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就如何变革课堂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实效性进行了论述。我从自己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以学为主-合作探究-有效训练"的教学模式,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案例加以详细的阐释,尤其对中心环节"合作探究"又分别从创设情景,探究活动的基础;方案设计,成功探究的前提;自主参与 ,探究教学的关键;反思概括,探究教学的精华四个方面进了具体阐释,力求为变革课堂,深化素质教育做些实践和理论尝试。
【关键词】变革 课堂教学模式 以学为主 合作探究 有效训练
义务教育阶段教与学的现状是:学生学得被动,教师主宰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教学质量低下。为进一步贯彻实施新的课程标准,推进素质教育,我市将课程作了调整,每节课时间为四十分钟。要求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并提高教学质量,这就必须大胆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一提高教学实效。教师如何在新的形势下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以达到新教材设计要求,完成素质教育目标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目前教育之核心。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我创立了"以学为主,合作探究,有效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经过实践学生反应学的有趣、有信心,我也感觉得心应手,水平测试效成绩明显提升。我的教学运作过程如下:
1.以学为主
"以学为主":在教学全过程中,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采用各种手段和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引导学生自觉能动地学习,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基本途径,实现增长知识、发展能力、全面提高素质的目的。学生怎样学,学生学得怎样,这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教师口头的预习内容布置无疑会影响学习效果。所以,如何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先学"的过程中,学生书面的学习任务布置就起了关键作用。"学案导学"的方法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学案导学"就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等特点而为学生设计的书面学习任务。当然也可以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其他相关知识铺垫或知识唤醒。学案的使用规定了学生的学习任务,控制了学生的学习深度,同时也为教师检查学生先学的情况提供了科学的反馈。通过自主学习,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
2.合作探究
发现法的创立者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纳极力主张把发现法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其目的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他反复强调,学生不仅是教学的客体,而且是认识的主体,因为任何人不论是认识一个新事物、解决一个新问题,还是掌握一个概念、原理,都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学习是学生作为认识主体的充分体现。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既是新课程改革教育思想的实质体现,也是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要很好的完成探究任务,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
2.1 创设情景,探究活动的基础。
创设情境就是把学生置于研究当前未知问题的氛围中,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索问题实质的学习活动,使学习成为主动的学习,从而开动脑筋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创设情境是探究式教学的基础,学生必须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发现问题,并激发起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才能增强其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情景创设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探究式教学的效果。
在初中化学实际教学中,创设情境可从身边的化学物质、复习旧知识、精彩的故事、一则广告、实物、实验等手段去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例如,在探究分子的性质时,我首先设计了一个实验,在小烧杯A中装入10ml水,小烧杯B中装入10ml浓氨水,小烧杯C中装入10ml酚酞试液,用一只大烧杯把A、B、C三个烧杯罩在一起。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三只烧杯中液体颜色的变化,几分钟后,同学们观察到小烧杯C中液体的颜色由无色慢慢变红了。这一现象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什么使酚酞试液变红了?由此产生想探究酚酞试液变红原因的欲望。
2.2 方案设计,成功探究的前提。
一堂探究课要成功,实验方案是前提。实验方案的设计必须具有科学性、严密性和可操作性;只有科学严密的实验方案才能保证探究的成功,才能确保探究结论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实验方案的操作要尽量设计得简便,必须尽可能要让学生把主要的精力集中在对未知问题的探究和思索上。例如,在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时,初中化学教材中设计的碳酸钠与稀盐酸的反应是在小烧杯中进行的,反应后质量减轻了,是因为有大量气体产生,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增加了一个对比实验:在一个小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在一只小气球中加入少量碳酸钠粉末,并把小气球套在锥形瓶口,称其总质量,取下锥形瓶,将气球中的碳酸钠粉末倒入锥形瓶中,反应完后又放回天秤上称量,天平依然平衡,这样学生不但理解了质量守恒的意义,更明白用于研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如果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一定要在密闭体系中进行。
2.3 自主参与 ,探究教学的关键。
探究式教学的基本要求就是学生主动参与,实现自身主体构建与发展。例如,我在教学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与实践时,采取的方式是请同学们根据反应原理,结合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从给定的仪器(也可以从其他未给出的仪器)中选择适当仪器,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画出它们的简图,并比较几组装置的优缺点,然后交流这样设计的理由。此问题情境一出,同学们个个跃跃欲试,大胆思维、反复讨论尝试,力图设计多组装置,力求自己设计的装置有所创新。同学们根据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设计了十余组装置,有的还用破试管设计出了制取装置,我又加以引导从中培养学生废物利用的意识。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探究活动,如观察、调查、实验、制作、收集资料等,使他们参与并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可以使学生从多角度深入的理解知识,建立知识间联系,从而使他们面对未知问题时,能更有效激活已有知识,灵活运用自己的已有知识解决问题。 2.4 反思概括,探究教学的精华。
