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秦雯:改编亦舒是个瓷器活

来源 :南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ibaba1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开播的电视剧《流金岁月》,频频出现在热搜榜,而豆瓣评分也一直站稳7.1 ,这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人意料。
  翻拍的是亦舒師太的经典,又集齐倪妮和刘诗诗两大美女,还有田雨、陈道明等一众老戏骨加持,表现良好是合理的;
  然而,师太的作品一向难拍(前不久翻车的《喜宝》便是前车之鉴),又有张曼玉、钟楚红1988年电影版的珠玉在前,还要将几十年前的故事“魔改”到当下,实在叫人捏一把汗。
  和编剧秦雯相识,源于三年前《我的前半生》的采访(《秦雯:生活哪来那么多大团圆》)。彼时,这部同样翻拍于亦舒作品的剧褒贬不一,秦雯也落入了在舆论的水深火热之中。
  亦舒,言情师太泰山北斗,华人拥趸星罗棋布。对亦舒作品的影视化,仿佛只有同一块地域文化滤镜下的港片才有资格、才对味。
  《我的前半生》中,秦雯把故事搬到了上海,即便学者李欧梵把香港称之为上海的“她者”,两地有着千丝万缕的相似性,却依然无法平息众怒。更何况,秦雯还做了不少“狗血”的改编。
  当时秦雯配合宣传接受了很多采访,却越描越黑,她半开玩笑说算过命,大师说她不适合抛头露面,还不如回去埋头写剧本。她把微博名改成了“不是秦雯”,有一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黑色幽默。
  但我认为《我的前半生》的改编翻拍意义在于,它成了近年第一部爆火的“中年偶像剧”。剧内有对中年女性爱欲的不吝描写,剧外给了困局中的中年女演员一丝曙光。那篇专访,也许仅仅是一个中年女撰稿人对一个中年女编剧的支持,但时至今日,我依然如此定义。
  没想到三年后,秦雯越挫越勇,又改编了《流金岁月》,还获得了不错的口碑。
  为什么?

我不偏心任何CP


  作为一个从业十几年的老编剧,秦雯曾扬言,对自己的编剧作品从来抱着“覆水”的心态,遵从术业有专攻的影视流程。除去拍摄伊始的剧本围读阶段,偶尔去友情探班,她从不僭越导演的地盘,也是对合作导演的信任。
  然而某次联系时,她却说自己被叫去了《流金岁月》片场,和演员讨论剧本。
  她当时原话是“陈校长叫,我当然要去啦”。陈校长就是陈道明。他俩第一次合作的电视剧《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中,陈道明饰演周德明校长,这职业称呼就被延续下来。
  陈道明在《流金岁月》里饰演的,是举足轻重的叶谨言。这是原著里没有的角色,也是剧中的空气人物——无论他是否在场,都睥睨全局,因为主人公们的职场就发生在叶谨言的公司里。叶谨言本人,还承担一个重要任务,和女主角之一朱锁锁组老少CP。
  我在采访前发了一条微博,想征集一些问题。一眼望去都是“言锁CP”的怨怼与期盼,更有甚者扬言(悲剧结局)的话要给编剧寄刀片。
  秦雯听到就笑了,然后撇清责任:“除了柯锁(杨柯和朱锁锁)我没想到你们会嗑,我在写所有CP的时候,都是站在人物的立场去极力争取的,没有偏心。任何CP取向都是某种情感观的投射,交给观众自己选择。”
  然而,她在《流金岁月》里加的叶谨言,《我的前半生》里加的贺涵,都是如出一辙的霸道总裁大叔爱上我。秦雯对此大方承认,她有“大叔情结”,剧本夹带了私货。但她对“玛丽苏”的吐槽有自己的理解。

