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生“早恋”是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家庭因素、学生自身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把初中生“早恋”归纳为“爱慕型”、“引诱型”、“好奇型”、“逆反型”等几个类别,针对初中生“早恋”的成因、程度、个性差异,提出了初中生“早恋”现象的教育方法。
【关键词】初中生;早恋;成因;对策
学生“早恋”是指学生在缺乏社会经验,思想不成熟,意志不坚定,不懂得选择恋人必须考虑的一些条件等的情况下,只凭对异性幼稚的感情而缺乏理智的过早谈请说爱的行为。近年来,这种“早恋”现象,在初中生中较为普遍,引起了社会、学校和家长的普遍关注。作为教育者要加强对他们的性心理和性道德进行教育,究竟如何帮助这些“早恋”的学生摆脱感情上的纠葛,使之专注于学习,健康地成长,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一大重要课题。
一、初中生“早恋”现象的原因探讨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并未注重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各种文化、娱乐和环境等方面的建设,很少有适合的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各种文化、娱乐,也导致青少年的注意力、精力“误入歧途”。
(二)学校教育方面的不足
现在的一些初中学校,不注重为学生创造一个紧张、丰富、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一些学校对学生“早恋”现象认识不统一、步调不一致,迟迟不能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遏制;一些学校作思想工作的负责人认为“早恋”是“人之常情”,不足为奇,听之任之;结果铸成大错。
(三)家庭因素方面的影响
一方面,子女在校学习,家长在外工作或办厂或出国,减少了对子女的监督和教育。另一方面,家长本身素质的不同,对子女涉及“早恋”未能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有的家长认为孩子长大了,会谈情说爱,是“有出息”的表现。
(四)学生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基础
近来年,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少年性成熟的时间普遍提高了1至2年。少年接受的有关信息刺激越多,性意识的觉醒与要求发展越快。其冲击力就越大。
二、初中生“早恋”现象的类型分析
经调查和分析,初中生“早恋”可归纳为以下几类:一是日常积累起来的或由于某种机会,某此活动而产生的对异性的好感,即“爱慕型”;二是受社会的某些不良观念的影响或驱使如“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没有情人是废物”等价值观的影响,或是受色情书刊、录像的诱惑,流氓坏人的引诱,属于“引诱型”;三是出于对异性的好奇或为补偿感情的空虚,而去体验一下恋爱滋味,属于“好奇型”或“补偿型”;四是为了将来所谓的“打基础”,“积累经验”;五是在两性交往中,受到不恰当的干预所产生的逆反心理的驱使,如“你不让我谈,我偏谈给你看”,属于“逆反型”;六是为维护某种面子或自尊,如“别人都谈上了,我岂能落后”,更可笑的是“肥水不流外人田”等等,从而导致“早恋”现象呈愈演愈烈之势。
三、初中生“早恋”现象的教育方法
(一)杜绝学生“早戀”重在预防
1.利用媒体消除男女生理差异的神秘感
笔者经常请校医金和平老师来上生理卫生课,便组织学生到电教室看陈一筠教授主编的《青春期教育》VCD,使学生懂得男女不同的生理结构特点,以及男生女生如何交往,女生如何保护自己,女生怎样在陌生人面前说“不”字,看后效果很好。
2.利用校园生活来消除男女心理的神秘感
作为教育者要注重为学生创造一个生活情趣纯洁,生活情调高尚,生活内容丰富的健康、进取的学习生活氛围,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活动背景,使每个学生的精力都能健康地发挥。如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二)萌芽期的“早恋”淡化处理
多数学生的“早恋”行为是不稳定的爱恋关系,多半是某种“生理性”的反映,或是对电影电视、社会上成年人恋爱的“模仿”。他们还不懂得什么是爱情,因此不要过分认定他们的“恋爱”行为,要从“爱”的尺度上给予淡化,并极力转移他们这方面的“追求”。
(三)成长期的“早恋”多方教育
“早恋”的学生往往把谈恋爱作为第一事情去做,耗费大量的精力,“早恋”成为学生们学习的阻力,这无异于舍本求末。如果学生能有较为正确的恋爱观,又能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教育者可加以谆谆诱导,教育他们把恋爱作为上进的强大动力,化阻力为动力。
(四)成熟期的“早恋”巧抓时机
有时,当学生的“早恋”处于开始阶段,他们还不能深刻理解“早恋”的危害,而抓苗头,就采取“欲擒故纵”法,让其适当发展。等到事态的发展到了关键的时刻,再择机适时进行解剖,诱导他们进行深省,激发他们自我教育,达到“只有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的教学效果。
(五)“堕落型”的“早恋”挽救为主
面对“堕落型”的“早恋”学生,教育者要主动与家庭和社会相互配合,通力合作,协调一致地对“早恋”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引导乃至挽救。尤其是班主任不仅要主动与家长互通情况,更要和家长相互磋商、规劝其转变不良的教育方式,还要及时与社会各有关部门取得联系,予以制止、打击、取缔,以保护学生健康成长。
总之,作为教育者应面对现实,根据不同情况加以不同的指导和教育,并需要和社会、学校、家长的通力配合,共同努力,使“早恋”学生早日摆脱感情上的纠葛,从而扬起青春的风帆,驶向理想的彼岸。
参考文献:
[1]陈宇.班主任工作十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15-18,31
