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心理咨询技能与班主任工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心理咨询的过程是一个助人自助的过程,心理咨询技能可以帮助心理咨询师更快、更好地完成这个过程。班主任工作是助“学生”自助,帮助学生获得成长。倾听、具体化和面质等技术是班主任工作有力而有效的技能支撑。
关键词: 班主任工作 倾听 具体化 面质
心理咨询技能与班主任工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心理咨询技能的合理应用,可以更好地帮助来访者做出选择、获得学习、得到人格的发展。心理咨询的过程就是一个助人自助的过程,心理咨询技能可以帮助心理咨询师更快、更好地完成这个过程。班主任工作就是应用各种方法开展班级活动,全面教育、管理、指导学生,对全体学生进行“人的教育”,指导学生的发展,实现教育目标。班主任工作的目的就是助“学生”自助,帮助学生获得成长,这就是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咨询最一致的地方。那么,心理咨询技能的运用便可以迁移到班主任工作之中。
心理咨询技术有参与性技术和影响性技术之分,前者包括倾听技术、提问技术、鼓励技术、重复技术和具体化技术等,后者主要有面质技术、解释技术、指导技术和表达技术等。鉴于班主任工作之中的运用频率、操作难度和实际效能,本文主要就倾听、具体化和面质技术展开详细的论述。
一、倾听技术:花若盛开,清风自来
学生的许多问题,很多情况下是缺少交流而产生的,教师大多以“教者”自居,以教训为主,谈话法的运用也是说得多、听得少,实际上听听学生的感想、体验和见解,许多问题可能就迎刃而解了。关于班主任工作中倾听技术的论述最普遍,在这里不作详述,只作以下强调和补充:
倾听必须建立在“尊重”之态度之上,否则或沦为空谈,或流于形式。如:学生迟到了,教师:为什么迟到?学生:因为……教师:不必说了,说什么都是借口,我跟你们说了多少次了,做错就是做错,没有任何借口。学生:真的,我是……教师:别说费话了,记过一次,我都是为了你好。在这样一个比较普遍的例子中,我们看到了教师以“都是为了你好”的冠冕堂皇的理由以“专制”代替“尊重”,从根本上剥夺了学生“倾诉”的权利,更枉谈倾听了。另一种情况是为了倾听而倾听的,可以称之为“佯装倾听”,因为似乎“倾听”要作出的积极关注不太多,仿佛仅仅做出倾听的姿势就可以了。这不仅无益,而且有害。退一步讲,如果求助者只是咨询者,也许倾诉就能达到宣泄的目的,那么“佯装倾听”也是可能实现目标的,但学生不是一般的咨询者。倾听,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得到情绪的释放,更大的可能是倾听是为了找出问题的所在,进一步寻找解决的策略。如此,你只有一,没有二,学生是极容易失去对你的信任的。
倾听是积极的听、认真的听、关注的听,还要有适当的参与。比如:要即时跟进“我听懂了,你继续”“噢”“嗯”“是的”等表示你在倾听的回音。教师常犯的错误有:打断学生,轻易作出判断,急于下结论;轻视对方的问题,干扰转移话题;插话过多,还有不适当的情绪反应,等等[1]。
二、具体化技术:细微之处见真章
在心理咨询中,具体化技术是咨询师协助来访者清楚、准确地表达观点、所用的概念、所体验到的情感和所经历的事件时所采用的技术。求助者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其所叙述的思想情感事件等常常是混乱矛盾不合理的,也使问题越来越复杂,纠缠不清。借助具体化这一技术,澄清模糊的观念及问题,把握真实情况,使求助者弄清自己的所思所感,有效促进工作的开展。对一个和同学打架情绪难以控制的学生,与其责骂他,不如按住他的肩膀,轻轻地对他说:“今天有什么事情发生吗?你以前不是这样的,愿意和老师说说吗?”下面以实例说一说具体化技术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具体运用。
问题模糊时。有些学生谈到自己的问题时往往使用一些含糊的、具有普遍性的字眼,如:“我烦死了”“非常没意思”“我不高兴”等。因此,在谈话中,班主任的一项任务就是要设法使这种模糊的情绪具体、清晰。如:
班主任:我在周记里看到你写的“很不开心”,你能告诉我为什么不开心吗?
