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著名的语言学家Krashen的语言习得理论中的情感过滤假设论述了情感变化对语言吸收的作用。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可理解为对语言输入的吸收和输出,在决定学生学习成效的各种因素中,情感因素是一个重要的方面。降低情感过滤,对教师和学生,对语言输入和语言的吸收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本篇文章就英语教师的课堂行為对学生所造成的情感变化以及最终对学业成就的影响进行了调查研究,希望对英语工作者和学习者有所启示。
关键词:英语教师的课堂行为 学业成就 学生的情感 情感教学
一、引言
多年来的研究表明,影响英语学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学习者个体智力和情感方面的差异。对于前者,大量的研究表明智力是影响英语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此,笔者也曾就智力对高中一年级学生的英语、数学、语文等三者的关系做过相应的实验,结果智力与英语成绩之间的关联性系数为.519而f=.007,因此可以判定智力在相当的程度上影响到英语学习。那么,情感是否也会影响到语言学习呢?
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关于语言学习的假设中就有一个叫作“情感屏障假设(AffectiveFilterHypothesis)”(王文梅,1997)。情感屏障假设指的是人的大脑根据心理学上称之为“情感”的东西。这个情感屏障是决定人们在学习和使用外语时是否会受抑制的一种心理屏障。按照Krashen的观点,不恰当的情感(如学习动力不够、过度焦虑等)会对语言输入产生阻碍,具体如图所示:
该图表示,如果在很强(即积极)的情感影响下,情感过滤的数量就小,而得到的语言知识就多;反之,则得到的语言知识就少。在外语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如何抑制化解消极情绪,充分调动积极情感,并使之转化为持久的学习原动力,这值得外语工作者深入探讨。
二、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情感过滤因素
影响外语学习效果的情感因素一般来说主要可以分为五种:动机、态度、自我感、移情和焦虑。下面笔者将对这五方面作进一步的阐释。首先,动机会影响到外语学习。对此,Vakobovits 曾作过调查并提出一个比重表(王茹勤,2001)
从该表中,我们不难发现动机的重要作用。一般来说,动机可以分为两种:工具型动机(instrumentalmotivation)和综合性动机(integrativemotivation)。所谓工具型动机,就是说学习者想学习一种语言,是因为它有利于某些“工具型”的目标,如求职、旅游、看外文书籍、通过考试等等。而综合性动机指学习者为了融进操所学语言的群体而学习这种语言的愿望。它“反映出学习者对于目标语国家的人民和文化的个人兴趣”(Duly et al,1982)。但是,不管是为了哪一种,只要具有足够的“工具型”或“综合性”动机或两者兼而有之,学习者就更能掌握所学的外语。
态度与外语学习关系密切。如果学习者对外语本身或者对操该门外语的人们抱有否定或敌视的态度,势必会影响他们的外语学习的效果。比如说,一个中国人由于历史上日本曾经侵略过中国而对日本人抱有敌视态度,不愿与他们交往,不愿了解日本的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等与日语密切相关的因素,这种态度最终必然影响他学习日语的效果。从哲学的角度说,就是内因(学习者本身的态度)决定外因而外因只能对内因起一种影响的作用。学习者主动积极地去学习外语比任何外部力量都有效。而学习者是否能够或者是否愿意主动积极地学习?这就涉及到影响外语学习的另一个因素:自我。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H•Maslow)的需要层次论(吴雪云,1997),人的需要按其重要性和发生的先后顺序性可被概括为由低到高的五个层次:生存、活动、交往、发展和成就。其中成就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这里所说的成就需要就是笔者前面提到的“自我感”。所谓“语言自我感”指的是人们对于自身的人格、特性及其价值等方面的看法(即自我感)与他们的第一语言即母语的某些方面之间的关系。一个人的自我感随着他学习第一语言而形成和发展,母语的某些方面,特别是发音方面,会与自我感有紧密的联系,因而对外语学习的某些方面起阻碍作用。
移情可以影响学习者对说不同语言和具有不同文化的个体或群体的态度,同时也会影响学习者学习另一种语言的成败。在外语学习过程中,交际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为了进行有效的交际,学习者就需要正确理解外语本族人的认识和情感等状态,了解他们的真实意图,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没有做到这一点的学习者,就不可能得到足够的语言输入,也就无法成功地掌握所学的外语。
而外语学习中的焦虑情感可分为两种:促进性焦虑(facilitating anxiety)和妨碍性焦虑(debilitating anxiety)。在外语学习中,适度的紧张可能会使学习者保持一种特殊的、活跃而敏捷的状态。这种轻度的、不能完全放松的情绪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促进外语学习。但是,如果过度紧张,就会形成退缩性焦虑,从而阻碍或影响学习者成功掌握外语。妨碍学习者的焦虑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交际忧虑(communicative apprehension);2)消极的社会评价(negative social evaluation);3)考试焦虑(test anxiety);4)课堂焦虑(classroom anxiety)。这四方面的焦虑无不同学习者的性格、能力和自信心密切相关,而教师的课堂行为和态度是引发学生课堂焦虑的重要因素。
三、实验方法、结果和分析
教师的课堂行为对学生的情感会造成很深的影响,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业成就。然而,大学生对于教师的要求和期望已经与中学生有所不同。大学教师对学生仅仅做到外在的热爱、关心和引导还不够,还要达到对其内在的影响力和召唤力。这就要求大学教师不仅在本专业能力上具备高、深层次,还得注意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拓宽自身的知识结构、加强文学、艺术和美学方面的修养,使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达到高水准(刘欣,雷国江,1994)。同时,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还要具备对所授课程的热爱以及富有感情的生动的表达形式。针对这些要求,笔者根据相关的理论设计出了一份调查问卷,对教师的课堂行为是否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业成就进行了调查验证。
