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绘画创造是人类精神的某种释放。破碎的心有时候就是废墟。我画废墟是在画我的心。哪里有精神和信仰、慈悲和情爱,哪里就有灵魂的存在,有心境的忧伤……
我试图借用“废墟”创造一种属于自己的绘画图式,寻找一种属于个人的艺术语言以表达思想和情感。
——梁雄德
当下有一批很好看的以废墟为母题的大尺寸绘画,画家名梁雄德。当他以上的感言在手机屏幕上跳出来的时候,我知道梁先生已按捺不住一种长期的激动,他要为他的画说几句话。
我自己钟爱科罗与马奈,因此当发现梁雄德画中的“荒气”的时候顿时产生偏爱;我们知道科罗的荒气是何等的妩媚与霸道。
梁雄德的笔力有劲而不僵,除了受中期吴冠中影响外,马奈的自如运笔与腕力对他启发最大。
废墟是什么?废墟是文明的骷髅,是铅华的残影。当盛景从一个特定的地理空间上消失之后,留下的时间维度却愈来愈烘焙出一种诱人的酒香。这酒香,虽如画家本人告诉我们的是常常伴着心底的伤感,但确实能把我们带进一片谜一般的废墟的辉煌。梁雄德的画是用了他秉持着灵性的目光捉住了这片废墟的辉煌。
中国的大西北不仅是画家生长的地方,更是这个男人成为一个画家的全部营养。名山大川概念下的画家自我教育路线图让我们立即想到黄山和西子湖,想到乱云横渡中的迎客松与飞瀑直下的场景里三两个执杖而立的老翁。中国的西部大漠能如何进入到画家的麻布上从而使爱看画的人又生出观赏的喜悦呢?梁君力克套路,在绘画美学的文脉上,孤立无援的情势下,另辟蹊径,独爱西北,终于与荒漠中的废墟一起在阳光下的亮部与阴影的同时唱和中向我们走来。
对于考古学者们之外的人,废墟从此也迷人。
梁雄德1958年底的冬天生在甘肃省民乐县顺化乡土城村。西北的困苦是画家一生最深的记忆,外部世界的进步是画家一生最感兴奋的好奇点。梁雄德选择荒野上屹立的废墟为笔下钟爱的对象毫不显得牵强,因为外部世界的物质华美与他血液中的幸福感最终距离太远。生活的苦涩只能在同一种苦涩中被升华出超越感,其间的过程便是艺术家的创造。
基因学家得出新近的结论说,五万年前人类开始了因突变而产生的“创造性”基因,由此爆发了一场艺术与个体表达上的巨大革命。梁雄德很恰当地使用了他的那份创造性基因,这与我们常说的一方水土,与我们又常说的艺术源于生活,都吻合了。
废墟之前也曾是创造;而我们就算还是在创造着将来的废墟,因为知道了万年后的人类有从废墟中开出绚烂的创造性这个能力,我们就安心于今天了。
梁雄德孤身一人漫行在嘉峪关、吐鲁番和额济纳旗的样子很容易从他的画面前弹映出来。这么一位中等个子的西北汉子在没有人语的土地上度过了超出常人能负荷的日日夜夜。二十来岁的时候梁雄德曾给县电影院画了无数的电影海报;面对一望无际的破碎文明,梁雄德的脑际闪过的就是废墟一般的电影,是倏然而去的柔情。
梁雄德的绘画还是活着的残片。他把我国历史中尤其沉重的古文明负担以鲜活的色彩涂抹出来,仿佛是特意占据了过去不可能今天又没人去的制高点,痛快地喊出内心的孤寂。在画面深远处的一个小地方我们也能看到废墟后的一缕炊烟,这可能是画家对自己的寂然表达出的一种恰当的幽默。
梁雄德的父亲是黄埔军校的末期毕业生,因此父亲曾是“反革命”。遇上能够成为农村中学的第一届高中生,有了来自广东的知青同时又是右派分子的善良的老师。以后是张仃、吴冠中、黄国强、刘巨德一批到新疆一带传道的艺术先师。梁雄德在1981年曾随着吴老师在白扬沟转悠了一个多月,这使他有机会观察到有法兰西绘画做派的写生过程。梁雄德坦言吴冠中和张仃在精神上对他影响最大,二位老画师在艺术上的执着与真诚帮助塑造了今天的这位真诚的执着者。
1979年,二十岁出头的梁雄德因为画电影海报特别出色,有机会在县里电影公司一位领导的带领下头一次上北京领奖。从张掖到北京的火车上,年轻的画家一直没有闭过眼。他情不自禁地表达着今后想到北京学习的愿望,领导感觉那是妄想。
德·波伏瓦的美國日记这几年有了英文本和中文本。在游历了美国广袤的原野又回到纽约的时候,她感慨的还是文明的自由。梁雄德几次说到西北太苦了,今天还是太苦了。但他又坚定地反对今天对西部如此这般的开发。
梁雄德画中有光粒子的颤动,有对比色的交叉温柔,有尺度的恢宏,有人类对自然的爱怜。他用过硬的绘画技术镇定地开凿出视觉上的一种极致,从而让从事绘画的同行感动,也让不事绘画的人对画家产生感动。
戈壁、瀚海、大漠、胡杨,画家说胡杨代表了他的骨子。在戈壁里头,这种杨树顶着干渴和风沙,顽强地生长着,千年不死,而死后又千年不倒,倒了以后千年不朽。听着胡杨的风,看着一波波的树影,梁雄德的脑海里思索着来过又走的文明。
