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的“设疑”和“释疑”

来源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milyxi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也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支点。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巧设疑问,启发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改变学生“师云亦云,书云亦云”的被动学习态度,激活英语课堂。笔者认为英语课堂教学中应多设信息沟,层层递进,让学生进行讨论、争论、辩论,构建 “设疑—思辨—释疑”的动态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思考和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提高知识运用技能。
  【关键词】: 设疑释疑 课堂教学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过说过:“真正的学校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 教师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安排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想方设法培养其独立获得知识,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也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支点。会不会“设疑”是一个教师教学技巧的表现。南宋理学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既要注意从“疑”入手,巧设悬念,启发学生思维,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善于引导学生生疑、质疑、释疑。
  
  一.设疑
  
  1. 导入设疑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也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始,它直接影响到整节课的效率。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设疑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情感,启发和引导学生思维,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为整节课作好开路先锋。
  例如 NSEFC Module 2 Unit4 Wildlife protection 的教学过程中,我就以标题为疑点导入:What do you think the writer will tell us in this unit? 让学生针对标题“Wildlife protection”展开预测,结果学生思维很活跃,有的回答 “How to protect wildlife” ,有的回答 “wildlife in danger”, “the bad environment”, 还有的回答 “Why do we need to protect wildlife?”等。以标题为疑点,通过标题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展开想象,引发对课文的好奇,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对本单元话题的兴趣,使有关“wildlife”的话题讨论顺利展开,水到渠成。导入是一堂课的开端,教师设计“疑问”要把握难度,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保证课堂的顺利过渡。如在The Olympic Games 课堂教学中,我以一首北京奥运主题歌导入并设疑:What does this song express? 以此启发学生领悟奥运会的精神和课文的思想。 然后学生在接下来的课文阅读中就有了情感导向。
  2.课堂重难点设疑
  难点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拦路虎”、认知过程中的“鸿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课堂的重点和难点。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识结构,把难点设在学生不易领会、易于忽略或难以深入的关键处,在学生与问题之间构建“桥梁”,引导学生通过对一个疑点的思考达到解决难点和掌握重点的目的。课堂设疑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对知识重点或难点的关注;另一方面可以解除学生的畏难心理带动学生积极探索,并产生释疑后的喜悦,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例如在高三的阅读理解训练活动中,有的文章篇幅长,内容复杂,语言难度也很大,让学生望而生畏,久而久之,学生对阅读会产生惧怕心理,所以我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方法为目的,在细读文章之前让学生对文章首先有个整体的轮廓,在课堂上我通常设计这样的疑问:What can be a good title of this passage?What does the writer want to tell us? 对不同类型的文章,我根据学生的难点所在,会设计不同的疑问,启发他们思考。在议论文中,我经常设计这样的疑问:What is the writer’ attitude? Negative or positive? 在说明文中,我有时候要求学生列出要点,有时候根据内容要求学生画示意图,以此引导学生把一些晦涩难懂的信息具体化、形象化、清晰化,然后接下来的细节理解和难点就迎刃而解了。教师在课堂上抓住重点和难点层层设疑,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逐渐深入,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3、作业设疑
  课后作业设疑,有利于学生保持探索知识的兴趣,使课堂学习得到延伸与拓展,并促使学生思维活动因受到新的刺激而处于积极主动的探究状态之中,为接纳新知识打下基础。在结束课时,教师既要对本课作小结,同时找出本课与下一课知识的交接点,并精心设计问题,于平淡处起波澜,就能把学生思维的齿轮启动起来。
  笔者曾在宁波效实中学听过一节非常成功的公开课。课题是NSEFC Module1Unit4 Earthquake, 这位上课的老师很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整堂课围绕thinking—learning—thinking的思路展开,在课堂的结尾,她给了学生这样一个作业:Question for further thinking: What do you think are important things to do in China to prepare people for earthquakes? 由于课堂上学生已学习了地震的相关知识和灾难性破坏,教师还联系今年发生的汶川地震,由汶川地震这一灾难唤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对科学的热爱,但教师的目的并不到此为止,她将学生的思路又引向防震的问题研究上。由此促使学生课后重新复习、理解课文内容,并发散思维,挖掘创新潜力。
  
