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教育正处于小学生对各方面事物有初步了解和认识的阶段,较高的写作素养有利于小学生在为人处事中做到礼貌善良、落落大方,对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是大有裨益的。小学语文教育任务重,小学语文教师有相当大的责任,应该参与到小学语文教育的方法研讨之中,让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源远流长。鉴于此,本文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优化路径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写作能力对于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有很大促进作用,作为语文教师应当积极研究增加学生写作能力的教学方法,不仅是要增加写作训练,还要开展阅读教学,提升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能力,以及通过新颖的教学手段来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一、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时期。为了促进作文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能从多角度出发进行积极优化,保障教学的质量。但从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比较多元化,从以下几点进行阐述。
1、作文教学模式单一
面对新的教育改革发展形势,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只有从创新的教学出发,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才能真正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而从实际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可以发现,其中教学模式单一化的问题比较突出,这对学生语文作文学习的效果会产生直接影响。由于教师没有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及需求,缺乏创新思维的融入,造成了作文教学课堂比较僵化,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不浓,这就必然会对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
2、缺乏教学观念创新
新教育改革背景下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如果没有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就必然会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产生诸多不利的影响。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由于没有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鲜明突出,造成了学生学习被动的现状,学生在写作技能的学习及知识的吸收方面效率比较低,这对作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也产生了阻碍,不利于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
3、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小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难度比较大,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比较少,写作的素材比较有限,这就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写作效率。学生会对写作惧怕,而教师没有真正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设定写作目标,这就造成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现象。学生在缺乏动力的情况下进行写作学习,学习的效率也必然是比较低下的。
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
1、分析编排体例
在对统编版教材进行综合分析后发现,教材专门设置习作单元,这样的单元每册一个习作重点目标,强调在习作训练方面循序渐进,便于教育实践中的贯彻落实,表现出很强的系统性和操作性,这无疑是教学中的一次重要创新。围绕专题组织写作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在专题学习中走向深入,并获得透彻而又深入的理解。
例如,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属于习作单元,文章编排的是说明性文本在文本的设置方面坚持由浅入深、由读到写、从积累到应用的一个渐进过程,所以在锻炼学生写作能力方面有非常显著的成效。这个单元的前两篇是非常经典传统的说明文《太阳》与《松鼠》,这样的文本可以讓学生初步掌握说明方法。接下来的交流平台栏目主要指出说明文的作用、创作手法、语言特征等,以便让学生对这类文章有良好的认识。然后编排初试身手,要求学生任选周围事物,用多种不同方法说明其特征。这仍旧没有过渡到最终的写作过程,而是给学生呈现经典说明文《鲸》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说明方法的运用策略,为学生正式步入文章写作打下基础。通过对教材编排体例进行分析,可以顺利掌握写作教学特征,为教师灵活运用教材推进写作活动创造了良好条件,也推动了学生的语言建构和应用素养发展。
2、引导广泛阅读
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相对较弱,所以说小学生要想写出一篇内容饱满、情感丰富的作文,就一定要先进行词汇的积累。作文是将一个人的想法通过文字表达出来的一种形式,好的作文需要学生对语言有一定的积累。学生对语言的积累,不只是简单地阅读文章,更多的还是来自生活方面的体验。生活的感受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从而来为下一个阶段的学习做铺垫。教师还可以通过语文阅读活动和阅读比赛等一系列的形式来促进学生阅读书籍,也可以让学生每天都写生活日记,把自己每天所看到的、听到的一些生活片段写进日记中,从而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日积月累的过程中,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对语言的积累以及提高学生写作的熟练度。我国小学课本上的写作训练,大多以记叙文为主,主要是考查学生的记叙能力,那么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较为经典的文学作品,让学生摘抄其中优美、经典的句子并试着记忆,并学会灵活地运用于自己的作文中。
3、实现读写结合