学生:没有什么?(不想直面问题)
班主任:你宿舍里的同学说你晚上打呼噜,想把你调出宿舍,有这样的事吗?(这里,班主任同时运用了面质,下文再谈到。)
学生(眼泪汪汪):是这样,但我打呼噜又不是我能控制的,他们总是嫌弃我。而且我从小就听爸妈的话早起早睡,可是她们睡得晚起得早,所以,她们总是在我打呼噜的时候喊醒我,她们那时还在聊天。
班主任:看来,你跟舍友之间不太和谐,还有什么情况吗?(进一步具体化)
学生:她们把打扫厕所的任务交给我,我也没有意见,可是,我起来打扫好厕所以后就到教室去,那时她们还没有起床,她们就说我不打扫卫生。我知道她们看不起我,我是农村来的。
把“不开心”具体化,就可看出其实这是因为生活习惯的不同而造成个体的被排挤。策略:调整该同学的自卑心理;更合理地安排该宿舍的卫生工作;协调舍友之间的生活习惯。在协调了该宿舍的舍友关系、调整了各自的睡眠时间以后,加以“习以为常”模糊了干扰因素,该生打呼噜的问题就不怎么成为问题了,“不开心”的问题就解决了。
过分概括化时。学生的心智不成熟,过分概括、以偏概全是他们常常犯的逻辑错误,从个别事件得出一般性结论,把对事件的看法发展到对某人的看法,把“有时”演变为“经常”,把“过去”扩大到“现在”和“未来”,从而得出负面结论,引发对学校、老师和同学不满。这时特别需要运用具体化技术澄清。如:
班主任:你总说我们班级不团结,你能给我举个例子吗?
学生:我前天要复印一个东西,但我是住宿生,学校里的复印机又坏了,我让某某帮我,可是她说她那天要到外婆家去,她不愿意帮我。
班主任:呵,是这么回事。那我想问问你,你求助别的同学的时候,他们都没有帮助你吗?
学生:那当然不是,除了她,我还没有发现其他人不愿意帮我呢? 通过这样的对话,学生自己很容易发现自己的逻辑问题。
概念不清时。学生认知不成熟,同样很容易由于概念不清而造成情绪问题。现在一些学生大多不把“谈恋爱”这件事情看得很严重,相反,总是很荣耀,动辄就会说“我男朋友”“我女朋友”,有的学生会因为失恋而陷入心理泥淖,但可能“恋”都不是,怎么能叫失恋呢?有的甚至有的会精确到“我们不是恋爱关系,只是性友关系”。工作中也会发现有的家长因为学生之间没有发生性关系而否认孩子间的恋爱关系。这样的混乱其实是对“恋爱”这一概念的理解不清或是内涵界定不同而造成的,就有必要把事情具体化,揭示或统一概念内涵,再针对性地进行处理[2]。
三、面质技术:矛与盾的较量
面质是指咨询师指出求助者身上存在的矛盾,促进求助者的探索,最终实现统一。在学生身上,这样的矛盾其实更明显,更加不知道何去何从。但是,因为面质是一种比较激进的技术,在有关班主任工作的论述中几乎不曾被提及。面质可以帮助常常带着对他人、世界和自己的扭曲看法的人更清晰地知觉自己与现实,当师生之间有非常良好的合作或信任关系时,而且教师有充足的证据表明对方的情感或行为不一致时,面质能达到非常好的效果。本文以实例说明。
理想与现实不一致时。学生的所思所想与现实不一致时,容易产生混乱而陷入迷茫之中。大多数学生在临近大考的时候特别容易焦虑,如:一个学生的个性签名是这样的:“我快垮掉了,我真想放下课本不学了,随便考几分。”实际上这个学生个性非常要强,复习非常刻苦,成绩总保持在班级前几名。似乎她的理想是不想考好,事实上她又刻苦到让自己垮掉的地步。这样的例子非常普遍,实际上是因害怕付出的努力与最后考出的成绩不成比例而形成的焦虑。老师可以找到她并直接问她:你很想放下书本,那为什么不放下呢?通过思考,学生很容易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就是要么努力不怕失败,要么不努力不索结果,反正不可能得到不努力却有好收成这样的选择,学生进行统一,进而解决问题。要么付出努力收获或好或坏的成绩,要么放下课本收获轻松,至少不用再纠结了。
言行不一致时。这里所说的言行不一致,不是指学生常有的说到做不到的问题,而是在学生自以为言行一致但实际并非如此的情况。比如:某学生考英语总是不及格,而且口口声声说自己是多么认真。她的确是把超过其他科目很多的时候用在英语学习上,用来背单词读课文。老师经过调查,掌握了证据,作了如下对话:
班主任:昨天早读的时间你是在读英语吗?
