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及《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针对综合性学习提出了一系列的实施建议,但是,自《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发布至今,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却依然不成体系。究其原因,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创新性这一特点分不开,更与实践操作中的不可控因素分不开。文章试从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内容及形式进行探析,以期能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带来一些实质性的帮助。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
(一)实践性
实践性,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时,关注生活,立足生活,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调查了解、查阅资料、动手实验等活动。运用听、说、读、写等能力获得相关的知识,获取多样知识,学会与人交往,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升综合能力。
(二)整合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各种学科、方式、途径、策略的整合体。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整合、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整合、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书本与实践的整合、语文与社会生活的整合……面对不断变化的生活、不同情感的冲击、多种学科知识的融合,学生要运用已有的学习方式,将这些问题一一解决,就更需要方式方法、学科知识、思想认知等多方面的整合。将不同材料整合为有利于获取直观知识的过程,也是一种整合的过程,一种整合的能力。将这种能力运用到学习中,便是一种知识的整合。所以说,语文综合性学习具有整合性的特点。
(三)创新性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方式具有创新性,为学生充分发挥创新潜能提供了自主合作的宽松环境;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具有创新性,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供了心理暗示,使学生从“要我学”的被动角色转变为“我要学”的主动探究者;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结果具有创新性,学生参与的主题选择、方案拟定、实践方式、成果展示的每一步,都可以看作综合性学习的阶段结果,每一个阶段的结果都是学生探究创新的思想结晶。
(四)主动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按照自己的爱好和探究方向,选择和确定学习的内容、合作的伙伴、学习的形式、学习成果的呈现方式。在整个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学生是提出主题的参与者,是活动方案的设计者,是学习内容的研究者,是结果呈现的操作者。这充分体现了学生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五)开放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打破了语文封闭性的学习形态,它提出与生活结合、与学科融合、与时代符合的教育新理念。这种与生活、社会、时代充分相融的课程理念,显示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放性。不拘泥于教材内容,将课内外资源有机结合,这是内容的开放;不局限在课堂,将研究的时间与空间完全交给学生,这是空间的开放;不禁锢于一种形式,从实际出发,采用阅读、参观、表演、书写等形式进行学习,这是途径的开放……综合性学习的开放性特点,为学生学习语文沟通了课堂内外、学科之间的联系,构建了一个开放而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内容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提高语文素养为目的的一门综合性课程,一般以主题式学习为主,以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为主要形式,以集中汇报的形式开展。
(一)围绕单元主题进行
主题单元教学,有利于教师依据教材,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将学生“学”的过程更加充分地体现在综合性学习之中。人教版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每册教材依据单元主题,安排了两次单元主题式综合性学習。比如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主题是“保护环境”,在本单元的讲读课文之后,都是有关环境保护的综合性学习提示,在“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与习作”中,依然是保护环境的内容。那么,结合单元主题与教材编排的要求,教师就可以设计“保护环境”的综合性学习。在学生学习了单元的第一课之后,指导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对身边的环境进行调查,并指导其记录调查数据的方法。在单元课文学习结束之后,开展调查汇报会。在这样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整合信息的能力、表达信息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二)围绕语文知识进行
围绕语文知识进行综合性学习,是掌握语文知识的集中训练方式,也是板块式知识教学的一种形式。比如,集中进行修辞相关知识训练时,教师需要设计出修辞相关知识的综合学习的方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依次将学生了解到的修辞知识一项一项地训练扎实。选择知识性的综合性学习一定要与习题训练区别开来。习题训练是教师教给学生知识和方法,学生训练,形成运用能力;而综合性学习是学生自己搜集学习的知识,在学习中掌握方法并能够学以致用,最终以知识讲解的形式进行汇报。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一个是被动接受知识,一个是主动探寻知识;一个以掌握知识为主,一个以搜集、整理、归纳、表达为主。两种不同的学习形式,将呈现不一样的学习效果。
(三)围绕传统文化进行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就有一个综合性学习活动——走进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主要让学生通过调查去了解当地有哪些传统文化。这只是传统文化综合性学习内容的一部分,这部分内容是和当地习俗有关的。除此之外,还有和历法有关的知识、词的知识、曲艺知识、礼仪知识、书法知识等,任何一项都可以当作一项主题内容进行综合性学习。
(四)围绕社会生活进行
