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历史思维能力是历史学科能力的核心,也是历史教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历史思维能力主要是指学生可以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对历史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并且能够再现历史事实,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各种历史现象,评价历史事件,并且能够总结和阐述历史规律。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是广大历史教师的急需关注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历史教学;思维能力;培养;意义;策略
历史学科是一门联系古今、承载人文素质的重要学科,涵盖内容广泛。历史教学大纲明确提出,历史学科的教学目标为培养学生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历史思维是培养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认识过去和现在,并预见未来的智力活动。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思维能力。
一、历史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历史思维能力是历史学科能力的核心,也是历史教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历史思维能力主要是指学生可以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对历史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并且能够再现历史事实,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各种历史现象,评价历史事件,并且能够总结和阐述历史规律。这是一个由表及里的探究过程,也是学生思维方法和品质的训练过程。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历史发展的这条主线,通过不断的思考和探究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质量,使学生能够透过众多的历史事件挖掘其中的历史真相,将历史知识精化、细化。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还能帮助学生从传统的死记硬背知识点的被动学习状态中解放出来,促进思考与探究,提高综合素质,还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构建自己的历史知识体系,从而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价值观、历史观和人生观。
二、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1、转变观念,重视历史学科的思维功能
长期以来受我国应试教学的影响,历史学科定位于对历史知识的简单堆砌,闭卷考试就是背,开卷考试就是抄,普遍认为历史学习是不需要动脑的,只是简单而机械地记忆历史信息。教师不重视,学生不喜爱,将历史课当成故事课,玩耍课,只是在考试前突击几天来机械地应付考试,忽视了历史学科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的重要性与独特性,这样的教学观念本身就是错误的。观念是行动的向导,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会直接产生什么样的教学行为。要在历史学科中培养学生的思维,首先进就要转变落后的教学观念,改变历史无用论的错误认识,要明确“历史不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要认识到历史学科是一门思维性很强的学科,这一点是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只有教师在思想上重视,观念上更新,更加重视历史学科的人文性、思维性,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为学生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历史课堂,引导学生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思考与思维,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获取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用历史思辨的眼光来进行思考,从而促进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2、精准把握历史教材,让知识结构整体化
要教好历史,教师首先要掌握教材的系统性,重点、难点和关键,做到透彻掌握,融会贯通,让自己的思想感情与教材中包含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挖掘教材内在的智力因素,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从宏观的高度把握教材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古今中外历史知识的纵横联系中思考、提炼出开发学生智能的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将知识结构整体化。知识结构的整体化就是打破当前逐章逐节的间断性教学,建立以单元为环节的连续性教学,构建单元知识结构体系,通过正确认识历史事件、人物后将历史与现在可比性去发挥想象,或用历史的眼光看待现代问题,或者去认识解决某一新的问题来加强培养学生对历史事物的整体性认识的能力。
3、结合实际学情,因材施教
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时,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来进行,根据学生知识水平、智力差异、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不同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让优者更优,差者转优的原则,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训练,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既要掌握学生的整体情况,有要分析和把握每个学生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指导。比如:针对智力发达的学生,在抓好基础的同时,加大学生掌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并进行强化训练,让学生变得更加优秀。针对智力低下的学生,那就让学生以掌握基础知识为主,并进行适当的训练,使差生逐渐跟上学习的队伍,增强信心,甚至会逐步走进优等生的行列。针对智力较好的学生,但又不想下苦功夫的同学,这些学生普遍很有潜力,却怕吃苦,学习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针对这些学生,应当强化听课和学习效率,树立他们不怕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挖掘他们内在的潜能,使他们逐渐改变以前是思想和习惯,真正跨进优生的队伍中去。教师只有摸清了学生的这些特点,对能力的培养才能有的放矢,才能与学生一起共同完成教学的任务。
4、激发初中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习兴趣是直接维持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部原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多元化、开放式的历史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运用直观形象的语言、图片、图表、教学电视和幻灯等形式,多角度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兴趣。组织课外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走出小课堂,步入大课堂,利用星期天、节假日带学生参加并考察古遗址、文物或古代名人故居等。使用问题教学,教师要设计过程和途径,让学生去参与,创造一种师生平等的民主环境,形成互相论辩问难、各抒己见、激烈讨论、探索争鸣的活跃气氛,激发学生发现的冲动和热情,调动学生大脑进行积极的思维,进行有意义的发现。问题的提出需要由浅入深、从易到难,适时、适度地启发,形成一条问题链,引导学生拾级而上。教师要注意进行及时点拨和指导,使问题在学生的讨论和交流中解决,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情绪、活跃了课堂气,还能使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增长知识,提高学生分析、比较和概括总结的能力。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不能以单一的标准去要求不同的学生,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三、总结
历史思维能力是历史学科能力的核心,也是历史教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是刻不容缓的重要问题,教师应突破旧思维,跟上新形势,以最大的热忱投入到历史教学之中,继续探索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使中学的历史教学迈向一个新的平台。
参考文献
[1]张学松.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養探究.学周刊.2017
