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济慈诗歌的意象艺术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eSt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为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代表诗人,约翰·济慈善于在诗歌中运用意象传情达意,形成了其诗歌的一大特色艺术。其诗歌意象多是以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各种感觉直接诉诸读者感官,让读者能从中真实地感觉到诗人炽热的情感。诗人把一系列意象按一定的逻辑顺序组合在一起,有机构成了诗歌的意境,表现了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 济慈 诗歌 意象艺术
  约翰·济慈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集大成者。其诗歌运用意象传情达意,形成了其诗歌的一大特色艺术。其诗歌意象多是以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各种感觉直接诉诸读者感官,让读者能从中真实地感觉到诗人炽热的情感。诗人把一系列意象按一定的逻辑顺序组合在一起,有机构成了诗歌的意境,表现了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
  意境是诗歌艺术的一个重要表现方式。它是“经过诗人一番思维之后,‘物’入于‘心’内化为‘意象’,‘意象’与‘意象’审美组合又生出‘意境’,然后‘窥意象而运斤’,用‘言’的形式将心中的‘意境’外化出来,便成为诗歌意境”[1]。在济慈的诗歌中,既有描述性的意象,又有比喻性的意象,更有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经过审美组合之后,组成意境,深刻地表达了济慈对生与死的思考和对人生价值的追问。
  济慈在诗歌中运用对比的手法,把几种意象组合起来,表达了自己为实现伟大理想而勇于面对不幸,勤奋努力的精神,这是对生命意义的一种深刻阐释。《怠情颂》是济慈的六大颂诗之一,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了双重的对比手法和感觉性的意象灵活地表现了诗人珍惜时光,勇于克服生活中的闲散,努力向诗歌的最高峰攀登的理想。从全诗的主旨看,诗人看似闲散,实则是在幻想,他幻想成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并且拥有一分甜蜜的爱情。这种幻想促使他在诗歌的国度里用丰富的想象力创作优美伟大的诗歌。从诗歌的具体诗行看,在第三节中,“我渴望去追随他们/若想生翅膀,我认识他们三个/第一位,美丽的姑娘,名叫爱情/第二位,正是雄心,面色苍白/永远在观察,用一双疲惫的眼睛/第三位,我最爱,人们骂她越凶狠/我越爱,是个最不驯服的女孩——/我知道她是我的诗歌之精灵”。这是全诗的核心所在,诗人渴望追随爱情,渴望拥有雄心和诗歌的灵魂。“雄心”在此比喻为一个面色苍白,用一双疲惫的眼睛永远在观察的人,它虽然看起来呈一种病态,但是诗人仍然对它不离不弃。诗人拥有了这颗雄心,就可以利用丰富的想象力追随“爱情”和“诗歌”这两位女孩,然后就可以在诗歌创作领域“永远不知道月缺月圆,永远听不见常理的繁忙喧嚷”。这两句诗联系着下文中的类似于死亡之境中的意象:“梦境”、“睡眠”、“鬼魂”、“幻想”,我们可以看出诗人似乎把自己的理想意境与死亡意境联系了起来,这是一种鲜明强烈的对比,生与死两种境界同时出现在一首诗中,不是偶然,而是诗人有意的安排,诗人这样做,形象、生动、直观地呈现了一个哲理,那就是:生与死在人生的不经意间就可以转化,要想长久地生,就必须抓紧生命中的一切美好,创造生命中的辉煌。
