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的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nger6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是集体主义精神呢?就是一切从集体出发,以集体利益为重,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有为集体奉献的精神。在多年的班主任班级管理中,我对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有六点体会:
  
  一、做好入学教育,建立小学生的集体意识
  
  在小学中建立起集体意识,是培养小学生集体精神的起点。对刚入学的小学生,心目中还没有集体这个概念,也不能像对成人那样讲定义和深奥的道理。我首先引导他们知道自己是哪个学校、哪个班级、哪个小组的学生,让他们知道自己不仅是以个人存在,而且存在于集体中,集体就得有纪律、有荣誉,每个人都要尽自己一份力,为集体争光添彩,并讲雷锋叔叔这方面的故事,让他们体会到自己的一切与集体息息相关。然后抓住“小娃信捧”的特点摆道理,如用“一个老鼠打龌一锅汤”来教育学生,让学生形成一个概念,同学之间互相督促、互相鼓励;还经常教育学生向赖宁学习,为他们树立学习榜样。经过多方努力,一个团结的班集体形成了。
  
  二、教育学生如何处理小集体与大集体的利益关系
  
  学校利益和班级利益通常是一致的,但出现矛盾时,就得班级服从学校。1998年,学校校园环境作了统一规划,学校周围栽上绿色围墙,操场内的花坛有的要撤去,看着花坛内自己辛辛苦苦培育的花朵要撤去,我班很多学生很不愿意。针对这种情况,我讲了解放军以大局为重的事例,让他们认识到没有统一的要求和行动,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集体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学校就无从管理,我们要从全局着想。后来,在全县督导评估中,我校被评为1999年校园环境先进学校。通过这件事,同学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小集体服从大集体,才能把学校事情办得更好。
  
  三、通过群体性活动,增强集体凝聚力
  
  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开展一些群体活动,来使学生感受到集体的力量。课堂上,我充分发挥班小组的作用,提问时如某个学生回答不出,本组同学可替其回答,还可以商量讨论,这样很多难题就在小组讨论中得到解决。在课外,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拔河、接力跑步、蓝球、郊游等群体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增强了集体凝聚力,学生感到了集体力量的强大。这样,同学们就深深地体会到了“人心齐,泰山移”的道理。
  
  四、培养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集体主义精神
  
  由于每个同学的智力、家庭条件不同,有些学生性格很孤僻,不能融入到班集体中,他们虽然很守纪律,但享受不到班集体的欢乐。因为怕失败及其他原因,他们总是远离集体,不主动回答问题,不主动参加班级活动,不主动和同学游戏,成为远离集体的孤雁,这些同学最需要集体的关爱和温暖。我从三个方面入手来解决这个问题:一是我们班全体分成若干学习互助组,好差搭配,一个人学习好不行,要求整体成绩好;二是每个同学根据爱好和特长,都必须参加一个课外活动小组;三是学校举办的各项活动,我们班首先进行预赛,要求每个同学都参加。这样一来,我们班就拧成一股绳,同学们感到了集体的温暖和欢乐。
  
  五、维护集体利益和荣誉,增强集体责任感
  
  随着我们班取得了一项项荣誉,一些同学骄傲起来。针对这种情况,我首先让同学们讨论班集体荣誉是怎样取得的,教育大家荣誉是团结拼搏的结果,让同学们认识到集体荣誉来之不易。其次,告诉同学们有了荣誉该怎样对待,引导他们以自己良好的言行维护集体利益,珍惜集体荣誉。最后,要求同学们变集体荣誉为一种约束力来克服自身缺点。通过以上工作,集体主义精神得以发扬光大。
  
  六、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要与家长达成共识
  
  首先告诉家长要求孩子在家要尊重父母,自觉做一些家务;其次要正确处理与邻家孩子的矛盾纠纷,不包庇自己孩子的错误,教会他们与邻家孩子和睦相处,让孩子知道自己不仅是家庭中的一员,也是社会的一员。
  “众人拾柴火焰高。”从小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学生的不良思想才能得以克服,在学校养成热爱集体、关心集体的品德,长大后才能热爱祖国、热爱人民。
  (作者单位:557318 贵州省黎平县古顿小学)
其他文献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建立了以建构主义课程观为基础的新课程观,倡导全人教育,强调课程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处理好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克服过分注重知识传承和技能训练的倾向,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探究学习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这次改革通过酝酿准备阶段、试点实验阶段,并在全面评估试验区工作和广泛交流的
期刊
生理学是医学科学的一门关于人体正常机能的学科,实验性较强,内容抽象、较难理解,记得慢、忘得快,与医学其它各学科联系密切。作为一名医学生,扎实掌握生理学知识并能灵活应用于临床实践是必需的。经过十余年的探索与研究,笔者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验证并提高,取得良好的效果,受到学生的欢迎。    1、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庞杂的问题系统化    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必须备课充分。例如:“细
期刊
中国古代的“木桶理论”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决定木桶持水量的是最短的一块木板的长度。在团队合作中,如果配合不好,有可能连“最短的木板持水量”也达不到。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
期刊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处于疲倦状态下的头脑,是很难有效地汲取知识的。”这就告诉每一位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想法优化自己的教学语言,创设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消除他们心理上的疲劳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做呢?    一、巧设悬念,激趣导入    课程
期刊
综合性学习课是当今教育教学当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综合性活动课程是所有课程领域中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第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所有课程领域中开放性最强的课程;第三,综合实践课程实施过程较之其他课程领域涉及更加宽泛复杂的课程资源。  针对这种情况,教育者应如何搞好教学设计呢?    一、要明确综合性学习目标    目标设计应着眼于满足学生现实生活中运用语文的需要,并建构学生
期刊
人文性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在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而语文教材,尤其是其文学作品,是通过艺术形式反映社会生活,借以宣扬自己的政治观点和思想倾向,表达作者的审美理想和道德情操。语文教学因其具有的人文性对学生人格塑造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努力追求其内隐的对精神和人格素质的深层文化本质,通过阅读课文、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进行正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发展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作为一个新教师,我在教学中也比较重视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经常提供一些让学生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主动探知。在合作中,我还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1、培养学生勇于交流的习惯。由于不少学生存在着害怕出错的心理,在合作交流时往往只是个别学生
期刊
【摘要】能力是以知识和活动为前提条件而形成的经验及其应用。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在加强美术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文化修养,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是美术教学的关键。  【关键词】创造性能力创造性教育  随着世界科技的不断进步,知识经济已经突出,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
期刊
新课程站在一个全新的高度,选择了很多适合学生发展的新知识、新内容,倡导一种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还给了学生一片自主学习的天空,充分挖掘了学生的能力。     一、新教材的特点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联系实际重应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新课程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所有数学知识的学习,都力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向学生提供现实而有趣、富有意义且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以
期刊
自古道:“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在社会上享有特殊的地位,历来都受到社会的尊重。教师,是教育、培养人才的人,是民族的希望,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培养和造就千百万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  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此,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要热爱教育事业    热爱才有动力。没有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热爱,没有对自己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