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前油田“以水为先”的注采形势下,为地层注入优质合格水是增油助产的关键,因此污水水质处理工作就成为油田开发的重中之重。2017年,史南联合站以“创先争优、精细管理”为目标,在探索中形成了污水“一体化”精细管理体系,实现了污水处理指标稳定。
关键词:污水水质处理;精细管理;一体化
一、污水“一体化”精细管理法的选题背景
油田开发已进入中后期,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注水采油效果及地层结构,如果水质不合格,就会堵塞地层,增加注水压力,减少产油量。因此,必须严格的控制污水水质各项指标。2017年采油厂要求,史南联合站的外输水质指标由原来的C1级水质提高到A3级别,史南联合站根据指标新要求带来的管理新难度提出新方法,制定出保障水质处理稳定,有效改善水质,行之有效的污水“一体化”精细管理法。
二、污水“一体化”精细管理法的内容
1、建立污水站经济运行模板。
全程节点分析研究,明确水质影响主因,我们探索建立了污水站经济运行模板。规范了五大岗位经济运行图版,分别是史南污水岗污水外输经济运行图版,史南收油排泥经济运行图版、化验经济运行图版、过滤操作经济运行图版、加药岗经济运行图版。每个运行图版中涵盖了该岗位下的所有监控点。每个监控点的设备设施都设定了最佳运行参数,并列举了异常运行状况及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法。为设备异常状况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2、以水质的形成机理为切入点,开展防腐、防垢、配比筛选药剂。从史南联外输水分析可以看出,污水矿化度较高,含盐量大,导电性强,加剧管壁的腐蚀。
因此,针对水质的这些特点,及时联系厂家开展了防腐、防垢药剂的评价实验,结合现场工艺,开展加药参数优化研究,明确加药位置、加药频次、加药量,根据日常对游离水及原水的化验监控情况,及时合理调整加药方法。
3、严抓“除油、排泥、过滤”三个重要环节,保障水质稳定达标
我们结合污水站流程,对标分析,明确了“除油、排泥、过滤”三个水质管理的关键环节,并为每个环节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
(1)除油階段应用“高界面”“控液位”“勤收油”九字管理法。
将三座三相分离器油水界面由1.2-1.5m提升至1.4-1.8m液位运行;两座500m3除油罐严格控制液位在5.5m以上运行;每天定时量油,油厚严格控制在20cm以内。采取连续小排量的收油方式,避免大排量收油对水质产生冲击。
(2)排泥段实行“三个一”阶梯排泥管理法
为将沉降下来的大量污泥排出去,我们摸索出“一天静压排泥一次,一月水罐排空一次,一季度人工强制清罐一次”的“三个一”阶梯排泥管理法,将污泥高度控制在1.5米以内,保障了后端过滤器进口的污水水质。
(3)过滤段实行“精细过滤分级管理”
污水过滤器是污水站水质处理的末端设施,也是确保污水达标出站的最后“屏障”。史南联污水站将指标分解到每个压力表、取样口,每个节点严格抓好落实。2017年一季度,史南污水站站过滤器后污水含油、悬浮固体指标全部达到A3级标准,水质达标率由2016年同期84.5%提高至96.0%。
三、水质“一体化”精细管理法的实施
(一)实施史南分离器工艺改造,提升分离器油水分离效果
史南联来液因泡沫油多,无法做到低含水计量监控,通过改进,将分离器凡尔阀座由DN150改为DN100,保证其调节的灵敏度,将三台分离器质量流量计全部前移至凡尔前端,流量计与分离器内液体受压一致,使史南联分离器出液自动调整运行。确保分离器最佳出水水质。
(二)充分利用余热,提升外输污水至过滤罐的水温,达到良好的除油效果。
温度对水质的影响是很明显的,我们根据3队污水温度较高(75℃)的有利条件,对原掺水流程进行改造,由总水路取水改为单独从3队水路取水,并改变以往压力缓冲罐的出口掺水为进口掺水,通过安装水表实现掺水量的精确调控。改造后史南联外输污水提升了10℃,大大减少了污水含油量。
(三)优化供水流程
为做到每一条管线的流程走向都经济合理,2017年前三季度对站内供水流程进行了优化。史南联在经过效益分析评价过程中,发现污水外供流程存在不合理现象:一是装水台流程的水用途是洗井,对水质没有要求,无需使用处理水。二是梁十三注配注水量与实际需求水量相差很大,梁13-31井配注100方,实际注水能力才30方,经过对6口注水井一一核实,发现梁十三注水量实际每天只需250方。于是采取了以下三个措施:第一,将史南污装水台流程改至郝现联调水管线上,不走任何水处理过程,减少污水处理量150方。第二,停一台柱塞泵,梁十三每日配注水量由450方降至250方,减少史南污外供水量200方每日。
史南联污水外供流程有三条:第一条是史南污至史100注供水流程,每天供水3200方;第二条是史南污至梁十三注水站水质,每天供水450方;第三条是史南污至史南装水台,每天供水150方。
四、污水“一体化”精细管理法的实施效果
自2017年初实施污水“一体化”精细管理法以来,管理局监测五项指标全部达标,总达标率为100%。有效的解决了水质不稳定难题,在提升水质指标、保持水质处理平稳方面和降本增效带来的经济效益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并在创新管理成果,合理优化资源,提高现场管理水平培育等方面均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关键词:污水水质处理;精细管理;一体化
