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角色游戏,在幼儿园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在目前的幼儿园角色游戏中,许多儿童处于“被动型”状态,在角色游戏活动过程中显得较为消极被动,不能获得充分游戏的权利和发展权。本文中提出了造成儿童在角色游戏中处于“被动型”的原因以及使幼儿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的对策。希望能促进每个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富有个性地主动发展,提升幼儿园角色游戏的品质。
关键词:角色游戏;被动型;主动型
一、角色游戏的含义及特点:
角色游戏是幼儿园的主要游戏形式之一,它是指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它是培养幼儿创造力、想象力的理想载体,能有效促进每个幼儿的个性发展。角色游戏的特点是幼儿的创造性以及游戏内容反映社会生活的社会性,是幼儿以角色扮演为主要表征手段,自主表达自己对现实生活和环境的认识、体验、愿望的一种象征性游戏活动。
二、幼儿园角色游戏中存在的问题:
在开展角色游戏中,我们会发现总有一部分幼儿处于“被动”的地位。“被动型”儿童是指在幼儿园角色游戏活动中常常受冷落、被支配、遭排斥,不能获得充分游戏权利和发展权的儿童。同时在这样的游戏中,幼儿不能获得身心愉悦,且有可能还会对其造成一定的心理影响。以下是角色游戏案例。
被观察者小M是幼儿园中班的小女孩。有一天,在参加角色游戏时,她很想当娃娃家的“妈妈”,但老师没请她。娃娃家的“妈妈”也没邀请她成为“家庭成员”。当老师分配其他角色时,小M没有举手,于是她就成了没有去处的人,只能向老师求助:“我要去娃娃家玩。”虽然在老师的帮助下,小M如愿以偿地进入了娃娃家当孩子,可老师刚转身,娃娃家的“妈妈”就“命令”她:“你躺下,如果不听妈妈的话,妈妈打你!”小M无奈地躺在了垫子上,这一躺就是整整六分钟,直到“妈妈”把她和“姐姐”送到“幼儿园”后,她又接着开始坐冷板凳。在这个角色游戏中,小M显然一直处于“被动”参与游戏的状态,当然也不可能体会到游戏的快乐。
三、研究结果及分析: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被动型”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已形成了一定的独特群体现象。从不同年龄段看,小班“被动型”幼儿占幼儿总数的44.28%,中班占35.11%,大班占23.66%。这表明,虽然随着幼儿集体生活经验的日益丰富及教育干预的影响,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动性在不断提高,但“被动型”幼儿在各年龄段都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造成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处于“被动型”状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儿童自身的因素(1)年龄偏低(2)性格内向(3)健康状况欠佳(4)行为不良
2.游戏设置的因素
(1)游戏空间:一方面,游戏项目增多,加之没有充分利用幼儿园已有的空间条件,拥挤的游戏环境容易使幼儿产生心理压抑,不利于他们自主、自由地开展活动。另一方面,一些互相干扰较大的活动被安排在一起,使幼儿不能专注于游戏活动。
(2)游戏内容: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应让幼儿自己提出并确定游戏内容。但我们经常发现由于教师的指定和安排而人为造成“玩不到想玩的游戏”或“老师让我玩的”等现象,结果那些不喜欢某些游戏内容的幼儿就在活动中消极等待;那些游戏水平不高的幼儿就只能旁观游戏,这样造成一部分“被动型”儿童。
(3)游戏材料:年龄小的儿童在幼儿园角色游戏中需要使用与现实物品较接近的结构化玩具,如家具、布娃娃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表征能力的发展,儿童游戏对现实物品的依赖逐渐减少。在游戏材料的投放上,应体现“层次性”原则。在幼儿园角色游戏活动的开展中,投放游戏材料数量的多寡也影响儿童游戏活动。
3.教师缺乏组织指导技能
幼儿园角色游戏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确定游戏内容,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活动。但如果教师不加指导,放任自流,便有可能使游戏往消极方向发展。导致“被动型”儿童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幼儿教师缺乏指导角色游戏的技能,不会观察、指导幼儿游戏。
四、从“被动游戏”到“主动游戏”的策略研究:
“主动型”儿童的含义:主动型儿童是指按自己的愿望和想象开展游戏,在游戏中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兴致、努力地在游戏过程中学习的儿童。我们认为,要通过幼儿园角色游戏对幼儿实施个性化教育,真正促进幼儿自主发展、自由创造,就应该从营造开放的游戏环境、生成新颖的游戏内容、展现隐性的游戏指导、争取家长的协同配合等這几方面入手,提升幼儿园角色游戏的品质,使所有幼儿都能在角色游戏中“主动游戏”。
(一)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
幼儿的知识经验主要来自幼儿园生活、家庭环境和文艺作品,因此带有很大的普遍性;同时也受年龄、社会、地域和时代的制约,又带有很大的特殊性。
(二)教师必须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权利,是幼儿自主、自愿的活动。在角色游戏中,幼儿是主体,对于这一点,教师必须十分明确,才能做到尊重幼儿的意愿调动幼儿的主动性,按“六个自由”的原则指导游戏的开展。
(三)通过观察,进行间接指导。
游戏开始时,教师应该学会观察幼儿想做什么,他们是怎么做的。在观察的基础上,要求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指导方式,对幼儿进行间接指导。
(四)同步家园共育法
在这方面可以采取三项做法,即在组织幼儿角色游戏活动时,通过家园合作,让家长“看得见”“听得到”“亲自做”。
