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山区农村义务教育“集中办学”的问题与建议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xing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西部山区农村义务教育布局调整中,由于农村适龄入学人口减少和教学质量不高,故推行“集中办学”的模式,但是采用此模式存在影响经济资源、社会文化、学校工作、学生学业和教师发展等方面的问题。为妥善解决以上问题,使集中办学惠及学生,建议从“转变思维,科学决策”、“以学生为本”、“关注教师发展”等三个方面着眼认真审视“集中办学”。
  关键词: 西部山区农村 学校布局调整 集中办学
  
  一、西部山区农村采用“集中办学”模式的原因
  “集中办学”可以将零散的教育资源集中整合,从而发挥其最佳效益。但是,这种办学模式应针对不同的地区灵活采用。在西部山区农村集中办学主要由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1.适龄入学人口的数量减少。在对桂林市山区农村的调研中发现:该地属于市辖区,辖下有若干农村属于山区。根据该区出具的统计数据表明:2000年至2003年的出生人口在各个学段的招生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见表1:
  表1 桂林市雁山区各年出生人口及各学段历年招生统计表
  
  
  
  
  注:小学入学人数为实际招生数,初中数按照小学100%升学计算。
  (数据来源:由广西桂林雁山区教科局数据整理所得。)
  通过调查发现,适龄入学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深入,我国处于低生育水平。全国的人口出生率从1996年的16.98‰下降到2009年的12.13‰①,而出生人口数由1996年的2078万下降到2009年的1615万②。由此可见,出生人口总体呈下降趋势,导致适龄入学人口的数量逐渐减少。二是子女随迁。由于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以广西田东县为例:截至2006年年底,该县共有农村劳动力近22万人,其中富余劳动力8.1万人,但是在城镇务工人数却达到8.4万人,其中有6.9万人长期在县外务工③。有的进城务工,其子女随迁入城,导致在农村的学龄儿童减少,从而造成适龄入学人口数量的减少。
  2.有助于集中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义务教育对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学习习惯、身体素质、基本的审美能力和必备的劳动技能有重要作用。西部山区农村的义务教育首先是由于经济水平落后,导致教育事业的总投入不足,以该区某示范性小学为例,经费问题一直是制约学校发展的一个根源性问题,政府财政的拨款有50%用于教师工资的发放,而用于其他方面的资金则捉襟见肘。其次由于该地区的中小学呈现出结构性缺编问题:急需的教师由于编制问题而难以引进。在“集中办学”模式下,将学校建在地理环境相对较好、经济水平相对发达的区域,在集中使用有限的教育资源的同时,形成一定程度的规模效益。
  二、在“集中办学”模式中出现的问题
  虽然“集中办学”模式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西部山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但是在“集中办学”过程中,同样存在经济资源、社会文化、学校管理、学生和教师等方面的问题。
  1.经济资源存在浪费的风险。2008年第四季度就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30亿元,涉及总建筑面积303万平方米④。足见中央财政对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经济支持。在此次调研中发现,该地的义务教育基础设施齐全,以教学楼为例,既有“国债楼”等中央财政支持所建,又有社会团体或个人捐资兴建的教学楼。即便是在相对偏远的山区农村,其教学楼也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如果推行“集中办学”,那么这些未能成为办学点的学校,其现有的基础设施则面临闲置,造成资源的浪费。
