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试解

来源 :艺术殿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m0pl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论语·为政》)关于这句话的理解,因为没有上下文,一直争议不断。蒋绍愚(2010)根据各种不同的解释及其支持者归纳出以下四类。
  其一,攻击异端,这就有害了。(蔡节、程树德)
  其二,攻治异端,这就有害了。(皇侃、朱熹)
  其三,攻击异端,其害则止。(孙奕)
  其四,攻治异端,其害则止。(焦循)
  从以上归纳可以看出,历来的分歧主要涉及“攻”“异端”“斯”“害”“已”的语义和词类的问题。对这些问题,本文将根据古人和今人的研究分别作分析。
  一、“异端”作何解
  李敏(2012)对“异端”一词历来的解释做了大体上的归类,可分为以下四种不同的解释。
  其一,将“异端”训为“他技小道”。
  其二,将“异端”训为“异己”,进而具体引指为“诸子百家”“与己不同”可发源为何宴对“异端”注解。
  其三,将“异端”训为“邪说”,特指佛家学说。这种看法见于朱熹的《论语集注》。”
  其四,将“异端”训为“两端”。刘宝楠《论语正义》中引《说文解字》“耑,物初生之题也。端,直也”。又引《礼记·礼器》注“端,木也”,《孟子·公孙丑》注“端者,首也”。清戴震《东原集》中认为,“端,头也。凡事有两头谓之异端”。


  《论语》中“异”共出现11次。除“攻乎异端,斯害也已”。其余如下:
  (1)夫子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学而》)(和……不同)
  (2)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先进》)(其他的,别的)
  (3)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先进》)(不同)
  (4)诚不以富,以祗以异。(《颜渊》)(其他的,别的)
  (5)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子路》)(不同)
  (6)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季氏》)(其他的,别的)
  (7)邦人称之曰君夫人,称诸异邦曰寡小君;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人。(《季氏》)(其他的,别的)
  (8)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微子》)(和……不同)(9)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子张》)(和……不同)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异”作修饰语都表他指,意思是“其他的、别的”。那么,李敏(2012)对“异端”一词历来归纳四种,分类二和三类不能成立。因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在汉朝,朱熹以今律古,附会“佛家学说”显然不正确。
  分类一中把“异端”训为“他技小道”来自于“唯一介断断焉无他技。”(《公羊传·文公十二年傳》)何休注:“断断,诚一之貌也;他技,奇巧异端也。孔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又郑注《礼记·大学》:“断断,诚一之貌也。他技,异端之技也。”后来者依据此注解,以“异端”和“他技、小道”互训。蒋绍愚(2015):“在古代的字书和古书得注解中用‘A,B也’来表示的两个词,也未必是同义词。”“异端”和“他技、小道”互训,二者是中心变体相同还是非中心变体相同难以确定,我们只能说二者意义在此语境下可以互训,故分类一也缺乏强有力的说服力。
  至于“异端”作“两端”解,主要依据“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论语·子罕》)的孤例恐怕也难以成立。在《春秋左传》中“端”不仅有“两端”还有“一端”等,所以“端”可以训释为“方面”,那么“异端”就可以解释为“其他的方面”或“别的方面”。
  二、“攻”是“治”还是“攻击”
  有关“攻”字的词义,主要有三种意见:一是作“治”。如何晏《论语集解》:“攻,治也。”皇侃《论语义疏》:“攻,治也。古人谓学为治,故书史载人专经学问者,皆云治其书,治其经也。”朱熹《论语集注》:“范氏云:‘攻,专治也。故治木玉金石之工曰攻。’”钱穆《论语新解》也持此说。
  “攻”的第二个意思是作“攻击”或“攻伐”。如孙奕《示儿编》:“攻如攻人之恶之攻。”毛奇龄《四书剩言》、程树德《论语集释》、李泽厚《论语今读》、傅佩荣《解读论语》等也认为“攻”应当为“攻击”。
