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高年级诗词鉴赏的教学方法探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auty85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不学诗,无以言。”诗词文化是中国上下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诗歌的韵脚、平仄,诗人的笔法,诗人体现出来的情感无一不让人们感到美。诗歌的学习是一个过程性的学习,小学语文教师要构建合理化的教学设计,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对诗歌的审美能力,真正地体会诗歌的意境。因此,文章以小学语文为载体,并结合笔者自身实践,对小学语文诗词鉴赏的教学方法探究这一问题进行一番详细的个人观点说明与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诗词鉴赏;现状分析;教学策略
  一、 引言
  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认真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增强学生的学科修养,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课堂构建诗歌意境,诵读化课堂体会诗歌韵律,开展表演化课堂使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
  二、 当代小学生诗词鉴赏教学的现状分析
  针对当代小学生的诗词学习,笔者发现以下一些问题,分别体现在学生方面和教师方面,具体笔者将做如下的阐述:
  (一)学生诗词学习兴趣低
  兴趣对于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学生有了兴趣,学习的动力就会越来越高,而目前一些学生在诗歌学习上没有太多兴趣,多样的电子设备充斥着学生的生活,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在课堂上容易走神,一些学生喜欢看视频、玩游戏,这都占据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一些学生面对诗歌中不认识的字、难写的字会产生一些抵触的情绪,对于文意的理解也存在困难,这也是导致部分学生不喜欢学习诗词的原因。
  (二)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
  教师的教学方式是诗词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对于诗歌教学来说,教师的教学方式需要新颖,也需要接地气,要将生活与理论相结合,一些教师对于诗歌的讲解过于机械,只是按照多媒体展示的课件进行诵读、翻译、讲解,这样的课堂过于机械化,师生互动性也比较低,诗词的翻译不应该是灌输性的教学,教师要启发学生进行主动的学习,从而提升自己对诗词内容的真正理解。
  三、 诗词鉴赏学习的教学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当代青少年应该大量去学习中国古代的经典诗歌,增强学生的文学修养和综合素质,诗词中传递出来的精神不仅是古代文化意识,时光流转,时至今日的当代社会依然可以获取诗歌中的文化精髓,比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与洒脱,这为身处物欲社会急功近利的人们多了一丝警醒,又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振奋,让人们在沉沦之时依然有再次扬帆起航的勇气与毅力。诗歌的学习对于学生尤其是尚未成年的小学生来说,不仅是在学习知识,更是在学习人生哲理。
  四、 提升小学生语文诗词鉴赏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
  诗歌鉴赏的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模块,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应该不断优化语文教学中对于诗歌鉴赏的题型的讲解能力,增强学生对于古典诗词的理解,激发学生对于诗词学习的兴趣,利用多媒体、诵读以及表演等多样的形式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多媒体课堂构建诗词意境,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的教学方式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声色结合的特点来构建一个情景化的课堂,为学生在诗歌讲解时注入新的动力,提升新的兴趣,多媒体课堂将诗词中的一些疑难问题进行详细的讲解,并可以通过图片的展示、视频的播放、音乐的插入来增强课堂的活力,将一些疑难的地方变得更加简单化、生动化、具体化。传统诗词讲授方式一般是教师独自讲授,单调无趣,而多媒体辅助构建的情景式教学可以在更大程度上给学生带来震撼的视听感受,刺激到学生的感官意识。诗歌中的场景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内容,体会其中的情感,并提升自己的学习质量。
  例如,在讲解张籍的《秋思》一诗时,教师就开展了多媒体构建诗歌意境的课堂。教师首先在大屏幕上为学生展示秋天的景色,金黄的落叶,萧瑟的风儿,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家乡的思念,笔者为使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便播放了一首李健的《异乡人》。此诗“秋风”点名时节,“家书”点名了作者的身份是一名身在异乡的游子,“匆匆”“说不尽”体现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想说的话说不完,“又开封”的“又”要重读,体现了诗人的乡愁。这首诗寄深沉于浅淡,寓曲折于平緩,生动的图片,悠扬的歌曲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理解诗歌。多媒体课堂构建了诗歌意境,激发了学生的读诗、赏诗、品诗的兴趣。
  (二)诵读化课堂体会诗词韵律,培养诵读能力
