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以来,初中语文课本中古诗词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但是,初中古诗词教学却常常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其基本的教学方法是“串讲法”和“诵读法”,虽然重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却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能动作用,其结果往往是耗时较多,却收效甚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笔者试图从初中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入手,从诵读、悟境和运用三个方面作一些初步的思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教学策略
一、初中古诗词教学现状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初中语文课本中古诗词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以2001年新课标人教版初中三年共6本语文课本为例,共有课内阅读古诗词30首,课外古诗词背诵60首。综观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科试题,關于古诗词的考题也越来越多,分值也越来越大,因此,古诗词教学也成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相当重要的一环。但是,当今初中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却令人担忧。重新审视初中古诗词阅读教学的课堂,不难发现,大多数语文教师还停留在“读—译—析—背”的教学模式上。其基本程序是:先让学生把古诗词作品读几遍,当作预习,教师也会纠正学生的错误读音;接着对作品进行简单的翻译、串讲,让学生明确各个句子的大致意思;紧接着简单地讲解、分析作品的文学常识、背景知识、主题思想、艺术特点等;最后就是让学生将作品背诵下来,达到能够默写的程度。这样的“串讲法”和“诵读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充分重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却严重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能动作用,忽视了学生个性化的情感体验,其结果往往是学生只会机械地背原文、背翻译、背考题,除此之外,再无所获。学生没有真正走进作品,没有和文本、和作者的直接接触,无法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对古诗词的审美体验更是无从谈起,最终只会导致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厌倦情绪日益增加。教师耗费了大量的教学时间,学生的学习却收效甚微。
二、提高初中古诗词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提高初中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尝试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一些简单的思考:
(一)诵读
朗读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声音的语言表达活动。历代诗词作品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是朗读材料的丰富宝库,不大声地读出来是很难从整体上去感受到它的语言的。然而,朗读也要做到有的放矢,要有目的、有方法地去读。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这属于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范畴,主要解决生字词的读音。其次要读出节奏,即通常所说的断句。教师要教给学生划分朗读节奏的方法,要引导学生把诗句读通顺,读流畅。第三,要读出韵味。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初步理解诗歌意思的基础上,读出语流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读出轻音、重音的变化,高音要读得清脆响亮,低音要读得委婉幽沉,韵脚要读得响亮而稍长。如读杜甫《春望》中的诗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重音应落在“破”“深”二字上,让学生在重读的同时去感受当时长安沦陷,国家破败、草木丛生的悲凉景象,从而加深对作品的感悟和理解。
第四,要读出情感。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设置诵读情境,读出古汉语的特色和文章的情感气势,读出人物的性格,以读带领学生进入文本,品味语言的音韵美,感悟作品的精神魅力。因此,朗读时要注意掌握诗词作品的感情基调,要读出曹操《龟虽寿》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中老当益壮、统一全国的雄心壮志和积极奋发、自强不息的精神气概;要读出陶渊明《归园田居》诗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中的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要读出李商隐《无题》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的委婉含蓄、缠绵悱恻;要读出范仲淹《渔家傲》诗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中的壮志难酬、苍凉悲怆……
优秀的古诗词作品能够给人以丰富的心灵体验,死记硬背只会泯灭学生的灵性。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诵读,让学生从整体上去感知古诗词作品中所反映的音乐美、语言美、自然美、生活美、情感美、艺术美,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步入古诗词作品的意境,自然而然地进入作品中广阔深邃的精神世界,更加深入地感受作品中的文学形象,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完善学生的人格。
(二)悟境
古诗词语言所表达的往往是对社会生活高度集中的概括,是对作者思想感情的升华,是至精至纯的文学语言,言近而旨远,景近而情深。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限于简单地串讲和粗略的分析,课堂必定会陷于枯燥、沉闷而索然无味,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时候,运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把诗中的语言还原为一个个生动的意象,进而带领学生体会诗人的感情,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在执教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时,首先要引导学生感知“水面初平”“云脚低”“早莺”“春燕”“乱花”“浅草”等几个春天特有的意象,让学生想象“水面初平云脚低”所描绘的画面,让他们设想自己置身于这种生机勃勃的早春景象之中会产生什么样的情感。这样,学生自然会感悟到作者对春天的赞赏和对西湖的喜爱之情了。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古诗词作品的创作背景来理解诗歌的意境。如学习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如果学生没有了解安史之乱的历史事实和杜甫在安史之乱中颠沛流离的生活经历,就自然无法理解诗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中忧国忧民的崇高的思想境界。
