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罗杰斯是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心理学理论继承了哲学上的人道主义和存在主义对人的尊严和价值的关注,强调以人为中心,培养完整的人,并相信任何人都有自我实现的潜能,能够朝着正面和建设性的方向发展,这些理论对加强学校管理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即学校管理的价值取向和基本理念应以人为尊,以人为重,以人为先,以人为贵。
在我们当下的学校管理中可以渗透其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建立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机制。
一、当前学校管理工作中面临的主要困惑
(一)学生的价值观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在改革开放的当今时代,各种社会思潮扑面而来,良莠不齐,鱼龙混杂。而缺少明辨是非能力的学生极易受不良思想的影响,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如有的学生把金钱看成是判断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信奉“有钱能使鬼推磨”的人生信条,甚至视金钱为至高无上的神,甘当金钱的奴隶。再如有的学生信奉个人主义,突出表现在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一切从个人利益出发,为了满足个人私欲而不惜损害社会或他人利益。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享乐主义也甚嚣尘上,他们把在生活中相互攀比看成是一种新时尚。学生中出现的这些思想问题,给学校的教育工作增加了难度,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阻力。
(二)正面教育与负面教育冲突激烈
一方面学校向学生进行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艰苦奋斗教育,另一方面学生看到的却是社会的一些阴暗面和丑恶现象:不劳而获、权钱交易、坑蒙拐骗、制假造假……而接收这些负面信息的渠道相当广泛,如报刊、广播电视、网络传媒等。另外,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他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相应地提高了,青少年学生不再是温顺的“羔羊”,他们强烈地追求独立、自由、友谊,甚至爱情……他们对种种事物敢于说“不”。不难看出,青少年学生追求的精神生活与传统的德育工作要求大相径庭,格格不入,使学生精神生活不太丰富和充实,从而对学习生活失去兴趣,感到孤独。这些情况的出现也给学校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给学校工作的启示
一方面,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强调学习和行为中人的因素,认为情绪、情感、意向、态度、价值观和人际关系在学生学习和人格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学习是师生之间和班集体成员之间一种人际的相互影响,在这种相互影响中,全部参与者均持有各自的经验,如果教师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便能引导学生发挥潜能,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另一方面,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相信,人是一种正在成长过程中的存在,因此在人的一生中行为动机不断指导着人的自我结构趋向完善。人性之所以是发展的,是由于人所追求的自我完善和实际上的不完善之间有一种永恒的紧张。这种紧张促使个体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我。因此自我完善便成为人生永恒的追求。同时,人类有机体有能力进行自我指导,能够对自己的存在方式负责。在自我实现的动机驱使下,在提供了适当的成长和自我实现的环境与机会时,人性就能不断地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根据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要搞好学校管理,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教师对学生应当有真诚、真实的态度,尊重学生,珍视学生,在感情上和思想上与学生产生共鸣。也就是说,只有当教师以真我而不是假我与学生建立关系时,才会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教师可表现出热情,也可表现出厌倦;可对学生表现出愤怒,或表示兴趣;还可表现出敏感,富有同情心。同时,教师还应能感受学生面对新问题的畏惧和踌躇,体验学生解决问题后的欣慰,理解学生偶尔的淡漠及探求知识的艰辛与努力。
第二,教师应像治疗者对来访者一样对学生产生同情式理解,从学生的反应了解学生的内心深处,敏感地意识到学生对教育与学习的看法。同时,教师还要学会赞赏学生,包括他们的感情、意见与人格。重视教师的态度及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的心理气氛。安排丰富的课余生活,让学生的能量在活动中充分释放出来,使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因为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潜能。
第三,教师应把学生当作一个完整的个体加以接受,即要以学生为中心,树立管理主体多元化的思想。教师是学校集体管理的组织者、领导者,无疑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教师的工作水平直接关系到学校管理的效率和效能,但是只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及主观能动性,忽视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这个事实,忽视人性是发展的且具有自我实现的潜能,会导致学校管理只突出一个“管”字,即要求教师管、控制,甚至用惩罚等手段对学生进行管理,扭曲了管理的真正含义。学校管理实质上不是教师对学生的看护,而是学校内部的一种职能活动过程,是全体成员积极主动参与,协调一致地为实现学校及个人目标而奋斗。培养自我管理意识是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基础,教师不仅要从理论上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更重要的是要帮助集体成员担负起主体的职责,实现主体的功能,成为真正的主体。
在现代学校管理工作中,要渗透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构建以人为中心的学校管理机制。教师在学校管理中的各个环节,都要把人放在核心地位,把调动人的积极性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讲原则,在小问题上讲人情,和风细雨,润物无声,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使学生真正成为学校管理的主体。
