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校是一所农村初中校,办学条件相对落后,缺少设备,更缺少资金的支撑。没有信息技术设备,还要在信息时代不落后于其他学校,怎么办?等和靠绝对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靠自己努力去寻找机会、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好现有信息技术设备来提高教师的水平和教学质量。就这样,在短短4年里,在我们的努力下,我校的信息技术环境和教师们的教学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学校在数字课堂研究中获益
2009年初,为方便学校开展物理、化学和生物教学,区教委给学校调拨了7套数字实验室设备。但说实话,这些设备更适合在高中用,初中能用上的不多。没设备的时候着急,有设备了却用不上,更着急。为了把设备用起来,我们可谓煞费苦心,先是邀请工程师到学校给教师们做培训,后来又要求教师们在教学中尽可能多地使用它们,但效果不如人意,教师使用的积极性并不高。
信息技术组的成员并没有因此而失去信心,谁有时间谁就摆弄这些设备。工夫不负有心人,当把这些设备通过无线网络同计算机教室连接起来的时候,我们惊喜地发现,这些设备“活”了。因为这样一来,就可以通过电子教室管理软件和数字实验软件,直观地展示每一小组的实验过程,极大地提高课堂的互动性。我们把这一想法告诉了当时参与我们研究的党立春老师,党老师认真地听取了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植入信息技术元素的想法,非常愿意做一次尝试,并且很快就拿出了一节可以实施的物理课。这次课上,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初步的成功,给了我们继续探索数字化课堂的动力。接下来,学校里很多优秀的教师,如物理教师孟凡利、数学教师李君、英语教师杨林先后加入我们,使研究得以在教学层面迅速开展起来。2011年5月,我校举办了“基于数字课堂教学的实验课及说课展示活动”,大兴区教育信息中心陈志涛主任对我们的课堂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年9月,信息中心委托我校具体实施大兴区的数字课堂应用研究项目,同时拨专款30万购置硬件,软件则走校企合作的路子,搭建云极塾、NEC等各种平台。在信息中心的组织下,我们全程参与了前期调研、设备选型、教与学平台设计等项目研究工作。经信息中心陈主任引荐,北京大学教育学院贾积有教授还到我校指导学校的数字课堂研究工作。经过几个月的实践,数字课堂于2012年3月正式建成。目前参与实验研究的教师已经增至十几人,所涉及的学科有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音乐、信息技术等,且教师们的积极性很高。
数字课堂实验项目的实施,为我校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化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分层教学,确保了学生百分百参与学习活动,同时课堂的互动效率也得到了提高。我校领导也非常重视此项实验研究,决定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数字课堂项目研究领导小组,由10名学科骨干教师为成员的项目研究小组,由6名信息技术骨干教师为成员的项目支撑小组,使数字课堂项目实验有了完善的组织保障。接下来,我们还将深入研究教与学平台的设计、电子资源集成与处理以及如何增强可操作性。最终,让基于平板电脑的课堂、平台、资源进入常态教学。因为只有在常态化的教学实践之中,我们才能总结出基于平板电脑学与教的新模式,真正体现信息技术对教学的革命性影响。
青年教师在大赛中成长
参加NOC大赛加快了我校信息化进程,同时也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2010年,我校只有杨林老师一人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参加第八届NOC大赛。结果他首次参赛便获得了全国一等奖。
杨林老师的成功激励着有理想、有抱负的其他年轻教师们。看到教师们跃跃欲试,学校信息技术组积极为教师们搭建平台,成立了一个以杨林为核心、以信息技术组为指导、以一线教师为主要参与者的小型研修团队。大家经常聚在一起研究探讨,在不断完善中进步。
2011年,在第九届NOC大赛中,我校进入决赛的5位教师,获得3个一等奖(其中2个创新大奖)、2个二等奖的好成绩。杨林老师更是受邀在现场为全国的参赛选手做说课展示。
随着数字教室的建成,教师们探索研究的脚步也越行越远。每周,数字教室中都会有实验教师进行研究课。2012年7月28日~30日,在北京举行的第十届NOC现场决赛活动中,我校9名青年教师从来自全国各地的4000余名教师们中脱颖而出,共获得一等奖5个(其中创新大奖一个)、二等奖4个。我校李君老师受大会组委会邀请,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师做现场说课展示,充分展示了我校青年教师的风采。
三届NOC大赛,我校教师获得的成绩可谓节节攀升,更重要的是,参与国家级比赛让教师们得到了历练,视野得到了开阔,很多教师还因此被评为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实现了快速成长。
信息技术平台使教学更高效
在我校,信息技术已不再是辅助教学的支持手段,而成为课堂教学的引领者。我们在研究中充分发挥各种平台的优势,针对学科特色、教学环境开展教学——
班班通备授课系统平台实现远程授课,每个班级里都有网络连通教育资源平台,师生可随时到远程数据库内查找自己需要的教学资料。
三分屏录播系统平台的使用,弥补了学生之前无法进行课前导学、课后学习的这一不足。学生回家后登录平台可继续学习。