  作为一个从业十几年的老编剧,秦雯曾扬言,对自己的编剧作品从来抱着“覆水”的心态,遵从术业有专攻的影视流程。

  在她看来,人都有“仗剑行千里,不负信陵恩”的贵人知遇垂顾,否则如何往前走呢?至于靠什么获得垂青,那就是张爱玲所说的“有美的身体,以身体悦人;有美的思想,以思想悦人”。
  而朱锁锁作为一个原著里“锁住男人”的尤物,靠美色得到另眼相待,天经地义。这并不代表朱琐锁不够努力、不够聪慧,只是每一个人的牌面迥异,打法自然不同。我们倡导独立,也不该回避客观存在的外貌优势。
  而当初陈道明找秦雯到片场讨论的内容,围绕着朱锁锁和叶谨言之间情感的分寸。
  到底言锁的设置是“发乎情止于礼”,但情感是激烈确凿的,还是要考虑到更大群体观众的接受程度,回避悖于公序良俗的忘年恋,选择趋向“代父”关系?秦雯和陈道明有所争论,剧本也是分两个版本,最后选择了后一种克制的版本。
  所以现在的叶谨言,有着位高权重,池鱼笼鸟的顾虑,和朱锁锁的情感静水流深,三回九转。这并不完全是秦雯大马金刀性格的妥协,也是她在《我的前半生》里吃了一堑长的那一智。

人性的灰度


  《我的前半生》里的爱恨,都来得急风骤雨,比如罗子君和贺涵的相爱,批评声随之凶猛。而在《流金岁月》里,秦雯对人物关系的梳理少了些快意恩仇,多了些盘根错节的落地。
  朱锁锁和谢宏祖的结婚,有赌气、有感动,有了却夙愿的归于现实;蒋南孙与李一梵的暧昧,是惺惺相惜又克己复礼的欣赏。所有CP之间,都不仅仅是纯粹的爱情。
  亲情也如此,原著里蒋家奶奶和妈妈只有寥寥几笔的旧式婆媳恩怨,秦雯在电视剧里孵化出了仇恨与体谅、冷漠与温柔,都是家人之间没有公理真相的岁月沉积。
  这些关系的纷杂,来自于人物的灰度。原著里攀高结贵的章安仁,在电视剧里面对蒋南孙的失望,哭诉自己尘垢秕糠的出身;重男轻女的恶奶奶,加了大家闺范的宠辱不惊;逆来顺受的妈妈,有了韬光养晦的的智勇。人人都有苦衷,各个都藏善忠。
  这种一体多面的改编,让《流金岁月》在前半段播出时口碑良好。反观同期许多电视剧,人物的扁平化充斥市面:小三罄竹难书,渣男软弱无能,婆婆罪大恶极,普通人作恶没有心理动因,没有性格铺垫,没有过渡反复,仅仅是衬托主角、推动剧情的工具人,经不起人性的审视和情节的推敲。   但到了《流金岁月》的后半段,质疑声又起。

姿势要好看,否则赢也等于输


  首先是双女主的友谊,太过固若金汤,以致望去似海市蜃楼。如同《那不勒斯四部曲》里的艾琳娜与莉拉,女性友谊里,有比坚固来得更值得品评、齿颊留香的细膩幽微,彼此博弈缠绕着向上生长。
  《流金岁月》虽是亦舒笔下对女性友谊着墨最清新的小说,依然保有一些真切的小嫌隙,比如朱锁锁是先天性的拜金,早早下海做了舞女,学生蒋南孙看到朱锁锁开着车来接她,内心生出差距的失落——“害怕的不是锁锁突然成为有车阶级,而是她对新身份驾轻就熟,一丝不见勉强”。
  在剧版里,朱锁锁的“拜金”是为蒋南孙还债的结果呈现,两个人从未有过龃龉,可凌驾一切为对方赴汤蹈火。
  面对“是否迎合女女CP”的提问,秦雯笑言自己这方面比较传统,对那些一窍不通。但她承认双女主的友谊是超现实的理想化。她对此的解释是,人都需要一个出口,既然在爱情与工作上,都要砥砺前行,那不如铲一条友谊的黄砖路,供人通往梦境。
  质疑声还落在朱锁锁的“恋爱脑”上:前期肝脑涂地卖房子,后期莫名其妙四处留情。秦雯说,这恰恰是她对“流金岁月”的理解。蒋南孙从不谙世事的大小姐,到为五斗米折腰,朱锁锁从寄人篱下的胡同妹,到名利场情场辗转流连。
《流金岁月》剧照。