探究式教学在立足于教材的同时还具有明确的探究目标。在探究式教学过程的结尾,为了提炼所学到的知识、能力,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自己以及他人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做出反思。例如,我在前面谈到的"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与实践"教学中,学生通过探究总结出了实验装置,我再提出如下几个问题: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进行比较,为什么没用酒精灯?试管为什么要竖立?用长颈漏斗或注射器的好处是什么?同学们通过对刚才探究情况的反思,很容易总结出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主要决定于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的结论;然后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在课外去探究设计制取其他类型气体发生装置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从而达到了举一反三的目的。
教学实践证明:探究式教学运用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主动参与化学教学课堂积极性高,探索的欲望较强,教学效果好。
3.有效训练
3.1 精选习题。
要严格控制学生作业总量。作业布置要把握四个尺度,即数量限度、时间长度,知识跨度、开放程度。要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协调好几者之间的关系,将"度"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如果一味追求数量,让学生整天埋在作业堆里,很容易使学生丧失对作业应有的良好情绪,学生兴趣衰退,甚至产生厌学心理。反之,若作业量过少,也难以达到巩固掌握知识的目的。因此在教学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教师首先要深入"题海",有针对性的、分层次的选择题目,让学生远离"题海"。其次,根据不同要求精心组织训练。对不同内容、不同题型、不同课型的训练要求也应不尽相同,区别对待。如对教学要求较低的知识,训练的难度也应降低;对内容较直观、浅显的知识,训练的容量及次数都可以减少;反之,对教学要求较高或内容较抽象的知识,应注意循序渐进,多次反复,层层深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训练效益,做到有效训练。
3.2 及时反馈,认真讲评。
训练要取得实效,还有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就是训练之后的讲评。经过信息反馈,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学习状况,例如,哪些知识掌握得不够好,哪些题型还不太会做,哪些方法或技巧还不够熟练,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哪些等。教师根据掌握的情况先行总结,并制订出相应的措施,然后给学生进行讲评时,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探讨出错的原因,并指出纠正错误的方法。另外,在习题讲评中, 在讲清原题的基础上,教师要善于变题来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从而活跃学生思维,拓宽学生视野。
总之,只有不断地搞好课堂教学改革,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而最终推进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总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传授知识、激发兴趣和提高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教改的关键是充分调动主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爱学、乐学、会学。作为主导的教师,在整个化学教学过程中要把自己的教法和指导学生的学法有机统一起来,同步进行,实现教学的优化,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布鲁纳.《发现法》.
[2]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
[3]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化学培训资料.
【关键词】变革 课堂教学模式 以学为主 合作探究 有效训练
义务教育阶段教与学的现状是:学生学得被动,教师主宰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教学质量低下。为进一步贯彻实施新的课程标准,推进素质教育,我市将课程作了调整,每节课时间为四十分钟。要求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并提高教学质量,这就必须大胆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一提高教学实效。教师如何在新的形势下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以达到新教材设计要求,完成素质教育目标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目前教育之核心。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我创立了"以学为主,合作探究,有效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经过实践学生反应学的有趣、有信心,我也感觉得心应手,水平测试效成绩明显提升。我的教学运作过程如下:
1.以学为主
"以学为主":在教学全过程中,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采用各种手段和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引导学生自觉能动地学习,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基本途径,实现增长知识、发展能力、全面提高素质的目的。学生怎样学,学生学得怎样,这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教师口头的预习内容布置无疑会影响学习效果。所以,如何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先学"的过程中,学生书面的学习任务布置就起了关键作用。"学案导学"的方法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学案导学"就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等特点而为学生设计的书面学习任务。当然也可以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其他相关知识铺垫或知识唤醒。学案的使用规定了学生的学习任务,控制了学生的学习深度,同时也为教师检查学生先学的情况提供了科学的反馈。通过自主学习,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
2.合作探究
发现法的创立者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纳极力主张把发现法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其目的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他反复强调,学生不仅是教学的客体,而且是认识的主体,因为任何人不论是认识一个新事物、解决一个新问题,还是掌握一个概念、原理,都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学习是学生作为认识主体的充分体现。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既是新课程改革教育思想的实质体现,也是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要很好的完成探究任务,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
2.1 创设情景,探究活动的基础。
