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公文写作与文学的相互渗透现象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ujie3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经济活动中各类公文写作被频繁使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在公文写作的过程中,有效的加入文学进行渗透,促进公文写作的理念与时俱进,从而在新的时代下焕发出独特的魅力。本文主要针对在公文写作过程中如何有效地与文学进行相互渗透展开探讨,不断促进公文写作在新时代下产生新的效益与作用,促进公文写作在写作过程中内涵与外延上的升华。
  【关键词】 公文写作;相互渗透;文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2-0046-02
  一、公文写作与文学
  公文是指相关的公务活动的产物,具体来说就是各种国家机构,社会团体以及企业事业单位在进行生产与经营活动的过程中,有着特定作用与用途的文书。而文学是指用语言塑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语言艺术”。它包括诗歌、散文、戏剧、小说、报告文学等。
  就二者的不同来说,文学作品在创作中主要靠形象思维,文学语言追求形象实感和艺术美感,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及艺术感染力。公文则以逻辑思维为主,进行构思和写作,着重于对事物进行系统的分析与论述,通过综合、归纳、分析与判断,形成条分缕析的书面语言。公文不是文学创作,它总是为了现实的特定工作,或为了完成特定的现实任务而制作发布的,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政策性及法定的权威性、体式的规范性、特定的效用性。
  在公文写作与文学相互渗透的过程中,必须关注好公文写作的性质与文学之间的差异性,适当地进行文学与公文写作的渗透,才能促进公文写作在保持原有职能与作用的基础上兼具文学性。
  二、文学修养对公文写作效率和质量的影响
  (一)直接影響。在进行公文写作的过程中,相关的文学修养与知识储备影响公文写作的效率和质量。就具体来讲,对于一些需提高文学素养较的人来说,他们在进行公文写作与文学的融合过程中,大多以模仿为主,在文字语言的使用过程中,缺乏具体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而对于文学修养良好的人,在公文写作中,可以有效地将文学知识与认识融入公文写作的过程中,实现公文写作与文学渗透的相统一。实践证明,个人的文学素养在进行公文写作的过程中,能够根据自身的认识、理解与分析来进行相应的总结与观察,促进深层次的公文写作内容的升华。而另一方面,个人的文学素养还影响着公文写作中的创造力,在对于不同政策的解读上,有不同的认识,这就产生了基于不同理解层次和方向的公文写作内容 。
  (二)间接影响。文学素养的高低还间接影响着公文写作的效率与质量。就具体来说,在公文写作的过程中表达了相应的观点与情感,而文学素养的高低影响着公文写作中情感和意志的传达。文学素养良好的人在进行公文写作的过程中,对于深层次的意志的传达可能更加深入,其切入点能很好地引起共鸣。同时,文学素养的高低还影响着阅读的感受,具备一定审美体验的文学作品更能受到人们的喜爱。在实践过程中,公文写作形成了一定的审美标准,即简洁明快、准确贴切、朴实庄重、体式规范、标点正确等,这些都与写作者的文学素养有密切的关系。
  三、结合文学语言进行公文写作的方法
  (一)阅读借鉴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于公文写作来说,是一个繁杂的过程,在写作过程中需要掌握大量的文化知识,开阔的视野能提高公文的深度和广度,提升公文的深层次内涵,使文章更具有科学性和权威性。所以,在进行公文写作与文学相互渗透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扩宽自身的知识结构层面,构建好自身的文学基础,在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学习与借鉴作者的写作思路、思维逻辑、文章设计,在阅读与模仿借鉴中提升自身对于公文写作的认识,只有经过大量积累和反复思考,才能为后期的公文写作与文学的结合做好相应的铺垫。
  具体来说,文学是一个很大的范畴,它包括多方面的知识,包括文学史、文学理论与批评、作家与作品等,结构繁络,内容庞杂。在进行公文写作的过程中,要想有效地加强自身的文化基础,可以从阅读相应的文学作品进行,在经典的文学作品的阅读与熏陶中,学习优秀的先进人物。从经典文学作品中汲取知识与精神的力量,提升自身的写作层次,在长期的坚持与引导的过程中,使得文学与公文写作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得到渗透,促进公文写作与文学的结合。
  而对于文学作品的阅读,可以从贴近生活实际的文学作品进行,比如像《官场现形记》,通过阅读可以了解中国封建社会的瓦解及资本主义的萌芽,读《子夜》能有助于认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现实,读《创业史》更能直观的透视到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群众用双手开创的美好生活的真实场景。