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从文本阅读着手实现读写结合,提高创作质量是教师必须把握的一种教学规律。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写作的兴趣影响着学生投入作文活动的效果,所以教师要想降低学生的写作难度,就要灵活运用教材文本,关注学生对文本的自主探究和积极解读,使学生能够把握文本内容,初步掌握思想情感的同时,对文本当中的素材进行合理化利用,为学生写出优秀文章打好基础。促进读写结合是教师在教学改革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阅读范文可以让学生的写作事半功倍,也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思路,找到自主创作的突破口。教材当中的内容经过了精挑细选,所以是非常宝贵的写作范文,很多的技巧方法值得学习借鉴。
例如,在教学《珍珠鸟》时,教师在指导学生解读文本时,可以鼓励学生在结尾处提炼中心主旨,正确理解“信赖,往往创造美好的境界”。不过作者在表现主题和对珍珠鸟的情感时,并没有选用直接表达的方法,而是在字里行间进行情感的渗透,明显提高了表达的细腻性和真挚性。对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找出饱含情感的语句,说出作者的创作思路与创作顺序,让学生在梳理文章技巧方法与情感体会的同时,为接下来的写作提供借鉴。
4、引导新颖写作
统编教材在对单元进行实际编写的过程中,选取差异化题材、角度、年代的作品,运用集中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可以帮助学生集中体会思想情感,也能够深化学生的个人感悟,其中的内容内化成为个人情感,为思路延伸和情感丰富创造良好条件。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用不同思路和角度选取材料和表达情感,试着对语言和文章结构进行创新,改变过去模式化的写作策略,不再拘泥于三段式写作、凤头豹尾写作等,把写作变成一个真情实感的抒发表达过程,在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宣泄表达当中实现创作过程的创新。
例如,在引导学生写作 20 年后的家乡时,针对怎样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师可以用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和深入探究:观察周围生活,如今的生活和过去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20 年后家乡变化当中,你自己可以给家乡做出哪些贡献?这样的启发会让学生进行深入思考,鼓励学生把自己对家乡和国家的爱融入字里行间,实现对写作技巧方法的无痕渗透,提高表达质量。
三、结语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是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衡量标准。所以,在新时期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进行创新和改革,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弊端,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性,指导学生的写作方法,使学生可以进行个性化、生活化等的写作,最终实现写作能力的提升,为其今后的学习进步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马秀芬. 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J]. 长江丛刊,2018(4):90.
[2] 郭燕飞.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对策分析[J]. 语文课内外,2018(20):133.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写作能力对于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有很大促进作用,作为语文教师应当积极研究增加学生写作能力的教学方法,不仅是要增加写作训练,还要开展阅读教学,提升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能力,以及通过新颖的教学手段来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一、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时期。为了促进作文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能从多角度出发进行积极优化,保障教学的质量。但从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比较多元化,从以下几点进行阐述。
1、作文教学模式单一
面对新的教育改革发展形势,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只有从创新的教学出发,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才能真正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而从实际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可以发现,其中教学模式单一化的问题比较突出,这对学生语文作文学习的效果会产生直接影响。由于教师没有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及需求,缺乏创新思维的融入,造成了作文教学课堂比较僵化,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不浓,这就必然会对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
2、缺乏教学观念创新
新教育改革背景下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如果没有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就必然会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产生诸多不利的影响。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由于没有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鲜明突出,造成了学生学习被动的现状,学生在写作技能的学习及知识的吸收方面效率比较低,这对作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也产生了阻碍,不利于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
