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4岁的Jake Zien并没有任何产品设计的背景,但凭借一张可扭转电源插座的草图,他已经从创意产品网站Quirky上,分到了52万美元。而为他的产品点赞的Quirky社区用户们,共分到了86万美元。
一家叫做海趣(iHatcher)的中国网站也在这么干:给创意提供者,甚至给创意的投票用户分钱。即使这个创意简单到只是对插座、皮筋之类产品的小改进。
在卖了5年创意产品后,李海波觉得,跟大家一起分享利益,既酷也最能建立起竞争壁垒。
5年前,李海波跟朋友一起创业,做了一个卖创意产品的电商网站“麦极网”。除了网站销售,他们还发展了大量卖创意产品的电商平台、天猫店向它供货,同时也谈下了一些外国产品的中国代理权。
但代理分销的问题在于,这些上游公司常常并不了解、也不重视中国市场。比如,2013年夏天时,麦极做中国总代理的柠檬水杯火了起来。麦极每次进到2万个产品,到货后两三天就能被渠道商抢光,但下一次拿到货,常常要等一个月甚至更长。因为厂家生产能力不足,而且产品生产出来后,会优先供给欧美市场,在缺货期间,中国厂家生产的20多种仿货就抢占了市场,销售额大约是正品的10倍。李海波估计,如果供货充足,这款产品的销量原本可以是现在的五六倍。
当频繁遇到这种事情后,李海波和他的同伴开始希望自己能掌控上游产品的生产。这时,靠着跟上百家电商卖家、设计师圈子、生产厂商建立的合作关系,他们已经可以自己雇设计师设计,找人生产,再自己销售。
这种做法的风险在于,创意产品的销售遵循二八法则,畅销品总是少数。麦极销售的产品有2400多种,热销的大约有200多种,但主要带来利润的也就20种左 右。
根据麦极卖货的经验,很多设计师设计的产品,外观漂亮,但实用性一般,没有站在用户的立场上考虑,而且由于设计费的成本,这些产品价格也下不去,通常卖得不温不火。但麦极曾经从Quirky上进过货,他们发现,这家网站上的产品特别接地气,解决的都是普通人实际生活中会遇到的问题。
在说服了做过设计公司、也跟大量代工厂合作过的孟阳入伙后,李海波觉得此时销售、生产环节都能掌控了,开始正式创办海趣网。
而他需要解决这个生意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激起参与者的热情。
怎么给各方分钱、分多少钱才能让大家都满意,是第一个棘手的问题。中国的情况跟美国很不一样。在中国,零售商分多级代理,不像美国那么扁平。创意零售商跟李海波要求,不想让普通用户知道产品的利润是多少,否则产品没法卖,但这就导致在网站的流程设计上,没办法基于最直接的利润来按比例分成。内部测试期间,让用户为产品定价时,海趣发现用户们总是选最便宜的一档,这导致让用户定价的功能也形同虚设。
李海波花了大量的时间来琢磨利益怎么分配。最终改为,分成的基数不是基于利润,而是由海趣决定的“分享值”。不同产品的分享值不同,比如,海趣打算把其第一款产品双头图钉所有的毛利都拿出来分掉,但另一些产品就不会这样。通常,创意提交者会拿到分享值的45%、工业设计师拿15%、投票用户拿5%,还有25%的比例机动。比如,海趣接下来要推出的小音响,由于工业设计师付出了更多的劳动,这额外的25%就会分给工业设计师。
搭建网站之初,李海波只是觉得要做一个创意搜集和讨论的社区,一两个月就能上线。但由于用户的每个动作都跟钱有关,一旦分配机制调整,网站也要随之调整,最终网站开发花了半年。
然后就是寻找可能会对提交创意、并参与讨论有热情的用户。李海波觉得,垂直论坛里,这样的用户最多。他去跟辣妈帮、宝宝树这样的亲子论坛谈了合作,提出可以分成,对方正苦恼于有大把用户但不知该怎么变现,很愿意合作。摄影论坛等垂直网站也是海趣正在谈合作的对象。麦极在过去5年内,积累下了140多万的注册用户,在麦极产品页面的用户评论中,原本就有用户吐槽,说产品该怎么改进。
上线3个月内,有1800个新用户在海趣注册。除了上线之初海趣自己上传的12个样板创意外,其他200多个创意都是用户主动提交的。但即便海趣的初衷是发动普通人,并不需要提交专业精致的设计图,但用户主动提交的创意中,还是有些“水帖”,比如只有过于简单、表意不清的一句话。Quirky为了保证用户提交创意的诚意,要求每提交一个创意,提交者要给Quirky交10美元,但李海波问过设计师们,大家都觉得这种方式很难接受。
