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注射用磺苄西林钠致变态反应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2~2013年收集的我院38例注射用磺苄西林钠致变态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注射用磺苄西林钠致变态反应的临床症状表现主要以过敏性皮炎为主。结论:临床上应重视注射用磺苄西林钠的致变态反应,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关键词:磺苄西林钠;变态反应 【中图分类号】R97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3-0142-01
磺苄西林钠是一种广谱半合成青霉素类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对该药敏感的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 志贺菌属等肠杆菌科细菌,以及流感嗜血杆菌、奈瑟菌属等革兰阴性菌所致肺炎、尿路感染、复杂性皮肤软组织感染和败血症等。但对该药敏感的细菌所致的腹腔感染、盆腔感染,宜与抗厌氧菌药物联用。遮光、密闭,在阴凉处(避光并不超过20℃)干燥处保存。虽然该药的抗菌效果普遍良好,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良反应,变态反应如过敏性皮炎就是其中之一,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是保证患者治疗效果的关键措施[1],对于减少医患、医护纠纷的发生也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2]。因此在应用过程中务必引起临床医师及药师的的重视,本文将对2013~2014年收集的我院38例左氧氟沙星所致过敏反应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安全、合理应用此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2013~2014年我院注射用磺苄西林钠致变态反应病例共38例,对这38例变态反应病例进行统计分析,设定编号、性别、年龄、给药途径、用法用量、变态反应的具体症状、从给药到出现不良反应的时间、原患疾病等参数进行分类统计。
2 结果
2.1 变态反应的性别和年龄分布:38例注射用磺苄西林钠致变态反应病例中,男性21例(占55.3% ),女性17例(占44.7% )。年龄分布情况:年龄9~30岁的有5例(占13.3% ), 30~40岁的有8例(占21.0% ), 40~50岁的有6例(占15.8% ),50~60岁的有9例(占23.7% )> 60岁的有11例(28.9% );最小的19岁,最大的75歲。
2.2 变态反应的给药途径及从给药到出现不良反应的时间分布 38例注射用磺苄西林钠致变态反应病例的给药途径的比例分布分别为:静脉滴注给药明显多于口服途径给药,静脉滴注30例(占78.9% ),口服给药8例(占21.1% )。从给药到出现不良反应的时间,最快为用药后立即出现,最迟的是用药后4d。从给药到给药后30min出现的有14例,占总统计例数的36.8%;给药后30 min到给药后25小时出现过敏反应的有21例,占总统计例数的55.3%;药给后24小时出现过敏反应的有1例,占总统计例数的2.6%。
2.3 注射用磺苄西林钠致变态反应的临床症状分布 38例注射用磺苄西林钠致变态反应病例临床症状表现主要集中在4种类型:药物热9例,占总统计例数的23.7%;迟发型变态反应9例,占总统计例数的23.7%;速发型变态反应20例,占总统计例数的52.6%。
2.4 变态反应举例:病例1: 一例65岁男性患者,因扁桃体炎于2013 年4月27日入院,予静脉滴注磺苄西林钠后,约10min后出现面色潮红、皮肤瘙痒并出现大小不等的风团样荨麻疹,立即予以停药,对症处理后皮肤瘙痒、皮疹消失。病例2: 一例27岁女性患者,因泌尿系感染于 2013年10月13日静滴注射用磺苄西林钠抗感染治疗,用药24小时后,患者颜面部出现大小不等的皮疹伴瘙痒,立即停药,并进行抗过敏治疗后不适症状消失。病例3: 一例52岁女性患者,因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于2014年 01 月 04 日入院,入院后给予磺苄西林钠静脉滴注抗感染治疗,给药20min时患者突然出现颜面部周身出现散在红疹,以胸前、面部、四肢为重,伴轻度瘙痒症状,立即停药,并进行抗过敏治疗后不适症状消失。病例4: 一例48岁男性急性咽喉炎患者,入院前4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伴咳嗽、咽痛,入院后给予磺苄西林抗感染治疗,12小时后颜面部周身出现散在红疹,以胸前、面部、四肢为重,略高于皮表,伴轻度瘙痒,查体生命体征平稳,请皮肤科会诊,诊断为过敏性皮炎,停用磺苄西林,给予西替利嗪片10mg,Qd口服,炉甘石洗液Bid外用,治疗三日后患者皮疹症状逐渐好转。病例5:一例39岁女性患者,因腓骨小头、左内外后踝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给予注射用磺苄西林钠bid静滴,第2天用药结束后,患者出现胸、腹及右大腿瘙痒。查体体温、脉搏正常,给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氯苯那敏口服。瘙痒缓解, 5 d后红疹消退。