  《夜莺颂》是颂诗中最杰出的一首,大自然中鸟的歌声犹如美妙的乐音打开了诗人的心灵,诗人听到了夜莺歌声之后的那种舒畅愉悦的心情与同时伴随的强烈忧患意识贯穿了全诗。诗的开头部分,诗人用“痛”、“困顿”、“麻木”与“毒鸠”和“鸦片”等意象组成了一个压抑、痛苦的意境,使诗人长期被痛苦和不幸所折磨的心境有了具体形象的阐释,也为下文诗人对夜莺叫声的钟情作了反衬。当诗人突然听到夜莺的歌声,一下子就被陶醉了,诗人用“葡萄酒”、“花神”、“绿油油的田野”、“舞蹈”、“歌人的吟唱”、“欢乐的阳光”等味觉意象和视觉意象最大限度地宣泄那种极度的欢喜和陶醉之情,同时使读者从中体味到了诗人多么渴望尽情享受生命的快乐和阳光的温暖。在接下来的诗行里,诗人把“疲倦”、“病热”、“烦躁”、“灰白的发丝”、“苍白”、“瘦削”、“死亡”等一些与死亡直接相连的意象穿插在诗人对夜莺歌声的热情赞美之中,形成了鲜明、强烈对比,体现了诗人现实生活中的痛苦。使人惊讶的是,诗人是怎样强烈地表达了这种忧患感呢?其中的词句、形象、韵律无不强烈,这些都来自于诗人的真情实感,“当中有他在盖氏医院外科病房里得到的全部印象和刺激。人生的不幸笼罩住了一切不幸的人,从对坐而悲叹的病人,瘦削的青年,瘫痪的老人,直到绝望的男人和明天就要枯凋的姑娘”[2]。诗人用“鲜花”、“温馨的嫩蕊”、“暗香”、“奇葩”、“草地”、“林莽”、“果树枝”、“山楂花”、“蔷薇”、“紫罗兰”、“麝香玫瑰”等嗅觉和视觉意象组织成了一个令人温馨、忘乎所以的、幸福快乐的世界,但是,诗人又在这种世界中想到了死亡,“死神安谧”、“停止呼吸”、“向人世告别”、“安魂歌”、“一堆土”,这些意象组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荒凉、凄惨的死亡境界,然而,我们可以看出诗人是在歌颂死亡,死亡是黑暗世界快乐的精灵,它在神秘、朦胧的世界里歌唱着永恒的快乐的歌曲,虽然死神虚无缥缈,但又实际存在,且近在咫尺,现实生活中处处都存在死亡,这些死亡让诗人从夜莺令人陶醉的歌声中又回到了现实,“再见!再见!你哀怨的歌音远去,流过了草地,越过了静静的溪水,飘上了山腰,如今已深深地埋淹在附近的密林幽谷。”综观全诗,诗人把象征美丽的意象和象征死亡的意象互相穿插在其中,体现了济慈在更深的层次上体验到了现实生活中的痛苦和不可更改的事实,从而认识到了世界的本来面目和人生的真实存在。由此可见,“如果说《夜莺颂》的整体审美结构是圆周形的心理轨迹,那么这个圆周的各个环节是靠‘张力’(Tension)来维系的”[3]。济慈在诗歌中将内容中的各对立因素巧妙地组合起来,使读者获得美感的同时,灵活地突出诗歌的意象艺术。
  济慈擅长在诗歌中创造一种体现永恒美的意象,这种意象的创造一方面体现了诗人对虚无的永恒美的追求,另一方面体现了诗人对诗歌、对人生完美的追求。在《希腊古瓮颂》中,诗的第一、二、三节,诗人都是在用一些鲜活的意象把静态的古瓮上的雕塑写活了。如比拟性的意象“新娘”、“少女”、“美妙地叙述”、“风笛”、“吹奏”、“美少年”、“不停止歌唱”、“大胆的情郎”等。诗人把瓮上的图案幻化成一幅活生生的田园景色,绿荫丛中,读者似乎看见了一对热恋中的青年男女在纵情嬉戏,随着悠扬的鼓乐和风笛声在翩翩起舞,这就体现了诗人对幸福快乐生活的向往,也体现了诗人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他敏锐的感受力在诗歌的意象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尽管有时他诗歌中意象的所指是多元的、开放性的,但他强烈敏锐的感受力并不影响他叙述的严密”[4]。诗人还用了一些时间意象把他自己在古瓮上发现的一种微妙而永恒的美写了出来。首先,诗人用“保持着童贞的新娘”表示现在,“山林的历史家”追喻过去,“‘沉默’和漫长的‘时间’领养的少女”预示着将来,不管是现在、过去和将来,古瓮上的图案的美都不会消失,它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而永恒地存在着。在接下来的第二节诗里,诗人在超现实的世界里描绘了现实中的生活,用具体情节揭示和论证了永恒的美:树下的美少年永远不停止歌唱,树木也常青,大胆青年的爱情永远保持着甜美,姑娘也永葆青春美丽,这些意境都显示在古瓮上,让诗人看到了永恒,而读者同样从诗人的字里行间看到了永恒。为了强调这种永恒,诗人在第三节中一口气用了十个“永远”和四个“幸福”,除此之外,诗人还用了“热烈”、“享受”、“悸动”等意象之词形容古瓮上青年的爱情,这样,诗人就把读者的心从冷冰冰的雕刻艺术中牵了出来,带进活生生的世界,使人仿佛触摸到了年轻恋人们怦怦跳动着的心房。第四节诗人围绕“祭祀”这一活动和“牛”的形象把艺术与现实联系了起来,富有现实意义,旨在说明古希腊时候的村镇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消失了,唯有这古瓮上雕刻着的图案还栩栩如生,由此表明艺术是永恒的,不朽的。在诗的最后一节中,古瓮变成了“雅典的形状!美的仪态!”“缄口的形体”等,这虽道出了古瓮的艺术性,它是永恒的,可以令人“超脱思虑”,但实际上并没有超脱,而是让人们有了哲理性的思考:“冷色的牧歌!等老年摧毁了我们这一代,那时,你将仍然是人类的朋友。”古瓮上的图案是美丽的,永恒的,而现实生活却是无常的,残酷的,人们应该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要以一切为美,正所谓:“‘美即是真,真即是美’——这就是你们在世上所知道的、该知道的一切。”