作为教师,要能够从自然景象、社会生活中发现学习的内容。比如利用四个季节的特点,开展“踏春、觅夏、赏秋、寻冬”等实践活动,可在现实生活中找寻,也可在其他资料中找寻,还可以在古诗词中找寻,不拘泥于形式和时空,不拘泥于表现形式,只要能够体现季节的特点,形成综合性报告即可。
三、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环节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环节可以这样预设:确定内容——拟定方案——实践活动——总结交流。 (一)确定内容
语文综合性学习不同于其他课程开设有章可循,有文本可供参考,它没有现成的主题,也没有现成的材料。它的学习内容只能靠师生在拓展语文学习外延的同时,共同确定其学习的内容和主题,学习资源也只能靠学习者去挖掘和寻找,这是一项集探究性与创新性为一体的课程学习。要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首先要依据学情确定学习内容。
(二)拟定方案
综合性学习的所有环节都应该是学生主动参与并感兴趣的。所以,拟定学习方案,也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或者合作完成。一般活动方案包括:主题内容、学习目标、学习形式、资料来源、时间安排、结果呈现方式。如果是以合作的形式进行,还要有任务分工与具体要求以及完成时间。无论是独立完成还是合作完成,方案中的主题、目标、时间、资源、呈现形式都必须写得清楚明白,突出重点。
(三)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综合性学习的核心环节。这一环节,是体现学生主动搜集、筛选信息资料的环节,是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合的环节,更是小组成员合作、沟通、引起共情的环节。这一环节的学习,学生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老师可以提醒学生在遇到困难或疑惑时要养成主动寻求身边人的帮助和指导的好习惯,从而培养其与人沟通的能力。
(四)总结交流
这是学生将获得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的环节,也是将输入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输出的过程。输出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书面报告、图文并茂的小报、口头交流,也可以是逻辑性比较鲜明的表格等。这个环节更是学习成果分享交流,学生自我反思、相互欣赏的环节。
四、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汇报形式
综合性学习的汇报阶段,是学生最期待的。展示活动的设计,需要师生特别用心。所有汇报形式,一定要是学生自己乐意接受的,他们根据不同的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汇报形式。
(一)基于阅读能力的交流型
如果开展的综合性学习是阅读方面的,可以开展读书交流会、读书分享会、演讲会、朗读会等。比如,五年级开展“我眼中的名著人物”实践学习活动,那么实践汇报的形式可以是演讲类的或沙龙式的。在学生进行分享的同时,其他学生给出评价,得票数多者获胜。
(二)基于提升能力的展示型
如果开展的语文综合性活动是关于学生知识积累或者知识掌握方面的,展示型的汇报形式最合适。展示型实践活动汇报形式,还可以用在社会调查、研学总结、学科融合等内容的研究中。学生在展示交流中,一方面整合知识的能力会得到提高,另一方面能借“他山之石”,提升个人理解能力,为后期的综合性学习奠定基础,拓宽思路。
(三)基于知识能力的竞赛型
如果开展的是积累方面的实践学习活动,可以选择竞赛型的汇报形式。这种形式,需要家长或者老师的帮助。比如,进行“二十节气”学习实践活动,就可以将展示活动设计成小组闯关争分竞赛形式。这样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参加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提升语文素养的关键形式,是语文教材的延伸和补充,是听说读写、逻辑思维、想象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最佳整合,是培養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也是语文教学更好地贴近生活的体现。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
(一)实践性
实践性,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时,关注生活,立足生活,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调查了解、查阅资料、动手实验等活动。运用听、说、读、写等能力获得相关的知识,获取多样知识,学会与人交往,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升综合能力。
(二)整合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各种学科、方式、途径、策略的整合体。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整合、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整合、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书本与实践的整合、语文与社会生活的整合……面对不断变化的生活、不同情感的冲击、多种学科知识的融合,学生要运用已有的学习方式,将这些问题一一解决,就更需要方式方法、学科知识、思想认知等多方面的整合。将不同材料整合为有利于获取直观知识的过程,也是一种整合的过程,一种整合的能力。将这种能力运用到学习中,便是一种知识的整合。所以说,语文综合性学习具有整合性的特点。
(三)创新性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方式具有创新性,为学生充分发挥创新潜能提供了自主合作的宽松环境;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具有创新性,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供了心理暗示,使学生从“要我学”的被动角色转变为“我要学”的主动探究者;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结果具有创新性,学生参与的主题选择、方案拟定、实践方式、成果展示的每一步,都可以看作综合性学习的阶段结果,每一个阶段的结果都是学生探究创新的思想结晶。
(四)主动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按照自己的爱好和探究方向,选择和确定学习的内容、合作的伙伴、学习的形式、学习成果的呈现方式。在整个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学生是提出主题的参与者,是活动方案的设计者,是学习内容的研究者,是结果呈现的操作者。这充分体现了学生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五)开放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打破了语文封闭性的学习形态,它提出与生活结合、与学科融合、与时代符合的教育新理念。这种与生活、社会、时代充分相融的课程理念,显示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放性。不拘泥于教材内容,将课内外资源有机结合,这是内容的开放;不局限在课堂,将研究的时间与空间完全交给学生,这是空间的开放;不禁锢于一种形式,从实际出发,采用阅读、参观、表演、书写等形式进行学习,这是途径的开放……综合性学习的开放性特点,为学生学习语文沟通了课堂内外、学科之间的联系,构建了一个开放而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内容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提高语文素养为目的的一门综合性课程,一般以主题式学习为主,以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为主要形式,以集中汇报的形式开展。