  2.社会文化中“村落教育文化”面临逐渐缺失的风险。农村义务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村落教育文化”——村庄的学校为农村生活注入了文化气息。“书声琅琅、小路稻香”正是这种生活的写照。村落教育文化主要是依托村落教育,融入村落传统文化,在进行教育的同时,对农村文化进行传播和传承。随着“集中办学”模式的推进,势必会影响村落教育文化的发展:原来拥有学校的农村因未能成为集中办学的目标地,所以学校和学生会流向其他地区,从而削弱了对本村的村落教育文化的影响。在此次调研中,我对这种文化所带来的感染力深有体会,作为农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教育文化也应得到充分的关注。
  3.学校管理面临“过渡时期”的紊乱风险。在“集中办学”过程中,对于有撤并可能的学校而言,由于人心不定、未来不明等原因,很容易陷入“紊乱状态”,有的工作甚至可能会因为等待撤并通知而趋于停滞。同样,对于将被设定为“集中办学”的学校也同样存在一些需要考虑的问题。在此次调研中发现,一些有可能被撤并的学校在自身学校的规划建设不敢轻易付诸实施。如在该区的一所中心学校调研时,该校本来准备修葺学生宿舍和扩建操场,已经联系好了有意向的开发商,但是由于受撤点并校的影响,目前仍未开工建设。
  4.对学生的影响。西部山区农村的“集中办学”,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在学习上,学生将要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如何适应新老师的教学风格和与新同学的相处。在生活上,对学生的影响主要有交通、食宿和心理等问题。交通方面:西部山区交通不便,有的学生往返于家和学校之间,途中路况复杂,如遇风雨天气,则安全问题令人担忧。以该地的一所小学为例,该校学生中离家最远的要走两个小时的山路。食宿方面:食宿条件与学生健康关系密切,在集中办学之后,食宿条件能否与以前相比有所改善,是衡量此项措施能否惠及学生的标准。该地的农村学校的食宿条件并不太好,有些学校甚至无法满足学生的课间午餐需求,寄宿生的管理方面也缺乏足够的生活老师。心理方面:农村学生中有一部分是留守儿童,其中该地的一所小学1至3年级的学生中,有超过50%是留守儿童。如果对这类学校进行撤并,则导致学生远离家庭关爱而造成心理问题和卫生问题。
  5.对教师的影响。在集中办学的过程中,相关的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将面临调整,由此影响到现有教师队伍的稳定性:有撤并可能的学校,教师则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正如调研中的一位中学校长所言,教师的集中会使在教学工作中能有更多更好的教师,而其他不适合教学工作的教师将会充实到其他合适的岗位。这样所产生的问题是若干集中办学的学校汇集了大量的教师资源,如不能很好地安置,则会造成教师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影响到教师的教学工作。
  三、解决“集中办学”中问题的建议
  目前我们为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而进行的学校布局调整,其落脚点是提高教育水平,惠及学生。而采取“撤点并校、集中办学”的模式,则应对其存在的问题给予重视并尽力解决。
  1.转变思维,科学决策。西部山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基于此,不仅要因地制宜,更重要的是要转变思维——不能将义务教育视作“烫手山芋”,单纯依靠“集中办学”一“并”了之。而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认真审视“为什么撤并?为什么集中办学?”等问题。为什么撤并?由于义务教育的公共产品属性,导致其经费来源有限,办学效益有限。效益成为撤并的一大理由。但是义务教育的受众是少年儿童,身心发育尚未成熟,不仅需要基础教育,使其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生活技能,而且需要家庭和社会给予更多的关爱。在学生人数较少的山区,到底是办学的经济效益重要还是社会效益为先?是效率优先还是公平优先?不能一概而论。为什么集中办学?在集中办学的过程中,无论该校撤并与否,都是一个主体。就应承担教育学生的责任,集中办学从论证到实施的过程相对漫长,在此过程中,学校应更加严格地履行自己的义务。这样综合权衡之后,才有助于做出科学决策。
