尚不完善
  陕西省新型职业农民的高职教育正在起步。2016年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开办新型职业农民高职学历班;2019年陕西省高职院校将新型职业农民纳入扩招重点人群;全省新型职业农民高职教育中学生的管理、专业的设置、课程体系的构建等不完善,部分学校学费高昂,新型职业农民的招生并不理想。
  2.2 陕西省新型职业农民“留农”内生动力不足的原因
  2.2.1 部分地区新型职业农民的扶持政策宣传不到位
  2019年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对新型职业农民增收情况专题调研,调查显示:从扶持政策受益方面,40.4%的新型职业农民表示享受到产业扶持、科技扶持、金融支持等扶持政策。但由于宣传不到位,使得部分新型职业农民对政策“吃不透、把不稳”,在创新创业中“迈不开”步伐,阻碍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
  2.2.2 新型职业农民的职业吸引力尚未真正形成
  近年来,国家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高度重视,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激励新生代农民、退役军人、返乡农民工等各类人才加入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然而,从长远来看,新型职业农民的职业保障、职业未来等尚不明确。职业农民不能享受如教师、医生等人员的职业待遇,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2]。
  2.3 阻碍陕西省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的环境
  2.3.1 城乡收入差距大
  陕西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由2015年的8 689元提高到2019年的12 32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5年的3.04∶1降低到2019年的2.93∶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渐缩小,但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城镇居民相比,依然存在较大差距。以2019年为例,陕西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6 098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 326元,收入比为2.93∶1[4]。这就导致新型职业农民对职业的未来信心不足。
  2.3.2 农民文化程度低
  2018年全国大部分地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高素质农民占比0.25%~26.76%,陕西省占比1.5%,在全国处于较低水平;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占比在1.09%~43.99%,陕西省占比2.6%,在全国排名倒数第2;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比在31.60%~98.60%,陕西省占比95.9%,在全国排名第2。由于陕西省高素质农民多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主,整体受教育的水平低,导致学员对培训认识不足,对市场把握不准,对政策理解不到位,制约了培训质量的提高[5]。
  3 对策建议
  3.1 不断完善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机制
  3.1.1 持续优化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
  在短期内政府需要加大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提高农业从业者的整体素质,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步伐。1)政府要整合涉农高校、农业企业、科研机构、职业农民协会等各类优势培训资源,激活市场活力,引导多种市场主体积极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构建各类资源协调发展高水平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3]。2)要培养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的培训师资队伍。3)要加大新型女职业农民的培育,通过基层党组织、妇联等,动员女性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4]。   3.1.2 继续加大新型职业农民的学历教育
  农业现代化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因此,长期来看,政府要做好顶层设计,打通新型职业农民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本科教育及研究生教育的有效衔接。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初级、中级、高级相结合的人才梯队,形成一支“技能+学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为农业现代化储备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3.2 激发新型职业农民“留农”的内生动力
  3.2.1 树立代表典型,加大宣传力度
  陕西省内各大新闻媒体、网络等要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宣传力度,不断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引导大学生、退伍军人、科技人才等加入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对于在农村双创、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中表现突出的新型职业农民,要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典型,积极营造全社会关注的良好氛围[5]。
  3.2.2 增强新型职业农民的职业信心和职业韧性
  相关部门应积极探索新型职业农民社会保障制度、退休制度,解决职业农民的后顾之忧,增强职业农民职业的吸引力。农广校、农业类高校、科研院所等在培训时,可增加新型职业农民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设置,引导新型职业农民准确地自我认知、客观地进行职业分析、明确地进行职业定位和详细地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不断增强职业的韧性[6]。
  3.3 优化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环境
  3.3.1 增强电商在农民增收中的作用
  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农业成本上升和买难卖难问题。疫情期间,农村电商在重塑农产品供应链体系,推动农业产业升级过程中作用凸显。“直播带货、云上销售”等持续发力,收效显著。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电商、快递进农村,拓展农村消费。因此,要以此为契机,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电商的培训,助力电商在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中持续发力。
  3.3.2 不断提高农村教育水平
  陕西省农民整体受教育的水平较低,已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的短板,使得职业农民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能力不足。因此,陕西省应继续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重视乡村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城乡教育融合发展,“名校+”“一对一帮扶”等措施,提高农村教育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 徐倩,肖蒙蒙,魏丽萍.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盲点”识别及破解[J].成人教育,2020(6):70-77.
  [2] 刘亚奇.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7.
  [3] 馬建富,黄晓赟.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社会支持体系的建构[J].职教论坛,2017(6):19-25.
