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高校就业质量监测工作的特点和需求,提出基于B/S架构下的数字校园就业质量监测信息系统,在高校就业信息系统框架下实现就业监测系统原型设计,为高校毕业生质量的管理提供可行的理念和模型,有益于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的实时跟踪与调查。
关健词: 就业系统质量监测
自2004年教育部将“就业率”作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指标以来,高校普遍关注毕业生的就业率。但“就业率”往往只是简单地反映出就业的“量”,无法体现就业的“质”。高校对就业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就业数量(就业率)上,而对就业质量关注不够,真正实施就业工作的系统管理的高校很少。就业质量监测体系涉及就业工作的方方面面,他是一项系统工程,实施就业质量监测体系的设计不能把眼光仅仅停留在“就业”本身, 就业质量与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否一致,是就业质量监控体系设计时必须考虑的一项重要内容;就业工作前期指导、签约就业、就业后工作质量调查、分析均为该目标服务。为此,就业质量监测体系运行管理上需要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将监测体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设计实施就业质量监测体系的组织与运行。
基于上述认识出发,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监测体系(图1),设计高职教育就业管理调查监测系统,为高校毕业生质量的管理提供可行的理念和模型,并可以向其他层次的高等学校推广,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前瞻性和应用性。
1.系统结构及安全性考虑:
系统实现方面采用基于B/S的平台,采用Asp.net 2.0开发系统。系统采用三层软件结构。三层分别是用户服务表现层、业务服务逻辑层和数据服务层。用户服务层提供应用程序的用户界面,负责与用户交互,根据用户需求调用相应的业务逻辑而不是直接访问后台数据库。业务服务层是应用系统的关键,它负责处理所有用户请求,进行具体的运算,并把处理结果返回给表现层;数据服务层提供数据库支持。通过这种方式快速开发出比传统两层结构效率、安全性更高的系统。
Internet是一个开放的网络环境,正是这种开放性导致了其潜在危险性,所以系统的安全性是一个必定要考虑的问题,系统中保存着许多敏感的信息。为此,要对用户及其访问权限做出严格的规定,如非授权用户不可以对数据库数据进行查询、更改或删除操作。用户在进入系统前首先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进行登录,如为非法用户,系统会拒绝其访问;即使能够进入系统,系统也会根据其身份确定其访问权限,所有涉及到数据的增加、更改和删除操作的地力一般用户是不能够进行的,只拥有对数据库的读取权限查询,除非有特殊需要,可以由管理员修改其权限后方可进行。
2.系统拓扑结构及关键技术考虑
高校就业信息系统与系统监测技术的结合运用是本课题考虑的关键问题之一,课题组拟定的系统监测平台建立在就业信息平台之后,就业信息平台是基于人力资源库为核心的数据信息共享平台;课题团队前期(宁波市教育规划课题,基于四赢的就业网络模式构建研究中)已就高校就业信息平台架构提出了基本框架;就业监测系统系统平台的搭建是基于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实施的系统后续开发;
考虑到本系统是基于INTERNET,系统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各个终端用户通过因特网连接到高校主机进行基本的操作;高校主机将通过高校人力资源库、就业监测服务器来检索数据;服务器上放置若干防火墙增强对数据库系统的防护。与此同时,各大商业网站通过我们所提供的Web Service接口将所需要的招聘信息发送至高校人力资源库服务器。高校人力资源库服务器作为链接高校人力资源库主机和各商业网站的桥接器。通过高校人力资源库服务器将商业信息与高校的人力资源信息融合一起,有利于此系统的后续发展,例如进一步采用数据挖掘来挖掘有用的信息。
图2:高校学生人力资源库系统、毕业生就业监测平台系统拓扑结构
核心技术主要涉及Web Service以及海量数据存储与检索。Web Service是一种革命性的分布式计算技术。它使用基于XML的消息处理作为基本的数据通讯方式,消除使用不同组件模型、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的系统之间存在的差异,使异类系统能够作为计算网络的一部分协同运行。软件系统的开发过程中,系统集成主要实现系统的各模块之间的通讯和整合,将相对分散的子系统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实现子系统间的功能控制和信息交互与共享。另一项核心技术就是如何提高数据的查询速度。建立索引,建立存储过程。考虑到系统更多的时候查询操作,通过增加索引提高数据的检索速度。创建和删除表会占用相当大的一部分时间,在交叉检索过程中尽量少使用临时表。此外应采用编译的方式(采用存储过程)来提高数据检索的效率。
