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中专学校的学生在学校过程中出现厌学的情况日益增加,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来改善这种状况,是我们应该探讨的教学目标。那么如何成为一个好的教育工作者,改善学生的厌学情况,需要的不仅仅是专业的知识,更需要我们去进一步的了解学生的心理。
【关键词】:中专生,教学改革,学生心理
近几年来,随着中专教育出现的诸多变化:招生、就业形势的转变、高等教育的相对容易与大众化,社会对人才需求状况的变化等因素,中专学校已经失去了往日的“辉煌”。中专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许多研究与实践表明,中专学生存在一定的学习障碍与心理问题,其中包括有:学习能力低、对就业的担忧与焦虑,感到学习压力与不适应以及部分同学强烈的厌学情绪等等,正是基于以上的原因,造成我们很多从事职业教育的老师觉得上课难,和学生的交流更难,于是老师也患上了厌恶上课的情绪,长期以往,必将形成恶性循环,教与学仿佛是两个平行的轨道,没有交流。这样教也无法提高、学也无法提高。
如何改变目前的这种教学状况,很多职业学校都进行了深入地探讨,也提出过相对解决的方案就是教学改革,将原来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改变为以提高学生兴趣的教学思路,课堂不在以老师为主,而因该以学生为主。这样的教学改革固然是比较好的,但是很多老师也产生迷茫,学生的兴趣是什么?有些有经验的老教师说:是动手实践阿。如果我们每一个课程都能让学生动手实践就好了,偏偏有些基础课程不能,比如说力学、语文、数学等,同时专业课的基础知识也不能单单以动手为主。那么如何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呢。首先我们先来了解我们的学生。
他们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年龄普偏偏小,求知欲强,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感情丰富,精力旺盛,独立自主意识强,正处于青春期,辨别是非能力差,容易受到环境以及不良事务的影响,不愿受人约束,思想方法简单,处事原则与态度易受外界影响。个性有一定的可塑性与可变性。学习目标不明确,普遍存在厌学情绪。
同时,我们也可以将我们的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心理状况分为以下几大类:优等生,每个班级都有少部分这样的同学,他们的家境可能不是那么优越,有着良好的学习基础,思想相对成熟,对知识有很大的渴望性,但是对前途及未来比较悲观与迷茫。班级当中大部分同学处于中等成绩的位置,这部分同学学习基础相对可以,但是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方法以及思想还处于中学生阶段,需要老师时刻提醒及督促,另外还有少部分同学是比较调皮捣蛋的同学,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厌学,贪玩,捣蛋,是让老师比较头疼的学生。
针对以上的这些学生的情况,我们老师该如何开展教学,已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呢?首先我们应该探讨我们的教学目标。我们的最大理想当然是每个学生都能成才,但是成才的方式与成才的目标每个学生不可能一样,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孩子也是一样,所以我们教育的基本目标应该是对优秀的学生注重保护好他们热爱学习和探讨的积极性,提供广阔的学习平台,帮助树立好学习的目标及对专业的热爱、对未来的信心。对中间层次的大部分学生要求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与动手能力,具备基本的专业素质,对学习有一定的目标。最后,是少部分比较调皮的学生,则尽量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总的来说,教学不应该是单纯的“教”或单纯的“学”。应该是相互交流,互相促进的,一个好的老师,不是仅仅教育出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是能从行为和思想上深深影响和引导学生往好的方向发展的人。
那么我们想成为一个好的教育工作者,需要的不仅仅只是专业知识,同时也需要我们去了解我们学生的心理。那么学生心理与我们的教学效果相互之间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来浅谈下我近几年教育工作过程中的经验总结。
一、任何一门课程最好把握好珍贵的第一课,因为学生其实对专业课程并没有特殊的喜好,他们喜欢某一个课程,很大一部分原因基于他们在心理上对这名老师的喜爱,所以第一次可是讓学生从心理接受我们的一次最好的机会,在这节课里,我们可以先不要上新课,而是从各个方面介绍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比如课程的主要内容,实际工作中对课程的运用,以及相关的专业介绍等,同时也可以提起学生对所学专业的信心与兴趣,我曾试验过上相同课程的不同两个班级,A班着重课程的第一堂课,B班没有做任何介绍,直接上课。实验结果是A班同学对课程学习很有热情,并对老师也感到亲近。而B班同学对学习感到很被动,同时对老师也比较冷漠。实践证明上好第一次课是很有必要的 。
