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发展,研训先行。近年来,长子县教科局坚持科研兴教战略,加强在教育科研领域的投入,强化教育科研在整个教育领域中的引领作用,推动了县域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2017年,在山西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督导检查反馈会上,长子县顺利通过教育均衡发展验收。
几年前,长子教育遇到了发展瓶颈———教育不均衡,突出表现便是“择校”现象的屡禁不止和“辍学率”的居高不下。首先,大量家庭经济条件优越、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举家外流到长治市区以及周边县区的优质学校,以至于县外的学校出现了“长子班”。其次,城内学校处处人满为患,严重超规模、超容量,而农村却出现了有师无生的“空壳”学校。同时,严重超负荷运转的优质学校和办学效益低下的薄弱学校大量产生“学困生”,“学不好”成为辍学的根本原因。
为了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下教育不均衡的难题,县教科局提出了“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以均衡城乡教育资源为举措”的工作思路,通过研训引领,走内涵发展路子,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在这一过程中,县教研室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探索,成果丰硕。
一、健全教研管理体系
长子县是一个拥有30多万人的人口大县,教学场所点多面广,且分布不均,县教研室对全县的教研管理很难做到全覆盖。同时,部分偏远学校由于学生少、师资力量薄弱,常规教研很难真正落到实处。对此,我们在原有的教研体系中增设了区域联片教研制度,形成了以县教研室为龙头、以区域联片教研为纽带、以校本教研为基础的三级教研体系。
经过充分调研,我们将全县学校划分成八个片区,实行校际捆绑、有机组合,并建立了联片教研活动基地和组织机构,由校长定期轮流组织本区域的教学比赛、教研交流、试卷分析、教学观摩等联片教研活动。同时,县教研室按照“校际交流、合作互利、共同发展”的要求,加强了对联片教研工作的指导监督。区域联片教研通过校际交流、互相帮扶、资源共享、合作反思,为推动全县课改工作制度化、高效化和常态化积累了丰富经验,同时还兼顾了教研活动的整体性和灵活性,做到了教研工作的无死角全覆盖。
二、加强学科体系建设
教育质量的提高,最终要落实到学科建设和教学质量提高上来。围绕学科建设,我们本着“自主发展、资源共享、互利共赢、整体发展”的原则,着眼于学科要素的组成,从课程标准的学习、教学方法的提炼、教材的整合、课程资源的开发、师资队伍的建设、学生学习方式的改进和学习品质的提高等方面,以活动推动为抓手,开展了学科体系的建设与研究。
1.打造学科优势基地,成立“名师工作室”。随着我县课改的深入发展,学校的教学逐渐形成了各自的学科特色,优秀学科教师也不断涌现。为了推动学校的特色发展、促进学科教师的快速成长,我们根据学校多年的教学成绩和课改中突出的学科特色,建立了优势学科基地,如岚水联校的英语优势学科基地、东方红学校与丹朱一中的语文优势学科基地、长子二中和大堡头小学、色头小学的数学优势学科基地等。同时,经学校推荐并经县教研室考查,成立了全县中小学各学科的“名师工作室”,其中多数是省市县教学能手和专兼职教研员。优势学科基地的建立和“名师工作室”的组建,是全县优质教学资源的优化组合,为全县的学科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对全县教学教研工作的开展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2.积极探索学科专题模块化教学模式。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学科教学越来越强调学生学科素养的提高,强调人的综合发展。我省中考命题改革也突出了对学生学科素养的考查。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必须改变以往一课一例的碎片化教学模式,要加强对教材的整合,突出教学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为此,2018年春季开学初,由县教研室牵头组织,经过各名师工作室充分的前期准备,依托学科优势基地的有利条件,集中全县学科教学的骨干力量展开了对学科专题模块化教学模式的研究,并将研究结果以“示范课+专题讲座”的形式在全县推广。该项活动在全县教师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并得到广泛好评。
3.建设和完善县域内学科资源库。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学案教学在我县得到广泛运用。同时,薄弱校改造工程的完成又极大地提升了各校的办学条件,使得多媒体教学成为可能。但是,由于各校师资水平不平衡,学案的编制和课件的制作成为制约我县教学改革的又一大难题。为此,县教研室同装备股共同研究制定学案编制及多媒体教学课件资源库建立的相关细节,组织各学科优秀教师完成了义务教育阶段全学科导学案的编制和全学科课件的制作,进而形成了县域内学科教学资源库,为校际间的资源共享提供了极大便利。