  二、释疑
  
   “疑”的目的在于“释”,只有通过“释疑”才能使学生解开疑团,在教学中,对那些学生比较生疏无法解决的问题,大都要采用“释疑”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疑”与“释”的关系,既要善于设置疑问,又要引导学生学会解决疑问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我采用的释疑主要有以下几点:
  1.暗示法
   课堂教学时,当学生思维出现故障时,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手势、表情等种种方法,给学生以暗示,或接通学生的思路,让他顺利得解决某一问题:如教师在处理课文时可把课文中的重点、难点以及一些关键词按段落板书在黑板上,这样在之后让学生复述课文时,如学生遇到困难老师就可以用板书来暗示内容,帮助学生完成复述。或提醒学生思维中出现某些偏差,让他们迅速回到正确的思路上来。如在一篇有关Healthy foods pyramid 课外阅读分析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理解上有些模糊,于是,我根据这篇文章的主线,让学生根据文章中这么几个句子画出这个healthy foods pyramid: 1. ---that dairy foods are kind of in the middle---.2. ---meat and chocolate are closer to the top--- . 3. At the very base of the pyramid is water.4. There is even a little blank space at the very top for your favorite treat--, 学生根据这些句子的提示,很快就画出了这个金字塔,然后根据这个金字塔,头脑里对“healthy diet”就有了非常直观而清晰的概念,接下来检查自己的阅读理解题时,很多疑点也就迎刃而解了。德国民主主义教育第斯多惠建议:教学要采用发展的方法,即启发学生的智力,使他们能够“探求、考虑、判断、发现。通过暗示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动脑,使他们通过思维来主动地理解知识,接受知识。
   2. 对比法
   强烈、鲜明的对比往往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这种方法一般用来帮助学生区别那些似是而非,看来起差不多但实际上有较大区别、容易混淆的词、词组或语法概念等。例如,“that”与“what”的区别是学生语法学习中的难点,为了让学生对“what”与“that”在名词性从句中的不同用法有个更清晰的概念,我设计了以下两个句子让学生进行对比:What China got in the 2008 Olympic Games made the whole nation very excited.b. That China got the first place in the 2008 Olympic Games made the whole nation very excited. 通过对比,学生不难发现what 与that 在主语从句中的不同功能。又如在非谓语动词语法课上,我根据学生对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的用法上的疑点,设计了这么两个简单的句子让学生找出不同点:a. Seen from the mountain, the village is very small.b. Seeing from the mountain, I find the village is very small. 于是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就会发现两个句子之间的主语的区别,进而感悟到区分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的关键点。这样,教师抓住问题的关键点,深入浅出,把复杂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简单化,不但容易突破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而且培养了学生全面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能力。
  3. 故谬法
  学生在回答问题或解答习题时出现的错误,有的是个别的,偶然的,而有的是具有共性。学生的错误说明学生在知识上有疑点或在能力上有某些不足,如果这些错误教师认为学生自己可以解决的,就不必急于指正或解释。教学时,教师应有意识地让学生中的普遍性错误暴露出来,让学生自己认识这种错误的根源,达到知其所错,以求防错的目的。如在2008高考天津卷的短文改错中有这么一道题:I must work hard to improve my spoken English (63) so that I will not be able to communicate freely with foreigners. (64) 很多学生忽视了句子的完整性,把64题与63题分开看,结果百思不得其解。我明白学生犯错的根源所在,但我不想直接点破,我故意大声地朗读这个句子,并让学生跟读,读了两次,学生很快就发现了问题。在作文批阅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一些普遍性错误时,往往也不直接指出,而是把它们放在投影上让学生自己讨论。学习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教师发现学生的错误不必立即给予更正,而是鼓励学生继续思考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分析错误根源,由错误中发现疑点并通过思考达到释疑和学习的目的。释疑并不等同于教师的讲解,教师要尽量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 、实践总结
  综上所述,在课堂设疑和释疑的教学活动实践中,我们要把握这么几个原则:一是针对性,应根据教学内容,抓住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紧扣素材的中心及重点,难点设疑。二是启发性,应联系学生已有知识,能力及个人经验,提出的问题应是学生乐于思考且易产生联想的。三是挑战性,问题太易,学生会产生厌倦和轻视心理,太难,学生会望而生畏,教师提出的问题应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四是明确性,设计的问题要小而具体,避免空洞抽象,要按照学生认知规律引导学生由浅入深,使感知、深化、迁移三者紧密衔接起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五是新颖性与趣味性,新颖,奇特而有趣的情境容易引起全体学生高度的注意,加强听课的效果,进而积极思维,并产生克服困难探求新知识的愿望和动力。
  四、思考
  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种认识过程,也是一种探究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地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探讨和争辩,提出相互矛盾或两难判断的问题,然后通过师生间的相互启发,达到异中求同,形成一个紧扣教学目标,有目的性、全面性的问题链,达到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设疑”、“释疑”,从“教有疑”到“教无疑”的过程,也就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总之,设疑是启迪思维的好办法,释疑则能培养学生的评判能力,形成了这种习惯,学生将受用终身。
  