  2.以学生为本,切实保障学生权益。“集中办学”是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让其在快乐成长的同时获取必要的知识技能。由此出发,政策的重心应充分关注学生权益。最基本的问题是学生的安全与健康。2008年,住建部、国家发改委颁布《农村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其中对农村中小学布局选址的基本原则是:“根据乡镇总体规划要求、结合人口密度、学生来源、地形地貌、能源、交通、环境等综合条件布局;服务半径应以小学就近入学、中学相对集中的原则。”⑤通过调研了解到,目前中小学的服务半径达5000米,但是这半径5000米范围内的交通情况复杂。仅以走访的某小学为例,该校一名学生的家与学校之间的路程要耗时2小时,而且是山路。鉴于西部山区的复杂地理环境,为保障学生安全,建议提供公共交通工具或提供交通补贴。提供公共交通工具:校车、学生公交车等,定点专线运营,以此保证学生的交通安全;提供交通补贴:为缓解学生在交通方面的经济压力。在学生的学习方面,集中办学模式应给予学生更高质量的教育。如:增加体育、音乐、美术、信息科技等专任教师的配备,使农村山区学生享受与其他地区学生同样的骄傲与资源。在学生的生活方面,关注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心理健康。要做到对新的学校采取足够的安保措施保障人身安全;要在学校配备一定数量的心理辅导教师,在寄宿制学校,则要配备专职的生活老师和心理老师。
  3.为教师的发展营造更为适宜的环境。在集中办学过程中,必须考虑到教师的发展。因为集中办学将老师相对集中在少数学校,从而为学校各个岗位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储备,基于此,撤并后的新学校要为教师的发展创造适宜的环境。在工作方面,为教师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良性竞争环境,优中选优,将高质量的教师资源充实到教师队伍中;在生活方面,为教师建立良好的生活环境,如建设教职工宿舍、教职工活动中心等设施,在保障教师福利待遇的同时,提高其生活质量;在发展方面,新校将资金投入到教师的发展提高上,尽力联系教师的培训,支持教师的深造。学校与社会共同建立一套完善的保障体系,为西部山区农村留住教师创造条件,从而推动该地区的教育事业的发展。
  
  注释:
  ①以上数据通过中国年鉴网http://www.yearbookinfo.net/news.asp?id=652,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网站http://www.chinapop.gov.cn/数据整理所得。
  ②以上数据通过天涯网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worldlook/1/255635.shtml数据整理所得
  ③以上数据摘自商都网:广西田东“下山进城入谷”工程巧解农村劳动力转移难题[EB/OL].http://ent.shangdu.com/Contents/Channel_2298/2007/0903/36398/content_36398.htm
  ④数据资料摘自2009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报告[R].2009:122-123.
  ⑤数据摘自《农村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EB/OL].http://www.gxxa.net/index/20100309045811286/
  
  参考文献:
  [1]中国年鉴网[OL].http://www.yearbookinfo.net/news.asp?id=652
  [2]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网站[OL].http://www.chinapop.gov.cn/
  [3]天涯网[OL].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worldlook/1/255635.shtml
  [4]广西田东“下山进城入谷”工程巧解农村劳动力转移难题[OL].商都网http://ent.shangdu.com/Contents/Channel_2298/2007/0903/36398/content_36398.htm
  [5]蔡昉寻找人口红利的替代动力[OL].网易http://news.163.com/07/0829/08/3N2676U6000121EP.html
  [6]农村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OL].http://www.gxxa.net/index/20100309045811286/
  [7]2009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报告[R].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9.