数字课堂为教师搭建了备授课的资源管理库,实现了备课、讲课、学习全数字化。学校实现了从环境、资源到应用的数字化。
数字课堂管理系统平台是基于师生互动的平台,高效快捷的多方交互使教师摆脱了黑板和讲台的束缚。学生的学习也不再枯燥乏味,变得轻松愉快。
(作者单位:北京第十四中学大兴安定分校)
学校在数字课堂研究中获益
2009年初,为方便学校开展物理、化学和生物教学,区教委给学校调拨了7套数字实验室设备。但说实话,这些设备更适合在高中用,初中能用上的不多。没设备的时候着急,有设备了却用不上,更着急。为了把设备用起来,我们可谓煞费苦心,先是邀请工程师到学校给教师们做培训,后来又要求教师们在教学中尽可能多地使用它们,但效果不如人意,教师使用的积极性并不高。
信息技术组的成员并没有因此而失去信心,谁有时间谁就摆弄这些设备。工夫不负有心人,当把这些设备通过无线网络同计算机教室连接起来的时候,我们惊喜地发现,这些设备“活”了。因为这样一来,就可以通过电子教室管理软件和数字实验软件,直观地展示每一小组的实验过程,极大地提高课堂的互动性。我们把这一想法告诉了当时参与我们研究的党立春老师,党老师认真地听取了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植入信息技术元素的想法,非常愿意做一次尝试,并且很快就拿出了一节可以实施的物理课。这次课上,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初步的成功,给了我们继续探索数字化课堂的动力。接下来,学校里很多优秀的教师,如物理教师孟凡利、数学教师李君、英语教师杨林先后加入我们,使研究得以在教学层面迅速开展起来。2011年5月,我校举办了“基于数字课堂教学的实验课及说课展示活动”,大兴区教育信息中心陈志涛主任对我们的课堂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年9月,信息中心委托我校具体实施大兴区的数字课堂应用研究项目,同时拨专款30万购置硬件,软件则走校企合作的路子,搭建云极塾、NEC等各种平台。在信息中心的组织下,我们全程参与了前期调研、设备选型、教与学平台设计等项目研究工作。经信息中心陈主任引荐,北京大学教育学院贾积有教授还到我校指导学校的数字课堂研究工作。经过几个月的实践,数字课堂于2012年3月正式建成。目前参与实验研究的教师已经增至十几人,所涉及的学科有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音乐、信息技术等,且教师们的积极性很高。
数字课堂实验项目的实施,为我校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化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分层教学,确保了学生百分百参与学习活动,同时课堂的互动效率也得到了提高。我校领导也非常重视此项实验研究,决定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数字课堂项目研究领导小组,由10名学科骨干教师为成员的项目研究小组,由6名信息技术骨干教师为成员的项目支撑小组,使数字课堂项目实验有了完善的组织保障。接下来,我们还将深入研究教与学平台的设计、电子资源集成与处理以及如何增强可操作性。最终,让基于平板电脑的课堂、平台、资源进入常态教学。因为只有在常态化的教学实践之中,我们才能总结出基于平板电脑学与教的新模式,真正体现信息技术对教学的革命性影响。
青年教师在大赛中成长
参加NOC大赛加快了我校信息化进程,同时也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2010年,我校只有杨林老师一人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参加第八届NOC大赛。结果他首次参赛便获得了全国一等奖。
杨林老师的成功激励着有理想、有抱负的其他年轻教师们。看到教师们跃跃欲试,学校信息技术组积极为教师们搭建平台,成立了一个以杨林为核心、以信息技术组为指导、以一线教师为主要参与者的小型研修团队。大家经常聚在一起研究探讨,在不断完善中进步。
2011年,在第九届NOC大赛中,我校进入决赛的5位教师,获得3个一等奖(其中2个创新大奖)、2个二等奖的好成绩。杨林老师更是受邀在现场为全国的参赛选手做说课展示。
随着数字教室的建成,教师们探索研究的脚步也越行越远。每周,数字教室中都会有实验教师进行研究课。2012年7月28日~30日,在北京举行的第十届NOC现场决赛活动中,我校9名青年教师从来自全国各地的4000余名教师们中脱颖而出,共获得一等奖5个(其中创新大奖一个)、二等奖4个。我校李君老师受大会组委会邀请,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师做现场说课展示,充分展示了我校青年教师的风采。
三届NOC大赛,我校教师获得的成绩可谓节节攀升,更重要的是,参与国家级比赛让教师们得到了历练,视野得到了开阔,很多教师还因此被评为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实现了快速成长。
信息技术平台使教学更高效
在我校,信息技术已不再是辅助教学的支持手段,而成为课堂教学的引领者。我们在研究中充分发挥各种平台的优势,针对学科特色、教学环境开展教学——
班班通备授课系统平台实现远程授课,每个班级里都有网络连通教育资源平台,师生可随时到远程数据库内查找自己需要的教学资料。
三分屏录播系统平台的使用,弥补了学生之前无法进行课前导学、课后学习的这一不足。学生回家后登录平台可继续学习。
数字课堂为教师搭建了备授课的资源管理库,实现了备课、讲课、学习全数字化。学校实现了从环境、资源到应用的数字化。
数字课堂管理系统平台是基于师生互动的平台,高效快捷的多方交互使教师摆脱了黑板和讲台的束缚。学生的学习也不再枯燥乏味,变得轻松愉快。
(作者单位:北京第十四中学大兴安定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