3.系统需求分析
(1)学生资源库采集管理:
高校负责学生资源库信息采集工作,信息采集具体任务落实到班主任或辅导员;系統管理员分配权限给各二级学院;各二级学院分配信息采集员及权限,将调查数据进行有目的、针对性的分解,便于各高校毕业生跟踪调查数据的及时性、有效性。
(2)学生资源库采集实施
高校学生在高校就业部门及班主任辅导员指导下实施注册登记工作,完成信息采集。信息采集的真实性、及时性是注册管理及就业信息平台、监测系统之根本,因此必须在制度上保障采集工作的有序进行。
(3)就业信息共享与利用:
各就业信息平台可(含政府、高校、商业就业信息网站通过公共接口)获取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就业信息平台通过发送广告(含就业信息广告)获得相关收益;鉴于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商业价值及潜在影响,就业信息平台介入有益于高校毕业生就业求职的需要;也有助于就业信息平台商业利益的提升。
各用人单位通过公共接口定期向高校毕业生发送就业信息;使学生及时获得用人单位招聘信息。(用人单位第一时间获得相关专业学生信息,满足用人单位用人需求;高校学生也能通过手机或网站登录方式获得招聘信息,满足学生就业需要)
(4)就业质量跟踪调查与管理
高校对已毕业学生实施就业信息跟踪调查,调查通过网站标准接口实施,高校毕业生在班主任或辅导员指导下填写就业信息调查表,完成就业信息调查工作。
为保证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的准确性,就业监测系统设置与就业信息系统一致的信息库,保证就业信息库与监测结果一致,实时更新。
就业质量监测系统在完成某阶段系统调查后,自动完成数据分析,形成系统分析报告。
4.系统功能分析
(1)基本信息管理:从学籍管理系统中获取当前学年的毕业生信息并对其进行维护,对系统用户进行管理。
(2)毕业生求职管理及就业情况调查:毕业生进行在线求职,维护个人简历、建立个人职位搜索器和职位收藏夹,毕业生也可通过Web或手机等在线工具获取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在线申请职位并和用人单位进行互动交流。为满足高校就业信息质量监控的需要,相关权限管理员与毕业生取得联系(以短信方式、电话通讯或web传送短消息),实现互动交流。高校毕业生在规定时间完成就业信息调查表的网上问卷调查。
(3)用人单位招聘管理及用人单位就业情况调查:用人单位注册就业系统帐号、维护本单位的招聘职位信息,建立简历搜索器和简历收藏夹,与求职毕业生在线交流。用人单位依据本单位招聘员工的具体需要,向相关专业毕业生发送信息。高校依据学生就业信息库资料及时与用人单位取得联系,实施用人单位就业情况调查。
(4)就业管理及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报告:由毕业生上网填写就业方案,院系和就业中心审核通过后保存就业方案,管理毕业生违约和改派情况,并对就业率等进行统计。高校就业管理部门对已毕业学生调查问卷及用人单位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形成分析报告。
5.系统实现
鉴于就业质量监测系统系统平台总体设计是基于对就业信息平台的后续开发,因此本文仅就就业质量监测系统设计关键过程进行简单描述。其系统类图如图2所示
图2,就业质量监测系统类图
5.1 UI层
用户UI提供应用程序的用户界面,负责与用户交互,根据用户需求调用相应的业务逻辑而不是直接访问后台数据库。整个系统分为三个角色进行分别为学生、教师和企业人员,分别所涉及到的流程也不同。为此,按系统实施方案,设计了以下三个模块:
1.毕业生模块
1)登錄及信息获取:学生用户登录后,短消息查收功能(系统客户端自动收到来自就业信息平台、就业调查部门等系统管理员审核通过的短消息)。
2)信息维护:学生用户登录后对工作单位、联系电话等可能发生变化的信息进行必要的变更,完善信息,确保信息的真实性。
3)完成就业情况调查等管理员发起的任务:在系统管理员分配二级权限后,由(高校辅导员或班主任)发起就业信息调查,在其指导下完成就业信息调查表的填写与提交。
2.高校管理员模块
1)从学籍管理系统中获取当前学年的毕业生信息,导入、查看学生信息(可按照班级或专业检索),对信息进行必要的审核及维护
2)对用人单位及就业信息平台进行注册管理并就其发起的信息进行适当审核,筛选,以便学生能收到必要的就业信息。
3)查看学生就业信息,按条件实施检索就业调查结果,生成就业调查统计报表
3.用人单位(就业信息平台)模块
