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全球奥运史上第一次,全部翻译工作由一家商业公司承担。
待到正式与北京奥组委签约之际,蒋小林和他的元培翻译已经为此整整操作了3年。成为奥运供应商,蒋小林如愿把元培从平凡的小公司洗牌洗成了行业翘楚。
在与奥组委签约的那一刻,曾在发改委做规划、精于预算的蒋小林就开始谋划公司后奥运时代的战略,“全球企业的信息和情报供应商”是蒋小林为元培找到的,做成全球品牌的新的赢利模式。
“能够借奥运商机成长为世界品牌的,可能只有元培翻译这一家。”蒋小林毫不掩饰自己的野心。
把奥运当成系统工程预算
拿到奥运供应商资格,在于蒋小林正确的战略,又狠又准的预算。
2004年,初入翻译业的蒋小林提出要做奥运会语言类服务供应商时,100人里有99个反对,唯一的赞同者就是他自己。
蒋小林的预算能力来自于此前在发改委做规划的工作经验。一栋楼,他能算清楚需要多少块砖,而一些国家重点工程的投资往往达到几十个亿。
初涉商海,蒋小林瞄上了翻译行业,因为这个行业虽然有点乱,但是有前景;进入门槛低,只要有头脑,基本不需要钱,这对于刚从政府机关出来囊中无钱的蒋小林很重要;有市场,只要有市场,他就坚信自己做得出来,至于采用什么方式竞争,构思竞争战略本来就是他的特长。
蒋小林抓住一切机会实现他的行业洗牌预算。他看准了北京奥运会。在他看来,奥运绝不仅仅只是体育比赛,而是吸引眼球的国际大事件。元培的长远目标是国际化,奥运会这种活动当然最容易产生国际影响了。再者,奥运会本身也是大项目,有约一亿多元产值的翻译需求,所赚的钱完全可以支付这笔赞助费,同时还可以收获一个影响力日益增加的品牌。
但是,横亘在蒋小林面前最大的障碍是,历届奥运会的语言服务都是动用整个国家力量来进行。由商业公司承担奥运会的翻译工作,此前没有先例。因此,他不仅得打动北京奥组委,还要使国际奥委会改变观念。
蒋小林数次邀请东京奥运会和悉尼奥运会语言服务负责人来中国,经过两年的研究,提出了一整套系统的方案。2005年底,奥组委基本上接受了蒋小林的意见,在市场开发时,把语言服务做为独立类别设立。
面对强大的竞标对手,资金不占优势的蒋小林制定了战略:不与对手比赞助费多寡,而是提交了一整套完整的奥运语言服务工作规划和建议书。他认为,全球伙伴是奥运会资金的主要支撑,到了供应商的层面,更多的是需要企业做好服务。“这是我们唯一的优势。别的竞标公司只是想:我们能拿到多少钱?能交多少赞助?而哪些地方容易出问题、如何避免没有哪个公司想到过。”
蒋小林的账算得很清楚,几千万在央视做广告,维持不了多久,而通过奥运会能让全国、全世界广泛认可。再者,元培通过奥运会汇集了很多优秀人才,这对于人力资源型公司来说非常重要。微软中国首任总裁杜家滨也成为元培董事。第三,借奥运平台拓宽业务范围。奥运会的合作伙伴就是个很大的圈子,能把合作伙伴们发展成客户,就是个很了不起的数字。
得到奥运供应商资格的元培,实行了有别于其他奥运伙伴的推广策略:点对点营销。“翻译公司有特殊性,客户不是普通百姓,所以点对点营销不仅花钱少,效果也不错。”蒋小林说。
“后奥运时代”的预算
最近这段时间,元培成就了三件事:成为首家获得海外风投的翻译公司;独家赞助第18届世界翻译大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笔译和口译服务独家供应商资格也已基本在握。这些运作的战略出发点是:在业内和客户群体中树立品牌。
经纬创投的1500万美元投资相对于元培的总资本而言,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蒋小林很早就谋划公司的后奥运时代,及奥运后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元培目前有意发展国外群体,其40%的客户是国外客户。元培下一阶段将发展国外分支机构和市场,在海外上市,也计划通过并购的方式收购国外同行。
翻译是最容易国际化的行业,互联网打破了地域限制,一个电邮就可实现异地笔译。元培正在研究口译打破地域限制的可能性,毕竟网络视频已实现,宽带传播速度也越来越快。蒋小林认为,在未来,异地同声传译也能够得以实现。
“元培同样不会放弃中国市场,但在中国永远要做高端市场。”蒋小林说。中国是很大的市场,但中国的翻译市场很分散,未来市场必定向品牌集中。元培要做翻译业的普华永道。
蒋小林已经找到了翻译行业新的赢利和业务模式,就是给企业提供信息情报服务。发展壮大中的中国企业需要了解全球市场和竞争对手,因此给企业提供定制化的信息情报服务,产生的价值远高于翻译业务。这种新业务模式一经推出就广受欢迎,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立刻签署了订单。
蒋小林还在寻找翻译服务链的沿伸和新的赢利模式。他认为,翻译行业应该能在中国传统文化输出,增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上有所作为,并获得订单。
按照蒋小林的规划,2011年到2015年他将只做两件事——争取中标2014年伦敦奥运会和联合国的语言服务招标。