学生:是的。
班主任:但读五分钟后你去上厕所了。
学生:是的。
班主任:回来后呢?
学生:默英语单词了。
班主任:默了哪些单词,默出来了没有?
学生:我只读了几分钟,当然默不出来了。
所以,这个事例表明了学生所谓的认真学习,只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行为,不揭示出来危害是非常大的。
师生意见不一致时。在班主任工作中有时会出现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不一致,或教师所见与学生的陈述存在矛盾。比如:学生认为自己成绩差,陷入自卑,而教师根据学生的资质认为他实现了努力目标,为了让该生提高自信度,教师可以使用面质。
班主任:这次你的数学考了98分,总分也是班级前几名,应该很高兴才是,为什么我看到你总是闷闷不乐的呢?
学生:可是我的数学明明可以考100分的。
班主任:上次测验你不是考了100分吗?但我也没见你高兴啊?
学生:那次试卷容易,而且有好几个同学也考100分了,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呢?
班主任:呵,不考100分不高兴,考了100分不高兴,那永远没有高兴的时候啦?
经过疏导,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参考系数有问题,需要合理调整心理目标。
面质技术是一个矛与盾的对峙过程,言语比较“炝人”,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点:要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基础;以事实根据为前提;避免个人发泄;避免无情攻击。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2]韦耀阳,张梦婕.心理咨询技能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J].理论观察,2008(2).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积极心理学观照下整体构建五年制高职校德育体系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ZCZ3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关键词: 班主任工作 倾听 具体化 面质
心理咨询技能与班主任工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心理咨询技能的合理应用,可以更好地帮助来访者做出选择、获得学习、得到人格的发展。心理咨询的过程就是一个助人自助的过程,心理咨询技能可以帮助心理咨询师更快、更好地完成这个过程。班主任工作就是应用各种方法开展班级活动,全面教育、管理、指导学生,对全体学生进行“人的教育”,指导学生的发展,实现教育目标。班主任工作的目的就是助“学生”自助,帮助学生获得成长,这就是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咨询最一致的地方。那么,心理咨询技能的运用便可以迁移到班主任工作之中。
心理咨询技术有参与性技术和影响性技术之分,前者包括倾听技术、提问技术、鼓励技术、重复技术和具体化技术等,后者主要有面质技术、解释技术、指导技术和表达技术等。鉴于班主任工作之中的运用频率、操作难度和实际效能,本文主要就倾听、具体化和面质技术展开详细的论述。
一、倾听技术:花若盛开,清风自来
学生的许多问题,很多情况下是缺少交流而产生的,教师大多以“教者”自居,以教训为主,谈话法的运用也是说得多、听得少,实际上听听学生的感想、体验和见解,许多问题可能就迎刃而解了。关于班主任工作中倾听技术的论述最普遍,在这里不作详述,只作以下强调和补充:
