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程思政”是当今高等院校进行人才培养的重要工作任务,深入挖掘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实现临床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结合,引导我们的学生能够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本文根据《内科学》课程的特点和教学主题,探讨了《内科学》课程中“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实施,为《内科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经验。
关键词:内科学;课程思政;立德树人
2016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了健康中国建设的目标和任务。随后,山东省委省政府发布了《健康山东2030规划纲要》 ,以加快从疾病治疗为中心向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动员全社会落实预防为主的政策。2019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方案中提出:职业发展教育与普通家庭教育是两种方式不同的教育工作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医学职业教育学生就业主要在基层医疗机构,直接面向基层,普及健康知识,帮助人民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降低疾病的发病率和复发率,对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具有重要作用。
课程思政改革一直是高职院校教学难点,张艳红认为应该从教学模式与方法上对课程思政进行改革。首先要与时俱进,因为课程思政是党和国家意志的体现,不同时期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也不同,所以教学方法要与教学内容相统一,必须是政策性的。其次,要充分利用新媒体信息技术,让单一教学研究方法走向社会具有现代性的多种教学方式方法。[1]于焕环提出"教师要做好学生思想引导工作,创新教学内容,提高课程教育功能,提高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发展。邵献平认为应该充分挖掘德育素材,坚持推动高校课程德育与德育课程的深度融合,有效整合高校德育资源,形成高校德育合力,构建高校德育共同体,将高校立德树人的理念落到实处。[2]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为此,近年来,思想政治课程建设全面展开。
一、研究价值
山东省临床医学职业道德教育承担了“健康山东”实施的最后一公里重任。基层条件比较艰苦,这就要求医学生不仅要有高超的医疗技术,还要有高度的职业认同感、高尚的道德和敬业精神,扎根基层,服务人民健康。《内科学》课程是医学职业教育临床医学的核心课程之一,其中高血压、糖尿病、胃炎等疾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慢性病,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内科学》课程中开展教学课程思政改革,培养提高学生“明德怀仁、笃医励学”的精神,实现教育立德树人的目的,是职业发展教学的根本工作任务,又是“健康山东”的战略管理实施需要。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高职院校临床医学学科“健康山东”领域《内科学》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为基础。首先,根据高职院校临床医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背景和研究现状,分析了内科医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从而确定本研究的问题视角,以期对内科医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识别和分类,构建一个分析框架,从“健康山东”的角度出发,制定高职院校内科医学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实践教学的实施方案。
三、主要思想或观点
“课程思政”的提出是对思想进行政治文化教育的新探索,《内科学》课程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学科核心专业课,《内科学》课程思政改革是把思想以及政治发展教育工作贯穿于《内科学》教学管理活动全过程的新的育人理念和实践学习活动。课程思想政治改革教育的目标是向医学生传授必要的医学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备服务基层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如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等;培养学生具备临床思维能力、应急处理能力、转诊能力、常见操作技能、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四种意识”,增强“四种自信”,培养爱岗敬业精神、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等。
四、研究内容
第一,完善学院相关制度
首先,要构建专业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临床医生的合作教育体系,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和专业课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使临床医学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针对性。其次,要加强对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教育,增强“四个自信”,以“思政思在所有課程,专业教师也育人”为导向,以“润物细无声”为目标,实现教育与教学的有机统一。
第二,加强学院整体规划
医学教研室要建立健全内科课程思想政治教学改革队伍,动员全体教师力量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构筑起思想政治工作的“三全育人”格局,以人为本。加强顶层设计,将课程思政落实到《内科学》课程中的人才培养研究方案、授课计划、质量控制评价体系之中。整合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专业技术课程指导教师、导员和医疗专家,组建多学科研究背景、跨业界阅历的信息互享、能力互补、资源互用、教学课堂互动的课程设计教学工作团队和育人共同体,协同制订课程思政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完善的分工合作的课程文化建设社会行动体系,不断学习提升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能力。
第三,强化课程教学设计
《内科学》课程的教学设计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价值导向的统一。除了学科知识之外,我们还要在认识领域设计我们的目标,注意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中国梦和现代化建设强国战略等思想政治基本理论知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和国家的政策、民族意识、道德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科学精神和诚信意识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设计情感教育领域设定目标时,除考虑学生接受专业知识技能外,也要将愿意接受、认同、积极主动参与和评价、正向价值判断和选择、人格化等方面的情感教学活动和积极变化融入进去。在设计操作技能的领域目标时,不仅要按照流程强化操作技能,还要运用科学理论指导技能培训的任务融入项目培训,以促进大学生在技能培训中提高包括政治水平、理论水平、政策水平和专业水平在内的综合分析和应用能力。在问题导向方面,教学设计中要立足于大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找到问题对象,让他觉得这个问题对他来说是有用的、有价值的。立足于大学生进行人才培养规格,确定一个问题层次,让他感到这个社会问题对他够用、易掌握。根据大学生的专业和学科特点来确定问题的答案,让他觉得这个问题对他实用。就价值取向而言,我们应该观察大学生专业实践和学科建设的思想政治价值和意义,保证材料的真实性和思想政治价值。要找准连接点,充分研究揭示专业社会实践和学科建设发展与思政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实现思政教育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第四,有效开发思政资源
