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假的”惹的祸——一节作文课的教学反思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_77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缘起“假的”事件前不久我上了一节《写出人物个性》的作文指导课。为了让学生少走弯路,在学生习作之前,采用病文示错和范文纠正的方法,让学生在评议与比较中明确写作要求:肖像描写不求面面俱到,力求突出人物的特点、性格;语言描写要做到什么人说什么话;动作描写要细致、传神,避免概述化;心理描写要形象化。最后设置练笔环节“我写你猜”,即运用一种或多种描写方法写班里的一位同学,写后大家猜。
其他文献
对很多学生来说,作文是一件苦差事。然而,教师批改越认真,学生越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去修改,对作文反而越来越惧怕了。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更科学、更有效地进行作文评改,既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能够把广大教师从评改作文的苦海中解脱出来。  二十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使我深刻体会到,学生只有参与整个写作与评改的过程,成为写作与评改的主人,作文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在新课改不断深化的今天,培养学生
非智力因素,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但直接制约认知过程,表现为它对认知过程的动力作用、定向和影响作用、维持和调节作用、弥补作用。融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学习情境和教学艺术、对学生的肯定,这些非智力因素将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智力的发展。  一、师生关系决定教学质量   师生关系融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要想培养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平等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关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
“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进步的靈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中学生物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生物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去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那么,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呢?一、激发创新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夸美纽斯也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