[2]钟志农.班主任心育活动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51-53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南白象中学
【关键词】初中生;早恋;成因;对策
学生“早恋”是指学生在缺乏社会经验,思想不成熟,意志不坚定,不懂得选择恋人必须考虑的一些条件等的情况下,只凭对异性幼稚的感情而缺乏理智的过早谈请说爱的行为。近年来,这种“早恋”现象,在初中生中较为普遍,引起了社会、学校和家长的普遍关注。作为教育者要加强对他们的性心理和性道德进行教育,究竟如何帮助这些“早恋”的学生摆脱感情上的纠葛,使之专注于学习,健康地成长,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一大重要课题。
一、初中生“早恋”现象的原因探讨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并未注重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各种文化、娱乐和环境等方面的建设,很少有适合的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各种文化、娱乐,也导致青少年的注意力、精力“误入歧途”。
(二)学校教育方面的不足
现在的一些初中学校,不注重为学生创造一个紧张、丰富、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一些学校对学生“早恋”现象认识不统一、步调不一致,迟迟不能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遏制;一些学校作思想工作的负责人认为“早恋”是“人之常情”,不足为奇,听之任之;结果铸成大错。
(三)家庭因素方面的影响
一方面,子女在校学习,家长在外工作或办厂或出国,减少了对子女的监督和教育。另一方面,家长本身素质的不同,对子女涉及“早恋”未能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有的家长认为孩子长大了,会谈情说爱,是“有出息”的表现。
(四)学生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基础
近来年,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少年性成熟的时间普遍提高了1至2年。少年接受的有关信息刺激越多,性意识的觉醒与要求发展越快。其冲击力就越大。
二、初中生“早恋”现象的类型分析
经调查和分析,初中生“早恋”可归纳为以下几类:一是日常积累起来的或由于某种机会,某此活动而产生的对异性的好感,即“爱慕型”;二是受社会的某些不良观念的影响或驱使如“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没有情人是废物”等价值观的影响,或是受色情书刊、录像的诱惑,流氓坏人的引诱,属于“引诱型”;三是出于对异性的好奇或为补偿感情的空虚,而去体验一下恋爱滋味,属于“好奇型”或“补偿型”;四是为了将来所谓的“打基础”,“积累经验”;五是在两性交往中,受到不恰当的干预所产生的逆反心理的驱使,如“你不让我谈,我偏谈给你看”,属于“逆反型”;六是为维护某种面子或自尊,如“别人都谈上了,我岂能落后”,更可笑的是“肥水不流外人田”等等,从而导致“早恋”现象呈愈演愈烈之势。
三、初中生“早恋”现象的教育方法
(一)杜绝学生“早戀”重在预防
1.利用媒体消除男女生理差异的神秘感
笔者经常请校医金和平老师来上生理卫生课,便组织学生到电教室看陈一筠教授主编的《青春期教育》VCD,使学生懂得男女不同的生理结构特点,以及男生女生如何交往,女生如何保护自己,女生怎样在陌生人面前说“不”字,看后效果很好。
2.利用校园生活来消除男女心理的神秘感
作为教育者要注重为学生创造一个生活情趣纯洁,生活情调高尚,生活内容丰富的健康、进取的学习生活氛围,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活动背景,使每个学生的精力都能健康地发挥。如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二)萌芽期的“早恋”淡化处理
多数学生的“早恋”行为是不稳定的爱恋关系,多半是某种“生理性”的反映,或是对电影电视、社会上成年人恋爱的“模仿”。他们还不懂得什么是爱情,因此不要过分认定他们的“恋爱”行为,要从“爱”的尺度上给予淡化,并极力转移他们这方面的“追求”。
(三)成长期的“早恋”多方教育
“早恋”的学生往往把谈恋爱作为第一事情去做,耗费大量的精力,“早恋”成为学生们学习的阻力,这无异于舍本求末。如果学生能有较为正确的恋爱观,又能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教育者可加以谆谆诱导,教育他们把恋爱作为上进的强大动力,化阻力为动力。
(四)成熟期的“早恋”巧抓时机
有时,当学生的“早恋”处于开始阶段,他们还不能深刻理解“早恋”的危害,而抓苗头,就采取“欲擒故纵”法,让其适当发展。等到事态的发展到了关键的时刻,再择机适时进行解剖,诱导他们进行深省,激发他们自我教育,达到“只有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的教学效果。
(五)“堕落型”的“早恋”挽救为主
面对“堕落型”的“早恋”学生,教育者要主动与家庭和社会相互配合,通力合作,协调一致地对“早恋”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引导乃至挽救。尤其是班主任不仅要主动与家长互通情况,更要和家长相互磋商、规劝其转变不良的教育方式,还要及时与社会各有关部门取得联系,予以制止、打击、取缔,以保护学生健康成长。
总之,作为教育者应面对现实,根据不同情况加以不同的指导和教育,并需要和社会、学校、家长的通力配合,共同努力,使“早恋”学生早日摆脱感情上的纠葛,从而扬起青春的风帆,驶向理想的彼岸。
参考文献:
[1]陈宇.班主任工作十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15-18,31
[2]钟志农.班主任心育活动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51-53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南白象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