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学生实验能力培养策略初探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y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课堂实验,实现探究愿望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每一个孩子都会在喜爱的学科或活动上毫无吝啬地倾注精力。”因此,在课堂上,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让他们的主体地位悍然而不可动摇。而科学课上的课堂实验是学生们最为喜欢的环节,我们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实验活动来刺激学生们的感官,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并实现他们与生俱来的探求新知的欲望。在实验操作中,我们要培养学生们仔细观察的习惯,让他们通过自主探究讨论,自行获取科学知识。例如:在教《怎样放得更大》时,为了让学生们有机会实现探究的愿望,教师可以让学生们两个人一组进行合作,找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调整它们之间的距离来观察物体,直到看清楚为止。然后移开一个凸透镜,比较一下两次看到的物体有什么不同。反复几次,看看有什么新发现?然后,让他们上下移动调整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直到找到物体最清楚的图像,两人合作用纸筒和胶带纸把两个透镜固定下来。这样就做成了一个简单的显微镜。学生们在刚开始做时,有些急躁,他们很难找准最佳的位置,我安慰他们,让他们放平心态不要着急,并说:“同学们,科学家们的实验都不是一次就能够成功的,他们要经历上万次的反复摸索、实验,才能得到正确的推断。或许经历了万次以后,也不会成功。所以,你们不要着急,慢慢来,你们一定会成功的。”学生们在我的鼓励下,又开始尝试,就是在这样的尝试中,孩子们的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他们的科学探究愿望也慢慢得到了实现。又如:在学习《平衡玩具》时,我让孩子们分组合作做不倒翁,但是,学生们在做时遇到了一些困难。为了鼓励他们自己动脑思考,我并没有给他们提示,让他们自己找原因想出可以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反复的尝试中,孩子们终于发现了不倒翁的原理:上轻下重,底面是半球形,这样才能扳不倒。在实验过程中,教师没有指导,只是启发学生自己观察,并让他们通过讨论、分析、归纳等一系列学习活动,促使知识进一步内化,形成技能,既满足了他们课堂实验的兴致,又让他们实现了探究的愿望。
  二、情境创设,激起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于自己所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时,他们一定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在课堂上给学生们创设情境,让他们在情境中开始科学探究,他们的兴致一定会特别高的。例如:在教六年级下册《微小世界》时,教师在上课伊始就对学生们说:“同学们,在我们的感觉器官中,眼睛能获得比其他器官更丰富的信息,但是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五分之一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我们用肉眼是看不到微小世界的,有些同学的眼睛因为不注意保护,还近视。你们想想,我們若要看清楚微小世界,要借助什么呢?”学生们的兴致被我的话语调动了,此时,我用多媒体课件给他们看显微镜下的微小世界,他们的眼睛睁得大大的,就怕自己忽略哪一个细节。又如:在教《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时,为了给学生们创设乐学的情境,我把蝴蝶标本带入了课堂,让学生们用自己的放大镜去观察。学生们兴致勃勃地投入到观察中,他们兴奋的尖叫声时不时地响起,因为有些孩子说看到了蝴蝶的翅膀上有鳞片,有些孩子说看到了刺眼的色彩,还有些孩子说他们惊讶于蝴蝶的翅膀竟然与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们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促使他们想继续观察,继续摸索。他们探究的欲望被彻底激发了,教师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情境轻松导入新课内容,让学生们在兴致盎然中开始学习之旅。
  三、延伸课外,增强探究能力
  小学课堂时间只有35分钟,若想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亲身体验每一项实验的过程,那是不太可能完成的。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课程内容适当调整,把课内的知识向课外延伸,拓宽实验渠道,让学生们在生活中,在大自然中寻找素材进行实验。例如:在学习《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之后,教师可以根据课上所学内容,让学生们课后制作神秘的信件。用毛笔蘸淀粉调制的液体,在白纸上写上信件的内容,晾干后送给自己的好友,让他/她想办法让白纸上的字显现出来。如此的实验若在课上完成是不太可能的,因为耗时较长,所以可以让学生们课后去完成。又如:在学完《铁生锈了》之后,课后可以组织学生探索铁生锈的原因:铁为什么生锈?铁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让学生们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可以让他们按照书上的表格提示来设计研究的过程,这样他们的研究就更有计划性,实施起来也会容易许多。开展这样的课外实验探究活动,可以发散学生们的思维,开阔学生们的视野。既让他们掌握了科学基础知识,又能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学习兴趣。
  四、结语
  总之,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来培养学生们的探究能力,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获取科学知识,这样既能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又能让他们在思考、创造中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世界,像科学家那样探究大自然的奥秘,开启科学实验的奇幻旅程。
其他文献
过去10年来,乌斯特的名字已经和“质精于思”紧密相连。“质精于思”是连接整个纺织产业链牢不可破的纽带。“它不仅仅是一个简洁的口号,它已经成为我们企业大脑的一部分,指导我们所有的行动。”乌斯特技术公司首席执行官Geoffrey Scott博士说:“它可以让顾客感受到公司的精神。然而其深意远不止如此,它还将承诺转化为客户的实际利益,实现质量和利润的双重效益。”  乌斯特集团是纺织业质量控制和认证领域领
校本作业指的是,为了改进学校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学校自身的现状,教师的实际教学情况;从学生原有的基础和成长特点出发而自主设计的,拥有自身特色的作业。校本作业能够很大程度上的减少重复性、机械性及无效性的作业,从而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有效运用到具体的实践当中,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新课改下,大部分的教育工作者已经熟悉并认可了“校本作业”在课堂教学中起到的作用。
期刊
书法楹醉七得喻捧傲青润索旅书法斗丈京,‘/、︸巧矛.汤,结气奋,琦道该人移例愚劲川J尝八沙声笋乏滋月抢如·二,白洲创匆泪去‘男.违”心助节二为甲毕,“卜1明月又眨J,一嘶扮乡
期刊
摘 要 美术鉴赏是结合自己的知识情感,从自己独特的视角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对美术创作有启迪作用。基于此,本文针对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希望从一线课堂实践分析当前美术鉴赏课的形式并提出改进策略。  关键词 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D035.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
摘 要 教师将生活化教学应用到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之中,有利于学生将自身所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这对提高其语文运用能力十分有利。此外,教师基于生活开展语文习作教学,能够使学生认识到语文之于其生活的意义,从而能拉近学生与语文课程的距离,增强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好感,这有利于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最后,语文本就是从生活中而来的,并且为生活而服务,尤其语文习作教学,只有基于生活开展,才会变得更加有趣和生动。  关键词
算术平方根是新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实数,第一节平方根的第二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平方根之后,把平方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由正方形的面积求边长等实际问题,学生初步感受到在
摘 要 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根基。历来的语文教学都很重视识字教学,也都把它列为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新课程下的识字教学强调“随文识字”、“多认少写”, 意在让学生早认字多认字而又轻松愉快地识字。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采取由“扶”到“放”的方式,引导他们在已有的识字基础上,主动识字,即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运用偏旁、部件和形声字规律等记忆字形;结合词语、句子,联系图
1966年生于吉林省长春市。199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获硕士学位。师从卢沉教授。现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 Born in 1966 in Changchun City, Jilin Provinc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