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核心素养 提升思维品质

来源 :新作文·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_b074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进行中,为积极应对以核心素养为中心的课程改革的新形势,落实品德学科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把学生培养成知识丰富、思维深刻、性格善良、品格正直、心灵自由的人,教育者应把正确的价值观、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优秀的品格看成学生的三大核心素养。品德学科作为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课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每一位品德教师的重要使命。文章基于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课程学习方式变革的思考,探索夯实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策略,希望可以为广大同行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核心素养;思维品质;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改革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正式发布。“核心素养”的提出,为我们勾画了一幅新时代期许的新人形象的蓝图,也向学校教育发出了从“知识传递”转向“知识构建”的信号。指向核心素养的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应该是实现深度体验与探究,不断提升思维品质,才能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美国教育学家克罗韦尔指出:“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不是责任感,而是……去发现新的思维方法。”品德课程是一门活动性的课程,所以教师要巧妙设计多元活动,让学生的思维在活动中得到启迪。
  一、优化方式,激情促思
  “优化方式”即优化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重视情感因素和理性思考的价值。课堂教学中,情感的激发可以激活思维的动力,以思维作为深化情感体验的引导,能把一些道德、法治抽象概念具象化,更贴近学生已有的生活經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如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宝岛孩子的心愿》,有老师这样设计:
  师:我们怎样才可以去台湾?我们找去过的同学说一说。
  生:台湾通行证、入台证……
  师:是啊,虽然我们只隔着一道浅浅的海峡,但是去一趟台湾可真不容易。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通过这些历史资料,你知道了什么?
  生1: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生2:台湾与我们是同根同源的,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亲人。
  师:可是从1949年蒋介石战败退居台湾,从此一道浅浅的海峡让我们两岸人民难以自由地交流,让许多远离大陆到台湾去的同胞思念亲人,思念故乡,怀念祖国的怀抱。一位祖籍福建的台湾诗人余光中就将他的乡愁寄于一首诗中,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播放《乡愁》的录音)
  师:你听到了什么?
  生:听到了诗人对故乡、对祖国恋恋不舍的一份情怀。
  师小结:是的,诗人想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这不仅仅是诗人个人的梦想,更是广大台湾同胞的心愿。
  通过向学生展示“入台证”以及讲述去台湾需要办理的手续资料,带领学生了解台湾的历史,他们在小组内研读关于台湾的历史资料,填写“台湾历史年表”,知道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一部分。在抒情的音乐声中,听余光中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更让学生感受到远离大陆到台湾去的同胞们对亲人、家乡、祖国的思念之情,于无声处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活动中,以思维作为深化情感体验的催化剂,优化了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问题导向,以辩促思
  生命是一种开放性、生成性的存在,人的思维也应该具有开放性、生成性的特点,这是人不断发展的内在机制。问题导向学习以“问题”为载体,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并在老师的引导下展开辩论、学会质疑,从而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课堂中,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有竞争、辩论、角色扮演等。辩论是围绕给定的主题,确定自己的观点,查阅资料,选出正反方,展开辩论,最后由中立者对正反双方的观点进行裁决。
  如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说说零用钱》一课,非常适合“辩一辩”。
  师:现在让我们来个“头脑风暴”吧。(问题:我想买一个自己心爱的玩具,但需要攒6个月的零用钱。我是直接问爸爸妈妈要钱,还是自己攒六个月的零用钱呢?)
  正方:我会自己攒6个月的零用钱把它买回来,因为这是我最心爱的玩具。
  反方:我们是爸爸妈妈的心肝宝贝,为什么要自己攒零用钱来买,直接问他们拿钱买就可以了。
  正方:爸爸妈妈攒钱也挺辛苦的,而且自己攒零用钱买会更珍惜。
  反方:我知道只要我撒一下娇,爸爸妈妈肯定会拿钱给我买玩具,可是太容易得到,我玩一会,就会把它丢到一边去。
  正方:所以我认为玩具没必要太多,还不如把钱用来买几本课外书更有意义!
  ……
  师:从正反方的激烈辩驳中,你听出了什么?