1)用人单位(就业信息平台)登录:用人单位或就业信息平台与高校就业信息平台取得联系,注册登录该模块,拥有该模块查看及信息发布权限。
2)需求信息发布:用人单位通过公共接口发布用人信息需求,经高校管理员审核通过后予以发布。
3)用人单位就业信息调查:高校管理员发起就业信息调查,完成就业信息调查表的填写与提交。
5.2业务服务逻辑层和数据服务层
(1)就业情况调查(学生问卷设计、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2)就业情况调查(用人单位问卷设计、统计分析)
6.系统不足及下一步工作
1)目前就业监测平台开发标的仅为系统原型,考虑到经费及其他政府职能部门配合及协调等约束条件,系统后续开发需要横向经费及相关部门支持。
2) 系统监测调查数据主要依据的是以人力资源库为核心的在就业信息平台基础上实施设计,学生签约单位变更情况,就业岗位,薪水奖金等劳动报酬变化情况等相关调查统计将结合就业信息平台数据分析形成较为完整的数据分析、统计报表,相关工作将在系统后续开发中完成。
3)从便捷性考虑,系统预留了Mobile移动学生登陆模块接口,系统后续开发后学生可通过手机直接登陆页面,通过移动网络端口直接获得就业信息、填写就业情况调查;方便学校就业信息统计的真实、及时性。
4)就业信息系统及就业质量监测实施中可能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在完成系统部署后,在系统开发后续阶段需要结合系统黑盒测试及白盒测试等相关测试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质量实施跟踪调查,对系统测试及调查文件处理结果实施分析,查找原因,完成后续工作。
7.展望
高校就业监测系统的设计能更好地发挥其在方便学生就业及高校教学管理、就业监测管理工作中的作用,通过设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互相匹配功能,适用高校、就业信息平台共赢的就业质量监测系统,实现了“四方”信息交互,既保证了高校学生就业管理的需要,也是当前高校就业信息管理体系的有益补充。
作者简介:1、王海翔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党总支书记 副研究员
2、周建平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讲师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 课题编号SCG406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监测体系研究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关健词: 就业系统质量监测
自2004年教育部将“就业率”作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指标以来,高校普遍关注毕业生的就业率。但“就业率”往往只是简单地反映出就业的“量”,无法体现就业的“质”。高校对就业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就业数量(就业率)上,而对就业质量关注不够,真正实施就业工作的系统管理的高校很少。就业质量监测体系涉及就业工作的方方面面,他是一项系统工程,实施就业质量监测体系的设计不能把眼光仅仅停留在“就业”本身, 就业质量与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否一致,是就业质量监控体系设计时必须考虑的一项重要内容;就业工作前期指导、签约就业、就业后工作质量调查、分析均为该目标服务。为此,就业质量监测体系运行管理上需要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将监测体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设计实施就业质量监测体系的组织与运行。
基于上述认识出发,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监测体系(图1),设计高职教育就业管理调查监测系统,为高校毕业生质量的管理提供可行的理念和模型,并可以向其他层次的高等学校推广,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前瞻性和应用性。
1.系统结构及安全性考虑:
系统实现方面采用基于B/S的平台,采用Asp.net 2.0开发系统。系统采用三层软件结构。三层分别是用户服务表现层、业务服务逻辑层和数据服务层。用户服务层提供应用程序的用户界面,负责与用户交互,根据用户需求调用相应的业务逻辑而不是直接访问后台数据库。业务服务层是应用系统的关键,它负责处理所有用户请求,进行具体的运算,并把处理结果返回给表现层;数据服务层提供数据库支持。通过这种方式快速开发出比传统两层结构效率、安全性更高的系统。
