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能力,对民办高校如何开发和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培养新时期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提出了部分合理化建议,并做了初步尝试和探索。
关键词: 教学资源;应用型人才;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 G40-0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5-0043-02
1 引言
2015年,教育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其指导思想是“推动转型发展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其基本思路是“坚持需求导向、服务地方,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作用,推进需求传导式的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高校科学定位、特色发展,加强一线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促进毕业生就业质量显著提高,科技型创业人才培养取得重大突破,将一批高校建成有区域影响力的先进技术转移中心、科技服务中心和技术创新基地”[1],由此可见,今后地方普通高校主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这样的转型势必带来人才培养所涉及到的教学环节的相应调整和改革[1]。民办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与地方高校有着相同得目标,因此也存在着相同的变革。
2 应用型人才
关于应用型人才,虽然有不同的定义,但是其核心都是一致的。“应用型人才是指从事利用科学原理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而工作的人才 , 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将科学原理或新发现的知识直接用于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实践领域从应用型人才的工作职能来看 , 其活动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 而是利用学术型人才发现的科学原理以服务于社会[2]。故而应用型人才的主要特点是: 以科学原理及人工自然为研究对象 ,从事与具体的社会生产劳动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工作, 能为社会创造直接的经济利益和物质财富”[2] 。
“地方本科高校所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则主要是知识应用型人才,强调按学科设置专业,这种应用型人才,面向社会生产生活领域中的职业群和行业而不是岗位,所以在对其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上,并不过于强调技术的熟练程度以及岗位对应性的操作能力,而是强调其既具有宽厚的知识基础、应用性专业知识技能,又具有转化和应用理论知识的实践能力以及一定的创新能力,如对应用知识进行技术创新和技术的二次开发的能力等”[3] 。“应用型人才以能力为本位,这种能力不仅是岗位能力,更是职业岗位群能力;不仅是专业能力,也是综合能力;不仅是就业能力,还应是一定的创业能力[4]。应用型人才主要是掌握和应用知识,而非科学发现和创造新知”[4]。从这些要求可以看出,应用型人才具备的能力以厚基础、懂应用、能创新为主。
3 教学资源
從广义上来讲,教学资源可以指在教学过程中被教学者利用的一切要素,包括支撑教学的、为教学服务的人、财、物、信息等。从狭义上来讲,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学材料、教学环境及教学后援系统。教学资源可以理解为一切可以利用于教育、教学的物质条件、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以及媒体条件,是教学材料与信息的来源。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政策指导下,如何高效充分合理地利用各类教学资源,就成为值得研究和关注的问题。
4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由步长制药有限公司创办于1997年,是经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民办本科高校,下属时装艺术学院创建于2004年。在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基于“秉承求是创新、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坚持艺工融合、实践创新的办学模式为陕西及全国纺织服装业、文化创意产业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办学指导思想,围绕“艺术设计与前沿技术相结合的服装教育特色”的办学定位和“服饰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理论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服装教学理念,在学科和专业发展中坚持“创意融合技术、设计传承文化”的信念,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提升教学质量,为陕西及沿海城市纺织服装行业培养了一大批应用型的服装专门人才。2016年荣获 “全国纺织服装教育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近年来,我院在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和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方面做了相关探索和尝试。
5 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
教学资源涵盖面较广,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进行论述。
5.1 教师。
