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理论下由性别差异引起的艺术表现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al1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女性主义运动兴起于美国,同时期,现代主义艺术逐渐没落,八十年代新表现主义艺术成为一种新的绘画风格登上历史舞台,倡导回归绘画传统,注重情感表达,充满人文思考与关怀。新表现主义艺术家卢西安·弗洛伊德与珍妮·萨维尔作为英国后现代艺术绘画的领军人物,二人的艺术表现语言因性别差异而有所不同。珍妮·萨维尔作为女性艺术家在女性主义运动影响下,绘出一批肥硕、粗壮、反男性审美的人体艺术作品,而卢西安·弗洛伊德也有同表现对象的艺术作品。同一对象下的艺术表现其内在的由性别差异引起的深层原因可从男女性身份认同,观看视野的角度运用比较法进行探究。
  【关键词】 女性主义;珍妮·萨维尔;卢西安·弗洛伊德;女性艺术家
  【中图分类号】J54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0-0081-02
  一、探讨艺术家作品简介
  卢西安·弗洛伊德一生都将人体与肖像作为其画面的主要表现对象,以人外在的精神状态和身躯的呈现形式来表现人的内在灵魂,他笔下创作的人物形象,常常由紧张的笔触,结实的色彩和扭曲夸张的神态和身体表现所构成。
  以本文要探讨的作品《沉睡的救济金管理员》为例,画面中描绘了一名女性救济金管理员斜卧沉睡在沙发上的情景。这名女性救济金管理员身躯肥硕,凸起的腹部下垂至身体引力的一端,臃肿的两条大腿前后挤压与肚腩相连,色彩整体营造出一种沉寂的情感氛围。
  珍妮·萨维尔常常以自己的身体作为艺术作品描绘的对象,尺幅巨大,表现的女性身体粗壮、高大、结实。以艺术作品《柱子》为例,这幅作品人物下半身所占比例大于上半身,其画面呈现的女人体同卢西安·弗洛伊德的救济金管理员一样,是身材硕大的类型,但有所不同的是,卢西安·弗洛伊德笔下的人物身体松软且垂,而珍妮·萨维尔的身体则是健硕,结实,两者有本质的区别。这健硕、结实、高大的女人体却坐在一根细长的柱子上,在视觉感受上给观者带来了矛盾感的冲击。
  艺术作品《规划》仍是以健硕的人物体型为描绘对象,直观呈现身体特征的部位,在其身体皮表上却画满了一圈圈以消灭肥肉整容美体项目的标记线。其他作品除以人体为描绘对象外,还有大量的巨幅肖像,这些肖像画中有描绘身体伤痕的场面,让人分不清是由于接受外科整容手术所造成还是遭受外力伤害所导致,给人以冲击性的视觉感受和心灵刺激。
  两位艺术家对以肥硕的女性人物作为同一对象的描绘,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受和心灵体验,他们二人所关注的不只是局限在身体上的外在表现形式,更是将描绘人体作为一种研究人性、社会的表现方式与媒介,二人表达的不同亦有本质上男女性艺术家性别差异上的深层次原因。
  二、女性主义理论下性别身份认同的差异
  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女性主义在性别的研究领域上展开了生理决定论和社会建构论的论争,社会建构论占上风。社会建构论的最初观点是:每个人的成长都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人类的许多差异都不是源于一个基因,而是许多基因的相互作用。性别是以生理性别为基础的社会建构,个人生而为男为女,并没有天生的性别认同,他们是在成长过程中经过社会的建构之后才成长为男人和女人。虽然生理性别是天生的,但是社会性别既非内在的,也非固定的,而是与社会交互影响的产物,它会随着时间和文化的不同而改变。
  社会角色理论则是男女的心理区别来源于社会角色不同,因劳动分工的差异,女性多在家庭里活动,男性更多在社会上活动。许多文化中有男主外女主内的风俗。社会角色分工的起因部分来自身体的区别,主要包括女人的生育和哺乳的需要,身高和体力大小的区别等,但是更多地决定于社会习俗对性别角色的规定。