笔者选了同一个任课教师上的大一两个班级,这两个班级的入学成绩以及男女生比例等情况大致相当。在大一下学期期末进行问卷调查。我们发现,虽然该老师在两个班级的课堂行为大体一样,但由于老师课堂行为对两个班的学生所造成的情感上的印象有所不同,造成了他们一年后的学业成就的相应变化。
从以上三个表格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班级1与班级2的学生对老师课堂行为的评价与他们的学业成就之间呈现一个显性的正比例关系。这也意味这位教师的课堂行为确实在比较大的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业成就。
四、结论
语言学习过程是一个情感过程。学习者与教育者的情感因素对教学过程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积极的情感使学习者更好地学会并运用好一门外语。因此,不论是学习者还是教育者都应该充分重视情感教学。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三个方面: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宽严适度的课堂管理和把美渗入课堂教学(吴兆华,1994)。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意味着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功底(包括专业英语知识、授课能力和授课方式等),还要博览群书,要有一种“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态度;而宽严适度的课堂管理要求教师要打破传统,让学生充分加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调动他们的积极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美的展示形式是多样化的。除了教师高尚师德的内在美之外,还存在着外在形象美、授课中的语言美、书写中的板书美以及教学姿态美等等。
参考文献
[1]DulyH., M.Burt and S. Krashen, Language Two.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2
[2]Krashen, 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xford:Pergamon Press,1982
[3]刘欣,雷国江 谈情感教学[J].石油大学学报,1994(3):83-85
[4]王茹勤 英语语言学习与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因素[J].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3):83-84
[5]吴雪云 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情感因素[J]. 外语电化教学,1997,(4):22.
[7]吴兆华 心理学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 中等医学教育, 1994,(4):179-170
关键词:英语教师的课堂行为 学业成就 学生的情感 情感教学
一、引言
多年来的研究表明,影响英语学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学习者个体智力和情感方面的差异。对于前者,大量的研究表明智力是影响英语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此,笔者也曾就智力对高中一年级学生的英语、数学、语文等三者的关系做过相应的实验,结果智力与英语成绩之间的关联性系数为.519而f=.007,因此可以判定智力在相当的程度上影响到英语学习。那么,情感是否也会影响到语言学习呢?
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关于语言学习的假设中就有一个叫作“情感屏障假设(AffectiveFilterHypothesis)”(王文梅,1997)。情感屏障假设指的是人的大脑根据心理学上称之为“情感”的东西。这个情感屏障是决定人们在学习和使用外语时是否会受抑制的一种心理屏障。按照Krashen的观点,不恰当的情感(如学习动力不够、过度焦虑等)会对语言输入产生阻碍,具体如图所示:
该图表示,如果在很强(即积极)的情感影响下,情感过滤的数量就小,而得到的语言知识就多;反之,则得到的语言知识就少。在外语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如何抑制化解消极情绪,充分调动积极情感,并使之转化为持久的学习原动力,这值得外语工作者深入探讨。
二、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情感过滤因素
影响外语学习效果的情感因素一般来说主要可以分为五种:动机、态度、自我感、移情和焦虑。下面笔者将对这五方面作进一步的阐释。首先,动机会影响到外语学习。对此,Vakobovits 曾作过调查并提出一个比重表(王茹勤,2001)
从该表中,我们不难发现动机的重要作用。一般来说,动机可以分为两种:工具型动机(instrumentalmotivation)和综合性动机(integrativemotivation)。所谓工具型动机,就是说学习者想学习一种语言,是因为它有利于某些“工具型”的目标,如求职、旅游、看外文书籍、通过考试等等。而综合性动机指学习者为了融进操所学语言的群体而学习这种语言的愿望。它“反映出学习者对于目标语国家的人民和文化的个人兴趣”(Duly et al,1982)。但是,不管是为了哪一种,只要具有足够的“工具型”或“综合性”动机或两者兼而有之,学习者就更能掌握所学的外语。
