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法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kurabb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设计导语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和借鉴名家的做法,总结了以下几种常用的方法 。
   一、用问题导入
   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宜、精当的问题导入,这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心理学上认为:思维过程通常是从需要应付某种困难,解决某个问题开始,概括地说,思维总是从某个问题开始。根据这个原理,新课的导入,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既体现教学重点又饶有趣味的问题,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创设逐疑探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
   二、用音乐导入
   悦耳动听的音乐可以产生愉悦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用音乐法导入,会使学生快乐地进入课文,接受新知识。如《春》一课,我采用《春天来了》这首古筝弹奏的名曲,让学生沉浸于心旷神怡、气象万千的春天美景之中。
   三、用背景导入
   通过向学生阐述文章背景,能有利于学生掌握课文内容及对课文的主题有个明确的方向,从而能达到事半功倍效果。如在上都德的《最后一课》时,把普法战争的背景向学生们阐述清楚,学生们就容易把握课文内容,同时也很能清楚本课就是在《最后一课》中要体现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用故事导入
   即用与课文内容或主题相关相似的故事、趣事导入,这种导入法,意在以趣味性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结合故事设置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起来,激起学生跃跃欲试探索新知的欲望。
   如教学《斑羚飞渡》一文,文章体现的是动物为了生存舍身互救的主题,可以以一个类似的故事导入:非洲沙漠中一队野生骆驼很久没有水喝,已经到了危及生命的地步,它们好不容易发现了一处水源,可水面在低于地面的地底深处,骆驼队焦躁不安起来,这时走出几只老骆驼,它们围着水源走了几圈,其中一只老骆驼跳了下,另外几只也毅然跳了下去,水面升高了,年幼的和年轻的骆驼喝到了得以延续生命的水,它们得救了,可这群骆驼围着水源久久不愿离去。听了这则故事,你有何感想?
   以一个与课文主题类似的故事,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通过思考作答了解动物的互助精神,由思考而领悟,由领悟而感动,让学生在感动中学习,建立品读文本的良好氛围。
   五、用情境导入
   平时的生活和课文中所描绘的情境有着很大的差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创设出一个与课文相符合的情境,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进入角色,将会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在学习《音乐巨人贝多芬》时,我首先让学生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音乐声响起,在激昂的乐曲声中,我介绍道:贝多芬的耳疾起于28岁的时候,自此至57岁逝世,其间二十余年全是聋疾为祟的时候,然而他的大部分的作品却在这段时期产生。站在演奏台上听不见听众掌声的时候,他仍是继续创作,终于谱写出了伟大的《第九交响曲》。所以,贝多芬的伟大,绝不只在于他是一个音乐家,还在于他勇于直面人生的极度苦闷并将音乐融入与命运的不屈抗争中,他是心的英雄,他的音乐就是这英雄心的表现。?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音乐巨人贝多芬》,看看耳聋后的贝多芬,这个被命运扼住咽喉的人,在生活中是怎么样的形象。此外还可以用谜语导入、用名言导入、用图片导入、用视频导入等。
   当然,课堂导入有法,但无定法。语文课课堂导入的方式方法很多,立足文本可设置悬念导入,也可描述人物形象导入,也可由风光景色导入,也可由引发矛盾导入,也可由诱发想象导入,还可由设计练习导入……不管运用什么方法,都是为课堂教学服务。因此,导入的设计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有针对性,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可接受的程度,采用不同的导入法,不能生搬硬套,要灵活机动,不刻板,不单一。
   2、要明确导入与整个课堂的关系,不能让导入淹没整个课堂的教学。导入只能是“导火线”。时间方面亦应控制在5~6分钟左右,不能太长。
   3、对于可供操作的导入,为保证课堂质量,要精心设计,有时还需预演摹拟,做到“万无一失”。
其他文献
如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好的方式就是阅读,下面就是我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阅读提高语文素养谈的几点看法。   第一,要广泛阅读   韩愈说:“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就是要求博览群书;亦有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是要求要广泛涉猎,努力拓宽知识面,古代文人墨客的成功经验尚是如此,我们区区平常之人又何以能有捷径可走?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明白,阅读是积淀的基础。只有达到一定量积
期刊
近几年来,河南省中考古诗阅读题都会重点考查诗歌的意象、语言.因为古典诗歌用字精练,内涵丰富,含蓄隽永.要赏析诗歌,必须品其意象和语言.那么我们平时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去捕捉意象,进入意境,进而去品味其特有的思想美、语言美和形式美呢?我在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把握意象,感知形象   我认为在古诗教学中,老师在课前指导学生预习时,应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去感知诗作的外
期刊
夸美纽斯曾指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感觉开始的。”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充分调动自己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体验,把具体的感知和抽象思维结合起来。   一、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进行阅读   中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其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就是说,学生有着独特的个性。在指导学生阅
期刊
只有抓住最佳的教育时机,才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在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哪些是最佳的教育时机呢?   一、新学期或新环境开始之时。学生大多数在心理上都有积极向上,追求进步的愿望,但往往由于其心理特点是学习中毅力不强,自觉性较差等原因而导致学习成绩欠佳或在生活纪律方面违反校纪班规而受到老师批评。这些同学往往把新的学期作为改变自己形象、树立新的目标的起点。他们都想在教师心中树立新的形象,在此时教
期刊
作为语文老师在语文课堂上,要运用好语言的艺术,巧妙的设计问题,用一个个生动、有趣、艺术的问题去引领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的智慧。   一、提问要有科学性   课堂上,老师的每一个问题如果没有科学的设计不行。设计包括问题的难易度、表述的准确度、出示的适时度等。所谓问题的难易度,指所提问题对班级学生的知识背景、社会经历等能有多大的趋同性,应该说,趋同性越大,学生回答越容易,反之,则越
期刊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成为了时代的主潮流,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创造性的个性品质,努力使学生成为课堂中的小主人,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一、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    学生自主学习是创造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至关重要。人本主义教学观认为:“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都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每个学生都蕴
期刊
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 一、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个中原因,虽说十分复杂,但教学内容的封闭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应是问题的主要症结。语文教学要走出困境,必须强调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特别要注重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地进行语文学习实践。   语文课外活动的开展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充
期刊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都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比较棘手的一个问题。学生害怕写作文,少数学生把写作文当成是一件苦差事。经过教学实践,笔者觉得,对学生进行巧妙的作文入门引导,能使学生由怕作文到喜欢写作文。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看法:    首先,要引导学生喜欢作文    小学生对一些新鲜事物都比较感兴趣,并且有了解的想法。步入三年级的学生,才初步接触作文,都想知道作文是什么,怎么写作文。所以,上好第一节
期刊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出形式多样、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其实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教师常用的“问答法”是一种很古老的教学方法。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究其实质,苏格拉底对学生的发问,不在于考察对方知道了什么,而是通过巧妙的问题,引发学生内心的冲
期刊
我从教多年,下面就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和后进生的转化浅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1、社会环境的影响。    ①新读书无用论有所蔓延,中学生或多或少的要受到冲击,思想上产生模糊认识,于是对学习不感兴趣,以致于失去信心,从而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    ②随着生活观念的变化,离婚家庭日益增多,形成许多单亲孩子。失去母爱或父爱的孩子心灵受到极大的创伤。    ③现在的社会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