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夏区位于武汉市南端,东与鄂州、黄石接壤,南与咸宁毗邻,区域面积2000平方千米,下辖14个街道办事处,是一个以农村为主、城乡结合的新型城区。全区目前有各级各类幼儿园138所,其中公办园51所,已审批民办幼儿园87所(其中民办普惠园32所)。优质园占全区幼儿园总数的66%。近年来,江夏区立足新城区定位,以办好“每一所老百姓身边的幼儿园”为目标,多措并举,克服学前教育起步晚、底子薄的现实困难,推进区域幼教事业“从点到面、从量到质、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
整体发力,学前教育资源扩容增量
政府主导,公办园全面覆盖。2011年以前,江夏区只有1所公办幼儿园,部分城区小学、农村中心小学即使在校内办有附设幼儿园,也基本是以学前班为主。“入园难、入园贵”是彼时江夏区学前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对人民群众对于普惠优质幼教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江夏区把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作为建设“和谐江夏、幸福江夏”的重大民生工程来抓,落实两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投入资金35560万元,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51所,街道中心幼儿园覆盖率达到100%,办园规模达到338个班,可满足10140名幼儿入园,占全区在园幼儿的50%以上,基本形成公办为主、城乡覆盖的学前教育机构布局。
规范扶持,民办园快速发展。在大力推进公办幼儿园发展的同时,江夏区还不断加强对民办幼儿园的规范管理与办园扶持,使之作为公办学前教育的有益补充。将《关于整顿规范幼儿园管理工作的建议》列为区人大议案,由区政府牵头,组织教育、民政、公安、消防、工商、食药监等部门,定期对全区无证幼儿园进行联合检查,督促整改,对整改不合格的坚决予以取缔。至2016年春季,区内合格民办园达到87所,覆盖全区13个街道,可提供学位10000余个,有效弥补了公办幼儿园教育资源的不足,为广大家长提供了多样化的入园选择。不断加大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扶持力度,2011年至2015年,市、区两级政府为区内32家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添置保教设备,发放扶持资金,共计投入980余万元,有效激发了民办园的办园积极性。
政策发力,配建园有序移交。江夏区是一个新城区,近年来房地产发展迅猛,但和其他新城区一样,新建小区配建幼儿园工作起步晚、发展慢。为切实扭转这一局面,区政府在组织教育、发改、国土规划、建设、房管等部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住宅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和管理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定了相关部门的职责与分工,制订了住宅区配套幼儿园规划与审批、建设与验收、移交与接收、使用与管理的具体实施办法,全区配建幼儿园的移交接收工作得以强力推进。上海通用汽车武汉生产基地落户江夏后,其还建小区(金港1号小区)配建的金港幼儿园,于2015年春季移交区教育局,成为全区首个小区配建的公办幼儿园。金澜湾幼儿园、南车幼儿园、天纵水晶郦都幼儿园、保利清能西海岸幼儿园等住宅小区配建幼儿园也将有序移交。
多管齐下,幼教师资素质整体提升
加快引进,补充幼教专业师资。专业幼教师资匮乏,是阻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最大难题。为此,江夏区教育局着力创建师资队伍配置新机制,在中小学教师转岗补充的同时,不断加大专业幼教师资的引进力度。2016年之前,江夏区每年公開招考10名公办幼儿教师、30名人事代理幼师,全部补充到基层幼儿园,成为一线专业教师。从2016年起,实行计划单列,每年公开招考30名公办幼师和30名人事代理幼师,直至全区幼儿园师资达到编制标准为止。健全幼儿教师准入制度,对于临聘幼儿教师,一律要求持证上岗,并依法保障其工资待遇,增强了幼儿教师的职业吸引力和工作稳定性。
分层培训,整体提升队伍素质。区教育局制定了全区幼儿园园长、教师培训规划,完善幼儿园园长、教师培训体系和课程体系。每年暑期,按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等要求,对全区公民办幼儿园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切实提高教师对幼儿园课程的把握能力,为幼儿园科学编制课程实施方案,合理安排和组织幼儿一日活动奠定基础。尤其是加大了园长培训力度,每年组织全区公民办幼儿园园长参加规定课时的培训。培训模式采取“1 1 1”方式,即集中培训、网络远程培训和在岗研修相结合。通过培训,帮助园长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动态的管理观,提升园长的领导力、执行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拓展园长的办园思路与教科研水平,逐步打造一支专家型的园长队伍。