倾听必须建立在“尊重”之态度之上,否则或沦为空谈,或流于形式。如:学生迟到了,教师:为什么迟到?学生:因为……教师:不必说了,说什么都是借口,我跟你们说了多少次了,做错就是做错,没有任何借口。学生:真的,我是……教师:别说费话了,记过一次,我都是为了你好。在这样一个比较普遍的例子中,我们看到了教师以“都是为了你好”的冠冕堂皇的理由以“专制”代替“尊重”,从根本上剥夺了学生“倾诉”的权利,更枉谈倾听了。另一种情况是为了倾听而倾听的,可以称之为“佯装倾听”,因为似乎“倾听”要作出的积极关注不太多,仿佛仅仅做出倾听的姿势就可以了。这不仅无益,而且有害。退一步讲,如果求助者只是咨询者,也许倾诉就能达到宣泄的目的,那么“佯装倾听”也是可能实现目标的,但学生不是一般的咨询者。倾听,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得到情绪的释放,更大的可能是倾听是为了找出问题的所在,进一步寻找解决的策略。如此,你只有一,没有二,学生是极容易失去对你的信任的。
倾听是积极的听、认真的听、关注的听,还要有适当的参与。比如:要即时跟进“我听懂了,你继续”“噢”“嗯”“是的”等表示你在倾听的回音。教师常犯的错误有:打断学生,轻易作出判断,急于下结论;轻视对方的问题,干扰转移话题;插话过多,还有不适当的情绪反应,等等[1]。
二、具体化技术:细微之处见真章
在心理咨询中,具体化技术是咨询师协助来访者清楚、准确地表达观点、所用的概念、所体验到的情感和所经历的事件时所采用的技术。求助者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其所叙述的思想情感事件等常常是混乱矛盾不合理的,也使问题越来越复杂,纠缠不清。借助具体化这一技术,澄清模糊的观念及问题,把握真实情况,使求助者弄清自己的所思所感,有效促进工作的开展。对一个和同学打架情绪难以控制的学生,与其责骂他,不如按住他的肩膀,轻轻地对他说:“今天有什么事情发生吗?你以前不是这样的,愿意和老师说说吗?”下面以实例说一说具体化技术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具体运用。
问题模糊时。有些学生谈到自己的问题时往往使用一些含糊的、具有普遍性的字眼,如:“我烦死了”“非常没意思”“我不高兴”等。因此,在谈话中,班主任的一项任务就是要设法使这种模糊的情绪具体、清晰。如:
班主任:我在周记里看到你写的“很不开心”,你能告诉我为什么不开心吗?
学生:没有什么?(不想直面问题)
班主任:你宿舍里的同学说你晚上打呼噜,想把你调出宿舍,有这样的事吗?(这里,班主任同时运用了面质,下文再谈到。)
学生(眼泪汪汪):是这样,但我打呼噜又不是我能控制的,他们总是嫌弃我。而且我从小就听爸妈的话早起早睡,可是她们睡得晚起得早,所以,她们总是在我打呼噜的时候喊醒我,她们那时还在聊天。
班主任:看来,你跟舍友之间不太和谐,还有什么情况吗?(进一步具体化)
学生:她们把打扫厕所的任务交给我,我也没有意见,可是,我起来打扫好厕所以后就到教室去,那时她们还没有起床,她们就说我不打扫卫生。我知道她们看不起我,我是农村来的。
把“不开心”具体化,就可看出其实这是因为生活习惯的不同而造成个体的被排挤。策略:调整该同学的自卑心理;更合理地安排该宿舍的卫生工作;协调舍友之间的生活习惯。在协调了该宿舍的舍友关系、调整了各自的睡眠时间以后,加以“习以为常”模糊了干扰因素,该生打呼噜的问题就不怎么成为问题了,“不开心”的问题就解决了。
过分概括化时。学生的心智不成熟,过分概括、以偏概全是他们常常犯的逻辑错误,从个别事件得出一般性结论,把对事件的看法发展到对某人的看法,把“有时”演变为“经常”,把“过去”扩大到“现在”和“未来”,从而得出负面结论,引发对学校、老师和同学不满。这时特别需要运用具体化技术澄清。如:
班主任:你总说我们班级不团结,你能给我举个例子吗?
学生:我前天要复印一个东西,但我是住宿生,学校里的复印机又坏了,我让某某帮我,可是她说她那天要到外婆家去,她不愿意帮我。
班主任:呵,是这么回事。那我想问问你,你求助别的同学的时候,他们都没有帮助你吗?