Internet是一个开放的网络环境,正是这种开放性导致了其潜在危险性,所以系统的安全性是一个必定要考虑的问题,系统中保存着许多敏感的信息。为此,要对用户及其访问权限做出严格的规定,如非授权用户不可以对数据库数据进行查询、更改或删除操作。用户在进入系统前首先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进行登录,如为非法用户,系统会拒绝其访问;即使能够进入系统,系统也会根据其身份确定其访问权限,所有涉及到数据的增加、更改和删除操作的地力一般用户是不能够进行的,只拥有对数据库的读取权限查询,除非有特殊需要,可以由管理员修改其权限后方可进行。
2.系统拓扑结构及关键技术考虑
高校就业信息系统与系统监测技术的结合运用是本课题考虑的关键问题之一,课题组拟定的系统监测平台建立在就业信息平台之后,就业信息平台是基于人力资源库为核心的数据信息共享平台;课题团队前期(宁波市教育规划课题,基于四赢的就业网络模式构建研究中)已就高校就业信息平台架构提出了基本框架;就业监测系统系统平台的搭建是基于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实施的系统后续开发;
考虑到本系统是基于INTERNET,系统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各个终端用户通过因特网连接到高校主机进行基本的操作;高校主机将通过高校人力资源库、就业监测服务器来检索数据;服务器上放置若干防火墙增强对数据库系统的防护。与此同时,各大商业网站通过我们所提供的Web Service接口将所需要的招聘信息发送至高校人力资源库服务器。高校人力资源库服务器作为链接高校人力资源库主机和各商业网站的桥接器。通过高校人力资源库服务器将商业信息与高校的人力资源信息融合一起,有利于此系统的后续发展,例如进一步采用数据挖掘来挖掘有用的信息。
图2:高校学生人力资源库系统、毕业生就业监测平台系统拓扑结构
核心技术主要涉及Web Service以及海量数据存储与检索。Web Service是一种革命性的分布式计算技术。它使用基于XML的消息处理作为基本的数据通讯方式,消除使用不同组件模型、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的系统之间存在的差异,使异类系统能够作为计算网络的一部分协同运行。软件系统的开发过程中,系统集成主要实现系统的各模块之间的通讯和整合,将相对分散的子系统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实现子系统间的功能控制和信息交互与共享。另一项核心技术就是如何提高数据的查询速度。建立索引,建立存储过程。考虑到系统更多的时候查询操作,通过增加索引提高数据的检索速度。创建和删除表会占用相当大的一部分时间,在交叉检索过程中尽量少使用临时表。此外应采用编译的方式(采用存储过程)来提高数据检索的效率。
3.系统需求分析
(1)学生资源库采集管理:
高校负责学生资源库信息采集工作,信息采集具体任务落实到班主任或辅导员;系統管理员分配权限给各二级学院;各二级学院分配信息采集员及权限,将调查数据进行有目的、针对性的分解,便于各高校毕业生跟踪调查数据的及时性、有效性。
(2)学生资源库采集实施
高校学生在高校就业部门及班主任辅导员指导下实施注册登记工作,完成信息采集。信息采集的真实性、及时性是注册管理及就业信息平台、监测系统之根本,因此必须在制度上保障采集工作的有序进行。
(3)就业信息共享与利用:
各就业信息平台可(含政府、高校、商业就业信息网站通过公共接口)获取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就业信息平台通过发送广告(含就业信息广告)获得相关收益;鉴于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商业价值及潜在影响,就业信息平台介入有益于高校毕业生就业求职的需要;也有助于就业信息平台商业利益的提升。
各用人单位通过公共接口定期向高校毕业生发送就业信息;使学生及时获得用人单位招聘信息。(用人单位第一时间获得相关专业学生信息,满足用人单位用人需求;高校学生也能通过手机或网站登录方式获得招聘信息,满足学生就业需要)
(4)就业质量跟踪调查与管理
高校对已毕业学生实施就业信息跟踪调查,调查通过网站标准接口实施,高校毕业生在班主任或辅导员指导下填写就业信息调查表,完成就业信息调查工作。
为保证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的准确性,就业监测系统设置与就业信息系统一致的信息库,保证就业信息库与监测结果一致,实时更新。
就业质量监测系统在完成某阶段系统调查后,自动完成数据分析,形成系统分析报告。
4.系统功能分析
(1)基本信息管理:从学籍管理系统中获取当前学年的毕业生信息并对其进行维护,对系统用户进行管理。
(2)毕业生求职管理及就业情况调查:毕业生进行在线求职,维护个人简历、建立个人职位搜索器和职位收藏夹,毕业生也可通过Web或手机等在线工具获取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在线申请职位并和用人单位进行互动交流。为满足高校就业信息质量监控的需要,相关权限管理员与毕业生取得联系(以短信方式、电话通讯或web传送短消息),实现互动交流。高校毕业生在规定时间完成就业信息调查表的网上问卷调查。