三、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近年来,为提高我县教师专业素养,县教研室、基层教研组通过各种专项主题活动,为更多的学校和教师搭建了自我展示、相互交流的平台,引领各基层学校教学教研方向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并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1.推广校本小课题研究活动。通过小课题研究活动,引领学校教学教研,并解决课改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升校本教研水平。
2.组织开展教师全员命题工作。通过对教师命题工作的培训,提高教师对命题工作的认识,引领教师站在课标的高度审视教学,在教学中做到目标明确、有的放矢,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积极开展教師读书活动。县教研室在全县教师队伍中大力开展读书活动,组织各校根据本校教师的实际知识结构统一读书目录、拟订读书计划,并逐周安排学习任务,定期组织学习笔记和学习心得评选活动,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读书汇报会,全面增强教师的文化底蕴。
4.组织开展“三笔两画(话)”工作。写好三笔字、讲好普通话、能画简单的简笔画,是教师基本的职业技能。为提高这项技能,我们在全县各中小学开展了“三笔两画(话)”落实工作。我们要求各联校、初中学校制定切实可行的“三笔两画(话)”落实方案,定人员、定目标、定措施,各校每学期要对所辖全体教职人员进行一次考核,教育局每学年对某一年级教师进行抽查检测,并将结果纳入到对学校的考核中。通过开展该项活动,讲普通话、写规范字在我县各所学校已蔚然成风。
5.开展优秀教学故事和优秀教学案例的评选活动。在教学一线,每天都有精彩的教学故事在上演,每天都有独特的教学案例在发生,如果把这些精彩的教学故事和有价值的教学案例进行收集整理,然后经过提炼总结并加以推广,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为此,我们开展了优秀教学故事和优秀教学案例的评选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广大教师的研究热情,同时也为全县教师搭建了一个可以相互借鉴、互通有无的平台,为教学研究提供了鲜活的经验材料。
以上活动,增强了广大教师的研究意识、积累意识、成果意识及成果转化意识,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通过健全教研管理体系、加强学科体系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我县的教育科研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县域教育基本实现了均衡发展。
(作者单位:长子县教科局教研室)
几年前,长子教育遇到了发展瓶颈———教育不均衡,突出表现便是“择校”现象的屡禁不止和“辍学率”的居高不下。首先,大量家庭经济条件优越、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举家外流到长治市区以及周边县区的优质学校,以至于县外的学校出现了“长子班”。其次,城内学校处处人满为患,严重超规模、超容量,而农村却出现了有师无生的“空壳”学校。同时,严重超负荷运转的优质学校和办学效益低下的薄弱学校大量产生“学困生”,“学不好”成为辍学的根本原因。
为了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下教育不均衡的难题,县教科局提出了“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以均衡城乡教育资源为举措”的工作思路,通过研训引领,走内涵发展路子,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在这一过程中,县教研室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探索,成果丰硕。
一、健全教研管理体系
长子县是一个拥有30多万人的人口大县,教学场所点多面广,且分布不均,县教研室对全县的教研管理很难做到全覆盖。同时,部分偏远学校由于学生少、师资力量薄弱,常规教研很难真正落到实处。对此,我们在原有的教研体系中增设了区域联片教研制度,形成了以县教研室为龙头、以区域联片教研为纽带、以校本教研为基础的三级教研体系。
经过充分调研,我们将全县学校划分成八个片区,实行校际捆绑、有机组合,并建立了联片教研活动基地和组织机构,由校长定期轮流组织本区域的教学比赛、教研交流、试卷分析、教学观摩等联片教研活动。同时,县教研室按照“校际交流、合作互利、共同发展”的要求,加强了对联片教研工作的指导监督。区域联片教研通过校际交流、互相帮扶、资源共享、合作反思,为推动全县课改工作制度化、高效化和常态化积累了丰富经验,同时还兼顾了教研活动的整体性和灵活性,做到了教研工作的无死角全覆盖。
二、加强学科体系建设
教育质量的提高,最终要落实到学科建设和教学质量提高上来。围绕学科建设,我们本着“自主发展、资源共享、互利共赢、整体发展”的原则,着眼于学科要素的组成,从课程标准的学习、教学方法的提炼、教材的整合、课程资源的开发、师资队伍的建设、学生学习方式的改进和学习品质的提高等方面,以活动推动为抓手,开展了学科体系的建设与研究。