  珍妮·萨维尔画布中的健硕女人体与《威尔道夫的维纳斯》在体型上有着惊人的相似,原始艺术中,人类对女性始终充满着敬畏感,而壮硕的女人体正是这种表现,珍妮·萨维尔的女人体是壮硕的,是对女性身体功能上的一种身份认同,但是似乎又不仅仅只是对身体功能上的肯定态度,《柱子》中的女人体与承载庞大身体的细长柱子是一种鲜明矛盾的对比,直指女性在社会环境中如履薄冰的处境,女性所站的着陆点远远承担不了其身体的沉重,这里是女性艺术家对于自我性别身份在社会中的观察与体验。
  在珍妮·萨维尔的另一幅作品《Matrix》中,有着对变异身体的描绘,是有着明显男性面部特征却生长着女性器官这一明显女性特征的呈现,这里是人类在身体上的双性现象的表现,表现了其对于在性别上身体和心理身份认同的思索。
  而卢西安·弗洛伊德艺术作品《沉睡的救济金管理员》,两位艺术家同是以肥硕女人体为描绘对象,出发点显然不同,卢西安·弗洛伊德是以一种不分性别的视角去描绘的,没有女性的身份认同价值观念,他所描绘的与其说是女人体不如说是一种社会病态的表现,沉睡的究竟是救济金管理员肥硕的身体与灵魂还是救济金呢,其批判的态度直指社会病灶。
  二人由于性别差异而对自我,对社会环境观察目光有所至,有所不至,珍妮·萨维尔是向内部延伸的,视野是在女性群体这一范围内的,卢西安·弗洛伊德并没有因为男性艺术家身份而被桎梏在性别身份上,而是将视野撒向整个社会群体,社会意识之中,不分性别向外延伸的。
  三、女性主义理论下视觉观看差异
  在西方的长期的造型艺术史中,艺术家、收藏家、观赏者常常是由男性来进行角色承担,而画作的对象常常是由女性来承担。
  古希腊雕塑艺术中,女性承担的艺术角色不仅仅是普通的女性,是架在女神层面的角色,这个时期的雕塑艺术,表现的男性女性不如说是男神女神,是处在一个平等的层面上的,但是这一被当作表现对象的平等并没有一直持续下去。   几乎所有的欧洲文艺复兴后期的画作中,女性身体都是作为一个隐喻的性形象被呈现在画面之中,直白地向观众展露。女性是被视为观察对象并与物品处于同一层面,这是一种男性与女性在观看角度上的不平等的关系,由于这种不平等关系,女性始终是处于被动状态。
  长期以来女性处于被观看的状况逐渐在社会中形成一种习惯,并且使得女性本身也不自觉加入这一行列,以男性的观看角度去维持自己的女性形象,甚至可以说是以讨好男性审美去进行自我形象维持,女性像男性般审视自己的女性气质,这也是女性在社会建构中被形成的一种现象。
  珍妮·萨维尔在艺术作品《规划》中,直观地呈现了这一现象的表达,女性因不符合社会审美而对自己粗壮肥硕的身体不满,从而做出外科整形手术的标记线,通过整形手术来达到符合社会的、男性的、女性的审美。画面只是质朴的,平静地去陈述了这一已经发生无数次的事实,在画面之后,却是涌动着女性长期以来被观看视野所带来的束缚之不满。
  选用肥硕的女人体进行艺术表现,不是珍妮·萨维尔认为这身体是“不美”的,而是她勇敢且挑衅的以一种她所知道的不被人欣赏的身体去侵略观赏者的目光,是对社会审视女性表现出的态度的挑战。
  卢西安·弗洛伊德的《沉睡的救济金管理员》就是以肥胖的女性救济金管理员为模特,以他男性的视角真实地去进行写生,在他的观看角度中,横肉堆积的肥胖的女人体并不是什么传统意义上“美”的身体,用“不美”“丑陋”的身体给了长期观看“优美”身体的观众视觉上的冲击,正因为“不美”所以才被用来作为建构他批判意识的一种强有力的媒介。
  女性身体在珍妮·萨维尔和卢西安·弗洛伊德描绘的画笔下的意义是不同的,珍妮·萨维尔作为女性群体中的一员,是长期受着男性凝视,社会观看目光的,有着切身痛苦的感知体验,有着对身体和身份双重的探究,以艺术的表现来进行对这种凝视的反叛实现自我心灵上的自由与安慰,卢西安·弗洛伊德则是男性艺术家中投以目光的一员。
  珍妮·萨维尔的艺术作品的身体中带有一种沉重的痛感,灰白的无力感以及温暖不至的怜悯,她自己作为女性艺术家对所在群体的深层关怀,卢西安·弗洛伊德则是用大的视野去关怀了整个社会和人类。
  除开对肥硕身体的描绘,珍妮·萨维尔其他的一些艺术作品中,也有着对伤口的刻画,画面充斥着伤害,紧张,痛苦,压抑的氛围。伤害的问题是不分性别的,受伤始终是整个人类面临的问题,珍妮·萨维尔并没有沉浸在性别问题中苦苦挣扎,反而将关注的目光收放自如,有聚焦在性别问题上,也有放在整个人类社会,比起男性艺术家,女性艺术家更多了一份自我群体的关注,但是他们直率的情感表达,强烈的社会意识,尖锐的批判矛头,都充满了对人类,世界的关怀,这份感情是没有性别差异的。
  参考文献:
  [1]朱迪斯·巴特勒著,宋素凤译.性别麻烦:女性主义与身份的颠覆[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9,(01).