因此,教师应该十分重视引导学生感悟古诗词作品中的意境美,通过情景表演、分析意象、明确背景等方法,让学生如同身临其境一般,和文本、同作者形成直接的对话,使学生情感的琴弦得以拨动,使他们一同进入或喜或悲,或欢欣鼓舞,或积极乐观的情态,感同身受,轻松而又快乐地体会诗意,无形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三)运用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让他们能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而极具文化韵味的、精练优美的古诗词语言恰好是学习和运用语言的最好范本。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习诗人的写作方法和表达技巧,有效借鉴古诗词中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意境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句所呈现的画面。这样的语言训练,既可以通过“说”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可以通过“写”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够加强学生对古诗词作品的理解和感悟,可谓一举多得。
在写作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开展将古诗词进行扩写、改写、续写的写作训练活动,引导学生还原古诗词的情境,构筑画境,表现意境。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提高了学生的作文品位,又能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增强学生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众所周知,恰到好处地使用一些修辞手法是美化作文语言的方法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正确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去挖掘,将古诗词中的美词佳句甚至是一些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加以灵活选择,并恰如其分地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之中,那么,学生的语言表达将会更加丰富,学生的作文将会更有文采和韵味。有学生在关于“生命”的文章中是这样写的:生命就是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激昂乐观,生命就是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万丈豪情,生命就是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无私奉献,生命就是李清照“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无奈伤感。这句话连续引用了四句古诗词,从不同的角度对生命进行了阐释,紧扣文章的主题,使用排比句又增强了文章的气势,既显得文采斐然,又渗透了一种文化气息。
三、结语
当然,古诗词教学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如何让学生真正学会阅读、欣赏古诗词,让他们具有自己个人的独特感受,还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教师应在实践中总结经验,验证对策,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品位和情趣,让学生充分感受古诗词的魅力,从而使古诗词教学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阴美娜.初中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和走向思考[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32).
[2]黄翀.诵读与古诗词学习[J].海峡科学,2009(04).
[3]叶乃芳.新理念下的古诗词教学[J].文学教育(下),2008(02).
[4]王晓枫.古诗词教学中要重视培养朗诵能力[J].晋中学院学报,2006(06).
[5]王晓艳.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反思[J].学周刊,2011(11).
[6]张海侠.关于初中古诗词课堂教学的若干思考[J].语文月刊,2014(02).
[7]周滢.初中語文古诗词教学的思考与实践[D].苏州:苏州大学,2008.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教学策略
一、初中古诗词教学现状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初中语文课本中古诗词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以2001年新课标人教版初中三年共6本语文课本为例,共有课内阅读古诗词30首,课外古诗词背诵60首。综观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科试题,關于古诗词的考题也越来越多,分值也越来越大,因此,古诗词教学也成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相当重要的一环。但是,当今初中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却令人担忧。重新审视初中古诗词阅读教学的课堂,不难发现,大多数语文教师还停留在“读—译—析—背”的教学模式上。其基本程序是:先让学生把古诗词作品读几遍,当作预习,教师也会纠正学生的错误读音;接着对作品进行简单的翻译、串讲,让学生明确各个句子的大致意思;紧接着简单地讲解、分析作品的文学常识、背景知识、主题思想、艺术特点等;最后就是让学生将作品背诵下来,达到能够默写的程度。这样的“串讲法”和“诵读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充分重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却严重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能动作用,忽视了学生个性化的情感体验,其结果往往是学生只会机械地背原文、背翻译、背考题,除此之外,再无所获。学生没有真正走进作品,没有和文本、和作者的直接接触,无法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对古诗词的审美体验更是无从谈起,最终只会导致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厌倦情绪日益增加。教师耗费了大量的教学时间,学生的学习却收效甚微。
二、提高初中古诗词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提高初中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尝试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一些简单的思考:
(一)诵读
朗读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声音的语言表达活动。历代诗词作品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是朗读材料的丰富宝库,不大声地读出来是很难从整体上去感受到它的语言的。然而,朗读也要做到有的放矢,要有目的、有方法地去读。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这属于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范畴,主要解决生字词的读音。其次要读出节奏,即通常所说的断句。教师要教给学生划分朗读节奏的方法,要引导学生把诗句读通顺,读流畅。第三,要读出韵味。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初步理解诗歌意思的基础上,读出语流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读出轻音、重音的变化,高音要读得清脆响亮,低音要读得委婉幽沉,韵脚要读得响亮而稍长。如读杜甫《春望》中的诗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重音应落在“破”“深”二字上,让学生在重读的同时去感受当时长安沦陷,国家破败、草木丛生的悲凉景象,从而加深对作品的感悟和理解。