3、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小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难度比较大,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比较少,写作的素材比较有限,这就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写作效率。学生会对写作惧怕,而教师没有真正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设定写作目标,这就造成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现象。学生在缺乏动力的情况下进行写作学习,学习的效率也必然是比较低下的。
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
1、分析编排体例
在对统编版教材进行综合分析后发现,教材专门设置习作单元,这样的单元每册一个习作重点目标,强调在习作训练方面循序渐进,便于教育实践中的贯彻落实,表现出很强的系统性和操作性,这无疑是教学中的一次重要创新。围绕专题组织写作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在专题学习中走向深入,并获得透彻而又深入的理解。
例如,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属于习作单元,文章编排的是说明性文本在文本的设置方面坚持由浅入深、由读到写、从积累到应用的一个渐进过程,所以在锻炼学生写作能力方面有非常显著的成效。这个单元的前两篇是非常经典传统的说明文《太阳》与《松鼠》,这样的文本可以讓学生初步掌握说明方法。接下来的交流平台栏目主要指出说明文的作用、创作手法、语言特征等,以便让学生对这类文章有良好的认识。然后编排初试身手,要求学生任选周围事物,用多种不同方法说明其特征。这仍旧没有过渡到最终的写作过程,而是给学生呈现经典说明文《鲸》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说明方法的运用策略,为学生正式步入文章写作打下基础。通过对教材编排体例进行分析,可以顺利掌握写作教学特征,为教师灵活运用教材推进写作活动创造了良好条件,也推动了学生的语言建构和应用素养发展。
2、引导广泛阅读
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相对较弱,所以说小学生要想写出一篇内容饱满、情感丰富的作文,就一定要先进行词汇的积累。作文是将一个人的想法通过文字表达出来的一种形式,好的作文需要学生对语言有一定的积累。学生对语言的积累,不只是简单地阅读文章,更多的还是来自生活方面的体验。生活的感受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从而来为下一个阶段的学习做铺垫。教师还可以通过语文阅读活动和阅读比赛等一系列的形式来促进学生阅读书籍,也可以让学生每天都写生活日记,把自己每天所看到的、听到的一些生活片段写进日记中,从而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日积月累的过程中,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对语言的积累以及提高学生写作的熟练度。我国小学课本上的写作训练,大多以记叙文为主,主要是考查学生的记叙能力,那么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较为经典的文学作品,让学生摘抄其中优美、经典的句子并试着记忆,并学会灵活地运用于自己的作文中。
3、实现读写结合
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从文本阅读着手实现读写结合,提高创作质量是教师必须把握的一种教学规律。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写作的兴趣影响着学生投入作文活动的效果,所以教师要想降低学生的写作难度,就要灵活运用教材文本,关注学生对文本的自主探究和积极解读,使学生能够把握文本内容,初步掌握思想情感的同时,对文本当中的素材进行合理化利用,为学生写出优秀文章打好基础。促进读写结合是教师在教学改革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阅读范文可以让学生的写作事半功倍,也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思路,找到自主创作的突破口。教材当中的内容经过了精挑细选,所以是非常宝贵的写作范文,很多的技巧方法值得学习借鉴。
例如,在教学《珍珠鸟》时,教师在指导学生解读文本时,可以鼓励学生在结尾处提炼中心主旨,正确理解“信赖,往往创造美好的境界”。不过作者在表现主题和对珍珠鸟的情感时,并没有选用直接表达的方法,而是在字里行间进行情感的渗透,明显提高了表达的细腻性和真挚性。对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找出饱含情感的语句,说出作者的创作思路与创作顺序,让学生在梳理文章技巧方法与情感体会的同时,为接下来的写作提供借鉴。
4、引导新颖写作
统编教材在对单元进行实际编写的过程中,选取差异化题材、角度、年代的作品,运用集中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可以帮助学生集中体会思想情感,也能够深化学生的个人感悟,其中的内容内化成为个人情感,为思路延伸和情感丰富创造良好条件。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用不同思路和角度选取材料和表达情感,试着对语言和文章结构进行创新,改变过去模式化的写作策略,不再拘泥于三段式写作、凤头豹尾写作等,把写作变成一个真情实感的抒发表达过程,在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宣泄表达当中实现创作过程的创新。
例如,在引导学生写作 20 年后的家乡时,针对怎样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师可以用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和深入探究:观察周围生活,如今的生活和过去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20 年后家乡变化当中,你自己可以给家乡做出哪些贡献?这样的启发会让学生进行深入思考,鼓励学生把自己对家乡和国家的爱融入字里行间,实现对写作技巧方法的无痕渗透,提高表达质量。
三、结语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是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衡量标准。所以,在新时期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进行创新和改革,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弊端,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性,指导学生的写作方法,使学生可以进行个性化、生活化等的写作,最终实现写作能力的提升,为其今后的学习进步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马秀芬. 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J]. 长江丛刊,2018(4):90.
[2] 郭燕飞.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对策分析[J]. 语文课内外,2018(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