  生:不能随便向爸爸妈妈要零用钱。
  生:要合理使用零用钱,把钱用到有意义的地方。
  问题导向学习,以“问题”为载体,教师把如何看待零用钱的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通过“头脑风暴”和分组辩论后引导他们学会正确使用零用钱。学生在思辨的课堂过程中将知识转化为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进一步激活了指向核心素养培养的品德与社会课堂。
  三、深入探究,以研促思
  探究性学习以“发现”为学习的起点和归宿,学生基于自身的兴趣爱好,通过观察社会和自然现象,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探究的过程中使自己的思维不断深化,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生活中的安全》一课中,在讲授“遇到陌生人怎么办?”这一环节,对于这个探究性的问题,光靠一个学生的零星经验肯定整理得不够全面,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各自进行思考以后,组长组织组员进行汇总(将不同意见进行处理,引导小组成员达成一致的看法,这是比较高级探究合作的形式);最后进行小组评比得出最佳解决策略,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的竞争,学生就会产生小组合作学习的集体荣誉感——为小组的荣誉尽到个人的责任,最后达成小组共识,取得思维统一,从而转化成自己的思维成果和价值体系,从“知识传递”转向“知识构建”。这一过程既优化了思维方式,又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优良品格。
  变革时代充满挑战和机遇,只有从“教师中心”转向“学习者中心”,让学生成为知识与品德的探究者与建构者,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真正贴近学生的学习活动与思维过程,促进学习主体的深度学习,才能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育人,真正将培养核心素养落到课堂实处。
  参考文献
  [1]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关月梅,安林晓.着眼于“方法与能力”目标落实的评价研究[J].中小学德育,2015(03).
  [3]钟启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挑战与课题[J].全球教育展望,2016(01).
  [4]关月梅.核心素养时代学习方式变革的探索——基于上海市品德与社会课程学习方式变革的思考[J].中小学德育,2017(06).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及《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针对综合性学习提出了一系列的实施建议,但是,自《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发布至今,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却依然不成体系。究其原因,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创新性这一特点分不开,更与实践操作中的不可控因素分不开。文章试从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内容及形式进行探析,以期能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带来一些实质性的帮助。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微信”、“微博”的普及,已经引领者人们进入了“微时代”。如今,信息化技术已经应用到了教育事业中,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学前教育专业为我国培养了众多高素质的幼儿教师,推动了幼儿教育的发展进程。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应用到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够促进学前教育专业更好
期刊
农村蕴含着许多习作的素材。可惜的是,当前许多农村小学生的习作很难看见农村的田野风光之美、水乡景观之美和农家新居之美。从学生作文的内容来看,题材大同小异;从语言表达来看,表述方式雷同。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使农村小学生放飞想象,回归大自然,写出生活化的习作呢?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农村小学生的习作缺乏生活色彩的原因  目前,在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教学中普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改革以来,初中语文课本中古诗词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但是,初中古诗词教学却常常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其基本的教学方法是“串讲法”和“诵读法”,虽然重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却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能动作用,其结果往往是耗时较多,却收效甚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笔者试图从初中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入手,从诵读、悟境和运用三个方面作一些初步的思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
期刊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不应该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要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具体来说,教师要鼓励学生大量阅读和做批注,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会学生批注式阅读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学会个性化阅读,积极为他们搭建展示个人独特思维能力的平台。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段;批注式阅读;教学策略  一、批注
期刊
【摘 要】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地理题材比较多,但这些地理题材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较大的空间距离。同时,地理题材课程教学中课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均不利于品德课程地理题材教学的有效实施。文章基于品德课堂、地方特色、社团活动、家庭教育、信息化资源等方面对品德与社会地理题材课外活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出了相关教学策略。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地理题材;课外活动;资源开发;资源利用  品
期刊
【摘 要】语文素养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基础。文章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从课内、课外两方面重点论述了培养小学中高年段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高年段;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只有综合能力强的人才能真正适应时代的发展。而语文能力是一项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那究竟该如何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论爱国主义时说:“若论中华民族根植最深、影响最久的精神品质,必定是爱国情怀。”爱国主义是一种崇高的思想品德,每个民族对祖国都有无限真诚的感情,对祖国无限热爱是每个学生应该具备的品质,在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的时候,要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情感作为核心。  一、了解中华民族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粤港澳大湾区是一个富裕的湾区,生长在这个区域的新时代学生,对历史上在苦难中
期刊
现代诗歌教学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因为诗歌作品具有简洁、含蓄的特点,不同的读者往往会有不同的解读,在理解文本方面个性化、主观化的特点较其他文学样式更为突出。不少学生因此认为现代诗歌难学、难懂,或者学一首懂一首,没学过的则不能理解。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会一首诗并不是因为这一首诗的价值有多高,而是借助“这一首”的例子来学会理解、欣赏其他的诗歌。教给学生欣赏诗歌的方法,这才是诗歌
期刊
【摘 要】丰富的情感、动人的情绪,是一篇优秀记叙文的灵魂所在。而综观目前实际,不少学生写出来的记叙文都缺少真情实感。因此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训练学生学会怎样表达情感,引导学生体悟生活,使他们文必有情尤为重要。抒情有法,文章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介绍了几种行之有效的在记叙文中运用的抒情技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记叙文;抒情方法;真情实感  假如一篇文章,感情生硬、空洞、虚假,或苍白无力,或矫揉造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