创设情境就是把学生置于研究当前未知问题的氛围中,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索问题实质的学习活动,使学习成为主动的学习,从而开动脑筋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创设情境是探究式教学的基础,学生必须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发现问题,并激发起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才能增强其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情景创设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探究式教学的效果。
在初中化学实际教学中,创设情境可从身边的化学物质、复习旧知识、精彩的故事、一则广告、实物、实验等手段去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例如,在探究分子的性质时,我首先设计了一个实验,在小烧杯A中装入10ml水,小烧杯B中装入10ml浓氨水,小烧杯C中装入10ml酚酞试液,用一只大烧杯把A、B、C三个烧杯罩在一起。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三只烧杯中液体颜色的变化,几分钟后,同学们观察到小烧杯C中液体的颜色由无色慢慢变红了。这一现象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什么使酚酞试液变红了?由此产生想探究酚酞试液变红原因的欲望。
2.2 方案设计,成功探究的前提。
一堂探究课要成功,实验方案是前提。实验方案的设计必须具有科学性、严密性和可操作性;只有科学严密的实验方案才能保证探究的成功,才能确保探究结论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实验方案的操作要尽量设计得简便,必须尽可能要让学生把主要的精力集中在对未知问题的探究和思索上。例如,在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时,初中化学教材中设计的碳酸钠与稀盐酸的反应是在小烧杯中进行的,反应后质量减轻了,是因为有大量气体产生,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增加了一个对比实验:在一个小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在一只小气球中加入少量碳酸钠粉末,并把小气球套在锥形瓶口,称其总质量,取下锥形瓶,将气球中的碳酸钠粉末倒入锥形瓶中,反应完后又放回天秤上称量,天平依然平衡,这样学生不但理解了质量守恒的意义,更明白用于研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如果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一定要在密闭体系中进行。
2.3 自主参与 ,探究教学的关键。
探究式教学的基本要求就是学生主动参与,实现自身主体构建与发展。例如,我在教学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与实践时,采取的方式是请同学们根据反应原理,结合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从给定的仪器(也可以从其他未给出的仪器)中选择适当仪器,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画出它们的简图,并比较几组装置的优缺点,然后交流这样设计的理由。此问题情境一出,同学们个个跃跃欲试,大胆思维、反复讨论尝试,力图设计多组装置,力求自己设计的装置有所创新。同学们根据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设计了十余组装置,有的还用破试管设计出了制取装置,我又加以引导从中培养学生废物利用的意识。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探究活动,如观察、调查、实验、制作、收集资料等,使他们参与并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可以使学生从多角度深入的理解知识,建立知识间联系,从而使他们面对未知问题时,能更有效激活已有知识,灵活运用自己的已有知识解决问题。 2.4 反思概括,探究教学的精华。
探究式教学在立足于教材的同时还具有明确的探究目标。在探究式教学过程的结尾,为了提炼所学到的知识、能力,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自己以及他人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做出反思。例如,我在前面谈到的"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与实践"教学中,学生通过探究总结出了实验装置,我再提出如下几个问题: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进行比较,为什么没用酒精灯?试管为什么要竖立?用长颈漏斗或注射器的好处是什么?同学们通过对刚才探究情况的反思,很容易总结出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主要决定于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的结论;然后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在课外去探究设计制取其他类型气体发生装置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从而达到了举一反三的目的。
教学实践证明:探究式教学运用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主动参与化学教学课堂积极性高,探索的欲望较强,教学效果好。
3.有效训练
3.1 精选习题。
要严格控制学生作业总量。作业布置要把握四个尺度,即数量限度、时间长度,知识跨度、开放程度。要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协调好几者之间的关系,将"度"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如果一味追求数量,让学生整天埋在作业堆里,很容易使学生丧失对作业应有的良好情绪,学生兴趣衰退,甚至产生厌学心理。反之,若作业量过少,也难以达到巩固掌握知识的目的。因此在教学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教师首先要深入"题海",有针对性的、分层次的选择题目,让学生远离"题海"。其次,根据不同要求精心组织训练。对不同内容、不同题型、不同课型的训练要求也应不尽相同,区别对待。如对教学要求较低的知识,训练的难度也应降低;对内容较直观、浅显的知识,训练的容量及次数都可以减少;反之,对教学要求较高或内容较抽象的知识,应注意循序渐进,多次反复,层层深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训练效益,做到有效训练。
3.2 及时反馈,认真讲评。
训练要取得实效,还有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就是训练之后的讲评。经过信息反馈,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学习状况,例如,哪些知识掌握得不够好,哪些题型还不太会做,哪些方法或技巧还不够熟练,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哪些等。教师根据掌握的情况先行总结,并制订出相应的措施,然后给学生进行讲评时,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探讨出错的原因,并指出纠正错误的方法。另外,在习题讲评中, 在讲清原题的基础上,教师要善于变题来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从而活跃学生思维,拓宽学生视野。
总之,只有不断地搞好课堂教学改革,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而最终推进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总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传授知识、激发兴趣和提高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教改的关键是充分调动主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爱学、乐学、会学。作为主导的教师,在整个化学教学过程中要把自己的教法和指导学生的学法有机统一起来,同步进行,实现教学的优化,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布鲁纳.《发现法》.
[2]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
[3]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化学培训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