  [2]约翰·伯格著,戴行钺译.观看之道[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王祺,女,山西祁縣,贵州大学美术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雕塑。
其他文献
【摘要】 《论语》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集中体现了儒家的思想学说,其核心思想包含“仁学”和“礼学”。本文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支撑,应用统计学的研究方法对知网数据库中有关《论语》核心符号“仁”“礼”的相关文章做了统计,归类分析。梳理出了文化符号“仁”和“礼”在国内外的研究脉络和不同领域的研究维度。本文高度概括提炼了目前国内外对“仁”“礼”的相关研究,对“仁”“礼”文化符号的纵深研究和学科交融有一定
期刊
【摘要】 《合二為一》是托马斯·哈代为“泰坦尼克”号失事而写的一首诗,告诉我们一艘华丽的船“泰坦尼克号”的悲惨命运。该诗歌表现了诗人关注人类命运的一片真诚,十分寓有哲理,反映出哈代诗歌的独特魅力。哈代是很悲观的,在他看来,任何个人都不可能是他自己的主人,每个人都处于一种强大而不可预测的力量的控制之下。人们的斗争是无用的,他们的命运,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服从和忍受上帝的设计。本文将通过对这首诗中一些符
期刊
【摘要】 清代作家曹雪芹所写的《红楼梦》用其出众的文风和在虚华背景下的悲剧内核,带给了观众一部延续百年的名著作品。故事从最初宁国府与荣国府的兴盛繁华一直到最后衰落,讲述的不仅仅是两个府邸的衰败,更多的是一个时代的衰败。曹雪芹最擅长用爱情来隐喻时代悲剧。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就是一个时代下赤裸裸的爱情悲剧。本文中心以黛玉之死为例,分析曹雪芹笔下的爱情与时代的纠葛。  【关键词】 《红楼梦》;黛玉之
期刊
【摘要】 当代美国少数族裔文学在美国文坛的地位举足轻重,已引发国内外学术界广泛关注,其核心组成是当代美国犹太文学、当代美国华裔文学、当代美国黑人文学。当代美国少数族裔文学国内外研究经历不同阶段,研究多围绕主题、风格、叙事、作品比较、综述、译介等展开。有聚焦单部作品也有针对多部作品的研究,有单个视角也有多个视角叠加研究。总体来看,学界研究成绩斐然,视角丰富,深度与广度兼具,研究态势喜人,且国外成果深
期刊
【摘要】 陈祚明是明末清初诗人、文学评论家,其在入京后与往来京邑的文人士子交往颇多。陈祚明既是燕台七子的成员之一,与严沆、宋琬、施闰章等人一道,强调宗唐和学古,重举文学复古的大旗;同时,陈祚明也与胡兆龙、王崇简、袁懋功等人往来密切,深受士大夫赏识。他们都对陈祚明的文学风气、诗文创作、诗文评选等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陈祚明;交游;燕台七子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 多年以来,学者们对中国古代文学中狐狸故事的研究广泛而深入。本文以“民间文学集成”系列作为主要考察对象,对现当代的民间狐狸故事进行考察,并与古代文学狐狸故事相比较,着重分析其充满地域特色的时代新特点。  【关键词】 狐;民间故事;古今对比;新特点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2-0035-02  一、中国古代文学中
期刊
【摘要】 相比于沈雁冰、冯雪峰和沈从文等具有派别归属的文学评论家,苏雪林始终在以个人的名义进行文学批评。这种身份使她在进行文学批评时可以自由发挥,又不可避免地打上极重的个人化色彩。政治倾向的一致和道德的洁净无瑕是她进行文学批评的重要尺度,这种尺度既揭示了苏雪林被主流文学所排斥的经历,也显示了“人生导师”胡适对她潜移默化的影响。  【关键词】 苏雪林;文学批评;价值尺度;意识形态  【中图分类号】I
期刊
【摘要】 网络文学是互联网发展时期新兴的一种文化产业,在资本的运转之间被转换成为各种文化创意产品,深受网民和受众的喜爱。但是这种文化创意产品在内容方面出现了字数优先、片面追求点击率、跟风模仿、追逐宫斗等一系列问题。针对以上问题,进行问题追踪和溯源,以希望解决网络文学在内容方面出现的不足,实现网络文学自身的文化价值。  【关键词】 网络文学;内容方面;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
期刊
【摘要】刘禹锡论毛诗的材料主要保存在《刘宾客嘉话录》中,以语录的形式存在,对毛诗的字意宗旨等提出了新见解,但记载简单,对其语录做初步的梳理解释,有助于对刘禹锡经学思想的深入研究。  【关键词】刘宾客嘉话录;毛诗;刘禹锡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2-0031-02  刘禹锡出生儒学世家,其本人进士出身,可惜其流传的经学论
期刊
【摘要】 文化是体现一个民族生活写照。每个少数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都经历着数千载风雨历程,贵州望谟布依族文化也经历很多年积累,才有今天的文化底蕴,望谟布依族文化在发展的过程虽然受到外来的影响,但至今仍保持自己的特色。本文在了解望谟布依族文化现状的前提下,对望谟布依族文化进行全面分析,期望达到传承和保护布依族文化的目的。  【关键词】 望谟;布依族文化;传承;保护  【中图分类号】J523 【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