  总之,作为英国诗坛一位具有显赫成就的诗人,济慈在诗歌创作中善于运用意象传递诗人对真善美的追求。其诗歌意象多是以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各种感觉直接诉诸读者的感官,让读者能从中真实地感觉到诗人炽热的情感。其诗歌意象之间脉络分明,节奏舒缓,具有一种沁人心脾的艺术感染力。这巧妙的意象艺术使其诗歌不仅富有意境之美,而且富有深刻的哲理内涵。
  参考文献:
  [1]古风.意境探微[M].百花洲文艺出版社,P219.
  [2]王佐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史[M].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273.
  [3]奚晏平.济慈及其《夜莺颂》的美学魅力[J].外国文学评论,1993(2).
  [4]袁宪军.《希腊古瓮颂》中的美与真[J].外国文学评论,2006(1).
其他文献
摘 要: 中考语文复习非常重要。教师要以“课本”为抓手,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基础知识的复习和整合;重视培养学生现代文阅读的技巧和自主学习能力;强化作文练习。只有有效整合这几方面,语文复习工作才会高效完成。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复习教学 有效整合  中考是对初中阶段学习情况的考查。作为以选拔为目的之一的考试,对考生今后走进重点、普通、职业等在很大程度上有“决定性”作用。在一定情况下,能够对绝大部
摘 要: 针对中学英语课改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就中考阅读理解题从试题命题的题型、特点诠释如何应对阅读理解题的方法、技巧。  关键词: 中考 英语阅读理解题 应对策略  一、试卷命题的题型  阅读理解题是中考英语的测试重点,也是中考英语试题中卷面分值最高的题型,在各地中考试卷中约占30%的比例。一般设三篇短文,试题采用“根据所给阅读材料判断正误”或“选择最佳答案回答问题”两种形式。纵观近年来全国各地中
分析了GK型空气制动机空重车手工二级调整方式存在的问题,介绍了货车新型空重车调整装置的结构特点及装车试验情况。
近年来,高考考题中数列方面的命题比较灵活,有的难度较大,有较强的综合性,但是我们总结发现其命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有以下方面:1.大纲中数列本身的有关知识,主要有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概念、性质、通项公式及求和公式.2.数列与其他相关知识点的结合,其中有数列与函数、方程、不等式、三角、几何的结合.3.数列的应用问题,个别地方用数列与几何的综合与函数、不等式的综合作为最后一题难度比较大,学生得分不容易,以
我是一个乐高迷,每天都泡在乐高积木里. 就在昨天,我刚拼出一辆可以分身出一架飞机的摩托车时,妈妈火急火燎地冲进了我的房间:“快去写三篇读书笔记! ”我收起乐高积木,灰溜
期刊
摘 要: 从古至今,人们最向往和追求的婚姻莫过于门当户对,正是由于门当户对,而造就了众多天下有情人没有终成眷属,《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安和润叶就是典型的代表。他们两个的爱情悲剧也许就是因为大众追求的所谓的“门当户对”而铸成的。由于家庭、自身、社会等诸多因素的阻挠,少安最终没有和润叶在一起,由他们的爱情可以看到现代爱情的一些缩影。  关键词: 爱情悲剧 现代爱情 《平凡的世界》  在《平凡的世界》里
本文针对递推法在高中物理试题解题中的运用一题展开了较深入的研究,其中包括利用递推法解决火车启动问题、利用递推法解决自由落体问题,以期能够帮助老师和学生更好地应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