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中,为了让孩子听话,父母往往会想尽办法,软硬兼施,最拿手的一招就是许诺:“给你买玩具”、“给你吃巧克力”等。
北京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儿童心理专家鲁杰指出,奖励固然可以强化孩子的某些良性行为,但是奖励有可能掩盖了孩子的关注点,即孩子做某件事有可能只是对奖励感兴趣,而对事情本身的兴趣并没有培养起来。父母使用的奖励方法也不能简单化,物质奖励这一招虽容易在短期内见效,但是从长久发展来看,物质奖励在调动孩子的内在动机、自觉性和持久兴趣方面,功能是有限的。
心理学家雷珀曾经做过这样的试验:挑选一些喜欢绘画的孩子,将他们分为两组。A组的孩子得到了一个许诺,即“画得好,就给奖品”,而B组的孩子们则只是被告知“很想看看你们的画,我喜欢你们画画”。三个星期以后,这位心理学家发现,A组的孩子绘画兴趣明显降低,大多不愿意再画,而B组的孩子则和以前一样愉快地绘画。
鲁杰认为,从人的感知来看,人最先容易感兴趣的东西,是他能够看到、触摸到或者吃到的东西以及听到的声音等。对于四岁以下的孩子来说,对物质刺激的敏感,更多的是一种生理本能,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有奶就是娘”。
四五岁开始,孩子的精神世界开始逐步丰富。到六七岁,孩子已经有了自我成长的愿望。所以父母在这一时期,应该逐步增加对孩子的精神鼓励。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不断增强自己的社会性,不断提高自己在精神、情感等方面的需求。他们会通过对大人的模仿,追求在精神世界里的满足。精神奖励是相对于物质奖励更高层次的奖励,它能够促使孩子的精神需要不断地迸发出来,从而使之成为种自发的行为。这种后天的刺激,特别是精神上的鼓励,能够促进人的大脑不断思考、不断提高。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物质激励的比例应该逐步减少,精神激励的部分逐步增加。
虽然对于六岁以下的孩子来说,物质奖励仍是不可缺少的。比如孩子考得好,给他买个漂亮的书包作为奖励,或者是送一个小玩具,都能使孩子非常高兴。这些物质奖励可以迅速、直接地在孩子和学习中建立一种联系,精神上的快乐能够强化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但鲁杰说,有些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是过于简单。要么在物质上一味满足他们的要求,要么一味地只进行精神鼓励。这种“刀切”的教育方式,是非常不科学的。如果对孩子的刺激总停留在物质奖励这一低级、原始的阶段,那孩子对精神和情感的投入也会减少。最终的恶果是让孩子变得贪婪,逐渐发展成唯利是图的“小魔鬼”。当然,父母对孩子的精神奖励也要适度。过度的精神奖励反而会让人自我膨胀,容易导致孩子骄傲自满,觉得自己已经足够优秀,不需要任何努力了。
北京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儿童心理专家鲁杰指出,奖励固然可以强化孩子的某些良性行为,但是奖励有可能掩盖了孩子的关注点,即孩子做某件事有可能只是对奖励感兴趣,而对事情本身的兴趣并没有培养起来。父母使用的奖励方法也不能简单化,物质奖励这一招虽容易在短期内见效,但是从长久发展来看,物质奖励在调动孩子的内在动机、自觉性和持久兴趣方面,功能是有限的。
心理学家雷珀曾经做过这样的试验:挑选一些喜欢绘画的孩子,将他们分为两组。A组的孩子得到了一个许诺,即“画得好,就给奖品”,而B组的孩子们则只是被告知“很想看看你们的画,我喜欢你们画画”。三个星期以后,这位心理学家发现,A组的孩子绘画兴趣明显降低,大多不愿意再画,而B组的孩子则和以前一样愉快地绘画。
鲁杰认为,从人的感知来看,人最先容易感兴趣的东西,是他能够看到、触摸到或者吃到的东西以及听到的声音等。对于四岁以下的孩子来说,对物质刺激的敏感,更多的是一种生理本能,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有奶就是娘”。
四五岁开始,孩子的精神世界开始逐步丰富。到六七岁,孩子已经有了自我成长的愿望。所以父母在这一时期,应该逐步增加对孩子的精神鼓励。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不断增强自己的社会性,不断提高自己在精神、情感等方面的需求。他们会通过对大人的模仿,追求在精神世界里的满足。精神奖励是相对于物质奖励更高层次的奖励,它能够促使孩子的精神需要不断地迸发出来,从而使之成为种自发的行为。这种后天的刺激,特别是精神上的鼓励,能够促进人的大脑不断思考、不断提高。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物质激励的比例应该逐步减少,精神激励的部分逐步增加。
虽然对于六岁以下的孩子来说,物质奖励仍是不可缺少的。比如孩子考得好,给他买个漂亮的书包作为奖励,或者是送一个小玩具,都能使孩子非常高兴。这些物质奖励可以迅速、直接地在孩子和学习中建立一种联系,精神上的快乐能够强化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但鲁杰说,有些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是过于简单。要么在物质上一味满足他们的要求,要么一味地只进行精神鼓励。这种“刀切”的教育方式,是非常不科学的。如果对孩子的刺激总停留在物质奖励这一低级、原始的阶段,那孩子对精神和情感的投入也会减少。最终的恶果是让孩子变得贪婪,逐渐发展成唯利是图的“小魔鬼”。当然,父母对孩子的精神奖励也要适度。过度的精神奖励反而会让人自我膨胀,容易导致孩子骄傲自满,觉得自己已经足够优秀,不需要任何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