  物质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气流,通过一场场云谲波诡的命运突变,在两者身上完成了对换,这就是岁月具象的流淌。但不变的是,两人身上的不卑不亢。
  秦雯说亦舒女主有一句统一的潜台词,就是那句:姿势要好看,否则赢了也等于输了。所以她总是有在写《我的前半生》前传的错觉。在采访中途,她静默几秒后突然说:“你说蒋南孙长大了会不会是唐晶?”
  秦雯两次改编亦舒的小说,从热议度来说都是成功的。她认为自己的改编和亦舒原著的最大区别是,自己改得更接地气。提到“玛丽苏”时,她略带委屈地说:“明明改编过后的女性角色更自力更生!”
  原著里,罗子君和朱锁锁都觅得良婿远渡重洋,仿佛第二春开启了自己的第二人生,才算得上一个happyending。但秦雯的改编里,不会让结局嵌入远方与别处,即便是悲剧,也不能回避此时此地生活的继续。
  改编亦舒的作品,让秦雯名声大噪,《喜宝》的电视剧版曾找过秦雯,秦雯婉拒了。她还提及自己喜欢的另一部亦舒的老少恋小说《圆舞》。她说这两个故事都很难改编,因为主线是旧式价值观,一旦修改就失去了故事本体。“旧时的动情原封不动搬到现代,就成了糟粕。强行改编,就沦为了别扭的自圆其说,既对不起故事,也对不起观众。”
  如今的秦雯,身处王家卫《繁花》剧组。听闻网友对《流金岁月》后半段的诟病,她毫不在意,反倒兴致勃勃地跟我说,24集的《繁花》,她改了多少遍已经数不清了,她猜测王家卫拍电影不是没有剧本,而是写了太多剧本。她几乎每天都候在现场,观察王家卫一丝不苟的工作,她说自己很珍惜这次合作。
  我突然回想起2019年末,和秦雯在西双版纳度假的情景。当时,封面印着“泽东影业”的《繁花》素材资料放在她桌上,我顺手抓一把瓜子放在上面嗑,秦雯气得哇哇大叫。
  我问她:“什么时候开拍?”她坐下悠悠地说:“不知道,希望开机的时候我这个俗气的编剧还没有被换掉。”
  即便输了,也要努力,姿态更要好看。
其他文献
新闻上半场  2017年,从网络游戏涉嫌儿童色情交易、大V模棱两可的“娈童癖”到“脚模论坛”猥亵儿童视频,对儿童的色情伤害事件频发,几乎都引发了人们的质问、愤怒和悲痛,但可惜的是,情绪之火点燃容易,转瞬熄灭,至多热不过一周。所以,儿童色情侵害话题如以往一样不曾消散,也难以燎原。  年终岁初,走出情绪的漩涡里,我们选择聚焦“儿童性教育”,希望寻找在翻涌的情绪背后,谁在做着努力。幸而我们发现,2017
提起以“蚂蚁养殖”为名骗钱的事,东北人并不陌生。近年来,辽宁的营口、铁岭,黑龙江的哈尔滨等地,均发生过蚂蚁集资案。数万人因为小蚂蚁而倾家荡产……  不起眼的小蚂蚁缘何绊倒“东北汉”?    蚂蚁大案    据辽宁省公安厅提供的信息,目前辽宁境内非法集资活动名目繁多,有种树、养蚂蚁、养鹅、代销食品、投资港口建设、石油开发等等,非法集资花样不断翻新,但其根本点都是以“高额回报”为诱饵,通过媒体广告宣传
媒体常用“处女座剧组”去形容正午阳光,就是因为他们在细枝末节上发挥着近乎“吹毛求疵”的精神——《山海情》里有一段在大棚里栽种菌菇的戏,细致还原了从建大棚到沤肥、从撒种到洒水再到生长、采摘的全过程,当角色说大棚里臭甚至不停作呕的时候,观众之所以丝毫不觉着假,是因为那就是美术团队真建造、真沤肥、真栽种的。  这样的拍摄条件,连黄轩都忍不住吐槽:拍摄条件实在太苦了——也正因为环境如此真实,观众才能在看到
