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区教育在青少年人文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宜兴市在实践中积极研究和探索,通过建立体系、开发课程、创新模式等举措,在青少年人文素质教育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并提出一些思考。
关键词:社区教育;青少年;人文素质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率虽然逐年下降,但呈现低龄化、智能化趋势。一些青少年在学校“小社会”里是“好学生”,但在社会“大学校”里不一定是好公民,有些案例甚至触目惊心。改革和加强青少年人文素质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迫切任务。
一些领导和专家强烈呼吁加强青少年教育,特别强调要加强青少年人文素质教育,其核心是怎样在社会上做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在第二章“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中指出,对学生的教育要“坚持能力为重……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社区教育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而青少年人文素质教育也是社区教育的薄弱环节之一。社区教育在青少年人文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和自身独特的优势,也是值得广大社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大课题。
二、研究意义
青少年人文素质教育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育健全人格,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社区教育背景下研究青少年人文素质教育是一种有益的尝试,通过实践探索新时期社区教育中的青少年人文素质教育,可以从中总结经验,用以指导今后的青少年社区教育工作。
三、核心概念
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人文素质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人文精神(是人文素质的核心)。从对核心概念“人文素质”的解读中,结合当前我国青少年只是以接受学校知识教育为主的现实,可以看出,我国青少年的人文素质教育是不到位的,尤其是人文精神教育呈现普遍缺失的状况。
四、实践探索
现以江苏省宜兴市为例,谈谈在社区教育中培育青少年人文素质的具体实践。宜兴市把“在社区教育中培育青少年人文素质”作为社区教育的一个重大研究课题,进行了10多年的实践探索,总结出了一套成功的做法。
1.建立青少年社区教育体系
(1)建立组织领导体系。市级成立了青少年成长指导中心,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主任。各乡镇成立了由一把手书记任组长、有关部门和镇社区教育中心为成员单位的青少年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镇青少年社区教育工作。(2)完善教育培训体系。全市形成了以市青少年成长指导中心为龙头,以乡镇社区教育中心为骨干,以各村民业余学校、居委社区市民学校和企业职工业余学校为重要基础,以关工委、团委、各类活动基地等为补充的青少年社区教育体系。(3)健全三级办学网络。宜兴市构建和完善了市青少年成长指导中心—乡镇社区教育中心—村(居、企)业余学校三级办学网络,覆盖了全市,为开展青少年社区教育工作搭建了有效的运行平台。
2.开发青少年社区教育课程
宜兴市青少年成长指导中心编写了《心桥》《高老师讲家教故事》《中小学常见问题100个为什么》等家庭教育知识读本,并通过开展文化下乡等活动免费发放给广大家长。同时在网上家长学校开辟《中小学常见问题解析》专栏,为广大家长解决在教育孩子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各乡镇社区教育中心深入挖掘本地文化底蕴,组织编写了《艺坛大师徐悲鸿》《我与家乡名人共成长》等具有地方特色的青少年社区教育读本,免费发放给社区青少年阅读,并进行演讲、作文竞赛社区义工等活动,在实践中强化了青少年人文精神意识,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3.创新青少年社区教育模式
尝试推行多位合作、社区服务、社区精神、社区文化、邻里互动等多种青少年社区教育模式。如“多位合作”是指社区教育中心、中小学、关工委、家长、教师等积极沟通协调,相互合作,成立工作小组,制订青少年社区教育活动计划,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等多位一体的青少年教育体系,为青少年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五、几点思考
1.建立青少年社区教育考核评估体系
政府有关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以有力推进实践性较强的青少年社区教育工作,充分依托社区教育平台开展青少年教育,并不断探索新途径。“学校小社会,社会大学校”,让青少年良好的人文素质在“小社会”中孕育,在“大学校”中成熟。
2.探索青少年社区教育工作新模式
目前,青少年教育大部分依赖于全日制普通教育,难以满足广大青少年成长所需的各种“精神营养”,应通过社区教育充实青少年教育新内涵。
3.加快建设青少年社区教育运行载体
要充分整合各种社区教育资源为青少年教育服务,建设青少年绿色精神家园,让广大青少年在社会实践中得到锤炼,提升人文素质。
参考文献:
陈乃林.现代社区教育理论与实验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09).