四级教研,促进幼师专业成长。区教育局将全区51所公办幼儿园和87所已审批民办园按地域和性质划分为11个片区,健全和完善“区级、区域、园所、教师”四级教研网络。以金口片区为例,该区有9所幼儿园,两所中心园(金港幼儿园、金口中心园)牵头成立幼教联合指导小组,7名骨干教师担任指导小组成员,每周一次,轮流对区域内的其他7所幼儿园进行业务指导;各幼儿园每周定时定点开展园本教研,内容有集中学习、经验交流、外出学习成果汇报等;幼儿教师坚持个人自学,每月汇报一次学习心得,交流一次幼儿活动观察笔记。其他10个片区也和金口片区一样,扎实开展区域、园本和教师个人研修。区学前教育中心在此基础上,定期开展全区性的名师示范、集中研讨、教学比武等活动,在全区幼儿教师中掀起“赶、学、比、超“热潮。四级教研活动助推广大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迅速提升。
规范管理,保育保教水平全面提高
创新机制,强化园所办学主体。根据学前教育的发展需要,江夏区教育局创新机制,加强规范管理和教研指导。2015年秋季,经区编办批准,正式成立“江夏区学前教育中心”,配备专职人员5名,兼职教研员若干名,指导全区幼儿园教育业务和综合管理工作,全区公民办幼儿园从此有了自己的“娘家”。在此基础上,区教育局积极争取区人事、编办等部门支持,将城区小学附设幼儿园和农村中心幼儿园全部实行单设,使其拥有独立办学资格和独立法人地位,强化了办园自主权。幼儿园单设后,管理机制更加健全,幼儿园教职工有了更大的责任与更高的积极性,全区保教保育水平明显提升。
常态监管,保教行为全面规范。区教育局、学前教育中心加强对全区公民办幼儿园的常态监管,实行“四个统一”,即统一作息时间、统一班级配备、统一教师培训、统一教研指导。督查各园认真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科学合理安排幼儿一日活动。严格遏制“小学化”倾向。
结对帮扶,扩大优质幼教资源。针对全区农村幼儿园、民办幼儿园较多、师资水平不均、办园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区教育局开展了“手拉手结对共建活动”,建立城区园与农村园、中心园与村级园、公办园与民办园结对帮扶发展网络,采取“一对一帮扶、全方位提升、可持续发展”的共建方式,从教育理念、教育管理、教育教学、教科研、师资队伍等方面予以帮扶,全面促进全区学前教育整体协调发展。
江夏区机关幼儿园是一所拥有57年办园历史的市级示范幼儿园,郑店幼儿园是2012年秋季才开设的一所农村中心园。2014年秋季,两所幼儿园结成帮扶对子,实行“四个共享”,即教育资源共享,教研活动共享,好课优课共享,管理经验共享。一年后,郑店幼儿园5名教师荣获市、区级优质课一等奖,办园水平快速提升,被评为“武汉市一级幼儿园”“江夏区卫生保健红旗单位”。
整体发力,学前教育资源扩容增量
政府主导,公办园全面覆盖。2011年以前,江夏区只有1所公办幼儿园,部分城区小学、农村中心小学即使在校内办有附设幼儿园,也基本是以学前班为主。“入园难、入园贵”是彼时江夏区学前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对人民群众对于普惠优质幼教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江夏区把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作为建设“和谐江夏、幸福江夏”的重大民生工程来抓,落实两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投入资金35560万元,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51所,街道中心幼儿园覆盖率达到100%,办园规模达到338个班,可满足10140名幼儿入园,占全区在园幼儿的50%以上,基本形成公办为主、城乡覆盖的学前教育机构布局。
规范扶持,民办园快速发展。在大力推进公办幼儿园发展的同时,江夏区还不断加强对民办幼儿园的规范管理与办园扶持,使之作为公办学前教育的有益补充。将《关于整顿规范幼儿园管理工作的建议》列为区人大议案,由区政府牵头,组织教育、民政、公安、消防、工商、食药监等部门,定期对全区无证幼儿园进行联合检查,督促整改,对整改不合格的坚决予以取缔。至2016年春季,区内合格民办园达到87所,覆盖全区13个街道,可提供学位10000余个,有效弥补了公办幼儿园教育资源的不足,为广大家长提供了多样化的入园选择。不断加大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扶持力度,2011年至2015年,市、区两级政府为区内32家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添置保教设备,发放扶持资金,共计投入980余万元,有效激发了民办园的办园积极性。