1.打造学科优势基地,成立“名师工作室”。随着我县课改的深入发展,学校的教学逐渐形成了各自的学科特色,优秀学科教师也不断涌现。为了推动学校的特色发展、促进学科教师的快速成长,我们根据学校多年的教学成绩和课改中突出的学科特色,建立了优势学科基地,如岚水联校的英语优势学科基地、东方红学校与丹朱一中的语文优势学科基地、长子二中和大堡头小学、色头小学的数学优势学科基地等。同时,经学校推荐并经县教研室考查,成立了全县中小学各学科的“名师工作室”,其中多数是省市县教学能手和专兼职教研员。优势学科基地的建立和“名师工作室”的组建,是全县优质教学资源的优化组合,为全县的学科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对全县教学教研工作的开展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2.积极探索学科专题模块化教学模式。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学科教学越来越强调学生学科素养的提高,强调人的综合发展。我省中考命题改革也突出了对学生学科素养的考查。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必须改变以往一课一例的碎片化教学模式,要加强对教材的整合,突出教学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为此,2018年春季开学初,由县教研室牵头组织,经过各名师工作室充分的前期准备,依托学科优势基地的有利条件,集中全县学科教学的骨干力量展开了对学科专题模块化教学模式的研究,并将研究结果以“示范课+专题讲座”的形式在全县推广。该项活动在全县教师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并得到广泛好评。
3.建设和完善县域内学科资源库。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学案教学在我县得到广泛运用。同时,薄弱校改造工程的完成又极大地提升了各校的办学条件,使得多媒体教学成为可能。但是,由于各校师资水平不平衡,学案的编制和课件的制作成为制约我县教学改革的又一大难题。为此,县教研室同装备股共同研究制定学案编制及多媒体教学课件资源库建立的相关细节,组织各学科优秀教师完成了义务教育阶段全学科导学案的编制和全学科课件的制作,进而形成了县域内学科教学资源库,为校际间的资源共享提供了极大便利。
三、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近年来,为提高我县教师专业素养,县教研室、基层教研组通过各种专项主题活动,为更多的学校和教师搭建了自我展示、相互交流的平台,引领各基层学校教学教研方向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并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1.推广校本小课题研究活动。通过小课题研究活动,引领学校教学教研,并解决课改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升校本教研水平。
2.组织开展教师全员命题工作。通过对教师命题工作的培训,提高教师对命题工作的认识,引领教师站在课标的高度审视教学,在教学中做到目标明确、有的放矢,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积极开展教師读书活动。县教研室在全县教师队伍中大力开展读书活动,组织各校根据本校教师的实际知识结构统一读书目录、拟订读书计划,并逐周安排学习任务,定期组织学习笔记和学习心得评选活动,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读书汇报会,全面增强教师的文化底蕴。
4.组织开展“三笔两画(话)”工作。写好三笔字、讲好普通话、能画简单的简笔画,是教师基本的职业技能。为提高这项技能,我们在全县各中小学开展了“三笔两画(话)”落实工作。我们要求各联校、初中学校制定切实可行的“三笔两画(话)”落实方案,定人员、定目标、定措施,各校每学期要对所辖全体教职人员进行一次考核,教育局每学年对某一年级教师进行抽查检测,并将结果纳入到对学校的考核中。通过开展该项活动,讲普通话、写规范字在我县各所学校已蔚然成风。
5.开展优秀教学故事和优秀教学案例的评选活动。在教学一线,每天都有精彩的教学故事在上演,每天都有独特的教学案例在发生,如果把这些精彩的教学故事和有价值的教学案例进行收集整理,然后经过提炼总结并加以推广,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为此,我们开展了优秀教学故事和优秀教学案例的评选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广大教师的研究热情,同时也为全县教师搭建了一个可以相互借鉴、互通有无的平台,为教学研究提供了鲜活的经验材料。
以上活动,增强了广大教师的研究意识、积累意识、成果意识及成果转化意识,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通过健全教研管理体系、加强学科体系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我县的教育科研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县域教育基本实现了均衡发展。
(作者单位:长子县教科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