(责任编辑 周侯辰)
在我们当下的学校管理中可以渗透其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建立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机制。
一、当前学校管理工作中面临的主要困惑
(一)学生的价值观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在改革开放的当今时代,各种社会思潮扑面而来,良莠不齐,鱼龙混杂。而缺少明辨是非能力的学生极易受不良思想的影响,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如有的学生把金钱看成是判断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信奉“有钱能使鬼推磨”的人生信条,甚至视金钱为至高无上的神,甘当金钱的奴隶。再如有的学生信奉个人主义,突出表现在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一切从个人利益出发,为了满足个人私欲而不惜损害社会或他人利益。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享乐主义也甚嚣尘上,他们把在生活中相互攀比看成是一种新时尚。学生中出现的这些思想问题,给学校的教育工作增加了难度,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阻力。
(二)正面教育与负面教育冲突激烈
一方面学校向学生进行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艰苦奋斗教育,另一方面学生看到的却是社会的一些阴暗面和丑恶现象:不劳而获、权钱交易、坑蒙拐骗、制假造假……而接收这些负面信息的渠道相当广泛,如报刊、广播电视、网络传媒等。另外,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他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相应地提高了,青少年学生不再是温顺的“羔羊”,他们强烈地追求独立、自由、友谊,甚至爱情……他们对种种事物敢于说“不”。不难看出,青少年学生追求的精神生活与传统的德育工作要求大相径庭,格格不入,使学生精神生活不太丰富和充实,从而对学习生活失去兴趣,感到孤独。这些情况的出现也给学校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给学校工作的启示
一方面,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强调学习和行为中人的因素,认为情绪、情感、意向、态度、价值观和人际关系在学生学习和人格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学习是师生之间和班集体成员之间一种人际的相互影响,在这种相互影响中,全部参与者均持有各自的经验,如果教师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便能引导学生发挥潜能,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另一方面,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相信,人是一种正在成长过程中的存在,因此在人的一生中行为动机不断指导着人的自我结构趋向完善。人性之所以是发展的,是由于人所追求的自我完善和实际上的不完善之间有一种永恒的紧张。这种紧张促使个体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我。因此自我完善便成为人生永恒的追求。同时,人类有机体有能力进行自我指导,能够对自己的存在方式负责。在自我实现的动机驱使下,在提供了适当的成长和自我实现的环境与机会时,人性就能不断地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根据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要搞好学校管理,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教师对学生应当有真诚、真实的态度,尊重学生,珍视学生,在感情上和思想上与学生产生共鸣。也就是说,只有当教师以真我而不是假我与学生建立关系时,才会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教师可表现出热情,也可表现出厌倦;可对学生表现出愤怒,或表示兴趣;还可表现出敏感,富有同情心。同时,教师还应能感受学生面对新问题的畏惧和踌躇,体验学生解决问题后的欣慰,理解学生偶尔的淡漠及探求知识的艰辛与努力。
第二,教师应像治疗者对来访者一样对学生产生同情式理解,从学生的反应了解学生的内心深处,敏感地意识到学生对教育与学习的看法。同时,教师还要学会赞赏学生,包括他们的感情、意见与人格。重视教师的态度及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的心理气氛。安排丰富的课余生活,让学生的能量在活动中充分释放出来,使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因为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潜能。
第三,教师应把学生当作一个完整的个体加以接受,即要以学生为中心,树立管理主体多元化的思想。教师是学校集体管理的组织者、领导者,无疑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教师的工作水平直接关系到学校管理的效率和效能,但是只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及主观能动性,忽视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这个事实,忽视人性是发展的且具有自我实现的潜能,会导致学校管理只突出一个“管”字,即要求教师管、控制,甚至用惩罚等手段对学生进行管理,扭曲了管理的真正含义。学校管理实质上不是教师对学生的看护,而是学校内部的一种职能活动过程,是全体成员积极主动参与,协调一致地为实现学校及个人目标而奋斗。培养自我管理意识是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基础,教师不仅要从理论上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更重要的是要帮助集体成员担负起主体的职责,实现主体的功能,成为真正的主体。
在现代学校管理工作中,要渗透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构建以人为中心的学校管理机制。教师在学校管理中的各个环节,都要把人放在核心地位,把调动人的积极性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讲原则,在小问题上讲人情,和风细雨,润物无声,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使学生真正成为学校管理的主体。
(责任编辑 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