在海趣的微信公众号里,他们发了帖子,来引导用户怎么讲清楚创意的亮点。但这并不是靠几个帖子在短时间内就能解决的。
李海波还担心没有讨论的气氛。根据海趣的规则,创意需要获得99张投票和30条讨论留言,才能进入下一轮有2个销售专家和4个设计师参与的公开讨论环节,现在符合要求的已经有27个创意了。但李海波发现,讨论倒是挺热烈,但比较散,因此海趣又给讨论得特别热烈的用户贴上“主持人”之类的身份标签,来让他们起到类似于论坛版主的作用。为了增加参与讨论的紧迫感,海趣对第一款产品双头图钉,实行的是“24小时急速众包”,发起颜色投票、包装投票等,都在24小时内结束。最终,参与投票的数量超过了预期。
但这个双头图钉,还是设计师的产品。虽然,这个产品也算是集合了众人的想法,设计师是一所大学的设计系教授,做过一项1700人的图钉项目调研问卷,这个产品也拿过红点设计大奖,但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众包。在海趣的设想里,设计师的主要作用是美化产品外 观。
从今年春节后开始,李海波每天都在跟设计师谈合作,目前谈下来60多个。他曾经跟柠檬水杯的设计师聊过,对方对于自己只收到一笔设计费、未能参与这款大热产品的分成很是愤怒。
有海外留学背景的设计师,通常都对海趣的分成模式很欢迎。一些设计费要几十万元的设计师,也愿意放弃先收设计费,尝试分成模式。在请柠檬水杯的设计师设计海趣的第二款产品儿童音响时,对方想了很多种外观设计方案,说自己很长时间都没有这么热情高涨过了。
积累用户数量、建好社区氛围,都需要时间。海趣在起步阶段注定是个慢生意。而且,生产推进的难度也比想像中大,海趣在做今年的第三款产品儿童背包时,已经打样了3次,设计也反复修改,但还未成功。李海波今年的计划,是在海趣上产生4种产品。李海波最初很担心有做相同模式的竞争对手,但可能因为这个生意起步慢,他发现对手其实很少。
他希望明年用户创意产品、垂直社区合作产品、设计者师产品能各推出12种。他根据自己卖了5年创意产品、对销量的经验判断,这样到明年年中就能够打平。毕竟,这不是他们当年作为新手创业,在创意产品这个行业里的经验能够起一些作用了。
一家叫做海趣(iHatcher)的中国网站也在这么干:给创意提供者,甚至给创意的投票用户分钱。即使这个创意简单到只是对插座、皮筋之类产品的小改进。
在卖了5年创意产品后,李海波觉得,跟大家一起分享利益,既酷也最能建立起竞争壁垒。
5年前,李海波跟朋友一起创业,做了一个卖创意产品的电商网站“麦极网”。除了网站销售,他们还发展了大量卖创意产品的电商平台、天猫店向它供货,同时也谈下了一些外国产品的中国代理权。
但代理分销的问题在于,这些上游公司常常并不了解、也不重视中国市场。比如,2013年夏天时,麦极做中国总代理的柠檬水杯火了起来。麦极每次进到2万个产品,到货后两三天就能被渠道商抢光,但下一次拿到货,常常要等一个月甚至更长。因为厂家生产能力不足,而且产品生产出来后,会优先供给欧美市场,在缺货期间,中国厂家生产的20多种仿货就抢占了市场,销售额大约是正品的10倍。李海波估计,如果供货充足,这款产品的销量原本可以是现在的五六倍。
当频繁遇到这种事情后,李海波和他的同伴开始希望自己能掌控上游产品的生产。这时,靠着跟上百家电商卖家、设计师圈子、生产厂商建立的合作关系,他们已经可以自己雇设计师设计,找人生产,再自己销售。
这种做法的风险在于,创意产品的销售遵循二八法则,畅销品总是少数。麦极销售的产品有2400多种,热销的大约有200多种,但主要带来利润的也就20种左 右。
根据麦极卖货的经验,很多设计师设计的产品,外观漂亮,但实用性一般,没有站在用户的立场上考虑,而且由于设计费的成本,这些产品价格也下不去,通常卖得不温不火。但麦极曾经从Quirky上进过货,他们发现,这家网站上的产品特别接地气,解决的都是普通人实际生活中会遇到的问题。
在说服了做过设计公司、也跟大量代工厂合作过的孟阳入伙后,李海波觉得此时销售、生产环节都能掌控了,开始正式创办海趣网。
而他需要解决这个生意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激起参与者的热情。