一、污水“一体化”精细管理法的选题背景
油田开发已进入中后期,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注水采油效果及地层结构,如果水质不合格,就会堵塞地层,增加注水压力,减少产油量。因此,必须严格的控制污水水质各项指标。2017年采油厂要求,史南联合站的外输水质指标由原来的C1级水质提高到A3级别,史南联合站根据指标新要求带来的管理新难度提出新方法,制定出保障水质处理稳定,有效改善水质,行之有效的污水“一体化”精细管理法。
二、污水“一体化”精细管理法的内容
1、建立污水站经济运行模板。
全程节点分析研究,明确水质影响主因,我们探索建立了污水站经济运行模板。规范了五大岗位经济运行图版,分别是史南污水岗污水外输经济运行图版,史南收油排泥经济运行图版、化验经济运行图版、过滤操作经济运行图版、加药岗经济运行图版。每个运行图版中涵盖了该岗位下的所有监控点。每个监控点的设备设施都设定了最佳运行参数,并列举了异常运行状况及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法。为设备异常状况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2、以水质的形成机理为切入点,开展防腐、防垢、配比筛选药剂。从史南联外输水分析可以看出,污水矿化度较高,含盐量大,导电性强,加剧管壁的腐蚀。
因此,针对水质的这些特点,及时联系厂家开展了防腐、防垢药剂的评价实验,结合现场工艺,开展加药参数优化研究,明确加药位置、加药频次、加药量,根据日常对游离水及原水的化验监控情况,及时合理调整加药方法。
3、严抓“除油、排泥、过滤”三个重要环节,保障水质稳定达标
我们结合污水站流程,对标分析,明确了“除油、排泥、过滤”三个水质管理的关键环节,并为每个环节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
(1)除油階段应用“高界面”“控液位”“勤收油”九字管理法。
将三座三相分离器油水界面由1.2-1.5m提升至1.4-1.8m液位运行;两座500m3除油罐严格控制液位在5.5m以上运行;每天定时量油,油厚严格控制在20cm以内。采取连续小排量的收油方式,避免大排量收油对水质产生冲击。
(2)排泥段实行“三个一”阶梯排泥管理法
为将沉降下来的大量污泥排出去,我们摸索出“一天静压排泥一次,一月水罐排空一次,一季度人工强制清罐一次”的“三个一”阶梯排泥管理法,将污泥高度控制在1.5米以内,保障了后端过滤器进口的污水水质。
(3)过滤段实行“精细过滤分级管理”
污水过滤器是污水站水质处理的末端设施,也是确保污水达标出站的最后“屏障”。史南联污水站将指标分解到每个压力表、取样口,每个节点严格抓好落实。2017年一季度,史南污水站站过滤器后污水含油、悬浮固体指标全部达到A3级标准,水质达标率由2016年同期84.5%提高至96.0%。
三、水质“一体化”精细管理法的实施
(一)实施史南分离器工艺改造,提升分离器油水分离效果
史南联来液因泡沫油多,无法做到低含水计量监控,通过改进,将分离器凡尔阀座由DN150改为DN100,保证其调节的灵敏度,将三台分离器质量流量计全部前移至凡尔前端,流量计与分离器内液体受压一致,使史南联分离器出液自动调整运行。确保分离器最佳出水水质。
(二)充分利用余热,提升外输污水至过滤罐的水温,达到良好的除油效果。
温度对水质的影响是很明显的,我们根据3队污水温度较高(75℃)的有利条件,对原掺水流程进行改造,由总水路取水改为单独从3队水路取水,并改变以往压力缓冲罐的出口掺水为进口掺水,通过安装水表实现掺水量的精确调控。改造后史南联外输污水提升了10℃,大大减少了污水含油量。
(三)优化供水流程
为做到每一条管线的流程走向都经济合理,2017年前三季度对站内供水流程进行了优化。史南联在经过效益分析评价过程中,发现污水外供流程存在不合理现象:一是装水台流程的水用途是洗井,对水质没有要求,无需使用处理水。二是梁十三注配注水量与实际需求水量相差很大,梁13-31井配注100方,实际注水能力才30方,经过对6口注水井一一核实,发现梁十三注水量实际每天只需250方。于是采取了以下三个措施:第一,将史南污装水台流程改至郝现联调水管线上,不走任何水处理过程,减少污水处理量150方。第二,停一台柱塞泵,梁十三每日配注水量由450方降至250方,减少史南污外供水量200方每日。
史南联污水外供流程有三条:第一条是史南污至史100注供水流程,每天供水3200方;第二条是史南污至梁十三注水站水质,每天供水450方;第三条是史南污至史南装水台,每天供水150方。
四、污水“一体化”精细管理法的实施效果
自2017年初实施污水“一体化”精细管理法以来,管理局监测五项指标全部达标,总达标率为100%。有效的解决了水质不稳定难题,在提升水质指标、保持水质处理平稳方面和降本增效带来的经济效益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并在创新管理成果,合理优化资源,提高现场管理水平培育等方面均收到了很好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