  通过这一类文学作品的阅读,使得阅读者能够在体验与品味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感受文学作品在进行文学创作的过程中使用的手法与遣词用句。并且这种以社会为背景的文学作品更能够给阅读着更多的社会认识与体验,为以后的公文写作提供一定的模板与参考,使得在进行公文写作的过程中,能够以一种更加深刻理性思考融入公文写作的过程中,更加深刻的剖析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提供有效可借鉴的经验。从另一方面来说,文学作品的创作来源于生活实际,是对生活实际最好的反思与感悟。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使得在公文写作的过程中,能够更加集中的认识问题,发现问题,也更有利于人们透过表象看到本质,从而真正达到公文写作的目的和意图。
  (二)采用适当的修辞手法。在公文写作与文学的渗透过程中,可适当使用与公文写作内容相符合的修辞语言来进行写作的表达,有效修辞手法的使用能够增加公文写作内容的趣味性,生动性。例如,在公文写作的过程中,使用一些有助于提升公文写作内容实际效果的修辞语言,通过适当的修辞语言来促进公文写作内容的升华。如马克思在“人民报”创刊四周年纪念会上所做的演讲:“那些所谓的1848年革命,只不过是些微不足道的事件,是欧洲社会干硬外壳上的一些细小的裂口和缝隙。但是它们却暴露出了外壳下面的一个无底深渊……它们吵吵嚷嚷、模模糊糊地宣布了无产阶级解放这个19世纪的秘密,19世纪革命的秘密。”语言幽默,比喻形象,使深邃的思想更为生动,在巧妙运用比喻等修辞方式上堪称典范。   但是在使用修辞语言的过程中要注意反复推敲,掌握好具体分寸,对一些容易发生歧义或者曲解的修辞语言要进行区分。例如反语、夸张、双关、婉曲、衬托、顶真、拈连、仿词等,公文则一般不采用或极少采用。根据一定的语言环境,联系语言诸因素复杂多变的情况,灵活调整(包括增、删、改、调)修辞手段,以增强艺术性表达效果。而在写作过程中,如果想要表达自身观点或者思想情感方面的内容,就可以采用一些具有感情色彩的修辞手法来进行观点的表达。比如借用排比、层递、回环、反复、反问、设问等修辞手法来提高对感情色彩的强烈程度,增强语言的说服力,从而使得公文写作内容在与修辞手法的结合上,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
  (三)借用一定的文学想象手法。文学想象手法在与公文写作的结合过程中,能够有效的促进公文写作在内容真实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想象,并以真实依据为支撑进行原有的扩展和延伸,给读者带来一定的想象空间。这种文学想象手法与公文写作结合的方式更有利于在公文写作内容的创作过程中,实现一种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思考过程,使得文章在深层次的解读上更具有力度。使得原有的公文写作不仅仅停留在简单地以事实为依据的陈述过程中,而是以一种立于原有事实基础为依据的想象中,促进文章内容的升华。
  但是在文学想象手法与公文写作结合的过程中,要注意对于文学想象手法的使用来说,一定要以原有的公文真实写作内容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创造性的想象。想象必须要以现有为依据,进行客观的分析,而不是胡思乱想。而对于文学想象手法在公文写作结合过程中,可以通过大量的练习来进行合理的,有序的想象,并且以一定的现实、政策、材料、意图等为依据来进行结合,使得文学思维方式在公文写作的过程中发挥作用,使得公文写作在与文学的结合过程中有了更开阔的视野 。
  (四)准确用词,恰当使用。在公文写作与文学的相互渗透过程中,要根据具体的需要采取准确的用词,这是写好公文写作的关键。对于一篇好的文章来说,不仅需要锤炼文字,还需要选用恰当的词语来表达具体的内涵。在选用文字的过程中要注意,不故弄玄虚,不哗众取宠,使所写公文达到“现行效用”的目的。不能为了使用文学语言而脱离原有的公文写作内容,使得前后公文写作内容发生歧义,反而降低了公文内容的严肃性、权威性。比如在选用同义词语或短语时,要依据行文的目的、上下文和语境而定。为与办文更相切合,还要对文词进行多次加工润色,获取最佳表达效果。
  而且在使用文学语言的过程中要注意找到适用的文种,比如说对于公告、条例、命令等,只求准确,这一类公文写作就不需要加入相应的文学语言,只要公文写作能够表达出内容即可。而在调查报告、会议纪要、讲话稿这一类的公文写作中就可以适当性的加入一些文学语言,采用一定的修辞手法来促进文章的趣味性。比如1985年春节祝词中末段:新春伊始,万象更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洪流,正在祖国辽阔大地上奔腾!“天时人事日相催”, 让我们大家更加珍惜这大好时光,奋发图强,勤俭建国,扎实工作,勇于创新,戒骄戒躁,向着新的伟大胜利前进!就很好地融入了文学语言,使得文章更具有趣味性。
  对于公文写作与文学的相互渗透来说,文学的渗透应该是在公文写作原则与职能的基础上进行的有效渗透,是通过紧扣公文写作的内涵与意图进行深层次的加工。通过有效的文学语言的运用,使公文写作更加深刻、准确、简明,才能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效用,真正地实现其价值。只有这样,我们工作和生活起来才能有足够的精神营养,才能达到公文写作与文学的相互渗透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罗永妃,周金業.财经应用文写作[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
  [2]施建.公文写作与文学创作的异同财[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10,(5).