当“见小人”“幻象”“送医”等字眼同时出现在时下热门的社会新闻标题里时,人们就会意识到一件事:又到了云南人吃菌子的季节了。  每年的这个季节,一年一度的大型迷幻事件就会轮番上演:昆明一男子吃菌中毒送医后出现幻觉,躺在病床上双手在空中“穿针引线”;一曲靖男孩在吃了路边买来的野生菌后,昏迷睡倒在大街上,警察赶到现场时发现他正大声喊着“别烦我,我们3个人在打游戏……”  每当这个时候,我们都不禁会产生一
(内容根据张小龙历年公开课整理)那封邮件和寺庙传说  可能很多人都听过这个故事,当时我写了一封邮件给Pony(马化腾),开启了微信这个项目。这个事情是真实的。  但是也有很多不真实的传说,比如去过某某寺庙,想到那封邮件,我时不时会觉得有点后怕,如果那个晚上我没有发这封邮件,而是跑去打桌球去了,可能就没有微信这个产品了,或者是公司另一个团队做的另一个微信。  我发现很多想法是突如其来的,或者说,是上
关于茶,我一向说得比较直。这不是冲动,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因为以往谈茶的方式,已远离今天的饮茶日常。  今天讲得最多、其实最不被人需要的就是茶如何被分为六大类,以及如此分类的必要性。也许很少有人知道,这种分类方法仅仅诞生了不到五十年。另外容易听到的是,茶叶有许多省优部优品牌,并不为人所知——因为有许多知识需要记、需要背,听众感受到了巨大的精神压力。  每一次茶会,如果有新人参加,还会涉及另一个棘手
《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一场演出,张含韵穿黑色露背装,在钢琴前坐好。音乐起,前奏过后,她开始唱《Wonderful U》,弹幕适时科普,这是AGA江海迦的歌。  “江海迦?谁?”一段时间以来,人们频频问及。在抖音,用《Wonderful U》做BGM的视频不计其数,也有很多素人上传他们翻唱这歌的视频。搜索《Wonderful U》,关联出“非常小众却又好听的英文歌”。这似乎是中文互联网上颇为奇异的现象
1991年,我在父亲的书橱上取下一本红封面的32开小册子:《毛泽东的后半生》(世界知识出版社1989年版),立即被作者充满细节、幽默风趣的文笔所吸引住了:  “远离北京时,毛泽东又读了一遍《西游记》。小说的主角是个姓孙的红屁股猴子,他的故事惊人。孙悟空偷吃了天宫里长生不老的寿桃。他直捣地狱,为了从阴间的生死簿上勾掉自己的名字。他一个跟头翻了十万八千里,来到天边的柱子旁,在那里他撒了一泡尿,以显示他
某婚恋网站发布的《2016单身人群现状调查报告》显示,近20%的人表示一年内被父母逼婚(催找对象)次数超过12次,近半单身男女表示逢年过节必遭遇催婚(催找对象)。2017年春节七天假期,至少要进行8场相亲的人达到54.7%。这种“赶场式相亲”的人群中,深圳较为突出,有近三成的深圳单身男女坦言春节期间将进行“赶场式相亲”,其次为北京、广州、武汉和长沙。相亲兴起  在我30岁之前,一男一女隔桌而坐、待
从化从都国际庄园主打汉唐宫殿风清远芊丽酒店坐落在青山绿翠之间。  叹早茶、喝老火汤、泡温泉,简直就是广东人共同的DNA。因为爱泡温泉而攀上热搜的,全国就只有这个省份了。 前一阵子,广东终于迎来今冬第一波明显降温,许多人喜大普奔地去泡温泉了。#广东人泡温泉全国第一# 话题冲上了微博热搜。  在飞猪去年12月统计的最爱泡汤的热门客源城市Top10,广州锁定第一,并联同珠海、清远,在前十中占据了三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