  诗歌就是要好好地诵读,学生可以从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情感,在读诗时一定要讲求古诗词的平上去入,教师可以采用范读法,全班齐读古诗,教师为学生纠正错音。教师还可以进行领读古诗,教师的领读更能让学生找到读诗时候的节奏和韵律,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另一种是接读法,学生在朗诵时为了增强趣味性,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学生分别来读古诗,每人都读出诗词的情感,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接龙式”地诵读,诵读是非常好的赏析古诗词的方式,也是最直接的方式,这样的朗读调动了学生的朗读兴趣,找到自己的朗读节奏,更好地体会诗人情感。
  例如,在讲解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这一首诗时,笔者就开展了诵读化的诗词课堂,指导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律。笔者强调读诗时候的重读和轻读,“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一句诗中,“绿”字点出了时令,体现了风景的变化,这是一个动词还是一个表示颜色的词语,是“吹绿”的意思,“明月何时照我还”的“何时”要重读,体现作者的思乡之前,要读出疑问的语气。学生可以小组齐读,教师也可以点名让学生读,要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在不断地诵读中感受诗人的情思与情绪。诵读化课堂能让学生体会诗歌韵律,培养诵读能力。
  (三)表演化课堂感受诗人情感,增强扩展学习
  表演化的诗词教学非常具有生动性,学生在表演的过程是一个对于诗词二次理解的过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诗歌的表演,也可以开展一些相应的活动,比如“班级诗歌朗读大赛”“诗歌改编表演大赛”,这些活动都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魅力与韵味。学生通过表演、歌唱、制作微视频等形式,学生可以很好地提高自己对于诗词的真正理解,可以为诗人加上台词,为诗词中的风景进行旁白的描绘,还可以开展诗歌朗诵会、交流会,参加讲坛、讲座等形式,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用绘画的方式来表现诗歌中的内容,从而感受国学内涵、传播传统文化。   例如,笔者在讲解五年级上册《清平乐·村居》一课时,就开展了表演化课堂。笔者组织學生对诗歌中的场景进行表演,有同学饰演老翁,有同学饰演大儿子,有同学饰演二儿子,有同学饰演小儿子,学生可以带上假发饰演满头白发的老人,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小儿子横卧溪头草丛,剥弄莲蓬,学生惟妙惟肖的表演增添了课堂的乐趣,进一步深化了他们对于古诗的理解,也提升了表演的能力。表演化课堂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感受诗人情感,扩展知识学习。
  (四)竞赛化课堂深化诗词哲理,传承文化典籍
  竞赛化的诗词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对其内蕴有更进一步的理解。诗词哲理要在不断的体悟中才能感受。因此,教师可以开展诗文写作比赛具有丰富的意义,既加强了对学生汉字的书写规范,又完善了学校的书法教育建设,学生在一字一句书写中可以沉下心来,与古人做一个心与心的沟通,回溯那段浩荡的历史,这是对学生诗词鉴赏上的提升。而比赛就有名次,教师对积极参与的学生都给予鼓励,对优秀的学生给予嘉奖,这样更激发了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深化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与诗词的深化认识,提升学生涵养。
  中国传统文化覆盖面非常广泛,涉及众多领域,小学生年龄尚小,教师要提高学生对于诗歌创作的意识,体会诗文中的春花秋月、阴晴冷暖。因此,笔者可以以古诗学习的科目为例,开设专门的诗文鉴赏与古诗书写大赛,对于已经学习过的古诗词如《元日》《宿建德江》《出塞》《浪淘沙》《迢迢牵牛星》等诗词进行默写,在熟练默写后进行誊写的比赛,学生提升了自己书法的练习水平,更增强了学生的文字应用能力,最主要的是传承国学文化经典,鉴赏经典诗词,汲取文化内涵。
  (五)扩展化课堂积累好词佳句,培养文学修养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诗词课堂中加入扩展教学的部分,让学生以课文文本为基础,之后以相同的诗人或相同的诗词为主题,构建延伸性课堂,为学生的诗词学习打下更坚实的基础,也是开拓更广阔的思路。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优秀节目,培养学生的学习诗词习惯,营造一个充满古诗词氛围的课堂,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培养文学修养,润物细无声。
  例如,在讲解《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时,笔者就开展了扩展化课堂。比如,在讲解《山行》这首诗词的时候,教师可以以诗词的内容为基础来进行扩展,鼓励学生再说出一些描写秋色的句子,比如“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又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学生在类比中积累和学习,印象会更加深刻。又比如《赠刘景文》这一首诗,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积累和收集友情主题的诗歌,这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学生可以想到李白的《赠汪伦》,白居易的《问刘十九》,也可以从诗词的内容上来扩展,“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中表现的开阔胸襟与对朋友的勉励,可类比“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达观。教师可以安排每周的读诗活动,与同学们分享读诗心得,打开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文学底蕴。
  五、 结语
  综上所述,中华文化传承千年的古诗词具有语言美、意境美、图画美,学生在学生鉴赏古诗时要掌握一些鉴赏的方法,教师要构建生动有趣的语文古诗课堂,通过多样的教学方法,在品诗、寻美、悟情中体会诗词,感受诗人的情感,并不断激发自己的灵感,可以尝试写诗,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内蕴与深沉,美妙与灵动。
  参考文献:
  [1]陈文蕾.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选编分析[D].苏州:苏州大学,2014(5).
  [2]郜凤娟.浅谈小学语文中的古诗教学与审美教育[J].未来英才,2016(11).