  “攻”的第三个意思是作“学习”“研究”。杨朝明《论语诠解》:“传统上,人们断句作:‘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攻:攻习、学习’……定州汉墓竹简本《论语》作‘功’。今从后者。”文选德《论语诠释》也认为如此。
  高迎泽、张瑾(2013)根据“攻”是“治”还是“攻击”时带宾语的不同情况得出:“攻(攻击):V+O,V+于+O;攻(治):V+O。”从而进一步得出:“‘攻乎异端’是‘攻击异端’。”“攻”作“治”解,前人的主要依据来源于《周礼·考工记》中的条例。李宗长(1997):《考工记》以“攻”字领首的句子计九条,其中八条中的“攻”字训为“治”,只有“攻国之人众”之“攻”训为“攻击”。又引《四库全书总目》中关于《周礼》成书年代的问题,认为不足以作证。《说文解字》:“攻,击也。从攴,工声。”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考工记》攻木、攻皮、攻金,注曰‘攻’犹‘治’也,此引伸之义。”同时根据统计,《论语》中“攻”共出现4例:
  (1)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为政》)
  (2)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先进》)
  (3)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颜渊》)
  除例(1)有争议外,其余三例都作“攻击”的意思,但“攻乎异端”的“攻”能否解释为“攻击”依旧无法成为确论。
  在传统印象中,我们都认为孔子是一个温文尔雅的圣人形象,孔子不会“攻伐”,只是强调“仁”和“礼”。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政》)但这不能表现出孔子反对用“刑”来“攻伐”。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宪问》)这是一个孔子对不合乎“礼”的人进行的“讨伐”。《荀子·宥坐》、《史记·孔子世家》都记载了孔子做了鲁国的大司寇诛杀少正卯的事件。这也是孔子对一个不合乎“礼”的人进行的“讨伐”。这种“攻伐”是在一种切中要害,而非“滥杀无辜”。“攻乎异端,斯害也已”,也即强调“攻击”“异端”要切中要害,否则就会有害了。   结合高迎泽、张瑾(2013)对《左传》《诗经》等先秦文献中“攻”的统计调查,我们认为“攻乎异端”的“攻”可以理解为“攻击”“讨伐”。
  三、“斯”是连词还是代词
  高迎泽、张瑾(2013)分析:“斯”作为虚词在古汉语中一般认为有两种意思,一个是代词,一个是连词。如果“斯”是代词,指代“攻乎异端”,“斯害也已”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斯/害也已”,“害”为动词;一种是“斯害也/已,“斯”修饰“害”,“害”是名词,“斯害”是定中结构。如果“斯”是连词,则“斯害也已”只能理解为“斯/害也已”,“害”是动词。根据统计,《论语》中出现“斯”共计71次,除去“斯害也已”剩余70次,其中“斯”作代词32次,连词38次,这看不出两者的区别。“斯害也已”的“斯”位于分句句首,《论语》中共计25次,根据分析位于分句句首的“斯”作代词4次,连词21次,所以“斯害也已”的“斯”极有可能是连词,可以译为“则”或“就”,那么“害”即为动词。
  (1)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八佾》)
  (2)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公冶长》)
  (3)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公冶长》)
  (4)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
  (5)其言也仞,斯谓之仁已乎?(《颜渊》)
  (6)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尧曰》)
  四、“害”和“已”的解释
  谢明君、龚波(2012)提出“害”的解释与“已”有关:“伴随着对‘已’的理解的不同,对‘害’的理解其实也有不同。这种不同,主要不是意义的不同,而是词性和句法功能的不同。当把‘已’理解為停止时,各家都将‘斯害’解释为‘其害’,‘害’是一个名词,意思是‘灾害、祸害、坏处’,‘其害’相当于英语的‘the harm’,在句中作主语;当把‘已’解释为语气词时,各家都将‘斯害’解释为‘那就有害’,‘害’的意思是‘有害’,相当于英语的‘harmful’,“害”的词性是形容词,在句中作谓语。”那我们先来看“已”。“也已”的“已”有两种不同说法。一种认为“已”应作为“停止”,是动词。如孙奕《示儿编》、焦循《论语补疏》中“已,止也。不相悖,故害止也”。另一种认为“也已”做语气词,无实意。