政策发力,配建园有序移交。江夏区是一个新城区,近年来房地产发展迅猛,但和其他新城区一样,新建小区配建幼儿园工作起步晚、发展慢。为切实扭转这一局面,区政府在组织教育、发改、国土规划、建设、房管等部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住宅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和管理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定了相关部门的职责与分工,制订了住宅区配套幼儿园规划与审批、建设与验收、移交与接收、使用与管理的具体实施办法,全区配建幼儿园的移交接收工作得以强力推进。上海通用汽车武汉生产基地落户江夏后,其还建小区(金港1号小区)配建的金港幼儿园,于2015年春季移交区教育局,成为全区首个小区配建的公办幼儿园。金澜湾幼儿园、南车幼儿园、天纵水晶郦都幼儿园、保利清能西海岸幼儿园等住宅小区配建幼儿园也将有序移交。
多管齐下,幼教师资素质整体提升
加快引进,补充幼教专业师资。专业幼教师资匮乏,是阻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最大难题。为此,江夏区教育局着力创建师资队伍配置新机制,在中小学教师转岗补充的同时,不断加大专业幼教师资的引进力度。2016年之前,江夏区每年公開招考10名公办幼儿教师、30名人事代理幼师,全部补充到基层幼儿园,成为一线专业教师。从2016年起,实行计划单列,每年公开招考30名公办幼师和30名人事代理幼师,直至全区幼儿园师资达到编制标准为止。健全幼儿教师准入制度,对于临聘幼儿教师,一律要求持证上岗,并依法保障其工资待遇,增强了幼儿教师的职业吸引力和工作稳定性。
分层培训,整体提升队伍素质。区教育局制定了全区幼儿园园长、教师培训规划,完善幼儿园园长、教师培训体系和课程体系。每年暑期,按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等要求,对全区公民办幼儿园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切实提高教师对幼儿园课程的把握能力,为幼儿园科学编制课程实施方案,合理安排和组织幼儿一日活动奠定基础。尤其是加大了园长培训力度,每年组织全区公民办幼儿园园长参加规定课时的培训。培训模式采取“1 1 1”方式,即集中培训、网络远程培训和在岗研修相结合。通过培训,帮助园长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动态的管理观,提升园长的领导力、执行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拓展园长的办园思路与教科研水平,逐步打造一支专家型的园长队伍。
四级教研,促进幼师专业成长。区教育局将全区51所公办幼儿园和87所已审批民办园按地域和性质划分为11个片区,健全和完善“区级、区域、园所、教师”四级教研网络。以金口片区为例,该区有9所幼儿园,两所中心园(金港幼儿园、金口中心园)牵头成立幼教联合指导小组,7名骨干教师担任指导小组成员,每周一次,轮流对区域内的其他7所幼儿园进行业务指导;各幼儿园每周定时定点开展园本教研,内容有集中学习、经验交流、外出学习成果汇报等;幼儿教师坚持个人自学,每月汇报一次学习心得,交流一次幼儿活动观察笔记。其他10个片区也和金口片区一样,扎实开展区域、园本和教师个人研修。区学前教育中心在此基础上,定期开展全区性的名师示范、集中研讨、教学比武等活动,在全区幼儿教师中掀起“赶、学、比、超“热潮。四级教研活动助推广大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迅速提升。
规范管理,保育保教水平全面提高
创新机制,强化园所办学主体。根据学前教育的发展需要,江夏区教育局创新机制,加强规范管理和教研指导。2015年秋季,经区编办批准,正式成立“江夏区学前教育中心”,配备专职人员5名,兼职教研员若干名,指导全区幼儿园教育业务和综合管理工作,全区公民办幼儿园从此有了自己的“娘家”。在此基础上,区教育局积极争取区人事、编办等部门支持,将城区小学附设幼儿园和农村中心幼儿园全部实行单设,使其拥有独立办学资格和独立法人地位,强化了办园自主权。幼儿园单设后,管理机制更加健全,幼儿园教职工有了更大的责任与更高的积极性,全区保教保育水平明显提升。
常态监管,保教行为全面规范。区教育局、学前教育中心加强对全区公民办幼儿园的常态监管,实行“四个统一”,即统一作息时间、统一班级配备、统一教师培训、统一教研指导。督查各园认真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科学合理安排幼儿一日活动。严格遏制“小学化”倾向。
结对帮扶,扩大优质幼教资源。针对全区农村幼儿园、民办幼儿园较多、师资水平不均、办园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区教育局开展了“手拉手结对共建活动”,建立城区园与农村园、中心园与村级园、公办园与民办园结对帮扶发展网络,采取“一对一帮扶、全方位提升、可持续发展”的共建方式,从教育理念、教育管理、教育教学、教科研、师资队伍等方面予以帮扶,全面促进全区学前教育整体协调发展。
江夏区机关幼儿园是一所拥有57年办园历史的市级示范幼儿园,郑店幼儿园是2012年秋季才开设的一所农村中心园。2014年秋季,两所幼儿园结成帮扶对子,实行“四个共享”,即教育资源共享,教研活动共享,好课优课共享,管理经验共享。一年后,郑店幼儿园5名教师荣获市、区级优质课一等奖,办园水平快速提升,被评为“武汉市一级幼儿园”“江夏区卫生保健红旗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