[2]王蕾.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周刊.2017
[3]刘志成.浅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读写算.2015
[4]宁莉.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路径探究.2019
关键词:历史教学;思维能力;培养;意义;策略
历史学科是一门联系古今、承载人文素质的重要学科,涵盖内容广泛。历史教学大纲明确提出,历史学科的教学目标为培养学生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历史思维是培养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认识过去和现在,并预见未来的智力活动。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思维能力。
一、历史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历史思维能力是历史学科能力的核心,也是历史教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历史思维能力主要是指学生可以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对历史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并且能够再现历史事实,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各种历史现象,评价历史事件,并且能够总结和阐述历史规律。这是一个由表及里的探究过程,也是学生思维方法和品质的训练过程。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历史发展的这条主线,通过不断的思考和探究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质量,使学生能够透过众多的历史事件挖掘其中的历史真相,将历史知识精化、细化。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还能帮助学生从传统的死记硬背知识点的被动学习状态中解放出来,促进思考与探究,提高综合素质,还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构建自己的历史知识体系,从而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价值观、历史观和人生观。
二、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1、转变观念,重视历史学科的思维功能
长期以来受我国应试教学的影响,历史学科定位于对历史知识的简单堆砌,闭卷考试就是背,开卷考试就是抄,普遍认为历史学习是不需要动脑的,只是简单而机械地记忆历史信息。教师不重视,学生不喜爱,将历史课当成故事课,玩耍课,只是在考试前突击几天来机械地应付考试,忽视了历史学科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的重要性与独特性,这样的教学观念本身就是错误的。观念是行动的向导,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会直接产生什么样的教学行为。要在历史学科中培养学生的思维,首先进就要转变落后的教学观念,改变历史无用论的错误认识,要明确“历史不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要认识到历史学科是一门思维性很强的学科,这一点是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只有教师在思想上重视,观念上更新,更加重视历史学科的人文性、思维性,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为学生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历史课堂,引导学生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思考与思维,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获取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用历史思辨的眼光来进行思考,从而促进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2、精准把握历史教材,让知识结构整体化
要教好历史,教师首先要掌握教材的系统性,重点、难点和关键,做到透彻掌握,融会贯通,让自己的思想感情与教材中包含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挖掘教材内在的智力因素,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从宏观的高度把握教材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古今中外历史知识的纵横联系中思考、提炼出开发学生智能的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将知识结构整体化。知识结构的整体化就是打破当前逐章逐节的间断性教学,建立以单元为环节的连续性教学,构建单元知识结构体系,通过正确认识历史事件、人物后将历史与现在可比性去发挥想象,或用历史的眼光看待现代问题,或者去认识解决某一新的问题来加强培养学生对历史事物的整体性认识的能力。
3、结合实际学情,因材施教
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时,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来进行,根据学生知识水平、智力差异、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不同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让优者更优,差者转优的原则,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训练,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既要掌握学生的整体情况,有要分析和把握每个学生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指导。比如:针对智力发达的学生,在抓好基础的同时,加大学生掌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并进行强化训练,让学生变得更加优秀。针对智力低下的学生,那就让学生以掌握基础知识为主,并进行适当的训练,使差生逐渐跟上学习的队伍,增强信心,甚至会逐步走进优等生的行列。针对智力较好的学生,但又不想下苦功夫的同学,这些学生普遍很有潜力,却怕吃苦,学习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针对这些学生,应当强化听课和学习效率,树立他们不怕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挖掘他们内在的潜能,使他们逐渐改变以前是思想和习惯,真正跨进优生的队伍中去。教师只有摸清了学生的这些特点,对能力的培养才能有的放矢,才能与学生一起共同完成教学的任务。
4、激发初中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习兴趣是直接维持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部原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多元化、开放式的历史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运用直观形象的语言、图片、图表、教学电视和幻灯等形式,多角度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兴趣。组织课外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走出小课堂,步入大课堂,利用星期天、节假日带学生参加并考察古遗址、文物或古代名人故居等。使用问题教学,教师要设计过程和途径,让学生去参与,创造一种师生平等的民主环境,形成互相论辩问难、各抒己见、激烈讨论、探索争鸣的活跃气氛,激发学生发现的冲动和热情,调动学生大脑进行积极的思维,进行有意义的发现。问题的提出需要由浅入深、从易到难,适时、适度地启发,形成一条问题链,引导学生拾级而上。教师要注意进行及时点拨和指导,使问题在学生的讨论和交流中解决,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情绪、活跃了课堂气,还能使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增长知识,提高学生分析、比较和概括总结的能力。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不能以单一的标准去要求不同的学生,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三、总结
历史思维能力是历史学科能力的核心,也是历史教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是刻不容缓的重要问题,教师应突破旧思维,跟上新形势,以最大的热忱投入到历史教学之中,继续探索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使中学的历史教学迈向一个新的平台。
参考文献
[1]张学松.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養探究.学周刊.2017
[2]王蕾.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周刊.2017
[3]刘志成.浅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读写算.2015
[4]宁莉.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路径探究.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