第四,要读出情感。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设置诵读情境,读出古汉语的特色和文章的情感气势,读出人物的性格,以读带领学生进入文本,品味语言的音韵美,感悟作品的精神魅力。因此,朗读时要注意掌握诗词作品的感情基调,要读出曹操《龟虽寿》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中老当益壮、统一全国的雄心壮志和积极奋发、自强不息的精神气概;要读出陶渊明《归园田居》诗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中的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要读出李商隐《无题》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的委婉含蓄、缠绵悱恻;要读出范仲淹《渔家傲》诗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中的壮志难酬、苍凉悲怆……
优秀的古诗词作品能够给人以丰富的心灵体验,死记硬背只会泯灭学生的灵性。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诵读,让学生从整体上去感知古诗词作品中所反映的音乐美、语言美、自然美、生活美、情感美、艺术美,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步入古诗词作品的意境,自然而然地进入作品中广阔深邃的精神世界,更加深入地感受作品中的文学形象,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完善学生的人格。
(二)悟境
古诗词语言所表达的往往是对社会生活高度集中的概括,是对作者思想感情的升华,是至精至纯的文学语言,言近而旨远,景近而情深。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限于简单地串讲和粗略的分析,课堂必定会陷于枯燥、沉闷而索然无味,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时候,运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把诗中的语言还原为一个个生动的意象,进而带领学生体会诗人的感情,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在执教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时,首先要引导学生感知“水面初平”“云脚低”“早莺”“春燕”“乱花”“浅草”等几个春天特有的意象,让学生想象“水面初平云脚低”所描绘的画面,让他们设想自己置身于这种生机勃勃的早春景象之中会产生什么样的情感。这样,学生自然会感悟到作者对春天的赞赏和对西湖的喜爱之情了。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古诗词作品的创作背景来理解诗歌的意境。如学习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如果学生没有了解安史之乱的历史事实和杜甫在安史之乱中颠沛流离的生活经历,就自然无法理解诗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中忧国忧民的崇高的思想境界。
因此,教师应该十分重视引导学生感悟古诗词作品中的意境美,通过情景表演、分析意象、明确背景等方法,让学生如同身临其境一般,和文本、同作者形成直接的对话,使学生情感的琴弦得以拨动,使他们一同进入或喜或悲,或欢欣鼓舞,或积极乐观的情态,感同身受,轻松而又快乐地体会诗意,无形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三)运用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让他们能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而极具文化韵味的、精练优美的古诗词语言恰好是学习和运用语言的最好范本。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习诗人的写作方法和表达技巧,有效借鉴古诗词中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意境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句所呈现的画面。这样的语言训练,既可以通过“说”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可以通过“写”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够加强学生对古诗词作品的理解和感悟,可谓一举多得。
在写作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开展将古诗词进行扩写、改写、续写的写作训练活动,引导学生还原古诗词的情境,构筑画境,表现意境。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提高了学生的作文品位,又能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增强学生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众所周知,恰到好处地使用一些修辞手法是美化作文语言的方法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正确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去挖掘,将古诗词中的美词佳句甚至是一些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加以灵活选择,并恰如其分地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之中,那么,学生的语言表达将会更加丰富,学生的作文将会更有文采和韵味。有学生在关于“生命”的文章中是这样写的:生命就是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激昂乐观,生命就是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万丈豪情,生命就是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无私奉献,生命就是李清照“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无奈伤感。这句话连续引用了四句古诗词,从不同的角度对生命进行了阐释,紧扣文章的主题,使用排比句又增强了文章的气势,既显得文采斐然,又渗透了一种文化气息。
三、结语
当然,古诗词教学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如何让学生真正学会阅读、欣赏古诗词,让他们具有自己个人的独特感受,还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教师应在实践中总结经验,验证对策,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品位和情趣,让学生充分感受古诗词的魅力,从而使古诗词教学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阴美娜.初中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和走向思考[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32).
[2]黄翀.诵读与古诗词学习[J].海峡科学,2009(04).
[3]叶乃芳.新理念下的古诗词教学[J].文学教育(下),2008(02).
[4]王晓枫.古诗词教学中要重视培养朗诵能力[J].晋中学院学报,2006(06).
[5]王晓艳.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反思[J].学周刊,2011(11).
[6]张海侠.关于初中古诗词课堂教学的若干思考[J].语文月刊,2014(02).
[7]周滢.初中語文古诗词教学的思考与实践[D].苏州:苏州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