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国时期,大同德义炉可谓名噪一时,辉煌了将近半个世纪,在大同地区,归绥地区,张家口地区有着极高的声誉。德义炉是翻砂作坊,从普通作坊到招牌响亮,再到衰败,直至变成记忆,不仅仅时代背景的原因,具体是那几种原因呢?还得从头说起。那是公元1893年(清光绪19年)春,17岁的穷小子郭成春为了讨生活由怀仁来到举目无亲的大同。一个被人称为李翻砂的手艺人看郭成春膀大腰圆是块砂化铁水的好料子,便一破从不敢收外人做徒弟的家规,纳入自己的门下,从此改变了郭成春的人生。
李翻砂的小手工作坊,坐落在聚宝巷的一座院子里,(原今皇城街聚宝巷13号),有30平方米。此人无儿无女,且一向超越凡尘,更视金钱为身外之物,从不轻易点炉,只要不饿肚子,从不轻易点炉。那郭成春手勤脚快,且为人忠厚老实,深得李翻砂喜爱,又因是老来收爱徒,便把自己的一生手艺全部教给了郭成春。
1907年(光绪33年)仲夏,郭成春学技15载时,李翻砂与世长辞。作坊被房东收回,改为住宅。郭成春自做生铁化铁炉一个,五人合拉的大风箱一个和其它翻砂工具。又租王某的一所四合院,总面积有80平方米,为作坊,(故址在东华门街4号,现今的代王府)。原正殿街刘某借给钱20吊,郭成春用此钱买了些炭、铁,于是当年秋正式开业,并取字号为“德义炉”。 德义炉一开业便显示出它强大的生命力,生意极为兴隆,郭成春自己根本就忙不过来,其侄子郭开基、和岁数还小的独子郭开泰成了他重要的左右手。还常到九龙壁“人市”上雇临时短帮工10余名。二十三年代大同九龙壁前多有短工集结于此揽活帮工,时人称之“人市”。
德义炉主要生产民用的炉盘、炉条、铁圈、火盖、“花轱辘”车的铁车椽;农用的犁子;祭天地、敬鬼神的大钟、大磬(约达400—500市斤重)——可一窥当时生产规模之大。产品大多销售到了大同、内蒙的丰镇、集宁(今乌兰察布)等地。当时常有蒙人不辞辛苦徒步到五台山朝拜,途径大同大多愿出高价买德义炉铸的铜香炉,因其工艺之精湛、图案之美观,可谓一炉难求。
然此时的郭成春还囿于简单再生产的思维里,只是急着攒些钱想为后入置办些房地产而已,并不扩大规模。1926年(民国15年)春,郭成春积劳成疾,不能再干体力活儿。是年夏天,侄子郭开基和儿子郭开泰成了德义炉的大、二掌柜。堂兄弟两个不仅技艺超过郭成春,且生性机警,颇有魄力。一时生意十分兴隆,便增收了11名固定工人和1名技工。铸大件时再另雇短工干拉风箱等勤杂活儿。
一年四季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大、二掌柜劳苦异常。每次浇铸抬通红的铁水包时,总是一左一右扛大头,这样一可以指挥浇铸,二可以在危险的铁水包面前起稳定军心的作用。月底时分红,还多给工人们发“辛苦费”。
1928年(民国十七年),郭成春病故。其子郭开泰此时业已娶妻生子,负责郭家的一大家老小,负担很重。而郭开基仍然是孤家寡人,并无后顾之忧,故此两堂兄弟因家产而貌合神离,于1931年(民国二十年)終于分道扬镳,把德义炉分为东西两半。他们各称自己为德义炉之正统,双方明争暗斗,势同水火。而大同本地人为了好加以区分这两家德义炉,便把位于西边东华门街4号郭开泰的德义炉称之为西德义炉,把位于东华门街17号郭开基所开的德义炉称之为东德义炉。
三十年代中期前,大同地区还没有自己铸的生铁炉,一当时叫“洋火炉”。冬日取暖所需要的炉子一般都是用砖垒成炉子样或用铁皮包成炉子样,里面再套上泥,安上烟筒来取,西德义炉首创大同“洋火炉”,并在炉面上铸刻上一些花鸟鱼虫、珍禽瑞兽等图案。东德义炉也不甘落后立即心领神会,做出的“洋火炉”竞和西德义完全一个风格。此火炉一出,立即轰动了整个大同地区以及内蒙乌兰察布,甚至包头、呼和浩特。以至于当时大同各个翻砂作坊纷纷效法,传遍千家万户,直到八、九十年代,大同、内蒙、陕西、宁夏一带冬日取暖多用此种火炉取暖。
是年冬天,伪蒙疆政府所辖的大同面粉公司想增加莜麦加工,但无较大的平底炒锅。而翻砂作坊最忌在滴水成冰时铸大物件,倭寇严令:不日即成,否则就要查抄作坊。东西两家德义炉经过严密的构思、设计先将地挖50毫米深,用细绳作半径取圆,边上垒砖,所铸出的炒锅其面光滑如镜,和夏日所铸并无两样,不仅完成了任务,更令同行钦佩。
到了1941年秋,郭开泰开的西德义炉被两个儿子一分为二。长子郭定帮承父业在原址继续挂西德义的招牌,次子郭定国在东华门街3号,开办“南德义炉”。据《大同市志记载》时东德义炉有资金5250大洋,有化铁炉4个,七人拉的大风箱1个,五人拉的大风箱2个,雇佣固定工人10人。西德义有资金3160大洋,化铁炉3个,七人拉的大风箱1个,五人拉的大风箱2个,固定工人7人。南德义炉尚无记载。
德义炉几经变革演变为西德义、东德义、南德义等作坊。虽有精湛的技艺,但从1942年起生意日益萧条,再加上后继无人,只混得勉强维持原状而已。直到1954年公私联合之后,改名为大同农牧机械厂铸造分厂才重有起色。如今德义炉,早已不被人们所记忆了,只有在一些老大同人的家里,或许能发现一些仍在继续使用铸刻有“德义炉”字样的铜铁器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