怎么给各方分钱、分多少钱才能让大家都满意,是第一个棘手的问题。中国的情况跟美国很不一样。在中国,零售商分多级代理,不像美国那么扁平。创意零售商跟李海波要求,不想让普通用户知道产品的利润是多少,否则产品没法卖,但这就导致在网站的流程设计上,没办法基于最直接的利润来按比例分成。内部测试期间,让用户为产品定价时,海趣发现用户们总是选最便宜的一档,这导致让用户定价的功能也形同虚设。
李海波花了大量的时间来琢磨利益怎么分配。最终改为,分成的基数不是基于利润,而是由海趣决定的“分享值”。不同产品的分享值不同,比如,海趣打算把其第一款产品双头图钉所有的毛利都拿出来分掉,但另一些产品就不会这样。通常,创意提交者会拿到分享值的45%、工业设计师拿15%、投票用户拿5%,还有25%的比例机动。比如,海趣接下来要推出的小音响,由于工业设计师付出了更多的劳动,这额外的25%就会分给工业设计师。
搭建网站之初,李海波只是觉得要做一个创意搜集和讨论的社区,一两个月就能上线。但由于用户的每个动作都跟钱有关,一旦分配机制调整,网站也要随之调整,最终网站开发花了半年。
然后就是寻找可能会对提交创意、并参与讨论有热情的用户。李海波觉得,垂直论坛里,这样的用户最多。他去跟辣妈帮、宝宝树这样的亲子论坛谈了合作,提出可以分成,对方正苦恼于有大把用户但不知该怎么变现,很愿意合作。摄影论坛等垂直网站也是海趣正在谈合作的对象。麦极在过去5年内,积累下了140多万的注册用户,在麦极产品页面的用户评论中,原本就有用户吐槽,说产品该怎么改进。
上线3个月内,有1800个新用户在海趣注册。除了上线之初海趣自己上传的12个样板创意外,其他200多个创意都是用户主动提交的。但即便海趣的初衷是发动普通人,并不需要提交专业精致的设计图,但用户主动提交的创意中,还是有些“水帖”,比如只有过于简单、表意不清的一句话。Quirky为了保证用户提交创意的诚意,要求每提交一个创意,提交者要给Quirky交10美元,但李海波问过设计师们,大家都觉得这种方式很难接受。
在海趣的微信公众号里,他们发了帖子,来引导用户怎么讲清楚创意的亮点。但这并不是靠几个帖子在短时间内就能解决的。
李海波还担心没有讨论的气氛。根据海趣的规则,创意需要获得99张投票和30条讨论留言,才能进入下一轮有2个销售专家和4个设计师参与的公开讨论环节,现在符合要求的已经有27个创意了。但李海波发现,讨论倒是挺热烈,但比较散,因此海趣又给讨论得特别热烈的用户贴上“主持人”之类的身份标签,来让他们起到类似于论坛版主的作用。为了增加参与讨论的紧迫感,海趣对第一款产品双头图钉,实行的是“24小时急速众包”,发起颜色投票、包装投票等,都在24小时内结束。最终,参与投票的数量超过了预期。
但这个双头图钉,还是设计师的产品。虽然,这个产品也算是集合了众人的想法,设计师是一所大学的设计系教授,做过一项1700人的图钉项目调研问卷,这个产品也拿过红点设计大奖,但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众包。在海趣的设想里,设计师的主要作用是美化产品外 观。
从今年春节后开始,李海波每天都在跟设计师谈合作,目前谈下来60多个。他曾经跟柠檬水杯的设计师聊过,对方对于自己只收到一笔设计费、未能参与这款大热产品的分成很是愤怒。
有海外留学背景的设计师,通常都对海趣的分成模式很欢迎。一些设计费要几十万元的设计师,也愿意放弃先收设计费,尝试分成模式。在请柠檬水杯的设计师设计海趣的第二款产品儿童音响时,对方想了很多种外观设计方案,说自己很长时间都没有这么热情高涨过了。
积累用户数量、建好社区氛围,都需要时间。海趣在起步阶段注定是个慢生意。而且,生产推进的难度也比想像中大,海趣在做今年的第三款产品儿童背包时,已经打样了3次,设计也反复修改,但还未成功。李海波今年的计划,是在海趣上产生4种产品。李海波最初很担心有做相同模式的竞争对手,但可能因为这个生意起步慢,他发现对手其实很少。
他希望明年用户创意产品、垂直社区合作产品、设计者师产品能各推出12种。他根据自己卖了5年创意产品、对销量的经验判断,这样到明年年中就能够打平。毕竟,这不是他们当年作为新手创业,在创意产品这个行业里的经验能够起一些作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