画家继续画西部的废墟。他平生第一次从村落里走出,看到荒漠上的废墟时,浑身在不住地颤抖。那天的感觉他今生是不会忘却了。
我试图借用“废墟”创造一种属于自己的绘画图式,寻找一种属于个人的艺术语言以表达思想和情感。
——梁雄德
当下有一批很好看的以废墟为母题的大尺寸绘画,画家名梁雄德。当他以上的感言在手机屏幕上跳出来的时候,我知道梁先生已按捺不住一种长期的激动,他要为他的画说几句话。
我自己钟爱科罗与马奈,因此当发现梁雄德画中的“荒气”的时候顿时产生偏爱;我们知道科罗的荒气是何等的妩媚与霸道。
梁雄德的笔力有劲而不僵,除了受中期吴冠中影响外,马奈的自如运笔与腕力对他启发最大。
废墟是什么?废墟是文明的骷髅,是铅华的残影。当盛景从一个特定的地理空间上消失之后,留下的时间维度却愈来愈烘焙出一种诱人的酒香。这酒香,虽如画家本人告诉我们的是常常伴着心底的伤感,但确实能把我们带进一片谜一般的废墟的辉煌。梁雄德的画是用了他秉持着灵性的目光捉住了这片废墟的辉煌。
中国的大西北不仅是画家生长的地方,更是这个男人成为一个画家的全部营养。名山大川概念下的画家自我教育路线图让我们立即想到黄山和西子湖,想到乱云横渡中的迎客松与飞瀑直下的场景里三两个执杖而立的老翁。中国的西部大漠能如何进入到画家的麻布上从而使爱看画的人又生出观赏的喜悦呢?梁君力克套路,在绘画美学的文脉上,孤立无援的情势下,另辟蹊径,独爱西北,终于与荒漠中的废墟一起在阳光下的亮部与阴影的同时唱和中向我们走来。
对于考古学者们之外的人,废墟从此也迷人。
梁雄德1958年底的冬天生在甘肃省民乐县顺化乡土城村。西北的困苦是画家一生最深的记忆,外部世界的进步是画家一生最感兴奋的好奇点。梁雄德选择荒野上屹立的废墟为笔下钟爱的对象毫不显得牵强,因为外部世界的物质华美与他血液中的幸福感最终距离太远。生活的苦涩只能在同一种苦涩中被升华出超越感,其间的过程便是艺术家的创造。
基因学家得出新近的结论说,五万年前人类开始了因突变而产生的“创造性”基因,由此爆发了一场艺术与个体表达上的巨大革命。梁雄德很恰当地使用了他的那份创造性基因,这与我们常说的一方水土,与我们又常说的艺术源于生活,都吻合了。
废墟之前也曾是创造;而我们就算还是在创造着将来的废墟,因为知道了万年后的人类有从废墟中开出绚烂的创造性这个能力,我们就安心于今天了。
梁雄德孤身一人漫行在嘉峪关、吐鲁番和额济纳旗的样子很容易从他的画面前弹映出来。这么一位中等个子的西北汉子在没有人语的土地上度过了超出常人能负荷的日日夜夜。二十来岁的时候梁雄德曾给县电影院画了无数的电影海报;面对一望无际的破碎文明,梁雄德的脑际闪过的就是废墟一般的电影,是倏然而去的柔情。
梁雄德的绘画还是活着的残片。他把我国历史中尤其沉重的古文明负担以鲜活的色彩涂抹出来,仿佛是特意占据了过去不可能今天又没人去的制高点,痛快地喊出内心的孤寂。在画面深远处的一个小地方我们也能看到废墟后的一缕炊烟,这可能是画家对自己的寂然表达出的一种恰当的幽默。
梁雄德的父亲是黄埔军校的末期毕业生,因此父亲曾是“反革命”。遇上能够成为农村中学的第一届高中生,有了来自广东的知青同时又是右派分子的善良的老师。以后是张仃、吴冠中、黄国强、刘巨德一批到新疆一带传道的艺术先师。梁雄德在1981年曾随着吴老师在白扬沟转悠了一个多月,这使他有机会观察到有法兰西绘画做派的写生过程。梁雄德坦言吴冠中和张仃在精神上对他影响最大,二位老画师在艺术上的执着与真诚帮助塑造了今天的这位真诚的执着者。
1979年,二十岁出头的梁雄德因为画电影海报特别出色,有机会在县里电影公司一位领导的带领下头一次上北京领奖。从张掖到北京的火车上,年轻的画家一直没有闭过眼。他情不自禁地表达着今后想到北京学习的愿望,领导感觉那是妄想。
德·波伏瓦的美國日记这几年有了英文本和中文本。在游历了美国广袤的原野又回到纽约的时候,她感慨的还是文明的自由。梁雄德几次说到西北太苦了,今天还是太苦了。但他又坚定地反对今天对西部如此这般的开发。
梁雄德画中有光粒子的颤动,有对比色的交叉温柔,有尺度的恢宏,有人类对自然的爱怜。他用过硬的绘画技术镇定地开凿出视觉上的一种极致,从而让从事绘画的同行感动,也让不事绘画的人对画家产生感动。
戈壁、瀚海、大漠、胡杨,画家说胡杨代表了他的骨子。在戈壁里头,这种杨树顶着干渴和风沙,顽强地生长着,千年不死,而死后又千年不倒,倒了以后千年不朽。听着胡杨的风,看着一波波的树影,梁雄德的脑海里思索着来过又走的文明。
画家继续画西部的废墟。他平生第一次从村落里走出,看到荒漠上的废墟时,浑身在不住地颤抖。那天的感觉他今生是不会忘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