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本管理是当代比较理想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高等院校引用和构建人本管理理念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在分析人本管理科学内涵基础上,结合高校组织和时代特点,提出了高校运用人本管理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校;人本管理;行政管理;人本理念
学校是一个“人—人—人”的系统,学校管理的主体、客体和目的都是人,它通过管理主体的人对作为既是管理客体又是主体的人的管理,达到培养人、发展人的目的。可以说人的因素是学校管理中的首要的、基本的和本质的因素。因此,学校管理工作也应当以“人”为中心,树立“人本管理”理念,构建人本管理的运行机制。
一、“人本管理”的科学内涵
所谓人本管理,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体地说,人本管理包括两层涵义:一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确立人在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二是管理者应把组织中的个体当“人”看,以谋求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努力为满足人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创造条件。
二、学校管理中实行人本管理的必要性
1.时代发展的需要
当今社会,知识已成为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知识经济时代依靠的是知识、技术与人才。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高校则是培养人才的基地,高校行政管理只有创建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机制,才能更好地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才能更有效地实现管理目标。
2.高校组织特点的需要
从某种程度上讲,学校是“人”的组织。“高校为人”,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同时为培养未来的人才,高校教师自身也需要不断地发展,高校又为教师的发展创造条件;“高校靠人”,高等学校的生存与发展需要依靠全体师生员工的智慧和力量,需要各方面力量的“全员经营”。高校是“人”的组织这一特点从根本上决定了其在行政管理中应实行人本管理。
3.教师职业心理特征的需要
教师的工作与其他组织中员工的工作有许多类似之处,也存在着特殊性。比较而言,从教师职业心理的特点考虑,学校也应采取人本管理。
三、高校行政管理人本理念贯彻的有效途径
1.科学进行人性假设,充分满足教师需求
高校中教师、科研人员大多是各方面素质较高的人,他们有着鲜明的个性,自我实现的意识很强;他们长期受到党的教育和社会主义价值理论的熏陶,在强调个人价值的实现时,也注重集体荣誉,乐于奉献,愿意为理想献身;他们关心物质上的满足,但对精神和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往往超过对物质的需求。因此,学校管理者在实施有效管理过程中,应在努力满足教职工物质需求的同时,更应重视对其精神需要的满足。
2.尊重和理解人,构建交往互动的人际关系模式
尊重人和理解人是搞好管理的先决条件和关键,只有尊重人才会重视人,只有理解人才会发展人、使用人。根据教师的心理特点和工作特性,对教师的尊重和理解要注意这样几点:政治上信任教师,业务上尊重教师,生活上关心教师,重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3.发动师生参与管理,增强师生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参与管理是指让普通员工参与组织目标的讨论或决策,使下属能明了或容易接受组织的目标或决策,从而使员工产生一种亲切感和对目标的承诺,自觉自愿地为实现目标而效力。在高校行政管理中,师生员工不是被动的管理客体,而是具有强烈主动性和参与意识的主体,他们具有对自身的学习、工作、生活进行选择、决策和控制的愿望。如果只有严格的管理而缺乏师生员工的主动配合,管理是十分脆弱的。所以,高校行政管理中人本理念的贯彻,就主张发动师生员工参与管理活动,使他们与学校目标取得认同,这对于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及提高管理目标决策的质量有着巨大的作用。
4.创建学习型组织,提高人员素质
人本管理是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终极目标的。因此,高校行政管理中,努力提高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素质也是有效实行人本管理的主要内容。管理成效的关键在于管理者的素质。人才的培养是无止境的教育过程,有效的人本管理应努力为教职工的发展与完善提供条件和环境,构建学习型的学校组织。学习型组织从本质上讲就是能在学习上保持持久的优势,并有持续创新能力去不断开创未来的学校组织。高校创建学习型组织、建立学习机制表现为:
(1)终身学习。学校的终身学习一方面体现为每一位员工终身学习的意识、习惯和能力,也体现为学校教育旨在为学生未来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使学生在未来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中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全员学习。在一个学习型学校组织中,任何人无一例外地都应成为学习者。
(3)全程学习。指学习应贯穿于教师教学活动的始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4)团队学习。学习型组织从根本上讲是组织学习,是团队学习,而不是个体学习,所有的人都在学习,也就是团队学习形成共同价值观、共同目标的问题。
总之,人本管理以人为中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人才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条件,适合学校组织特点的需求,已成为新形势下高校行政管理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韦广雄.高校人本主义管理手段探析[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03):27-30.
[2]范国睿.走向学习型组织的现代学校[J].教学与管理,2001,(02).
[3]周培训.学校管理的新走向——人本管理[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01).