学生:那当然不是,除了她,我还没有发现其他人不愿意帮我呢? 通过这样的对话,学生自己很容易发现自己的逻辑问题。
概念不清时。学生认知不成熟,同样很容易由于概念不清而造成情绪问题。现在一些学生大多不把“谈恋爱”这件事情看得很严重,相反,总是很荣耀,动辄就会说“我男朋友”“我女朋友”,有的学生会因为失恋而陷入心理泥淖,但可能“恋”都不是,怎么能叫失恋呢?有的甚至有的会精确到“我们不是恋爱关系,只是性友关系”。工作中也会发现有的家长因为学生之间没有发生性关系而否认孩子间的恋爱关系。这样的混乱其实是对“恋爱”这一概念的理解不清或是内涵界定不同而造成的,就有必要把事情具体化,揭示或统一概念内涵,再针对性地进行处理[2]。
三、面质技术:矛与盾的较量
面质是指咨询师指出求助者身上存在的矛盾,促进求助者的探索,最终实现统一。在学生身上,这样的矛盾其实更明显,更加不知道何去何从。但是,因为面质是一种比较激进的技术,在有关班主任工作的论述中几乎不曾被提及。面质可以帮助常常带着对他人、世界和自己的扭曲看法的人更清晰地知觉自己与现实,当师生之间有非常良好的合作或信任关系时,而且教师有充足的证据表明对方的情感或行为不一致时,面质能达到非常好的效果。本文以实例说明。
理想与现实不一致时。学生的所思所想与现实不一致时,容易产生混乱而陷入迷茫之中。大多数学生在临近大考的时候特别容易焦虑,如:一个学生的个性签名是这样的:“我快垮掉了,我真想放下课本不学了,随便考几分。”实际上这个学生个性非常要强,复习非常刻苦,成绩总保持在班级前几名。似乎她的理想是不想考好,事实上她又刻苦到让自己垮掉的地步。这样的例子非常普遍,实际上是因害怕付出的努力与最后考出的成绩不成比例而形成的焦虑。老师可以找到她并直接问她:你很想放下书本,那为什么不放下呢?通过思考,学生很容易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就是要么努力不怕失败,要么不努力不索结果,反正不可能得到不努力却有好收成这样的选择,学生进行统一,进而解决问题。要么付出努力收获或好或坏的成绩,要么放下课本收获轻松,至少不用再纠结了。
言行不一致时。这里所说的言行不一致,不是指学生常有的说到做不到的问题,而是在学生自以为言行一致但实际并非如此的情况。比如:某学生考英语总是不及格,而且口口声声说自己是多么认真。她的确是把超过其他科目很多的时候用在英语学习上,用来背单词读课文。老师经过调查,掌握了证据,作了如下对话:
班主任:昨天早读的时间你是在读英语吗?
学生:是的。
班主任:但读五分钟后你去上厕所了。
学生:是的。
班主任:回来后呢?
学生:默英语单词了。
班主任:默了哪些单词,默出来了没有?
学生:我只读了几分钟,当然默不出来了。
所以,这个事例表明了学生所谓的认真学习,只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行为,不揭示出来危害是非常大的。
师生意见不一致时。在班主任工作中有时会出现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不一致,或教师所见与学生的陈述存在矛盾。比如:学生认为自己成绩差,陷入自卑,而教师根据学生的资质认为他实现了努力目标,为了让该生提高自信度,教师可以使用面质。
班主任:这次你的数学考了98分,总分也是班级前几名,应该很高兴才是,为什么我看到你总是闷闷不乐的呢?
学生:可是我的数学明明可以考100分的。
班主任:上次测验你不是考了100分吗?但我也没见你高兴啊?
学生:那次试卷容易,而且有好几个同学也考100分了,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呢?
班主任:呵,不考100分不高兴,考了100分不高兴,那永远没有高兴的时候啦?
经过疏导,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参考系数有问题,需要合理调整心理目标。
面质技术是一个矛与盾的对峙过程,言语比较“炝人”,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点:要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基础;以事实根据为前提;避免个人发泄;避免无情攻击。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2]韦耀阳,张梦婕.心理咨询技能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J].理论观察,2008(2).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积极心理学观照下整体构建五年制高职校德育体系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ZCZ3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