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不断地改革发展,中国的教育也由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初中历史教学中也应当开始新的征程,因此历史教师应积极创新探索多种高效的教学方法,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有效性;历史教学
一、 核心素养培养对初中历史教学的意义
(一)提高历史辨析能力
在历史教学工作中要想体现历史学习的意义,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历史辩证思维。通过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让学生对历史有一定的辨析能力,让学生具备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来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对历史事件有更深的了解。
针对初中阶段学生来说,培养学生的历史辨析能力,可以让学生对历史的整体知识体系、层次逐渐明晰,节省学生的时间和精力,减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难度。有利于历史核心素养的形成,使历史教学质量整体优化与提升。
(二)扩宽历史学习空间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会使学生逐渐具备探索欲和求知欲,探索欲和求知欲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对自身所具备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自我完善能力,这种能力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教师在传统的历史教学工作中,知识内容只局限于课本范围,又由于课时限制教师只能对重点知识进行讲解,而实际的历史事件、所包含的知识是极为纷繁复杂的,想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必须跳出题材与课本的限制。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扩宽学生的历史视野,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历史,感悟历史。
二、 提高初中历史有效性的策略
(一)分析历史事件,提高史料实证素养
初中历史学习主要是要求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掌握,在历史教学核心素养之下,史料实证素养指的是一种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是需要学生通过查阅可靠史料,研究、分析历史事件的发生过程,以便再现真实历史、印证真实历史的过程。以往的历史教学教师只是将教材中的历史事件给学生进行讲解,要求将重要的内容记忆、背诵,以便用于考试,但是这种教育模式忽略了自历史事件来训练学生理性分析的能力,因此初中教师应把教材中的歷史事件和史料实证相结合,锻炼学生的理性分析能力。
比如在教《秦统一中国》中的内容时,如果仅仅让学生将教材中的知识点记忆的话,学生学习兴致不高,知识过于碎片化,不利于学生全面和深刻的认识,应引导学生通过当时不同的角度分析是什么成就了秦兼并六国实现统一的实力:①秦人尚武,实行军功爵制度,以斩首数量衡量军功,获得奖赏来调动军队士气,以至于在兼并过程中普遍存在斩首现象,清代史学家梁玉绳曾做过研究统计,得出斩首数量达166.8万人。②秦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权,迁都咸阳,普遍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等使得秦国经济繁荣。③秦广开言路,求贤若渴,吸收和重用人才,不分国界,例如商鞅、张仪、范雎等,天下济世之才皆汇集于秦。教師从军事、经济、人才这三个方面对秦朝当时的实力进行分析,相对扩宽了一定的历史学习空间,利用史料实证对秦朝国力进行理性客观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融入历史故事,增强历史理解水平
在对历史进行理性认识的基础之上,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主动从历史事件中发现有趣的故事,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动力,有助于提高学生历史理解水平,形成历史核心素养。
例如在秦灭六国战争期间的一些名人故事为主题,比如:荆轲刺秦王、水淹大梁城、唇亡齿寒、郑国渠的故事等,让学生分组选择感兴趣的主题,通过搜集资料,整合语言变成一个生动的历史故事。如水淹大梁城主题的故事是:秦国主帅王贲攻打至魏国国都大梁城下时,大梁城池坚固,城内粮草充足,秦军久攻不下,后以大梁地势不足为突破口,于是命军士筑堤引黄河之水,王贲亲自督工,秦军冒雨兴工,渠成通沟之时又正值汛期,水淹大梁城数日,城墙颓坏,大梁就此告破。选择主题中有学生熟悉的故事,也有较少流传的故事,满足学生不同的挑战需求,多种故事糅合到一个历史时期,提高了学生的历史理解水平,提升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三)融入时代信息,培养时空观念素养
时空观念是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观察和分析时必须具备的思维观念。任何历史事件都有其发生的历史背景原因、具体的历史时间和特定的地理条件等。想要理解历史,把历史连续呈现,就要求学生在学习历史时具备时序性概念。
例如:夏商西周是封建奴隶社会的兴起与鼎盛时期;春秋是封建奴隶制国家由盛转衰的时期;战国是郡县官僚制的兴起时期;秦汉属于官僚制帝国的初步形成和改良时期等。从社会制度出发理解王朝的时代特点,还可以从当时的时代回到现实中,探究“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闭关锁国”这几个时期的社会发展,对如今的社会、经济、生活、科技、军事等方面有什么样的启示,让学生用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三、 结语
就目前历史教学情况来说,还有部分教师对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停留在课本零散的章节知识讲解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形成较强的历史核心素养,无法在具体的历史事件学习中得到深入、系统的理解。因此教师在过硬的历史知识前提下,运用史料实证不断对历史事实進行客观理解;通过历史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历史,提高自主探究能力;通过历史顺序,糅合古今历史提高时空观念;并且能通过历史的探究、学习和感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参考文献:
[1]吕茂明.基于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探究[J].天津教育,2020(26):115-116.
[2]王丹凤.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当代家庭教育,2020(16):94.