其他文献
【摘要】 相比于沈雁冰、冯雪峰和沈从文等具有派别归属的文学评论家,苏雪林始终在以个人的名义进行文学批评。这种身份使她在进行文学批评时可以自由发挥,又不可避免地打上极重的个人化色彩。政治倾向的一致和道德的洁净无瑕是她进行文学批评的重要尺度,这种尺度既揭示了苏雪林被主流文学所排斥的经历,也显示了“人生导师”胡适对她潜移默化的影响。  【关键词】 苏雪林;文学批评;价值尺度;意识形态  【中图分类号】I
期刊
【摘要】 网络文学是互联网发展时期新兴的一种文化产业,在资本的运转之间被转换成为各种文化创意产品,深受网民和受众的喜爱。但是这种文化创意产品在内容方面出现了字数优先、片面追求点击率、跟风模仿、追逐宫斗等一系列问题。针对以上问题,进行问题追踪和溯源,以希望解决网络文学在内容方面出现的不足,实现网络文学自身的文化价值。  【关键词】 网络文学;内容方面;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
期刊
【摘要】刘禹锡论毛诗的材料主要保存在《刘宾客嘉话录》中,以语录的形式存在,对毛诗的字意宗旨等提出了新见解,但记载简单,对其语录做初步的梳理解释,有助于对刘禹锡经学思想的深入研究。  【关键词】刘宾客嘉话录;毛诗;刘禹锡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2-0031-02  刘禹锡出生儒学世家,其本人进士出身,可惜其流传的经学论
期刊
【摘要】 文化是体现一个民族生活写照。每个少数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都经历着数千载风雨历程,贵州望谟布依族文化也经历很多年积累,才有今天的文化底蕴,望谟布依族文化在发展的过程虽然受到外来的影响,但至今仍保持自己的特色。本文在了解望谟布依族文化现状的前提下,对望谟布依族文化进行全面分析,期望达到传承和保护布依族文化的目的。  【关键词】 望谟;布依族文化;传承;保护  【中图分类号】J523 【
期刊
【摘要】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女性主义运动兴起于美国,同时期,现代主义艺术逐渐没落,八十年代新表现主义艺术成为一种新的绘画风格登上历史舞台,倡导回归绘画传统,注重情感表达,充满人文思考与关怀。新表现主义艺术家卢西安·弗洛伊德与珍妮·萨维尔作为英国后现代艺术绘画的领军人物,二人的艺术表现语言因性别差异而有所不同。珍妮·萨维尔作为女性艺术家在女性主义运动影响下,绘出一批肥硕、粗壮、反男性审美的人体
期刊
【摘要】 以福柯的权力理论为视角研究,《道格拉斯自述》呈现的教育图景处在极权主义奴隶制的权力场中,多层次权力维度的叙事中教育成为争夺的焦点。在美国奴隶制体系下,白人与黑人的关系类似于环形监狱中监视者与囚禁者的关系,而这个权力机器的钥匙则是教育。奴隶制用权力规训控制身体和思想,试图將黑人塑造成温顺的主体,从而进行奴役和剥削。道格拉斯通过对善恶两种教育体系的叙事,揭露了奴隶制权力规训的非法性,促进了废
期刊
【摘要】 公共图书馆想要长远发展,首先要处理好文献典藏工作,根源在于其属于图书馆内的重要结构和运营竞争的核心后备力量,更是为读者服务的基础性资源媒介,文献典藏工作效率和水平如何,直接决定着对读者的服务质量。由此,本文将在客观阐述我国公共图书馆文献典藏工作的进行实况基础上,探讨新时期下图书馆文献典藏工作的妥善性构建渠道,希望借此促进公共图书馆今后更好地完善与发展。  【关键词】 图书馆;文献典藏;实
期刊
作者简介  张吉兵,男,湖北蕲春人,教授,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教师,《黄冈师范学院学报》副主编,校学术委员会委员,鄂东文学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在废名研究方面,发表10多篇论文,出版专著两部:《抗战时期废名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废名研究札记》(台北秀威资讯,2009年)。  【摘要】 废名以创作“《尝试集》派”白话新诗步入新文学诗坛,在新诗发展的背景下对何为新诗问
期刊
【摘要】 随着新时代科技产业的迅速发展和普及,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也成了更具有市场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新生领域。创意产业具有研发设计投入高、而“照搬”成本低的特点,因此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成了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湖北省作为教育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域,发展创意产业成为其近年来的产业综合发展关键。加强保护知识产权、注重人才培养并保护好个人合法权益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与保障,才能更好地为创意产业提供良好的环境。 
期刊
【摘要】 认识论的基本任务就是使主体达到对外部世界的认识,长久以来存在于认识论中的一个基本的问题就是表象与实在的区别问题。所以对表象和实在的区分有助于对认识论基本任务的解决,由此可见,表象与实在问题的重要性。这一问题涉及主体与主体以外世界的关系;涉及主体认识外部世界过程中的直接可能性;涉及主体认识外部世界的途径。对于以上问题,罗素在著作《哲学问题》中做出了直接和间接的论述,接下来本文将重新思考罗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