[4]陈汉英,张原.试论教师的人本管理[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3).
关键词:高校;人本管理;行政管理;人本理念
学校是一个“人—人—人”的系统,学校管理的主体、客体和目的都是人,它通过管理主体的人对作为既是管理客体又是主体的人的管理,达到培养人、发展人的目的。可以说人的因素是学校管理中的首要的、基本的和本质的因素。因此,学校管理工作也应当以“人”为中心,树立“人本管理”理念,构建人本管理的运行机制。
一、“人本管理”的科学内涵
所谓人本管理,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体地说,人本管理包括两层涵义:一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确立人在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二是管理者应把组织中的个体当“人”看,以谋求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努力为满足人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创造条件。
二、学校管理中实行人本管理的必要性
1.时代发展的需要
当今社会,知识已成为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知识经济时代依靠的是知识、技术与人才。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高校则是培养人才的基地,高校行政管理只有创建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机制,才能更好地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才能更有效地实现管理目标。
2.高校组织特点的需要
从某种程度上讲,学校是“人”的组织。“高校为人”,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同时为培养未来的人才,高校教师自身也需要不断地发展,高校又为教师的发展创造条件;“高校靠人”,高等学校的生存与发展需要依靠全体师生员工的智慧和力量,需要各方面力量的“全员经营”。高校是“人”的组织这一特点从根本上决定了其在行政管理中应实行人本管理。
3.教师职业心理特征的需要
教师的工作与其他组织中员工的工作有许多类似之处,也存在着特殊性。比较而言,从教师职业心理的特点考虑,学校也应采取人本管理。
三、高校行政管理人本理念贯彻的有效途径
1.科学进行人性假设,充分满足教师需求
高校中教师、科研人员大多是各方面素质较高的人,他们有着鲜明的个性,自我实现的意识很强;他们长期受到党的教育和社会主义价值理论的熏陶,在强调个人价值的实现时,也注重集体荣誉,乐于奉献,愿意为理想献身;他们关心物质上的满足,但对精神和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往往超过对物质的需求。因此,学校管理者在实施有效管理过程中,应在努力满足教职工物质需求的同时,更应重视对其精神需要的满足。
2.尊重和理解人,构建交往互动的人际关系模式
尊重人和理解人是搞好管理的先决条件和关键,只有尊重人才会重视人,只有理解人才会发展人、使用人。根据教师的心理特点和工作特性,对教师的尊重和理解要注意这样几点:政治上信任教师,业务上尊重教师,生活上关心教师,重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3.发动师生参与管理,增强师生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参与管理是指让普通员工参与组织目标的讨论或决策,使下属能明了或容易接受组织的目标或决策,从而使员工产生一种亲切感和对目标的承诺,自觉自愿地为实现目标而效力。在高校行政管理中,师生员工不是被动的管理客体,而是具有强烈主动性和参与意识的主体,他们具有对自身的学习、工作、生活进行选择、决策和控制的愿望。如果只有严格的管理而缺乏师生员工的主动配合,管理是十分脆弱的。所以,高校行政管理中人本理念的贯彻,就主张发动师生员工参与管理活动,使他们与学校目标取得认同,这对于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及提高管理目标决策的质量有着巨大的作用。
4.创建学习型组织,提高人员素质
人本管理是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终极目标的。因此,高校行政管理中,努力提高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素质也是有效实行人本管理的主要内容。管理成效的关键在于管理者的素质。人才的培养是无止境的教育过程,有效的人本管理应努力为教职工的发展与完善提供条件和环境,构建学习型的学校组织。学习型组织从本质上讲就是能在学习上保持持久的优势,并有持续创新能力去不断开创未来的学校组织。高校创建学习型组织、建立学习机制表现为:
(1)终身学习。学校的终身学习一方面体现为每一位员工终身学习的意识、习惯和能力,也体现为学校教育旨在为学生未来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使学生在未来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中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全员学习。在一个学习型学校组织中,任何人无一例外地都应成为学习者。
(3)全程学习。指学习应贯穿于教师教学活动的始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4)团队学习。学习型组织从根本上讲是组织学习,是团队学习,而不是个体学习,所有的人都在学习,也就是团队学习形成共同价值观、共同目标的问题。
总之,人本管理以人为中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人才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条件,适合学校组织特点的需求,已成为新形势下高校行政管理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韦广雄.高校人本主义管理手段探析[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03):27-30.
[2]范国睿.走向学习型组织的现代学校[J].教学与管理,2001,(02).
[3]周培训.学校管理的新走向——人本管理[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01).
[4]陈汉英,张原.试论教师的人本管理[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