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其自身素质的高低和知识储备对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上,除了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外,还逐步增加翻转课堂的教学比例,向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观念靠拢,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每位老师不断学习和补充行业和学科的前沿知识,关注教学研究、教学方法和科研,充实自己,使自身强大,才能更好的胜任教学工作。老教师做好“传、帮、带”,展示引导教学的表率作用;年轻教师则发挥自身的优势,利用网络资源完成高质量教学课件;在暑假期间去企业进行数周的实践,积累生产一线经验,不断提升专业实践能力;90%以上的老师参加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并获得了相关证书。大家齐心协力,构建一个优质教师团队。
5.2 导师制。
2016年,服装专业本科生开始实行导师制,即每位导师配备3-6名学生,利用业余时间,采用头脑风暴发、理论分析法、讨论法、辩论法等各种形式从人际关系、礼仪规范、着装要求、求职要领、人文关怀、行业前景、专业热情培养、专业大赛、职业规划、互联网+等各个方面进行指导和互动,全权负责该组学生的素质培训和毕业设计,同时负责学生毕业后的信息反馈、业绩、升职等信息的收集,实行全程监管。这种模式,使得学生入学后及早接触专业老师,提前培养专业兴趣,及时解答专业上的疑惑,热爱专业,早日进入专业角色。同时导师在及时了解学生的特长后,便于因材施教,挖掘学生潜力,让每个同学都提前成长,做最好的自己。 5.3 实验室。
服装专业拥有服装生产实训中心和服装电脑设计实验室,前者有六十多台套服装机械设备,可完成服装的制版、裁剪、制作与整烫,后者以服装制版CAD、服装设计CAD、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的教学为主。
为了鼓励学生多设计多制作各类服装,充分提高场地和设备的利用率,学院将该实训中心的开放时间设为08:00-22:00,周末也正常开放。安排专人负责设备维修和解答学生的制作工艺问题。新生从大一开始就有服装工艺课,到大二结束时,已经完成了裤装、裙装、衬衣、马甲、西服、大衣、旗袍等服装的设计与制作,具有很好的动手制作能力。部分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室的订单,也是利用业余时间在这里完成。计划下一步在实训中心配置触屏电脑,里面有自行录制的服装制作工艺的教学录像,便于学生随时调取查看,满足不同的学习需要。在服装设计电脑实验室里,引入服装流行资讯数据库接口,方便教师和学生及时查阅最新的流行资讯,了解最新的服装流行趋势和动态。
5.4 校企合作。
目前学院已经和陕西伟志集团、榆林七只羊服饰有限责任公司、山东海思堡服装服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近三十家服装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合作内容包括学生实习就业、产品研发、技术服务等项目。通过和校企合作企业开座谈会,深入了解企业需求,探討人才培养细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调整部分教学内容,以满足企业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院领导在2016年考察了浙江海宁皮革时尚产业园、海宁许村家纺、濮院羊毛衫市场之后,逐渐把专业方向向着这些领域倾斜,不仅新增加了金佰利纺织有限公司等家纺企业作为校企合作单位,同时也开设了家用纺织品设计、毛衫设计等专业方向课,以期逐步扩大专业数量,扩大就业的行业群和职业群。
5.5 校馆合作。
西安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西安半坡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国第一座史前遗址博物馆,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安旅游十大景点”之一,“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之一。半坡遗址揭示了距今大约6000多年前的一处典型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母系氏族聚落的社会组织、生产生活、经济形态、婚姻状况、风俗习惯、文化艺术等丰富的文化内涵。2016年,我院与半坡博物馆首次合作,举办了第一届“半坡服饰文化设计大赛”,同学们将国宝人面鱼纹等半坡特有的文化元素融入到服装设计中,为半坡博物馆设计了十余个系列近100套服装。同年该大赛获奖作品在成都博博会上展出,获得了一致好评。2017年第二届“半坡服饰文化设计大赛”如期举行,设计作品从服装扩大到馆服、服饰配件和文化创意产品,除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外,延续文化和美学传承,扩大西安旅游知名度外,还希望借助半坡文化创意产品丰富西安旅游市场,提升西安旅游形象。这种合作模式以及一系列文化活动的举办,使得我院成为国内校馆合作的先行者。
5.6 服装大赛。
参加国内服装大赛,是拓展学生设计思路、提高设计能力、开阔眼界的一个渠道,也是检验教学实力的一面镜子。实行导师制后,除了导师指导学生参赛外,还请设计课老师对学生进行专门辅导,并将课程作业与参赛相结合,有效地解决了作业与参赛之间的冲突。先后获得了第二十届“真皮标志杯”中国国际皮革裘皮设计大赛优秀效果图奖、西安中小学校服设计大赛入围奖、陕西省旗袍邀请赛团体三等奖、晋江市首届泳装设计大赛入围奖等奖项,取得了一定成绩。
6 结语
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的研究和使用价值。各学校只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探索和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就一定能培养出新形式下符合社会和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2015
[2] 郑晓梅.应用型人才与技术型人才之辨析——兼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J].现代教育科学,2005,(01):10-12.
[3] 刘焕阳,韩延伦.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及其体系建设[J].教育研究,2012,33(12):67-70+83.