[3]严雪.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J].山西青年,2019(24):173.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有效性;历史教学
一、 核心素养培养对初中历史教学的意义
(一)提高历史辨析能力
在历史教学工作中要想体现历史学习的意义,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历史辩证思维。通过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让学生对历史有一定的辨析能力,让学生具备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来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对历史事件有更深的了解。
针对初中阶段学生来说,培养学生的历史辨析能力,可以让学生对历史的整体知识体系、层次逐渐明晰,节省学生的时间和精力,减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难度。有利于历史核心素养的形成,使历史教学质量整体优化与提升。
(二)扩宽历史学习空间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会使学生逐渐具备探索欲和求知欲,探索欲和求知欲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对自身所具备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自我完善能力,这种能力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教师在传统的历史教学工作中,知识内容只局限于课本范围,又由于课时限制教师只能对重点知识进行讲解,而实际的历史事件、所包含的知识是极为纷繁复杂的,想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必须跳出题材与课本的限制。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扩宽学生的历史视野,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历史,感悟历史。
二、 提高初中历史有效性的策略
(一)分析历史事件,提高史料实证素养
初中历史学习主要是要求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掌握,在历史教学核心素养之下,史料实证素养指的是一种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是需要学生通过查阅可靠史料,研究、分析历史事件的发生过程,以便再现真实历史、印证真实历史的过程。以往的历史教学教师只是将教材中的历史事件给学生进行讲解,要求将重要的内容记忆、背诵,以便用于考试,但是这种教育模式忽略了自历史事件来训练学生理性分析的能力,因此初中教师应把教材中的歷史事件和史料实证相结合,锻炼学生的理性分析能力。
比如在教《秦统一中国》中的内容时,如果仅仅让学生将教材中的知识点记忆的话,学生学习兴致不高,知识过于碎片化,不利于学生全面和深刻的认识,应引导学生通过当时不同的角度分析是什么成就了秦兼并六国实现统一的实力:①秦人尚武,实行军功爵制度,以斩首数量衡量军功,获得奖赏来调动军队士气,以至于在兼并过程中普遍存在斩首现象,清代史学家梁玉绳曾做过研究统计,得出斩首数量达166.8万人。②秦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权,迁都咸阳,普遍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等使得秦国经济繁荣。③秦广开言路,求贤若渴,吸收和重用人才,不分国界,例如商鞅、张仪、范雎等,天下济世之才皆汇集于秦。教師从军事、经济、人才这三个方面对秦朝当时的实力进行分析,相对扩宽了一定的历史学习空间,利用史料实证对秦朝国力进行理性客观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融入历史故事,增强历史理解水平
在对历史进行理性认识的基础之上,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主动从历史事件中发现有趣的故事,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动力,有助于提高学生历史理解水平,形成历史核心素养。
例如在秦灭六国战争期间的一些名人故事为主题,比如:荆轲刺秦王、水淹大梁城、唇亡齿寒、郑国渠的故事等,让学生分组选择感兴趣的主题,通过搜集资料,整合语言变成一个生动的历史故事。如水淹大梁城主题的故事是:秦国主帅王贲攻打至魏国国都大梁城下时,大梁城池坚固,城内粮草充足,秦军久攻不下,后以大梁地势不足为突破口,于是命军士筑堤引黄河之水,王贲亲自督工,秦军冒雨兴工,渠成通沟之时又正值汛期,水淹大梁城数日,城墙颓坏,大梁就此告破。选择主题中有学生熟悉的故事,也有较少流传的故事,满足学生不同的挑战需求,多种故事糅合到一个历史时期,提高了学生的历史理解水平,提升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三)融入时代信息,培养时空观念素养
时空观念是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观察和分析时必须具备的思维观念。任何历史事件都有其发生的历史背景原因、具体的历史时间和特定的地理条件等。想要理解历史,把历史连续呈现,就要求学生在学习历史时具备时序性概念。
例如:夏商西周是封建奴隶社会的兴起与鼎盛时期;春秋是封建奴隶制国家由盛转衰的时期;战国是郡县官僚制的兴起时期;秦汉属于官僚制帝国的初步形成和改良时期等。从社会制度出发理解王朝的时代特点,还可以从当时的时代回到现实中,探究“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闭关锁国”这几个时期的社会发展,对如今的社会、经济、生活、科技、军事等方面有什么样的启示,让学生用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三、 结语
就目前历史教学情况来说,还有部分教师对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停留在课本零散的章节知识讲解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形成较强的历史核心素养,无法在具体的历史事件学习中得到深入、系统的理解。因此教师在过硬的历史知识前提下,运用史料实证不断对历史事实進行客观理解;通过历史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历史,提高自主探究能力;通过历史顺序,糅合古今历史提高时空观念;并且能通过历史的探究、学习和感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参考文献:
[1]吕茂明.基于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探究[J].天津教育,2020(26):115-116.
[2]王丹凤.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当代家庭教育,2020(16):94.
[3]严雪.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J].山西青年,2019(24):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