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古诗欣赏的大门

来源 :教师·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u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鉴赏题是高考中的一个难点,考试题型已由客观选择题转为主观表述题。它既可真正检测出考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又能检测出考生组织文段运用语言的写作能力,所以有关专家预测要求考生用一百多字表述对某一古诗的赏析这种开放式的题型将在今后几年的高考中采用。而学生面对表述题不知从何入手,有时写上几句也多为不着要领。针对这一现状,在高考复习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指导:
  一、营造积极探索的鉴赏氛围
  以往学生一谈到古诗总是认为古板乏味,因此毫无热情,根本谈不上激活创造思维,在体味诗歌的愉悦中掌握方法,形成独立的鉴赏能力。所以,我在进入这一专题复习时,精心上好一堂激趣课。我板书了王维的《杂诗》,然后让学生讨论这首诗诗人到底要表达什么意思。很多学生都认为是问从故乡来的友人,故乡的寒梅开了没有。然后我给学生分析:诗人作为为官的知识分子,奉行大丈夫志在四方,不可儿女情长,羞于向友人询问自己妻子的近况,所以借问梅花委婉含蓄地探问妻子的近况。学生听后豁然开朗,对古诗油然而生亲近之感。
  至此,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古诗的魅力,发自内心地产生了鉴赏的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为古诗鉴赏的复习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二、创造鉴赏诗歌的条件
  以往,学生赏析诗歌不知从何入手,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相关知识的必要储备。所以,在古诗鉴赏这一专题复习中,我先让学生了解中国古诗的发展脉络,从先秦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到楚辞代表诗人屈原再到汉乐府民歌,东汉末年文人诗作和以“曹氏父子”为代表的“建安风骨”;从陶渊明、谢灵运的山水田园诗歌到唐代岑参、高适的边塞诗,王维、孟浩然的田园诗以及集诗歌艺术的大成者——李白、杜甫等。学生对各个时期的代表诗人和代表诗作都有了明确的了解,同时对古诗常用的表现形式和艺术手法也有了清楚的认识,这些相关知识的复习和积累,为诗歌鉴赏打好了知识基础。
  三、走进诗歌鉴赏的意境
  诗歌的最终目的在于言志,而古诗又很少直白地表现诗人的情感,大多把主旨寄寓在所叙之事、所绘之景、所写之人或物当中。所以学生在鉴赏古诗时,首先要弄清字面之意,看看诗歌写了什么景、物、人,从景、物、人的特点入手,把握诗人情感的脉搏,准确表述诗歌的主旨。如鉴赏王维的《栾家濑》,可以这样操作:①用概括的语言表述诗歌字面之意:秋雨过后,溪水流淌,水波溅起雪白的浪花,把白鹭吸引飞至水面;②紧扣景物特点,披文入情,把握诗人情感,表述诗歌主旨:诗人用描绘得极具动感、意趣盎然的景物,表现自己内心恬淡静谧的情感世界。
  四、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
  对古诗艺术手法方面的鉴赏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
  (1)从古诗的结构安排特点去分析。有的古诗写景、抒情,叙事、议论层次分明;有的古诗虽然都是写景,层次也有变化;有的写的是静景,有的写的是动景,有的以动衬静,有的以景写动;有的写景角度有变化,或从视觉、听觉角度来描写,或各个角度相结合来描写。总之,这些常见的结构安排类型都要告诉学生,使学生在鉴赏时知道如何下笔。
  (2)从古诗采用的主要修辞手法上去分析。不少古诗之所以写得形象生动,富有艺术魅力,就是因为恰当地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所以要告诉学生从常见的修辞这个角度去鉴赏古诗。
  (3)从诗歌的风格上去分析。古诗从大方面可分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派别,两种流派的杰出代表为杜甫和李白,他们在诗歌题材选用、艺术表现两个方面都有明显差别。古诗从小方面又可分成豪放派风格和婉约派风格两种,这些常识和鉴赏术语都要求学生熟记于心。
  另外,诗歌的语言风格也是一个重要的鉴赏内容。有的诗歌语言清新质朴,有的诗歌辞章句工,辞藻华丽,有的诗歌语言简洁明快。学生要对各种常见语言风格特点了如指掌,在鉴赏时,才能对号入座,分析准确。
  五、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复习时,我精心挑选了《唐诗鉴赏辞典》中王勃、孟浩然、王昌龄、王维、李白等名家的一些不知名但短小精巧,很有鉴赏价值的诗歌,让学生进行鉴赏训练。一般每堂课可以完成四首古诗的鉴赏训练,形式可个体独立鉴赏,小组讨论鉴赏,师生共同赏析相结合,让学生把自己的鉴赏与示范的鉴赏进行比较,找到自己存在的不足。在训练、比较、调整、再训练的反复实践中,学生的鉴赏能力有了质的飞跃,从而确保他们在高考古诗鉴赏中少失分,甚至不失分。
  
  参考文献:
  [1] 萧涤非,等.唐诗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
  [2]董寿江.高中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其他文献
上篇 踏着名师的脚印  1994年4月9日 星期六 雨过天晴  坐在窗前的我,就如这雨后的睛天,开朗而兴奋。最近这几天一直为参加学校的赛课而发愁。精心设计了《寒号鸟》,唉!一试教竟糟糕透了。今天上午,一筹莫展的我一头扎进图书馆用功,没想到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我居然找到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一篇教学实录——《壁虎》!而《壁虎》这一课又恰巧是我所教的这一册书的课文!最妙的是,此