总之,让“被动型”幼儿也能获得充分的游戏权和发展权,才能让每一位孩子都成为游戏的主角,从而真正促进每一个孩子在其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健康发展,提升幼儿园角色游戏的品质。
南京市仙林实验幼儿园光启路分园 江苏南京 何雪
关键词:角色游戏;被动型;主动型
一、角色游戏的含义及特点:
角色游戏是幼儿园的主要游戏形式之一,它是指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它是培养幼儿创造力、想象力的理想载体,能有效促进每个幼儿的个性发展。角色游戏的特点是幼儿的创造性以及游戏内容反映社会生活的社会性,是幼儿以角色扮演为主要表征手段,自主表达自己对现实生活和环境的认识、体验、愿望的一种象征性游戏活动。
二、幼儿园角色游戏中存在的问题:
在开展角色游戏中,我们会发现总有一部分幼儿处于“被动”的地位。“被动型”儿童是指在幼儿园角色游戏活动中常常受冷落、被支配、遭排斥,不能获得充分游戏权利和发展权的儿童。同时在这样的游戏中,幼儿不能获得身心愉悦,且有可能还会对其造成一定的心理影响。以下是角色游戏案例。
被观察者小M是幼儿园中班的小女孩。有一天,在参加角色游戏时,她很想当娃娃家的“妈妈”,但老师没请她。娃娃家的“妈妈”也没邀请她成为“家庭成员”。当老师分配其他角色时,小M没有举手,于是她就成了没有去处的人,只能向老师求助:“我要去娃娃家玩。”虽然在老师的帮助下,小M如愿以偿地进入了娃娃家当孩子,可老师刚转身,娃娃家的“妈妈”就“命令”她:“你躺下,如果不听妈妈的话,妈妈打你!”小M无奈地躺在了垫子上,这一躺就是整整六分钟,直到“妈妈”把她和“姐姐”送到“幼儿园”后,她又接着开始坐冷板凳。在这个角色游戏中,小M显然一直处于“被动”参与游戏的状态,当然也不可能体会到游戏的快乐。
三、研究结果及分析: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被动型”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已形成了一定的独特群体现象。从不同年龄段看,小班“被动型”幼儿占幼儿总数的44.28%,中班占35.11%,大班占23.66%。这表明,虽然随着幼儿集体生活经验的日益丰富及教育干预的影响,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动性在不断提高,但“被动型”幼儿在各年龄段都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造成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处于“被动型”状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儿童自身的因素(1)年龄偏低(2)性格内向(3)健康状况欠佳(4)行为不良
2.游戏设置的因素
(1)游戏空间:一方面,游戏项目增多,加之没有充分利用幼儿园已有的空间条件,拥挤的游戏环境容易使幼儿产生心理压抑,不利于他们自主、自由地开展活动。另一方面,一些互相干扰较大的活动被安排在一起,使幼儿不能专注于游戏活动。
(2)游戏内容: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应让幼儿自己提出并确定游戏内容。但我们经常发现由于教师的指定和安排而人为造成“玩不到想玩的游戏”或“老师让我玩的”等现象,结果那些不喜欢某些游戏内容的幼儿就在活动中消极等待;那些游戏水平不高的幼儿就只能旁观游戏,这样造成一部分“被动型”儿童。
(3)游戏材料:年龄小的儿童在幼儿园角色游戏中需要使用与现实物品较接近的结构化玩具,如家具、布娃娃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表征能力的发展,儿童游戏对现实物品的依赖逐渐减少。在游戏材料的投放上,应体现“层次性”原则。在幼儿园角色游戏活动的开展中,投放游戏材料数量的多寡也影响儿童游戏活动。
3.教师缺乏组织指导技能
幼儿园角色游戏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确定游戏内容,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活动。但如果教师不加指导,放任自流,便有可能使游戏往消极方向发展。导致“被动型”儿童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幼儿教师缺乏指导角色游戏的技能,不会观察、指导幼儿游戏。
四、从“被动游戏”到“主动游戏”的策略研究:
“主动型”儿童的含义:主动型儿童是指按自己的愿望和想象开展游戏,在游戏中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兴致、努力地在游戏过程中学习的儿童。我们认为,要通过幼儿园角色游戏对幼儿实施个性化教育,真正促进幼儿自主发展、自由创造,就应该从营造开放的游戏环境、生成新颖的游戏内容、展现隐性的游戏指导、争取家长的协同配合等這几方面入手,提升幼儿园角色游戏的品质,使所有幼儿都能在角色游戏中“主动游戏”。
(一)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
幼儿的知识经验主要来自幼儿园生活、家庭环境和文艺作品,因此带有很大的普遍性;同时也受年龄、社会、地域和时代的制约,又带有很大的特殊性。
(二)教师必须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权利,是幼儿自主、自愿的活动。在角色游戏中,幼儿是主体,对于这一点,教师必须十分明确,才能做到尊重幼儿的意愿调动幼儿的主动性,按“六个自由”的原则指导游戏的开展。
(三)通过观察,进行间接指导。
游戏开始时,教师应该学会观察幼儿想做什么,他们是怎么做的。在观察的基础上,要求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指导方式,对幼儿进行间接指导。
(四)同步家园共育法
在这方面可以采取三项做法,即在组织幼儿角色游戏活动时,通过家园合作,让家长“看得见”“听得到”“亲自做”。
总之,让“被动型”幼儿也能获得充分的游戏权和发展权,才能让每一位孩子都成为游戏的主角,从而真正促进每一个孩子在其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健康发展,提升幼儿园角色游戏的品质。
南京市仙林实验幼儿园光启路分园 江苏南京 何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