  [3]李桂花.小学语文古诗词鉴赏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44):129-130.
  作者简介:
  蒋伟,甘肃省兰州市,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东古城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单元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需要教师懂得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才能有效整合课程教材资源,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文章将选择小学语文高年级单元教学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提高语文单元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从而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语文课程内容。  关键词: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教学;方法  一、 引言  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懂得整合语文单元整体的教学资源,使得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爱尔兰公民教育开始由注重传授公民知识的“关于公民身份的教育”,迈向注重培养包括公民知识、技能、态度及价值观在内的多方面能力,重视公民实践与主动参
摘 要:微视频,即短小精悍的视频,它对时长有一定的要求限制,作为一种新型的视频教学形式,微视频有着传统视频信息技术教学所不具有的优点。在初中阶段,学生往往具有叛逆心理,比较浮躁,难以沉下心来完成信息技术的学习;微视频直击初中教育的痛点,以短小精悍的内容,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文章对微视频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研究可行方案,供教育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微
19世纪上半叶,公共学校运动的发展以及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促使女性进入教师职业,美国公共学校教师出现女多男少的现象。由于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女教师职业还处于
摘 要: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使得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改变,新课程改革逐渐深化,语文这一门科目可以说将会伴随人的一生,尤其是小学阶段,正是學生初步建立起语言感知能力的时期,只有让学生阅读大量书籍,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才能够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助力,但是在小学语文有效阅读的教学过程中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文章对当前小学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出原因,从原因出发实施多种措施让阅读具有有效性。  关键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可以对课堂阅读进行巩固和提升,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具有一定的作用.所以,对于初中时期的语文课外阅读而言,教师需要加强阅读指
在初中语文学科中,写作教学占据了较重的比例,写作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语文成绩,因此,教师要充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打造多元化的作文教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网络化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学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小学教育教学活动也因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而不断发生变化.在小学科学教学活动中应用多
摘 要:在全新的形势下,教师需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和规划,引导学生掌握数学公式、理论、概念的同时,还必须要从学生的综合发展层面出发,充分地掌握合作探究式教学的特点,将其和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组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多元分析和探究。以期能使学生更好的攻克初中数学学习问题和难题。  关键词: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初中;数学教学;应用策略     教育与科技快速发展不仅为初中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从识字开始,识字是学习的基础,认识了语文生字才能更好地运用语言和写作。所以在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要探索各种识字教学的方法,让学生认识生字并会运用。趣味教学法的应用,抓住了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他们的兴趣爱好来完成识字教学。文章对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现状及趣味识字教学的优势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重点阐述了趣味教学在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趣味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