  [4] 赵海燕.基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县级政府职能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6.
  [5] 熊逵.景东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与对策[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3):37.
  [6] 上海市农业委员会.突出职业属性强化制度保障,积极探索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制度[J].农民科技培训,2018(7):14-15.
  (责任编辑:刘宁宁)
其他文献
摘 要 我国农产品经济在互联网支撑下得到迅速发展,农产品的传统销售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市场的需求。因此立足当下时代背景,分析赣南脐橙销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寻求更加高效且低成本的电子商务模式,促进赣南脐橙等农产品发展,进一步带动当地农村经济发展。  关键词 赣南脐橙;电子商务;营销模式  中图分类号:F724.6;F323.7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
摘 要 农村金融是研究和解决农村金融发展的首要前提,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热点。通过运用文献计量法,借助CiteSpace 5.7软件中的连接点强度、热点关键词聚类等分析方法,分析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农村金融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通过研究得到3个结论:1)战略提出后,2017—2019年农村金融领域研究文献量呈上升趋势,2019年达到研究高峰后呈下降趋势;2)农村金融近5年的研究热点分别为“农民收入”“风险
摘 要 不断推进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改革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芦柞镇在社会治理实践中发现,基层治理越向下延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越薄弱,尤其是农村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芦柞镇根据基层实际,从村级治理入手,在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建立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的基层治理“芦柞模板”。  关键词 基层社会;治理对策;改革;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芦柞镇  中图分类号:D6
摘 要 近年来,湖北省荆门市聚焦高油酸油菜产业,着力推进高油酸油菜全产业链开发和价值链增长,在科研攻关、良种繁育、大田种植、精细加工、品牌营销和多功能开发方面进行了全方位深度实践和探索。荆门市已成为全国高油酸油菜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和产业化生产经营先行区。  关键词 高油酸油菜;全产业链;湖北省荆门市  中图分类号:F326.11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
摘 要 森林康养产业在践行“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中方兴未艾,不同地区的发展呈现多元态势,已成为乡村林区发展和致富的一条重要路径。在森林康养产业的培育与发展过程中,生态价值转化和乡村经济增长点的挖掘同等重要。选取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玉屏山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案例,探讨森林康养产业在多元化经营、精细化经营和服务当地经济中的作用,并基于生态价值转化和产业融合发展的现实需要,构建森林康养产业涵盖“绿色、创新、
摘 要 近些年,农村地区越发重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并取得了较多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些比较完善的理论,但是在农村产业融合与美丽乡村建设同步发展方面仍然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产业体制方面的缺陷导致美丽乡村建设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基于此,主要探讨农村产业融合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的困境问题,并提出解决的策略。  关键词 农村产业融合;美丽乡村;建设困境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D
摘 要 乡村义务教育作为我国乡村振兴的根基教育,关系到未来乡村人才发展、文化振兴及农村富美。然而,乡村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与义务教育服务“非有效”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困境。基于此,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河南省乡村义务教育服务效率进行测度与分析,并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提出优化提升义务教育服务效率的策略,为乡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 乡村义务教育;服务效率测度;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河南省  
摘 要 现如今,我国高度重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及“三农”工作的推进,而乡村振兴战略的改革开展势必会调动相关国家社会资源的倾斜、相关政策体系的协调、发展目标的聚焦和社会的关注。“三农”工作配套惠农政策的实施,需要国家层面强大政策协调能力及多元执行监督的保驾护航。基于此,对财政惠农政策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保障机制进行探析,为实现构建新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惠农政策;保障机
摘 要 生态旅游是一种强调环境保护的新型旅游方式,游客与从业者的环保意识是促进其发展的重要因素。畜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它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国民生活水平,也密切影响着生态环境。当前,国内畜牧业快速发展,畜牧业生态旅游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借鉴生态旅游的发展理念和成功经验,加强对畜牧业生产管理,同时加大宣传力度、突出地方特色,有利于促进其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 生态旅游;畜牧业;可持续发
摘 要 胡麻产业是宁夏固原市的资源优势,胡麻油料加工在固原市城乡居民的生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近年来,固原市胡麻种植条件差、种植面积逐年下降、缺乏科技成果引入等,使得胡麻种植收入不容乐观,胡麻产品的滞后变成制约固原市胡麻产业发展的瓶颈。所以,想要发展固原市的胡麻产业,一定要突破胡麻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  关键词 胡麻;产业发展;瓶颈;对策;宁夏固原市  中图分类号:S565.9 文献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