  主要参考文献:
  [1]《启发式综合教学理论与实验》[M]束炳如,倪汉彬 等著 1996年1月教育科学出版社
  [2]唐培勇 张玉琴“构建人本主义的英语教学观” 《第六届优秀论文评选活动获奖增刊》
其他文献
摘要:《农村小学实施有效性校本教研的研究》是我校承担的省级首批“十一五”规划课题,其“有效性”强调对教研效益和质量的追求。我校在先进理论指导下,走行动研究之路,对传统校本学科教研作了全方位的修正,进一步整合了教学、教研、培训,初步架构了一个更加符合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小学的校本学科教研模式与制度体系,已在一定范围内产生了影响。  关键词:有效性学科校本教研主题式系列化行动研究    《农村小学实施有效
期刊
摘要: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活动、家庭劳动、社会劳动,掌握劳动技能,树立劳动观念.为此,本文提出了具有实践依据的、积极可行的劳动教育实施策略,学校、家庭、社会形成教育合力,让劳动教育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劳动教育 学生素质策略 评价。    一、问题的提出    每当我担任高一的班主任,面对来自四面八方、不同层次的学生,颇费心机。
期刊
内容摘要:教学语言是否得体,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有效性。高中地理教学语言的有效性要符合学科特点,体现教师个人特色,遵循学生心理规律。  关键词:地理课堂教学语言有效教学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否得体,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效果,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条件。如何有效锤炼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语言可以考虑从学科、教师和学生三个要素入手。    一、地理教学语言要符合学科要求,
期刊
高一新学期伊始,为了军训管理的方便,照例是排位置。男女分开,从矮到高,三下五除二,很快搞定。按新位置坐定,正准备训话,发现第三组第三桌上空缺一人。问同座,他说,刚见面还不认识,只知道他什么也没说出去了。认识他的同学说他叫W。让人去找,最终无果。  你说这是什么事,还没上课呢,就把人给弄丢了,真急人!几经周折,方才找到该同学家里电话,打过去,通了,也接了,可怎么说怎么问,对方都不开口。我估摸着一定是
期刊
教育规律告诉我们,教与学的活动必须尊重学习者身心发展的水乎和特点。中学生好新好奇好动,他们思维活跃,富于个性,可塑性和自我意识强,自制力较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厌恶训导式的说教,喜欢探讨式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他们对许多事物的认识常常是从兴趣出发的。愉悦教学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教于乐,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性,其出发点和归宿正是按照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育人。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愉悦教学
期刊
我认为初中英语教学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又是在教学活动中得到体现的,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是顺利达到教学目标的可靠保障,同时,能否设计合理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方面,我以为,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应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    一、活动设计的应有明确的语言教学目标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
期刊
摘要:运用心理测试法(SCL-90)、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金华市部分中小学教师身心健康的现状进行调查,通过对比分析,全面了解其身心健康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观察不同性别的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分析造成此现状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改善对策为提高中小学教师的身心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金华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心理健康    1、前言  在20世纪初,英国出版的《简明不列
期刊
随着中学数学课程改革的深入, “合作、自主、探索”的课堂教学模式正为广大数学教师所接受与推崇。课堂中热闹、激情、互动的场面比比皆是,然而其教学效果有时却不尽如人意,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或自制的教具等多种教学手段,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多种方式掌握数学知识,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
期刊
摘要:活动进入课堂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活动突出“动”和“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积累经验,不断地完善认识结构、更好地感受知识的价值,获得数学的体验;教师在活动的设计中加工素材,深究学情,在生成中不断调整预设,留时空于学生,让学生感悟数学的过程和方法。  关键词:留时空,重活动,悟数学    传统数学教学片面地追求形式化的逻辑和形式化的结论,而对数学知识的发现过程关注较少。大量的课堂时间被教师的“
期刊
摘要:作者在本文中提出了当前教师备课结构中应具备的六大要素。即:备学生──全面了解学生,注重科学发展;备教材──深刻理解课标,吃透教材内容;备资料──科学选择资料,贵在灵活渗透;备教法──突出改革创新,注重教学流程;备学法──体现灵活多样,立足因人而异;备教具──灵活选择设备,优化教学整合。作者认为,教师只有用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备课流程,不断改革创新,才能使教学方案更趋科学合理,教学效果不断提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