[4] 郑春元.近十年民办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综述[J].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14,(6)
基金项目: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B201618;
作者简介:周莉英,副教授,教学副院长,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服装专业教育教学研究。
关键词: 教学资源;应用型人才;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 G40-0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5-0043-02
1 引言
2015年,教育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其指导思想是“推动转型发展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其基本思路是“坚持需求导向、服务地方,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作用,推进需求传导式的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高校科学定位、特色发展,加强一线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促进毕业生就业质量显著提高,科技型创业人才培养取得重大突破,将一批高校建成有区域影响力的先进技术转移中心、科技服务中心和技术创新基地”[1],由此可见,今后地方普通高校主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这样的转型势必带来人才培养所涉及到的教学环节的相应调整和改革[1]。民办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与地方高校有着相同得目标,因此也存在着相同的变革。
2 应用型人才
关于应用型人才,虽然有不同的定义,但是其核心都是一致的。“应用型人才是指从事利用科学原理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而工作的人才 , 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将科学原理或新发现的知识直接用于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实践领域从应用型人才的工作职能来看 , 其活动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 而是利用学术型人才发现的科学原理以服务于社会[2]。故而应用型人才的主要特点是: 以科学原理及人工自然为研究对象 ,从事与具体的社会生产劳动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工作, 能为社会创造直接的经济利益和物质财富”[2] 。
“地方本科高校所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则主要是知识应用型人才,强调按学科设置专业,这种应用型人才,面向社会生产生活领域中的职业群和行业而不是岗位,所以在对其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上,并不过于强调技术的熟练程度以及岗位对应性的操作能力,而是强调其既具有宽厚的知识基础、应用性专业知识技能,又具有转化和应用理论知识的实践能力以及一定的创新能力,如对应用知识进行技术创新和技术的二次开发的能力等”[3] 。“应用型人才以能力为本位,这种能力不仅是岗位能力,更是职业岗位群能力;不仅是专业能力,也是综合能力;不仅是就业能力,还应是一定的创业能力[4]。应用型人才主要是掌握和应用知识,而非科学发现和创造新知”[4]。从这些要求可以看出,应用型人才具备的能力以厚基础、懂应用、能创新为主。
3 教学资源
從广义上来讲,教学资源可以指在教学过程中被教学者利用的一切要素,包括支撑教学的、为教学服务的人、财、物、信息等。从狭义上来讲,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学材料、教学环境及教学后援系统。教学资源可以理解为一切可以利用于教育、教学的物质条件、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以及媒体条件,是教学材料与信息的来源。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政策指导下,如何高效充分合理地利用各类教学资源,就成为值得研究和关注的问题。
4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由步长制药有限公司创办于1997年,是经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民办本科高校,下属时装艺术学院创建于2004年。在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基于“秉承求是创新、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坚持艺工融合、实践创新的办学模式为陕西及全国纺织服装业、文化创意产业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办学指导思想,围绕“艺术设计与前沿技术相结合的服装教育特色”的办学定位和“服饰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理论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服装教学理念,在学科和专业发展中坚持“创意融合技术、设计传承文化”的信念,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提升教学质量,为陕西及沿海城市纺织服装行业培养了一大批应用型的服装专门人才。2016年荣获 “全国纺织服装教育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近年来,我院在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和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方面做了相关探索和尝试。
5 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
教学资源涵盖面较广,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进行论述。
5.1 教师。