  根据统计,《论语》“也已”的次数是8次,除“斯害也已”其余7次如下:
  (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2)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
  (3)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泰伯》)
  (4)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泰伯》)
  (5)遂欲从之,末由也已。(《子罕》)
  (6)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子罕》)
  (7)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阳货》)
  杨逢彬(2016):“也已,复合句末语气词。《论语》除这一句外,‘也已’凡14见(包括也已矣),均为句末复合语气词。”[10]32本文也认为如此。杨伯峻《论语译注》中还有一个关于“也已”的问题:
  (1)子路不说,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杨伯峻)
  (2)子路不说,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杨逢彬)
  杨逢彬(2016):“句式同9.11相同‘末由也已’;‘末之’,没有(地方可)去;之,去;‘也已’为复合语气词。”“末由也已”是“末+V+也已”的结构格式,“也已”是复合语气词。而“末之也已”也是“末+V+也已”的结构,所以本文也认为“也已”是语气词。
  另外,崔适《论语足征记》中引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皇本、高丽本‘已’下有‘矣’字。”根据统计,《论语》“也已矣”的次数是7次。
  (1)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泰伯》)
  (2)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未如之何也已矣。(《子罕》)
  (3)亦各言其志也已矣。(《先进》)
  (4)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颜渊》)
  (5)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颜渊》)
  (6)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卫灵公》)
  (7)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子张》)根据上文,“也己矣”全部为语气词。那么就可以确定“也已”或“也已矣都是复合句末语气词”。
  结合分析可以确定“害”是动词,又根据“斯”也确定“害”是动词。所以可以肯定“斯害也已”的“害”就是动词,可以译为“有害”,这也就是蒋绍愚归纳的第一个解释:“攻击异端,这就有害了。”
  综上所述,“攻”应当为“攻击”,“异端”为“其他的方面”或“别的方面”,“斯”为连词“则”或“就”,“害”为动词“有害”,“也已”为句末语气词。此句当释为“攻击其他方面(非要害),就会有害了。”
  参考文献:
  [1]蒋绍愚.读《论语》札记[J].中国语言学第4辑,2010(7).
  [2]李敏.“攻乎异端,斯害也已”注解梳理与辨证[J].大众文艺,2012(3).
  [3]赵诚.甲骨文分类词典—卜辞分类读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9.
  [4]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5]高迎泽,张瑾.“攻乎异端”解 [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9).
  [6]李宗长.“攻乎异端,斯害也已”小考[J].文献(读书札丛),1997(3).
  [7]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12.
  [8]段玉裁.说文解字注[4].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9]谢明君,龚波.也说“攻乎异端,斯害也已”[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9).
  [10]杨逢彬.论语新译新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11]程树德.论语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90.