深入研究课程思想政治教学改革,建设和完善课程标准、教学规则、教学方案,重点培养优秀教师,借助信息化教学平台打造优质教学资源库、试题库、实践项目等。将学科资源、专业资源和医疗机构资源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教师要加强教学平台建设,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注重把学习资料、人物事迹、典型案例等思想政治元素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大学生的价值引导和激励。要加强专业知识技能训练数据平台建设,在设计实训活动方案时中将思政元素运用到技能训练中,突出操作的价值引导和伦理道德规范,提高我们大学生思想理论联系实际工作能力。要加强实践平台建设,把思想政治工作主题与专业实践主题结合起来,制定相应的实践任务,让大学生增强参观、考察、志愿服务、实践的经验和收获感。加強网络平台建设、思想政治要素资源建设、网络课程建设,促进网上师生思想政治资源共享。
五.创新点
本研究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全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文化教育管理工作环境会议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国家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线,充分发挥教师课堂教学主渠道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深入分析挖掘提炼各类活动所蕴含的思政要素和德育功能,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根本指导,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坚持理论知识联系实践。在继承和总结以往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探索和完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改革的有效性。
本文对影响《内科学》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关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内科学》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措施和目标,如教育观念的现代化、师资队伍的优化、教学方法的科学化、教学手段的多样化等。提出了要不断发展拓宽临床应用医学专业课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方法途径,切实有效增强和改进《内科学》课程思政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张艳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变革的发展历程及规律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3):109
[2]詹鹏,邵献平 《论课程德育与德育课程的融合》[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138-140
作者简介:王海燕,性别:女,出生年月:1986年9月,民族:汉族,住址:山东省济南市,工作单位:山东现代学院,研究方向:临床医学教学,学历:本科,职称:讲师。
课题名称:“健康山东”视域下高职高专《内科学》课程思政改革探究与实践课题编号:MJ202042
课题来源:山东省民办教育协会2020年度科研课题(一般课题)
关键词:内科学;课程思政;立德树人
2016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了健康中国建设的目标和任务。随后,山东省委省政府发布了《健康山东2030规划纲要》 ,以加快从疾病治疗为中心向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动员全社会落实预防为主的政策。2019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方案中提出:职业发展教育与普通家庭教育是两种方式不同的教育工作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医学职业教育学生就业主要在基层医疗机构,直接面向基层,普及健康知识,帮助人民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降低疾病的发病率和复发率,对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具有重要作用。
课程思政改革一直是高职院校教学难点,张艳红认为应该从教学模式与方法上对课程思政进行改革。首先要与时俱进,因为课程思政是党和国家意志的体现,不同时期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也不同,所以教学方法要与教学内容相统一,必须是政策性的。其次,要充分利用新媒体信息技术,让单一教学研究方法走向社会具有现代性的多种教学方式方法。[1]于焕环提出"教师要做好学生思想引导工作,创新教学内容,提高课程教育功能,提高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发展。邵献平认为应该充分挖掘德育素材,坚持推动高校课程德育与德育课程的深度融合,有效整合高校德育资源,形成高校德育合力,构建高校德育共同体,将高校立德树人的理念落到实处。[2]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为此,近年来,思想政治课程建设全面展开。
一、研究价值
山东省临床医学职业道德教育承担了“健康山东”实施的最后一公里重任。基层条件比较艰苦,这就要求医学生不仅要有高超的医疗技术,还要有高度的职业认同感、高尚的道德和敬业精神,扎根基层,服务人民健康。《内科学》课程是医学职业教育临床医学的核心课程之一,其中高血压、糖尿病、胃炎等疾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慢性病,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内科学》课程中开展教学课程思政改革,培养提高学生“明德怀仁、笃医励学”的精神,实现教育立德树人的目的,是职业发展教学的根本工作任务,又是“健康山东”的战略管理实施需要。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高职院校临床医学学科“健康山东”领域《内科学》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为基础。首先,根据高职院校临床医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背景和研究现状,分析了内科医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从而确定本研究的问题视角,以期对内科医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识别和分类,构建一个分析框架,从“健康山东”的角度出发,制定高职院校内科医学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实践教学的实施方案。
三、主要思想或观点