(作者单位 江苏省宜兴经济开发区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编辑 刘俊婷
关键词:社区教育;青少年;人文素质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率虽然逐年下降,但呈现低龄化、智能化趋势。一些青少年在学校“小社会”里是“好学生”,但在社会“大学校”里不一定是好公民,有些案例甚至触目惊心。改革和加强青少年人文素质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迫切任务。
一些领导和专家强烈呼吁加强青少年教育,特别强调要加强青少年人文素质教育,其核心是怎样在社会上做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在第二章“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中指出,对学生的教育要“坚持能力为重……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社区教育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而青少年人文素质教育也是社区教育的薄弱环节之一。社区教育在青少年人文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和自身独特的优势,也是值得广大社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大课题。
二、研究意义
青少年人文素质教育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育健全人格,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社区教育背景下研究青少年人文素质教育是一种有益的尝试,通过实践探索新时期社区教育中的青少年人文素质教育,可以从中总结经验,用以指导今后的青少年社区教育工作。
三、核心概念
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人文素质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人文精神(是人文素质的核心)。从对核心概念“人文素质”的解读中,结合当前我国青少年只是以接受学校知识教育为主的现实,可以看出,我国青少年的人文素质教育是不到位的,尤其是人文精神教育呈现普遍缺失的状况。
四、实践探索
现以江苏省宜兴市为例,谈谈在社区教育中培育青少年人文素质的具体实践。宜兴市把“在社区教育中培育青少年人文素质”作为社区教育的一个重大研究课题,进行了10多年的实践探索,总结出了一套成功的做法。
1.建立青少年社区教育体系
(1)建立组织领导体系。市级成立了青少年成长指导中心,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主任。各乡镇成立了由一把手书记任组长、有关部门和镇社区教育中心为成员单位的青少年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镇青少年社区教育工作。(2)完善教育培训体系。全市形成了以市青少年成长指导中心为龙头,以乡镇社区教育中心为骨干,以各村民业余学校、居委社区市民学校和企业职工业余学校为重要基础,以关工委、团委、各类活动基地等为补充的青少年社区教育体系。(3)健全三级办学网络。宜兴市构建和完善了市青少年成长指导中心—乡镇社区教育中心—村(居、企)业余学校三级办学网络,覆盖了全市,为开展青少年社区教育工作搭建了有效的运行平台。
2.开发青少年社区教育课程
宜兴市青少年成长指导中心编写了《心桥》《高老师讲家教故事》《中小学常见问题100个为什么》等家庭教育知识读本,并通过开展文化下乡等活动免费发放给广大家长。同时在网上家长学校开辟《中小学常见问题解析》专栏,为广大家长解决在教育孩子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各乡镇社区教育中心深入挖掘本地文化底蕴,组织编写了《艺坛大师徐悲鸿》《我与家乡名人共成长》等具有地方特色的青少年社区教育读本,免费发放给社区青少年阅读,并进行演讲、作文竞赛社区义工等活动,在实践中强化了青少年人文精神意识,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3.创新青少年社区教育模式
尝试推行多位合作、社区服务、社区精神、社区文化、邻里互动等多种青少年社区教育模式。如“多位合作”是指社区教育中心、中小学、关工委、家长、教师等积极沟通协调,相互合作,成立工作小组,制订青少年社区教育活动计划,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等多位一体的青少年教育体系,为青少年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五、几点思考
1.建立青少年社区教育考核评估体系
政府有关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以有力推进实践性较强的青少年社区教育工作,充分依托社区教育平台开展青少年教育,并不断探索新途径。“学校小社会,社会大学校”,让青少年良好的人文素质在“小社会”中孕育,在“大学校”中成熟。
2.探索青少年社区教育工作新模式
目前,青少年教育大部分依赖于全日制普通教育,难以满足广大青少年成长所需的各种“精神营养”,应通过社区教育充实青少年教育新内涵。
3.加快建设青少年社区教育运行载体
要充分整合各种社区教育资源为青少年教育服务,建设青少年绿色精神家园,让广大青少年在社会实践中得到锤炼,提升人文素质。
参考文献:
陈乃林.现代社区教育理论与实验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09).
(作者单位 江苏省宜兴经济开发区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编辑 刘俊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