(一)围绕单元主题进行
主题单元教学,有利于教师依据教材,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将学生“学”的过程更加充分地体现在综合性学习之中。人教版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每册教材依据单元主题,安排了两次单元主题式综合性学習。比如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主题是“保护环境”,在本单元的讲读课文之后,都是有关环境保护的综合性学习提示,在“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与习作”中,依然是保护环境的内容。那么,结合单元主题与教材编排的要求,教师就可以设计“保护环境”的综合性学习。在学生学习了单元的第一课之后,指导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对身边的环境进行调查,并指导其记录调查数据的方法。在单元课文学习结束之后,开展调查汇报会。在这样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整合信息的能力、表达信息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二)围绕语文知识进行
围绕语文知识进行综合性学习,是掌握语文知识的集中训练方式,也是板块式知识教学的一种形式。比如,集中进行修辞相关知识训练时,教师需要设计出修辞相关知识的综合学习的方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依次将学生了解到的修辞知识一项一项地训练扎实。选择知识性的综合性学习一定要与习题训练区别开来。习题训练是教师教给学生知识和方法,学生训练,形成运用能力;而综合性学习是学生自己搜集学习的知识,在学习中掌握方法并能够学以致用,最终以知识讲解的形式进行汇报。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一个是被动接受知识,一个是主动探寻知识;一个以掌握知识为主,一个以搜集、整理、归纳、表达为主。两种不同的学习形式,将呈现不一样的学习效果。
(三)围绕传统文化进行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就有一个综合性学习活动——走进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主要让学生通过调查去了解当地有哪些传统文化。这只是传统文化综合性学习内容的一部分,这部分内容是和当地习俗有关的。除此之外,还有和历法有关的知识、词的知识、曲艺知识、礼仪知识、书法知识等,任何一项都可以当作一项主题内容进行综合性学习。
(四)围绕社会生活进行
作为教师,要能够从自然景象、社会生活中发现学习的内容。比如利用四个季节的特点,开展“踏春、觅夏、赏秋、寻冬”等实践活动,可在现实生活中找寻,也可在其他资料中找寻,还可以在古诗词中找寻,不拘泥于形式和时空,不拘泥于表现形式,只要能够体现季节的特点,形成综合性报告即可。
三、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环节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环节可以这样预设:确定内容——拟定方案——实践活动——总结交流。 (一)确定内容
语文综合性学习不同于其他课程开设有章可循,有文本可供参考,它没有现成的主题,也没有现成的材料。它的学习内容只能靠师生在拓展语文学习外延的同时,共同确定其学习的内容和主题,学习资源也只能靠学习者去挖掘和寻找,这是一项集探究性与创新性为一体的课程学习。要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首先要依据学情确定学习内容。
(二)拟定方案
综合性学习的所有环节都应该是学生主动参与并感兴趣的。所以,拟定学习方案,也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或者合作完成。一般活动方案包括:主题内容、学习目标、学习形式、资料来源、时间安排、结果呈现方式。如果是以合作的形式进行,还要有任务分工与具体要求以及完成时间。无论是独立完成还是合作完成,方案中的主题、目标、时间、资源、呈现形式都必须写得清楚明白,突出重点。
(三)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综合性学习的核心环节。这一环节,是体现学生主动搜集、筛选信息资料的环节,是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合的环节,更是小组成员合作、沟通、引起共情的环节。这一环节的学习,学生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老师可以提醒学生在遇到困难或疑惑时要养成主动寻求身边人的帮助和指导的好习惯,从而培养其与人沟通的能力。
(四)总结交流
这是学生将获得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的环节,也是将输入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输出的过程。输出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书面报告、图文并茂的小报、口头交流,也可以是逻辑性比较鲜明的表格等。这个环节更是学习成果分享交流,学生自我反思、相互欣赏的环节。
四、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汇报形式
综合性学习的汇报阶段,是学生最期待的。展示活动的设计,需要师生特别用心。所有汇报形式,一定要是学生自己乐意接受的,他们根据不同的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汇报形式。
(一)基于阅读能力的交流型
如果开展的综合性学习是阅读方面的,可以开展读书交流会、读书分享会、演讲会、朗读会等。比如,五年级开展“我眼中的名著人物”实践学习活动,那么实践汇报的形式可以是演讲类的或沙龙式的。在学生进行分享的同时,其他学生给出评价,得票数多者获胜。
(二)基于提升能力的展示型
如果开展的语文综合性活动是关于学生知识积累或者知识掌握方面的,展示型的汇报形式最合适。展示型实践活动汇报形式,还可以用在社会调查、研学总结、学科融合等内容的研究中。学生在展示交流中,一方面整合知识的能力会得到提高,另一方面能借“他山之石”,提升个人理解能力,为后期的综合性学习奠定基础,拓宽思路。
(三)基于知识能力的竞赛型
如果开展的是积累方面的实践学习活动,可以选择竞赛型的汇报形式。这种形式,需要家长或者老师的帮助。比如,进行“二十节气”学习实践活动,就可以将展示活动设计成小组闯关争分竞赛形式。这样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参加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提升语文素养的关键形式,是语文教材的延伸和补充,是听说读写、逻辑思维、想象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最佳整合,是培養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也是语文教学更好地贴近生活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