(3)用人单位招聘管理及用人单位就业情况调查:用人单位注册就业系统帐号、维护本单位的招聘职位信息,建立简历搜索器和简历收藏夹,与求职毕业生在线交流。用人单位依据本单位招聘员工的具体需要,向相关专业毕业生发送信息。高校依据学生就业信息库资料及时与用人单位取得联系,实施用人单位就业情况调查。
(4)就业管理及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报告:由毕业生上网填写就业方案,院系和就业中心审核通过后保存就业方案,管理毕业生违约和改派情况,并对就业率等进行统计。高校就业管理部门对已毕业学生调查问卷及用人单位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形成分析报告。
5.系统实现
鉴于就业质量监测系统系统平台总体设计是基于对就业信息平台的后续开发,因此本文仅就就业质量监测系统设计关键过程进行简单描述。其系统类图如图2所示
图2,就业质量监测系统类图
5.1 UI层
用户UI提供应用程序的用户界面,负责与用户交互,根据用户需求调用相应的业务逻辑而不是直接访问后台数据库。整个系统分为三个角色进行分别为学生、教师和企业人员,分别所涉及到的流程也不同。为此,按系统实施方案,设计了以下三个模块:
1.毕业生模块
1)登錄及信息获取:学生用户登录后,短消息查收功能(系统客户端自动收到来自就业信息平台、就业调查部门等系统管理员审核通过的短消息)。
2)信息维护:学生用户登录后对工作单位、联系电话等可能发生变化的信息进行必要的变更,完善信息,确保信息的真实性。
3)完成就业情况调查等管理员发起的任务:在系统管理员分配二级权限后,由(高校辅导员或班主任)发起就业信息调查,在其指导下完成就业信息调查表的填写与提交。
2.高校管理员模块
1)从学籍管理系统中获取当前学年的毕业生信息,导入、查看学生信息(可按照班级或专业检索),对信息进行必要的审核及维护
2)对用人单位及就业信息平台进行注册管理并就其发起的信息进行适当审核,筛选,以便学生能收到必要的就业信息。
3)查看学生就业信息,按条件实施检索就业调查结果,生成就业调查统计报表
3.用人单位(就业信息平台)模块
1)用人单位(就业信息平台)登录:用人单位或就业信息平台与高校就业信息平台取得联系,注册登录该模块,拥有该模块查看及信息发布权限。
2)需求信息发布:用人单位通过公共接口发布用人信息需求,经高校管理员审核通过后予以发布。
3)用人单位就业信息调查:高校管理员发起就业信息调查,完成就业信息调查表的填写与提交。
5.2业务服务逻辑层和数据服务层
(1)就业情况调查(学生问卷设计、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2)就业情况调查(用人单位问卷设计、统计分析)
6.系统不足及下一步工作
1)目前就业监测平台开发标的仅为系统原型,考虑到经费及其他政府职能部门配合及协调等约束条件,系统后续开发需要横向经费及相关部门支持。
2) 系统监测调查数据主要依据的是以人力资源库为核心的在就业信息平台基础上实施设计,学生签约单位变更情况,就业岗位,薪水奖金等劳动报酬变化情况等相关调查统计将结合就业信息平台数据分析形成较为完整的数据分析、统计报表,相关工作将在系统后续开发中完成。
3)从便捷性考虑,系统预留了Mobile移动学生登陆模块接口,系统后续开发后学生可通过手机直接登陆页面,通过移动网络端口直接获得就业信息、填写就业情况调查;方便学校就业信息统计的真实、及时性。
4)就业信息系统及就业质量监测实施中可能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在完成系统部署后,在系统开发后续阶段需要结合系统黑盒测试及白盒测试等相关测试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质量实施跟踪调查,对系统测试及调查文件处理结果实施分析,查找原因,完成后续工作。
7.展望
高校就业监测系统的设计能更好地发挥其在方便学生就业及高校教学管理、就业监测管理工作中的作用,通过设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互相匹配功能,适用高校、就业信息平台共赢的就业质量监测系统,实现了“四方”信息交互,既保证了高校学生就业管理的需要,也是当前高校就业信息管理体系的有益补充。
作者简介:1、王海翔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党总支书记 副研究员
2、周建平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讲师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 课题编号SCG406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监测体系研究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