二、我觉得老师应对所教授的专业课程结合实际做详略讲解,因为我们的专业课程不是应试课程,不需要完全按照书本逐一介绍,同时如果完全按课本上,学生对那么多的内容也没有办法记住,反而上课没有效果,最好的方法就是先给课本减肥,把工作中常用的重点反复讲解、练习,工作中可能接触的,只作相关介绍,有些老师也做得非常好,就是讲解练习,互相穿插。因为学生的注意力不可能集中时间很长,对所上内容马上练习,加深记忆和理解,这样的效果也很好。
三、课程教学中,也可以进行分层教育。可以将所教授的内容分为难点与知识点。难点可以留给学生思考,让一些基础较好的同学有地方发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知识点是每个同学都必须掌握的。比如我所上的建筑材料中的一个内容,就是配合比计算,知识点就是初步配合比的计算方法,难点就是配合比的调整。
四、应与学生及时交流,学生在上课过程中会有很多的疑问,同时每个学生的接受程度不太一样,那么课后,他会希望及时能得到解答,假如过了这个时间段,他们就会将这些疑问遗忘了,久而久之,累集起来就会变成对课程内容的不理解,于是听不懂课,不想学了。因而交流是很重要的,很多上课上得好的老师,都是注重聆听学生的反馈信息的。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拉进与学生的感情。
五、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对学生的要求。注意“宽”与“严”的尺度。我们的学生是刚从初中升上来的,他们从一个学习相对紧张,老师要求严格的环境,一下就到学习比较宽松的环境,可能很难适应。于是很多同学就容易放纵自己,反正学不学老师都不管。这样,爱学习的也会变得贪玩了。因而针对学生这样的心理,课程教学时,老师都应设立对学生的教学要求,只有你要求严格了,学生才会所学课程加以重视。
六、注意鼓舞学生的士气。我们知道课程教学这个过程很漫长很枯燥,在学习过程当中,学生很容易失去兴趣,或有一定的失落感,因而,老师就要及时鼓励同学,并可以对他们对前途的担忧提出指导的建议与意见,重新点燃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七、素质教育与学生德育应结合专业课程。我们常常说要提高中专生素质,加强德育,但是仅仅靠那么一两节德育课,效果并不大,因而我们每个老师都是德育老师,及时对学生不良行为加以纠正,并加强思想教育。在这个批评过程中,老师要注意方法,针对做错的事,不能针对人,特别不能人身攻击,并及时安抚学生情绪。
总的来说,随着时代的进步,学校对于教师工作队伍的要求不再仅仅局限于他所具备的知识。更多的是教师的综合素质,包括心理学,教育学,口头表达能力以及管理能力等,一名好的教师,他给与学生不应该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做人的道理,和做事的方法。“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时代需要这样的老师,我们也期待成为这样的教师。
【作者简介】:张娜,女,(1979年—),毕业于桂林工学院城市规划专业,就职于广西城市建设学校,现任助理讲师。
【关键词】:中专生,教学改革,学生心理
近几年来,随着中专教育出现的诸多变化:招生、就业形势的转变、高等教育的相对容易与大众化,社会对人才需求状况的变化等因素,中专学校已经失去了往日的“辉煌”。中专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许多研究与实践表明,中专学生存在一定的学习障碍与心理问题,其中包括有:学习能力低、对就业的担忧与焦虑,感到学习压力与不适应以及部分同学强烈的厌学情绪等等,正是基于以上的原因,造成我们很多从事职业教育的老师觉得上课难,和学生的交流更难,于是老师也患上了厌恶上课的情绪,长期以往,必将形成恶性循环,教与学仿佛是两个平行的轨道,没有交流。这样教也无法提高、学也无法提高。
如何改变目前的这种教学状况,很多职业学校都进行了深入地探讨,也提出过相对解决的方案就是教学改革,将原来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改变为以提高学生兴趣的教学思路,课堂不在以老师为主,而因该以学生为主。这样的教学改革固然是比较好的,但是很多老师也产生迷茫,学生的兴趣是什么?有些有经验的老教师说:是动手实践阿。如果我们每一个课程都能让学生动手实践就好了,偏偏有些基础课程不能,比如说力学、语文、数学等,同时专业课的基础知识也不能单单以动手为主。那么如何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呢。首先我们先来了解我们的学生。
他们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年龄普偏偏小,求知欲强,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感情丰富,精力旺盛,独立自主意识强,正处于青春期,辨别是非能力差,容易受到环境以及不良事务的影响,不愿受人约束,思想方法简单,处事原则与态度易受外界影响。个性有一定的可塑性与可变性。学习目标不明确,普遍存在厌学情绪。
同时,我们也可以将我们的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心理状况分为以下几大类:优等生,每个班级都有少部分这样的同学,他们的家境可能不是那么优越,有着良好的学习基础,思想相对成熟,对知识有很大的渴望性,但是对前途及未来比较悲观与迷茫。班级当中大部分同学处于中等成绩的位置,这部分同学学习基础相对可以,但是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方法以及思想还处于中学生阶段,需要老师时刻提醒及督促,另外还有少部分同学是比较调皮捣蛋的同学,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厌学,贪玩,捣蛋,是让老师比较头疼的学生。
