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 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发展,使我们的教育由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课堂教学走向“屏幕教学”,由讲授型教学向创新型教学发展,这些都离不开计算机的普及与运用。计算机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各个领域应用相当广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生动、新颖的画面,直观动态的演示,强有力地吸引着学生,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活泼、生动的获取知识、信息的氛围,让学生拥有广阔的思维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对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目标的实现,以及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等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多媒体的运用可使教学活动日益现代化,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下面谈谈数学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几点看法:
一、欣赏激趣、创设情景
多媒体技术以其鲜明的图像、生动的形象和灵活多样的特点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采用故事导入,生动形象的画面,伴以美妙的音乐,很快让学生进入教学过程。通过播放一段录像,倾听一段录音来引入课题,就会使整个课堂顿时活跃,不仅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有意注意,而且使学生的心一直被教师引导着,教学紧凑,过渡自然,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还提高了教学效率。例如在《圆的周长》一课中,一开始我就说:“同学们,大家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谁能给大家讲一下这个故事吗?”,六年级孩子对这个故事很熟悉,也讲得很好,接着我又说:“兔子输了后很不服气,就约乌龟再比赛一次,这次兔子选择了一个圆形的跑道(多媒体动画演示龟兔的比赛起跑线),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比赛公平吗?”学生看了跑道后一致认为不公平。通过创设这个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很自然引入圆的周长,让学生在情景中进一步探索圆周长的相关知识。因为有形象的故事情节,有多媒体计算机生动有趣的图像动态显示,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极大地激发了,在形象生活的故事情景中学生轻松愉快地探索相关知识。
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传统的教学往往在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问题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即使如此,学生仍然感触不深,易产生疲劳感甚至厌烦情绪。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有效方法是变革教学手段。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积计算公式推导这一重点,电脑演示把一个圆柱体的底面平均分成若干等份(平均分成16等份、32等份),然后把圆柱切开,通过动画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就越接近于长方体)。反复演示几遍,让学生自己感觉并最后体会到这个近似的长方体的体积与原来的圆柱的体积是完全相等的。再问学生还发现了什么?通过动画演示体会到这个近似的长方体的底面积、高与圆柱的底面积、高的关系,从而推导出求圆柱的体积公式,使得这课的重难点轻易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巩固练习,提高效果
在练习巩固中,由于运用多媒体教学,省去了板书和擦拭的时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习题,练习容量大大增加。教师可以预先拟好题目,运用电脑设置多种题型,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渐进地突出重难点。当学生出错后(电脑录音)耐心地劝他不要灰心,好好想想再来一次,这符合小学生争强好胜的性格,生动有趣地复习巩固了新识。利用多媒体可以调节学生大脑兴奋,减少疲劳,焕发精神,让他们利用自己的无意注意愉快地接受知识。计算机的反馈再次激发他们的学习精神,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达到扩展思维,提高练习效率的目的。利用多媒体可以进行不同的练习,也可以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渐进地突出重难点,既巩固了新知识,又发展了思维,还反馈了信息,并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从中体会到成功的愉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看看、玩玩、想想中轻松地完成练习,不仅提高了学习效果,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又开阔了他们的眼界,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
四、使抽象知识,变形象具体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问题,运用多媒体可以将抽象的知识以实物化的形式形象地呈现出来,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如《时、分、秒》这节课中教学时和分的关系时,可以利用电脑课件演示出时针、分针的走动,通过演示学生发现时针、分针同时走动,同时停下,分针走一圈(60个小格),时针走了一个大格,从而得出1小时等于60分的概念。通过直观的演示,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容易理解。再如,教学1立方分米等于多少立方厘米时,通过课件演示,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可以分成1000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得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使学生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总之,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还可以让数学走进小学生的生活,发展学生的能力,做到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知识数学化。恰当地选准多媒体的运用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适时适量地运用多媒体,就会起到“动一子而全盘皆活”的作用,发挥其最大功效,就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过重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实施,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符合现代化教育的需要,有效地培养更多的跨世纪的创造人才。
一、欣赏激趣、创设情景
多媒体技术以其鲜明的图像、生动的形象和灵活多样的特点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采用故事导入,生动形象的画面,伴以美妙的音乐,很快让学生进入教学过程。通过播放一段录像,倾听一段录音来引入课题,就会使整个课堂顿时活跃,不仅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有意注意,而且使学生的心一直被教师引导着,教学紧凑,过渡自然,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还提高了教学效率。例如在《圆的周长》一课中,一开始我就说:“同学们,大家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谁能给大家讲一下这个故事吗?”,六年级孩子对这个故事很熟悉,也讲得很好,接着我又说:“兔子输了后很不服气,就约乌龟再比赛一次,这次兔子选择了一个圆形的跑道(多媒体动画演示龟兔的比赛起跑线),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比赛公平吗?”学生看了跑道后一致认为不公平。通过创设这个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很自然引入圆的周长,让学生在情景中进一步探索圆周长的相关知识。因为有形象的故事情节,有多媒体计算机生动有趣的图像动态显示,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极大地激发了,在形象生活的故事情景中学生轻松愉快地探索相关知识。
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传统的教学往往在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问题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即使如此,学生仍然感触不深,易产生疲劳感甚至厌烦情绪。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有效方法是变革教学手段。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积计算公式推导这一重点,电脑演示把一个圆柱体的底面平均分成若干等份(平均分成16等份、32等份),然后把圆柱切开,通过动画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就越接近于长方体)。反复演示几遍,让学生自己感觉并最后体会到这个近似的长方体的体积与原来的圆柱的体积是完全相等的。再问学生还发现了什么?通过动画演示体会到这个近似的长方体的底面积、高与圆柱的底面积、高的关系,从而推导出求圆柱的体积公式,使得这课的重难点轻易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巩固练习,提高效果
在练习巩固中,由于运用多媒体教学,省去了板书和擦拭的时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习题,练习容量大大增加。教师可以预先拟好题目,运用电脑设置多种题型,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渐进地突出重难点。当学生出错后(电脑录音)耐心地劝他不要灰心,好好想想再来一次,这符合小学生争强好胜的性格,生动有趣地复习巩固了新识。利用多媒体可以调节学生大脑兴奋,减少疲劳,焕发精神,让他们利用自己的无意注意愉快地接受知识。计算机的反馈再次激发他们的学习精神,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达到扩展思维,提高练习效率的目的。利用多媒体可以进行不同的练习,也可以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渐进地突出重难点,既巩固了新知识,又发展了思维,还反馈了信息,并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从中体会到成功的愉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看看、玩玩、想想中轻松地完成练习,不仅提高了学习效果,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又开阔了他们的眼界,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
四、使抽象知识,变形象具体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问题,运用多媒体可以将抽象的知识以实物化的形式形象地呈现出来,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如《时、分、秒》这节课中教学时和分的关系时,可以利用电脑课件演示出时针、分针的走动,通过演示学生发现时针、分针同时走动,同时停下,分针走一圈(60个小格),时针走了一个大格,从而得出1小时等于60分的概念。通过直观的演示,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容易理解。再如,教学1立方分米等于多少立方厘米时,通过课件演示,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可以分成1000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得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使学生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总之,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还可以让数学走进小学生的生活,发展学生的能力,做到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知识数学化。恰当地选准多媒体的运用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适时适量地运用多媒体,就会起到“动一子而全盘皆活”的作用,发挥其最大功效,就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过重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实施,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符合现代化教育的需要,有效地培养更多的跨世纪的创造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