  作者简介:张根(1992-),河南南阳人,华南师范大学2016级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图像、声音、设计等等这些传统留在纸质上的艺术,渐渐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得到改善,例如:PS、ADC等等一些软件渐渐开始打开美术领域的大门,本文我们就来探讨一下美术在计算机应用专业中的作用。  【关键词】美术;计算机应用专业  一、从理论上进行分析  随着如今计算机事业的不断发展,无数的美术的学者开始瞄准这一势头,所以不管是从美术的设计还是绘图上面都在发生着变化,潘力
期刊
【摘要】在电视摄影技术中,画面切换效果是观众感知的重要影响因素,在电视摄像技术中的地位不可估量,已经得到了社会大众的高度重视与关注。掌握良好的画面切换技巧,可以充分满足观众的感官需求,确保良好的电视摄像画面切换效果。本文主要针对电视摄影技术中画面切换技巧展开深入的研究,旨在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些理论性参考依据。  【关键词】电视摄影技术;画面切换;技巧  对于画面切换效果来说,与观众感知的关系是紧
期刊
【摘要】小学音乐课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科目,是培养学生审美素养和想象力的重要学科,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本文針对现阶段小学音乐课程的问题,提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策略,以提升音乐课堂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以人为本  引言:  现阶段小学音乐课堂,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在充分了解学生需求和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开展的中
期刊
【摘要】杂技和舞蹈作为现代艺术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相似的表现基因,又有不同的侧重点。随着当前时代的进步,就对艺术的表现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舞蹈和杂技如果想要有更好的发展和进步,就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相互融合,共同进步,以满足观众的需求,以在艺术高度上达到更高的高度。  【关键词】杂技;舞蹈;侧重点;融合  一、杂技与舞蹈的相似  现代艺术形式从总体上主要分为八个大类,主要是文学、音乐、美术、舞
期刊
【摘要】腿部的外开在芭蕾基训中是必不可少的,有着很强的训练目的和训练意义。芭蕾的基本元素贯穿于芭蕾基训的全部,腿部的外开在芭蕾的训练中不仅可以延伸腿部的线条,而且可以美化所做出来的动作。身为学生,我们应从根本上认识到腿部的外开在芭蕾基训中的重要性,从而提升自身的能力。芭蕾是非常有气质的一门艺术学科,所以我们更要遵循它特有的训练条件。芭蕾基训课在舞蹈的课堂中是必不可少的,它占有一定的主导地位,决定着
期刊
【摘要】宋代瓦舍勾栏做为文艺演出的固定场所,是民间专业艺人的生活舞台。其出现是我国城市文化生活转入以个新时期的重要标致之一。宋朝出现了正式的戏剧演出场所,宋代瓦舍中勾栏的出现标志着城镇剧场的形成,对于中国戏剧和说唱伎艺的发展均有相当大的促进。  【关键词】瓦舍勾栏;杂剧百戏;剧场  一、瓦舍勾栏的名称由来及历史背景  瓦舍,亦称瓦子,来源于隋唐时期的城市“戏场”,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隋唐时期城防制度
期刊
【摘要】中国画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数千年,自有她不同于西方绘画的经营特点,其宗旨乃是以笔墨语言为中心,且在于她对色彩的“不敏感”,特别是在水墨山水一类。自隋唐山水画发展以来,除青绿山水之外,其余的基本上仍是以墨色为主,即便是重彩山水,其色彩也不过是石青石绿,赭石朱砂等几种少许颜色,许多文人士大夫更是摒弃了色彩,走向飘逸洒脱的笔墨游戏之中。然而,随着时代的前进步伐,中国画也正经历着在继承优良传统下的改
期刊
【摘要】小郁竹艺是一种采用直径5公分以下的刚(麻)竹为骨架、毛竹为部件加工成各种器具的民间传统手工制作工艺。益阳小郁竹器因其郁口小、工藝精、造型优美,做工精细而闻名。本文从材料美、工艺美、装饰美三方面阐述益阳小郁竹艺之美。  【关键词】小郁竹艺;材料美;工艺美;装饰美  益阳地处湖南省中北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竹类资源十分丰富,其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更是孕育出了乡土气息浓郁的传统手工艺术
期刊
本文通过对绥棱农民画民间艺术品的现状的研究,发现农民画之乡很多,有上海金山、陕西户县、山东聊城等等。作为一种特有的民间艺术,绥棱农民画至今天为止已经度过了近百年的历史。在这长达一百年的历史之中,社会的模式、民众的意识、生存环境都在翻天覆地的改变着。因为自己本身的原因和外延市场牵制的影响,随着当下社会、经济、文化、环境以及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的相关问题,绥棱农民画在当下面临着许许多多的问题。绥棱农民画应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动画中出现的老年人形象进行分析,同时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老年角色特点,探讨当代中国动画中老年人形象设计的缺憾与问题,结合国外优秀角色塑造案例,试对中国动画中老年人形象设计进行研讨和商榷.  【关键词】中国动画;老年人形象;动画角色塑造  一、前言  受限于年龄原因,大多数动画中老年人的形象,尤其在动画一开始,都无法通过夸张的表情、频繁的肢体姿态变化来展现。同时,在回顾某一部动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