针对以上的这些学生的情况,我们老师该如何开展教学,已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呢?首先我们应该探讨我们的教学目标。我们的最大理想当然是每个学生都能成才,但是成才的方式与成才的目标每个学生不可能一样,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孩子也是一样,所以我们教育的基本目标应该是对优秀的学生注重保护好他们热爱学习和探讨的积极性,提供广阔的学习平台,帮助树立好学习的目标及对专业的热爱、对未来的信心。对中间层次的大部分学生要求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与动手能力,具备基本的专业素质,对学习有一定的目标。最后,是少部分比较调皮的学生,则尽量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总的来说,教学不应该是单纯的“教”或单纯的“学”。应该是相互交流,互相促进的,一个好的老师,不是仅仅教育出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是能从行为和思想上深深影响和引导学生往好的方向发展的人。
那么我们想成为一个好的教育工作者,需要的不仅仅只是专业知识,同时也需要我们去了解我们学生的心理。那么学生心理与我们的教学效果相互之间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来浅谈下我近几年教育工作过程中的经验总结。
一、任何一门课程最好把握好珍贵的第一课,因为学生其实对专业课程并没有特殊的喜好,他们喜欢某一个课程,很大一部分原因基于他们在心理上对这名老师的喜爱,所以第一次可是讓学生从心理接受我们的一次最好的机会,在这节课里,我们可以先不要上新课,而是从各个方面介绍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比如课程的主要内容,实际工作中对课程的运用,以及相关的专业介绍等,同时也可以提起学生对所学专业的信心与兴趣,我曾试验过上相同课程的不同两个班级,A班着重课程的第一堂课,B班没有做任何介绍,直接上课。实验结果是A班同学对课程学习很有热情,并对老师也感到亲近。而B班同学对学习感到很被动,同时对老师也比较冷漠。实践证明上好第一次课是很有必要的 。
二、我觉得老师应对所教授的专业课程结合实际做详略讲解,因为我们的专业课程不是应试课程,不需要完全按照书本逐一介绍,同时如果完全按课本上,学生对那么多的内容也没有办法记住,反而上课没有效果,最好的方法就是先给课本减肥,把工作中常用的重点反复讲解、练习,工作中可能接触的,只作相关介绍,有些老师也做得非常好,就是讲解练习,互相穿插。因为学生的注意力不可能集中时间很长,对所上内容马上练习,加深记忆和理解,这样的效果也很好。
三、课程教学中,也可以进行分层教育。可以将所教授的内容分为难点与知识点。难点可以留给学生思考,让一些基础较好的同学有地方发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知识点是每个同学都必须掌握的。比如我所上的建筑材料中的一个内容,就是配合比计算,知识点就是初步配合比的计算方法,难点就是配合比的调整。
四、应与学生及时交流,学生在上课过程中会有很多的疑问,同时每个学生的接受程度不太一样,那么课后,他会希望及时能得到解答,假如过了这个时间段,他们就会将这些疑问遗忘了,久而久之,累集起来就会变成对课程内容的不理解,于是听不懂课,不想学了。因而交流是很重要的,很多上课上得好的老师,都是注重聆听学生的反馈信息的。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拉进与学生的感情。
五、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对学生的要求。注意“宽”与“严”的尺度。我们的学生是刚从初中升上来的,他们从一个学习相对紧张,老师要求严格的环境,一下就到学习比较宽松的环境,可能很难适应。于是很多同学就容易放纵自己,反正学不学老师都不管。这样,爱学习的也会变得贪玩了。因而针对学生这样的心理,课程教学时,老师都应设立对学生的教学要求,只有你要求严格了,学生才会所学课程加以重视。
六、注意鼓舞学生的士气。我们知道课程教学这个过程很漫长很枯燥,在学习过程当中,学生很容易失去兴趣,或有一定的失落感,因而,老师就要及时鼓励同学,并可以对他们对前途的担忧提出指导的建议与意见,重新点燃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七、素质教育与学生德育应结合专业课程。我们常常说要提高中专生素质,加强德育,但是仅仅靠那么一两节德育课,效果并不大,因而我们每个老师都是德育老师,及时对学生不良行为加以纠正,并加强思想教育。在这个批评过程中,老师要注意方法,针对做错的事,不能针对人,特别不能人身攻击,并及时安抚学生情绪。
总的来说,随着时代的进步,学校对于教师工作队伍的要求不再仅仅局限于他所具备的知识。更多的是教师的综合素质,包括心理学,教育学,口头表达能力以及管理能力等,一名好的教师,他给与学生不应该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做人的道理,和做事的方法。“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时代需要这样的老师,我们也期待成为这样的教师。
【作者简介】:张娜,女,(1979年—),毕业于桂林工学院城市规划专业,就职于广西城市建设学校,现任助理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