很多名校,很多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的学校,历来对推动听课活动十分重视,而且效果显著。进课堂听课已成为很多教师的自觉行动。比如我们学校(江苏省阜宁县第一高级中学),每学期校长、副校长听课基本在百节以上,教师听课也普遍在50节以上。那么,如何进一步深化听课特色,在听课之后将听课的效益最大化呢?我想,高效评课是必由之路。  评课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如听后不评,也就失去了听课的意义。评课过程,要求
任何一个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都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整体工程,必须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科学设计培训项目组织实施的全过程,才能取得理想的绩效,正如北京教育学院余新教授所说,教师培训有效性的实现必须解决七个基本问题:一是多维理解“为什么培训”:做好培训需求分析;二是深度分析“培训谁”:掌握学员个体学习特征;三是准确揭示“培训他们什么”:聚焦培训目标;四是精心设计“用什么内容培训”:设置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五是严
按照音乐学的定义,歌唱是人声按一定的乐音结合规律所形成的听觉艺术。当人有感于外界事物或需求的刺激时,通过大脑及情感器官的自动调节和控制,就能发出一连串谐和、流畅、起伏、动听、夸张而又有规律的艺术语言,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声乐。它是音乐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音乐(旋律)与文学(歌词)的综合体。不管是美声,民族还是通俗,都少不了歌者适当的,恰到好处的形体语言相辅。而其中的“形”就是指发于内而形于外的声乐表演
我有幸聆听了1~6年级六堂语文课,即姜老师上的《荷叶圆圆》,程老师上的《三个儿子》,杨老师上的《可贵的沉默》,邓老师上的《白鲸》,陈老师上的《胡杨赞》,王老师上的《我很重要》。在此用十六个字来概括听课感悟:关注细节,把握动态,随时改策,力求高效。  一、可看可学的亮点  1.注重开课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每堂课开课都能做到了声情并茂,情景交融,趣中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姜老师以“观‘
班主任和学生相处的时间最多,所做的工作辛苦又繁琐。但要把这些细小的事样样做好,可真不是件容易事。当然只要我们尽力了、用心了,才有了这真正意义上的体会。班主任就是在这细碎的工作中体验着人生,享受着快乐。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便由此而来。  一  放学了,我正在照常布置家庭作业,突然一只小手高举了起来,我一看是调皮又聪明的王XX。我示意他讲话:“老师,有人今天不想写你的作业。”大吃一惊的我忙问:“为什么?”
摘 要: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成绩,一直是老师、学生和家长经常犯愁的事情。有时为了得到高分,学生“铤而走险”,标新立异,结果却因此而得了零分作文。初中作文是为高中甚至大学的作文所打下的基础,因此,提高初中生的作文写作能力就是语文老师所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难题。但其实让学生写好作文也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掌握有效的策略,写一篇好的文章并不是难题。  关键词:拓展;积累;创新;练习  很多学生因为作文写得不好,
她,是一位单身妈妈,她的丈夫因为忍受不了长年累月的两地分居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婚,留下了她和女儿相依为命。不过,这么多年来,她并不孤单,因为她教过的学生都记得她的好,逢年过节都会送上贴心的祝福和暖心的问候。  她,是一位普通教师,22年的教学生涯,22年的班主任工作,她始终如一,坚守在黄龙山脚下。岁月消磨了她的青春,但浇灭不了她教书的热情。  她,出身于教育世家,外公是老师,父亲是老师,从懂事起,她的
摘 要:化学教学中,可通过教会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精神。首先,可以通过对插图、示意图、注释和资料卡的解析,在细节中找到质疑的切入点;其次,结合实验,激励学生质疑、实践和探索的创新精神;最后,还可以在社会生活中发掘问题,营造创新氛围,以质疑促创新动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化学教学;质疑;创新  人才是国之瑰宝。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时代,要想立于不败
自主性游戏是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主选择,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活动,在与材料和伙伴的互动中分享游戏带来的快乐,学习彼此的经验。因此,在自主性游戏中教师要先选择材料,通过材料让幼儿对游戏产生兴趣。其次要把简单的材料变一变,让小材料发挥大用道。最后,要突显材料,让材料引领孩子与教师、同伴交往。  一、小材料,大故事:选材  刚开展自主性游戏时,我认识到材料的提供直接影响到游戏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