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幼儿园教育体系中,科学教育活动是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促进幼儿潜能的开发和对幼儿心智的启迪,对幼儿的创造性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可以促进幼儿科学启蒙教育质量的提升。在幼儿科学教育受到高度重视的情况下,在幼儿园组织开展科学教育的过程中,可以设计化学小实验,并制定幼儿科学活动方案,增强科学教育的效果,为幼儿科学素养的培养奠定基础。
【关键词】化学小实验;幼儿教育;科学活动方案设计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高度重视对幼儿实施科学教育,并且提出幼儿参与科学学习是培养幼儿综合素质,促进幼儿身心协调发展的基础,同时结合当前我国幼儿教育现状,还针对实施幼儿科学教育的方法进行了适当的研究,希望能够通过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对幼儿的探究能力进行培养,全面提高幼儿科学教育效果,为幼儿科学素养培养创造条件。所以新时期在幼儿教育活动中,要重点关注科学教育,并且在化学小实验和科学活动方案的支持下提高科学教育效果,夯实幼儿身心协调发展的基础。
一、化学小实验在幼儿科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化学小实验与幼儿科学教育存在紧密的联系,是科学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化学小实验的科学设计和应用,能够对幼儿科学教学活动进行丰富,使幼儿在参与实验活动的过程中直觉行动思维和具体的形象思维保持在积极的状态,提高幼儿的科学活动学习效果。如幼儿教师在教学组织活动中设计“我是小小调酒师”科学活动方案,并且在此过程中适当的引入化学小实验方面的知识,让学生使用酒杯、滴瓶、滴管等参与实验活动,在动手实践中加深对化学小实验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实验意识和科学文化意识[1]。又如在“找空气”科学文化活动设计过程中,教师适当的设置化学小实验,让学生在观察物质燃烧学现象的基础上对空气形成更为明确的认识,切实提高幼儿的综合学习效果。如此就能够在科学教育活动中真正发挥出化学小实验的重要作用,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也会明显的提升,对幼儿科学教育教学活动的全面优化开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能够为幼儿科学文化素养的培养创造条件。
二、化学小实验与科学活动方案的设计
在对化学小实验以及科学活动方案设计的效果形成明确认识后,幼儿园教师在幼儿教育教学组织活动中,可以将化学小实验与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方案的设计进行有机融合,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科学知识学习条件,进而真正发挥出化学小实验的重要作用,使幼儿在科学活动方案中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提高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文化素养[2]。下面就结合“找空气”科学活动方案对化学小实验进行设计:
科学活动方案:找空气化学小实验。
活动目的:引导幼儿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常见现象——火;让幼儿进一步了解空气的存在;结合化学小实验使幼儿了解空气能够帮助燃烧和呼吸的特殊形式。
活动准备:为学生提供化学小实验素材,如生日蜡烛、小平板玻璃、火柴、玻璃杯等。
活动过程:
首先,说一说与试一试。在说一说环节,教师设置教学导入活动,引出科学实验活动,“同学们,说一说你们看见过火吗?你所看见的火是什么样子的呢?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会产生火吗?(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自主回答)在试一试环节,教师让学生上台点燃蜡烛,并分别要求几名小朋友尝试点燃蜡烛。
其次,幼儿分组开展活动。教师在幼儿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对幼儿实施相应的引导:“下面请各组的小朋友都将蜡烛点燃,然后模仿老师的动作将蜡烛放到玻璃板上,成功摆放的小朋友可以帮助其他小朋友摆放[3]。”在幼儿正确摆放后,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和分析:“下面我们观察蜡烛上的火,你能看见什么?在使用手掌慢慢靠近蜡烛时,你有怎样的感受?”在幼儿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能够形成对火燃烧现象的初步認识。
最后,总结活动。在完成化学实验活动中,教师结合化学实验的基本情况引导幼儿进行总结和反思,并将化学实验结果凝练成为具体的科学文化知识,让幼儿系统了解空气可以帮助燃烧、帮助呼吸的性质。在活动结束后,也可以按照幼儿的学习特点和接受能力,将化学实验结果编制成为小儿歌,加深幼儿的记忆,有效增强科学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和有效性[4]。
总结反思:幼儿教师对本次科学活动方案与化学小实验的实际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明确存在的问题并在反思的基础上加以修改,使教学效果得到有效的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对化学小实验进行设计和应用,对幼儿的科学文化素养加以培养,能够增强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实际效果,促进整体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保障幼儿的全面发展。因此新时期在对幼儿教育进行改革的过程中,要对化学小实验进行科学的设计,并制定更加合理的教学组织方案,指导学生针对科学活动进行深入的探究,辅助开展幼儿科学教育。
参考文献:
[1]李鸣凤.幼儿科学教育中融入化学小实验的策略探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10):202-204.
[2]程仁年.化学小实验与幼儿科学活动方案设计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4(24):256-256,251.