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其自身素质的高低和知识储备对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上,除了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外,还逐步增加翻转课堂的教学比例,向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观念靠拢,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每位老师不断学习和补充行业和学科的前沿知识,关注教学研究、教学方法和科研,充实自己,使自身强大,才能更好的胜任教学工作。老教师做好“传、帮、带”,展示引导教学的表率作用;年轻教师则发挥自身的优势,利用网络资源完成高质量教学课件;在暑假期间去企业进行数周的实践,积累生产一线经验,不断提升专业实践能力;90%以上的老师参加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并获得了相关证书。大家齐心协力,构建一个优质教师团队。
5.2 导师制。
2016年,服装专业本科生开始实行导师制,即每位导师配备3-6名学生,利用业余时间,采用头脑风暴发、理论分析法、讨论法、辩论法等各种形式从人际关系、礼仪规范、着装要求、求职要领、人文关怀、行业前景、专业热情培养、专业大赛、职业规划、互联网+等各个方面进行指导和互动,全权负责该组学生的素质培训和毕业设计,同时负责学生毕业后的信息反馈、业绩、升职等信息的收集,实行全程监管。这种模式,使得学生入学后及早接触专业老师,提前培养专业兴趣,及时解答专业上的疑惑,热爱专业,早日进入专业角色。同时导师在及时了解学生的特长后,便于因材施教,挖掘学生潜力,让每个同学都提前成长,做最好的自己。 5.3 实验室。
服装专业拥有服装生产实训中心和服装电脑设计实验室,前者有六十多台套服装机械设备,可完成服装的制版、裁剪、制作与整烫,后者以服装制版CAD、服装设计CAD、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的教学为主。
为了鼓励学生多设计多制作各类服装,充分提高场地和设备的利用率,学院将该实训中心的开放时间设为08:00-22:00,周末也正常开放。安排专人负责设备维修和解答学生的制作工艺问题。新生从大一开始就有服装工艺课,到大二结束时,已经完成了裤装、裙装、衬衣、马甲、西服、大衣、旗袍等服装的设计与制作,具有很好的动手制作能力。部分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室的订单,也是利用业余时间在这里完成。计划下一步在实训中心配置触屏电脑,里面有自行录制的服装制作工艺的教学录像,便于学生随时调取查看,满足不同的学习需要。在服装设计电脑实验室里,引入服装流行资讯数据库接口,方便教师和学生及时查阅最新的流行资讯,了解最新的服装流行趋势和动态。
5.4 校企合作。
目前学院已经和陕西伟志集团、榆林七只羊服饰有限责任公司、山东海思堡服装服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近三十家服装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合作内容包括学生实习就业、产品研发、技术服务等项目。通过和校企合作企业开座谈会,深入了解企业需求,探討人才培养细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调整部分教学内容,以满足企业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院领导在2016年考察了浙江海宁皮革时尚产业园、海宁许村家纺、濮院羊毛衫市场之后,逐渐把专业方向向着这些领域倾斜,不仅新增加了金佰利纺织有限公司等家纺企业作为校企合作单位,同时也开设了家用纺织品设计、毛衫设计等专业方向课,以期逐步扩大专业数量,扩大就业的行业群和职业群。
5.5 校馆合作。
西安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西安半坡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国第一座史前遗址博物馆,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安旅游十大景点”之一,“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之一。半坡遗址揭示了距今大约6000多年前的一处典型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母系氏族聚落的社会组织、生产生活、经济形态、婚姻状况、风俗习惯、文化艺术等丰富的文化内涵。2016年,我院与半坡博物馆首次合作,举办了第一届“半坡服饰文化设计大赛”,同学们将国宝人面鱼纹等半坡特有的文化元素融入到服装设计中,为半坡博物馆设计了十余个系列近100套服装。同年该大赛获奖作品在成都博博会上展出,获得了一致好评。2017年第二届“半坡服饰文化设计大赛”如期举行,设计作品从服装扩大到馆服、服饰配件和文化创意产品,除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外,延续文化和美学传承,扩大西安旅游知名度外,还希望借助半坡文化创意产品丰富西安旅游市场,提升西安旅游形象。这种合作模式以及一系列文化活动的举办,使得我院成为国内校馆合作的先行者。
5.6 服装大赛。
参加国内服装大赛,是拓展学生设计思路、提高设计能力、开阔眼界的一个渠道,也是检验教学实力的一面镜子。实行导师制后,除了导师指导学生参赛外,还请设计课老师对学生进行专门辅导,并将课程作业与参赛相结合,有效地解决了作业与参赛之间的冲突。先后获得了第二十届“真皮标志杯”中国国际皮革裘皮设计大赛优秀效果图奖、西安中小学校服设计大赛入围奖、陕西省旗袍邀请赛团体三等奖、晋江市首届泳装设计大赛入围奖等奖项,取得了一定成绩。
6 结语
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的研究和使用价值。各学校只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探索和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就一定能培养出新形式下符合社会和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2015
[2] 郑晓梅.应用型人才与技术型人才之辨析——兼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J].现代教育科学,2005,(01):10-12.
[3] 刘焕阳,韩延伦.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及其体系建设[J].教育研究,2012,33(12):67-70+83.
[4] 郑春元.近十年民办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综述[J].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14,(6)
基金项目: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B201618;
作者简介:周莉英,副教授,教学副院长,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服装专业教育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