态度与外语学习关系密切。如果学习者对外语本身或者对操该门外语的人们抱有否定或敌视的态度,势必会影响他们的外语学习的效果。比如说,一个中国人由于历史上日本曾经侵略过中国而对日本人抱有敌视态度,不愿与他们交往,不愿了解日本的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等与日语密切相关的因素,这种态度最终必然影响他学习日语的效果。从哲学的角度说,就是内因(学习者本身的态度)决定外因而外因只能对内因起一种影响的作用。学习者主动积极地去学习外语比任何外部力量都有效。而学习者是否能够或者是否愿意主动积极地学习?这就涉及到影响外语学习的另一个因素:自我。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H•Maslow)的需要层次论(吴雪云,1997),人的需要按其重要性和发生的先后顺序性可被概括为由低到高的五个层次:生存、活动、交往、发展和成就。其中成就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这里所说的成就需要就是笔者前面提到的“自我感”。所谓“语言自我感”指的是人们对于自身的人格、特性及其价值等方面的看法(即自我感)与他们的第一语言即母语的某些方面之间的关系。一个人的自我感随着他学习第一语言而形成和发展,母语的某些方面,特别是发音方面,会与自我感有紧密的联系,因而对外语学习的某些方面起阻碍作用。
移情可以影响学习者对说不同语言和具有不同文化的个体或群体的态度,同时也会影响学习者学习另一种语言的成败。在外语学习过程中,交际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为了进行有效的交际,学习者就需要正确理解外语本族人的认识和情感等状态,了解他们的真实意图,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没有做到这一点的学习者,就不可能得到足够的语言输入,也就无法成功地掌握所学的外语。
而外语学习中的焦虑情感可分为两种:促进性焦虑(facilitating anxiety)和妨碍性焦虑(debilitating anxiety)。在外语学习中,适度的紧张可能会使学习者保持一种特殊的、活跃而敏捷的状态。这种轻度的、不能完全放松的情绪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促进外语学习。但是,如果过度紧张,就会形成退缩性焦虑,从而阻碍或影响学习者成功掌握外语。妨碍学习者的焦虑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交际忧虑(communicative apprehension);2)消极的社会评价(negative social evaluation);3)考试焦虑(test anxiety);4)课堂焦虑(classroom anxiety)。这四方面的焦虑无不同学习者的性格、能力和自信心密切相关,而教师的课堂行为和态度是引发学生课堂焦虑的重要因素。
三、实验方法、结果和分析
教师的课堂行为对学生的情感会造成很深的影响,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业成就。然而,大学生对于教师的要求和期望已经与中学生有所不同。大学教师对学生仅仅做到外在的热爱、关心和引导还不够,还要达到对其内在的影响力和召唤力。这就要求大学教师不仅在本专业能力上具备高、深层次,还得注意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拓宽自身的知识结构、加强文学、艺术和美学方面的修养,使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达到高水准(刘欣,雷国江,1994)。同时,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还要具备对所授课程的热爱以及富有感情的生动的表达形式。针对这些要求,笔者根据相关的理论设计出了一份调查问卷,对教师的课堂行为是否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业成就进行了调查验证。
笔者选了同一个任课教师上的大一两个班级,这两个班级的入学成绩以及男女生比例等情况大致相当。在大一下学期期末进行问卷调查。我们发现,虽然该老师在两个班级的课堂行为大体一样,但由于老师课堂行为对两个班的学生所造成的情感上的印象有所不同,造成了他们一年后的学业成就的相应变化。
从以上三个表格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班级1与班级2的学生对老师课堂行为的评价与他们的学业成就之间呈现一个显性的正比例关系。这也意味这位教师的课堂行为确实在比较大的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业成就。
四、结论
语言学习过程是一个情感过程。学习者与教育者的情感因素对教学过程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积极的情感使学习者更好地学会并运用好一门外语。因此,不论是学习者还是教育者都应该充分重视情感教学。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三个方面: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宽严适度的课堂管理和把美渗入课堂教学(吴兆华,1994)。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意味着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功底(包括专业英语知识、授课能力和授课方式等),还要博览群书,要有一种“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态度;而宽严适度的课堂管理要求教师要打破传统,让学生充分加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调动他们的积极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美的展示形式是多样化的。除了教师高尚师德的内在美之外,还存在着外在形象美、授课中的语言美、书写中的板书美以及教学姿态美等等。
参考文献
[1]DulyH., M.Burt and S. Krashen, Language Two.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2
[2]Krashen, 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xford:Pergamon Press,1982
[3]刘欣,雷国江 谈情感教学[J].石油大学学报,1994(3):83-85
[4]王茹勤 英语语言学习与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因素[J].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3):83-84
[5]吴雪云 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情感因素[J]. 外语电化教学,1997,(4):22.
[7]吴兆华 心理学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 中等医学教育, 1994,(4):17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