[3]梁雪峰,倪娟.家庭化学小实验的设计及实验策略[J].化学教育,2016(19):64-67.
[4]费菲,郑博.化学趣味实验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J].环球人文地理,2014(12):162-162.
【关键词】化学小实验;幼儿教育;科学活动方案设计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高度重视对幼儿实施科学教育,并且提出幼儿参与科学学习是培养幼儿综合素质,促进幼儿身心协调发展的基础,同时结合当前我国幼儿教育现状,还针对实施幼儿科学教育的方法进行了适当的研究,希望能够通过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对幼儿的探究能力进行培养,全面提高幼儿科学教育效果,为幼儿科学素养培养创造条件。所以新时期在幼儿教育活动中,要重点关注科学教育,并且在化学小实验和科学活动方案的支持下提高科学教育效果,夯实幼儿身心协调发展的基础。
一、化学小实验在幼儿科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化学小实验与幼儿科学教育存在紧密的联系,是科学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化学小实验的科学设计和应用,能够对幼儿科学教学活动进行丰富,使幼儿在参与实验活动的过程中直觉行动思维和具体的形象思维保持在积极的状态,提高幼儿的科学活动学习效果。如幼儿教师在教学组织活动中设计“我是小小调酒师”科学活动方案,并且在此过程中适当的引入化学小实验方面的知识,让学生使用酒杯、滴瓶、滴管等参与实验活动,在动手实践中加深对化学小实验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实验意识和科学文化意识[1]。又如在“找空气”科学文化活动设计过程中,教师适当的设置化学小实验,让学生在观察物质燃烧学现象的基础上对空气形成更为明确的认识,切实提高幼儿的综合学习效果。如此就能够在科学教育活动中真正发挥出化学小实验的重要作用,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也会明显的提升,对幼儿科学教育教学活动的全面优化开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能够为幼儿科学文化素养的培养创造条件。
二、化学小实验与科学活动方案的设计
在对化学小实验以及科学活动方案设计的效果形成明确认识后,幼儿园教师在幼儿教育教学组织活动中,可以将化学小实验与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方案的设计进行有机融合,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科学知识学习条件,进而真正发挥出化学小实验的重要作用,使幼儿在科学活动方案中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提高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文化素养[2]。下面就结合“找空气”科学活动方案对化学小实验进行设计:
科学活动方案:找空气化学小实验。
活动目的:引导幼儿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常见现象——火;让幼儿进一步了解空气的存在;结合化学小实验使幼儿了解空气能够帮助燃烧和呼吸的特殊形式。
活动准备:为学生提供化学小实验素材,如生日蜡烛、小平板玻璃、火柴、玻璃杯等。
活动过程:
首先,说一说与试一试。在说一说环节,教师设置教学导入活动,引出科学实验活动,“同学们,说一说你们看见过火吗?你所看见的火是什么样子的呢?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会产生火吗?(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自主回答)在试一试环节,教师让学生上台点燃蜡烛,并分别要求几名小朋友尝试点燃蜡烛。
其次,幼儿分组开展活动。教师在幼儿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对幼儿实施相应的引导:“下面请各组的小朋友都将蜡烛点燃,然后模仿老师的动作将蜡烛放到玻璃板上,成功摆放的小朋友可以帮助其他小朋友摆放[3]。”在幼儿正确摆放后,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和分析:“下面我们观察蜡烛上的火,你能看见什么?在使用手掌慢慢靠近蜡烛时,你有怎样的感受?”在幼儿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能够形成对火燃烧现象的初步認识。
最后,总结活动。在完成化学实验活动中,教师结合化学实验的基本情况引导幼儿进行总结和反思,并将化学实验结果凝练成为具体的科学文化知识,让幼儿系统了解空气可以帮助燃烧、帮助呼吸的性质。在活动结束后,也可以按照幼儿的学习特点和接受能力,将化学实验结果编制成为小儿歌,加深幼儿的记忆,有效增强科学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和有效性[4]。
总结反思:幼儿教师对本次科学活动方案与化学小实验的实际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明确存在的问题并在反思的基础上加以修改,使教学效果得到有效的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对化学小实验进行设计和应用,对幼儿的科学文化素养加以培养,能够增强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实际效果,促进整体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保障幼儿的全面发展。因此新时期在对幼儿教育进行改革的过程中,要对化学小实验进行科学的设计,并制定更加合理的教学组织方案,指导学生针对科学活动进行深入的探究,辅助开展幼儿科学教育。
参考文献:
[1]李鸣凤.幼儿科学教育中融入化学小实验的策略探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10):202-204.
[2]程仁年.化学小实验与幼儿科学活动方案设计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4(24):256-256,251.
[3]梁雪峰,倪娟.家庭化学小实验的设计及实验策略[J].化学教育,2016(19):64-67.
[4]费菲,郑博.化学趣味实验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J].环球人文地理,2014(12):162-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