待到正式与北京奥组委签约之际,蒋小林和他的元培翻译已经为此整整操作了3年。成为奥运供应商,蒋小林如愿把元培从平凡的小公司洗牌洗成了行业翘楚。
在与奥组委签约的那一刻,曾在发改委做规划、精于预算的蒋小林就开始谋划公司后奥运时代的战略,“全球企业的信息和情报供应商”是蒋小林为元培找到的,做成全球品牌的新的赢利模式。
“能够借奥运商机成长为世界品牌的,可能只有元培翻译这一家。”蒋小林毫不掩饰自己的野心。
把奥运当成系统工程预算
拿到奥运供应商资格,在于蒋小林正确的战略,又狠又准的预算。
2004年,初入翻译业的蒋小林提出要做奥运会语言类服务供应商时,100人里有99个反对,唯一的赞同者就是他自己。
蒋小林的预算能力来自于此前在发改委做规划的工作经验。一栋楼,他能算清楚需要多少块砖,而一些国家重点工程的投资往往达到几十个亿。
初涉商海,蒋小林瞄上了翻译行业,因为这个行业虽然有点乱,但是有前景;进入门槛低,只要有头脑,基本不需要钱,这对于刚从政府机关出来囊中无钱的蒋小林很重要;有市场,只要有市场,他就坚信自己做得出来,至于采用什么方式竞争,构思竞争战略本来就是他的特长。
蒋小林抓住一切机会实现他的行业洗牌预算。他看准了北京奥运会。在他看来,奥运绝不仅仅只是体育比赛,而是吸引眼球的国际大事件。元培的长远目标是国际化,奥运会这种活动当然最容易产生国际影响了。再者,奥运会本身也是大项目,有约一亿多元产值的翻译需求,所赚的钱完全可以支付这笔赞助费,同时还可以收获一个影响力日益增加的品牌。
但是,横亘在蒋小林面前最大的障碍是,历届奥运会的语言服务都是动用整个国家力量来进行。由商业公司承担奥运会的翻译工作,此前没有先例。因此,他不仅得打动北京奥组委,还要使国际奥委会改变观念。
蒋小林数次邀请东京奥运会和悉尼奥运会语言服务负责人来中国,经过两年的研究,提出了一整套系统的方案。2005年底,奥组委基本上接受了蒋小林的意见,在市场开发时,把语言服务做为独立类别设立。
面对强大的竞标对手,资金不占优势的蒋小林制定了战略:不与对手比赞助费多寡,而是提交了一整套完整的奥运语言服务工作规划和建议书。他认为,全球伙伴是奥运会资金的主要支撑,到了供应商的层面,更多的是需要企业做好服务。“这是我们唯一的优势。别的竞标公司只是想:我们能拿到多少钱?能交多少赞助?而哪些地方容易出问题、如何避免没有哪个公司想到过。”
蒋小林的账算得很清楚,几千万在央视做广告,维持不了多久,而通过奥运会能让全国、全世界广泛认可。再者,元培通过奥运会汇集了很多优秀人才,这对于人力资源型公司来说非常重要。微软中国首任总裁杜家滨也成为元培董事。第三,借奥运平台拓宽业务范围。奥运会的合作伙伴就是个很大的圈子,能把合作伙伴们发展成客户,就是个很了不起的数字。
得到奥运供应商资格的元培,实行了有别于其他奥运伙伴的推广策略:点对点营销。“翻译公司有特殊性,客户不是普通百姓,所以点对点营销不仅花钱少,效果也不错。”蒋小林说。
“后奥运时代”的预算
最近这段时间,元培成就了三件事:成为首家获得海外风投的翻译公司;独家赞助第18届世界翻译大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笔译和口译服务独家供应商资格也已基本在握。这些运作的战略出发点是:在业内和客户群体中树立品牌。
经纬创投的1500万美元投资相对于元培的总资本而言,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蒋小林很早就谋划公司的后奥运时代,及奥运后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元培目前有意发展国外群体,其40%的客户是国外客户。元培下一阶段将发展国外分支机构和市场,在海外上市,也计划通过并购的方式收购国外同行。
翻译是最容易国际化的行业,互联网打破了地域限制,一个电邮就可实现异地笔译。元培正在研究口译打破地域限制的可能性,毕竟网络视频已实现,宽带传播速度也越来越快。蒋小林认为,在未来,异地同声传译也能够得以实现。
“元培同样不会放弃中国市场,但在中国永远要做高端市场。”蒋小林说。中国是很大的市场,但中国的翻译市场很分散,未来市场必定向品牌集中。元培要做翻译业的普华永道。
蒋小林已经找到了翻译行业新的赢利和业务模式,就是给企业提供信息情报服务。发展壮大中的中国企业需要了解全球市场和竞争对手,因此给企业提供定制化的信息情报服务,产生的价值远高于翻译业务。这种新业务模式一经推出就广受欢迎,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立刻签署了订单。
蒋小林还在寻找翻译服务链的沿伸和新的赢利模式。他认为,翻译行业应该能在中国传统文化输出,增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上有所作为,并获得订单。
按照蒋小林的规划,2011年到2015年他将只做两件事——争取中标2014年伦敦奥运会和联合国的语言服务招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