“课程思政”的提出是对思想进行政治文化教育的新探索,《内科学》课程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学科核心专业课,《内科学》课程思政改革是把思想以及政治发展教育工作贯穿于《内科学》教学管理活动全过程的新的育人理念和实践学习活动。课程思想政治改革教育的目标是向医学生传授必要的医学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备服务基层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如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等;培养学生具备临床思维能力、应急处理能力、转诊能力、常见操作技能、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四种意识”,增强“四种自信”,培养爱岗敬业精神、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等。
四、研究内容
第一,完善学院相关制度
首先,要构建专业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临床医生的合作教育体系,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和专业课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使临床医学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针对性。其次,要加强对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教育,增强“四个自信”,以“思政思在所有課程,专业教师也育人”为导向,以“润物细无声”为目标,实现教育与教学的有机统一。
第二,加强学院整体规划
医学教研室要建立健全内科课程思想政治教学改革队伍,动员全体教师力量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构筑起思想政治工作的“三全育人”格局,以人为本。加强顶层设计,将课程思政落实到《内科学》课程中的人才培养研究方案、授课计划、质量控制评价体系之中。整合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专业技术课程指导教师、导员和医疗专家,组建多学科研究背景、跨业界阅历的信息互享、能力互补、资源互用、教学课堂互动的课程设计教学工作团队和育人共同体,协同制订课程思政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完善的分工合作的课程文化建设社会行动体系,不断学习提升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能力。
第三,强化课程教学设计
《内科学》课程的教学设计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价值导向的统一。除了学科知识之外,我们还要在认识领域设计我们的目标,注意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中国梦和现代化建设强国战略等思想政治基本理论知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和国家的政策、民族意识、道德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科学精神和诚信意识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设计情感教育领域设定目标时,除考虑学生接受专业知识技能外,也要将愿意接受、认同、积极主动参与和评价、正向价值判断和选择、人格化等方面的情感教学活动和积极变化融入进去。在设计操作技能的领域目标时,不仅要按照流程强化操作技能,还要运用科学理论指导技能培训的任务融入项目培训,以促进大学生在技能培训中提高包括政治水平、理论水平、政策水平和专业水平在内的综合分析和应用能力。在问题导向方面,教学设计中要立足于大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找到问题对象,让他觉得这个问题对他来说是有用的、有价值的。立足于大学生进行人才培养规格,确定一个问题层次,让他感到这个社会问题对他够用、易掌握。根据大学生的专业和学科特点来确定问题的答案,让他觉得这个问题对他实用。就价值取向而言,我们应该观察大学生专业实践和学科建设的思想政治价值和意义,保证材料的真实性和思想政治价值。要找准连接点,充分研究揭示专业社会实践和学科建设发展与思政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实现思政教育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第四,有效开发思政资源
深入研究课程思想政治教学改革,建设和完善课程标准、教学规则、教学方案,重点培养优秀教师,借助信息化教学平台打造优质教学资源库、试题库、实践项目等。将学科资源、专业资源和医疗机构资源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教师要加强教学平台建设,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注重把学习资料、人物事迹、典型案例等思想政治元素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大学生的价值引导和激励。要加强专业知识技能训练数据平台建设,在设计实训活动方案时中将思政元素运用到技能训练中,突出操作的价值引导和伦理道德规范,提高我们大学生思想理论联系实际工作能力。要加强实践平台建设,把思想政治工作主题与专业实践主题结合起来,制定相应的实践任务,让大学生增强参观、考察、志愿服务、实践的经验和收获感。加強网络平台建设、思想政治要素资源建设、网络课程建设,促进网上师生思想政治资源共享。
五.创新点
本研究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全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文化教育管理工作环境会议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国家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线,充分发挥教师课堂教学主渠道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深入分析挖掘提炼各类活动所蕴含的思政要素和德育功能,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根本指导,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坚持理论知识联系实践。在继承和总结以往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探索和完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改革的有效性。
本文对影响《内科学》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关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内科学》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措施和目标,如教育观念的现代化、师资队伍的优化、教学方法的科学化、教学手段的多样化等。提出了要不断发展拓宽临床应用医学专业课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方法途径,切实有效增强和改进《内科学》课程思政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张艳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变革的发展历程及规律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3):109
[2]詹鹏,邵献平 《论课程德育与德育课程的融合》[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138-140
作者简介:王海燕,性别:女,出生年月:1986年9月,民族:汉族,住址:山东省济南市,工作单位:山东现代学院,研究方向:临床医学教学,学历:本科,职称:讲师。
课题名称:“健康山东”视域下高职高专《内科学》课程思政改革探究与实践课题编号:MJ202042
课题来源:山东省民办教育协会2020年度科研课题(一般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