  
  课题来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教育学2007年度“国家一般课题”:“西部农村学校规模布局调整的经济学分析”(课题编号:BFA070020),主持人:张素蓉。
其他文献
摘 要: 心理效应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具有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作者结合教学实践,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 历史课堂教学 心理学知识 心理效应    当前,受各种思潮的冲击,中学生的心理需求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复杂化的趋势。高中生的思想观念及思维方式产生了明显变化,由过去的狭隘、自我为中心逐步转向开放、民主、追求时尚,他们的眼界变得更加超前,思想变得更加复杂。在教学过程
期刊
摘 要: 《孔子家语》中记录的颜回,崇礼重德,尊师行“仁”,善于自化融会知识以“足发”,还有他含民本倾向的政治思想,“不迁怒”、“不贰过”的好学精神,贫而不忧的处世态度都使其在后世树立了高大形象。《孔子家语》与《论语》和《庄子》中记录的颜回形象有所互补或差异,对这些互补或差异性进行简要的比较探讨也是十分必要的,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颜回形象及其对后世儒家思想发展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 本文从提高人们的主观幸福感出发,以网上消费和信贷消费为代表性消费方式来论述教育的消费性价值对人们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从而正确认识教育的经济价值,即教育的生产性价值和教育的消费性价值都对人们的主观幸福感有不可替代的增进作用。因此,必须转变当前片面的教育理念,教育不仅要促进人作为生产要素的人力资本的发展,还应该发挥其消费性价值并努力促进人作为消费主体的消费能力的提高。只有把两者放在同等重
期刊
摘 要: 林徽因的诗歌婉转悠扬,得益于情绪的渲染,将“意象情绪化”和“情绪意象化”,并在情绪的变迁之中唱出一生的执着和追寻,将诗人独有而敏感的一片女性幽思化为情绪的诗篇,永远的保存和流传下来,在那里隐藏着一颗阳光般温暖、莲花般纯洁和桃花般多情的心灵。  关键词: 意象 情绪 代词 幽思    林徽因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地位,正如她在其诗歌中吟唱的桃花那样,只是“一瞥多情的痕
期刊
摘 要: 亚当和夏娃早已故去,但他们的罪却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华金和亚伯的关系好比《圣经》上的该隐与亚伯。华金陷入了对好友亚伯的嫉妒之中不能自拔,他想向宗教信仰寻求庇护,却已无力相信;他幻想杀死亚伯,却被理性制止,但理性终究不能拯救他痛苦的内心。  关键词: 罪 该隐 隐喻 拯救 挣扎    作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桩谋杀案,《圣经·旧约》中只用了很小篇幅,对于这个故事,不
期刊
摘 要: 艾青的诗歌创作历程就像一首音调起伏的交响乐,有牢狱中忧郁的悲哀,有战前焦灼的期待,有战时高亢的号角,诗人在用诗篇记录下时代生活的同时,也记录下了自己在苦难中的成长历程。  关键词: 艾青 忧郁 焦灼 高亢    纵观艾青的诗歌创作历程,就像一幅色彩变幻的风景画,更像一首音调起伏的交响乐,期间有沉郁的悲怆,有焦灼的期待,有对黑暗的诅咒,有对光明的歌唱,诗人在用笔记录
期刊
摘 要: 抗日战争的爆发逼迫大批学者逃亡到内地。漂泊不定的生活,羁旅他乡的愁绪,国破家亡的愤慨和无奈让这些人文素养深厚的学者感到一种深深的苦闷,他们不屑以文为武,又不能奔赴战场,便将这种苦闷以一种超然、闲适的笔调融入到他们的散文创作中去。本文以40年代典型学者王了一、钱钟书、梁实秋和费孝通为例,试图说明40年代学者散文的产生正是作家对于自己苦闷情感的抒发。  关键词: 学者 苦闷
期刊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平面广告的研究,分析了平面广告中对“艺术经典造型”的借鉴和挪用的方法,得出相应的结论。这个结论对于深入研究平面设计的具体方法,推动广告营销的策略极为有益。本文从方法论的角度入手,具体解决设计与艺术的问题,因而对具体指导设计有着明显的作用。  关键词: 平面广告 挪用 艺术经典造型 再创造    广告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基本表现形式,作为一种伴随着商业经
期刊
摘 要: 美术类教学技能课程是高校教育类专业的必修课程,文章从一堂美术课的风波谈起,对教育类专业美术类教学技能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反思,对现代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等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高校教育类专业 美术类教学技能课程 教学目标 教学方式    一、背景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随着时代的变革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许多先进的教育理念也逐渐得到了重视并被应用于教学实践。
期刊
摘 要: 本文在基督教思想的观照下对《日光流年》的死亡观、生存观、救赎观进行了分析。阎连科对土地、世俗和世界有无限的留恋,因此才对乡土的苦难有深刻的了解,并在现代主义文学观念的影响下才对这土地上的苦难有了更为深沉的思索和书写。然而虽然引入了异质精神资源,作家却没有提供超越苦楚的道路,也没有为自己找到超越死亡和忧伤的出路。  关键词: 死亡 生存 救赎 基督教 超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