3 讨论
注射用磺苄西林钠属于广谱半合成青霉素类抗生素,对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属、肠杆菌属、枸橼酸菌属、沙门菌属和志贺菌属等肠杆菌科细菌、以及铜绿假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奈瑟菌属等革兰阴性菌均具有抗菌作用。对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以及不产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亦具有抗菌活性。对消化链球菌、梭状芽孢杆菌在内的厌氧菌也有一定作用,作用机制为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进而发挥杀菌作用,其24h 尿中药物排出量为给药量的 80%,血清蛋白结合率约为 50%,在胆汁中浓度可为血浓度的 3 倍,因此被广泛运用于临床。为了患者治疗顺利,我们对使用该药的患者进行了用药教育,如丙磺舒、庆大霉素等会与该药产生相互作用,在患者使用这些药物时,应告知医生或药师;不推荐多西环素、醋炔诺酮、磺胺嘧啶、双岐三联活菌、米诺环素、左炔诺孕酮等与注射用磺苄西林钠联用。磺苄西林钠会改变肠道菌群或引起其他胃肠功能紊乱,减少激素结合物的分解,干扰肝肠循环;此外,该药还可激活肝微粒体酶,加速雌激素在体内的代谢,降低避孕效果。四环素类可以干扰该药的杀菌效果,减弱其抗菌效力。而该药与磺胺类合用,则减少磺苄西林钠在肾小管的排泄,使其半衰期延长;磺胺属于抑菌药,还能干扰磺苄西林钠的杀菌活性,因此良药不能联用。而双岐三联活菌、培菲康等所包含的益生菌对该药敏感的,该药可抑制这些细菌的生长繁殖。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阿司匹林会使磺苄西林钠得血药浓度增高,半衰期延长,毒性也可能增加;而与别嘌醇合用则会使皮疹的发生率增加,尤其是高尿酸血症患者。
磺苄西林钠是青霉素类,用药剂量过大或滴速过快,可产生静脉炎等,也可对大脑皮层产生直接刺激作用。在临床实践中使用注射用磺苄西林钠常出现静脉炎、变态反应、恶心、呕吐、腹泻、药物热等不良反应,本文仅探讨了注射用磺苄西林钠所致变态反应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王长江,赵亚凝,涂厉标 . 我院 368 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1,20(10) :520-522.
[2] 张敏红.药物不良反应纠纷处理面临的困惑与思考 [J].海峡药学,2011,23(9) :240-241.
关键词:磺苄西林钠;变态反应 【中图分类号】R97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3-0142-01
磺苄西林钠是一种广谱半合成青霉素类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对该药敏感的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 志贺菌属等肠杆菌科细菌,以及流感嗜血杆菌、奈瑟菌属等革兰阴性菌所致肺炎、尿路感染、复杂性皮肤软组织感染和败血症等。但对该药敏感的细菌所致的腹腔感染、盆腔感染,宜与抗厌氧菌药物联用。遮光、密闭,在阴凉处(避光并不超过20℃)干燥处保存。虽然该药的抗菌效果普遍良好,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良反应,变态反应如过敏性皮炎就是其中之一,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是保证患者治疗效果的关键措施[1],对于减少医患、医护纠纷的发生也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2]。因此在应用过程中务必引起临床医师及药师的的重视,本文将对2013~2014年收集的我院38例左氧氟沙星所致过敏反应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安全、合理应用此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2013~2014年我院注射用磺苄西林钠致变态反应病例共38例,对这38例变态反应病例进行统计分析,设定编号、性别、年龄、给药途径、用法用量、变态反应的具体症状、从给药到出现不良反应的时间、原患疾病等参数进行分类统计。
2 结果
2.1 变态反应的性别和年龄分布:38例注射用磺苄西林钠致变态反应病例中,男性21例(占55.3% ),女性17例(占44.7% )。年龄分布情况:年龄9~30岁的有5例(占13.3% ), 30~40岁的有8例(占21.0% ), 40~50岁的有6例(占15.8% ),50~60岁的有9例(占23.7% )> 60岁的有11例(28.9% );最小的19岁,最大的75歲。
2.2 变态反应的给药途径及从给药到出现不良反应的时间分布 38例注射用磺苄西林钠致变态反应病例的给药途径的比例分布分别为:静脉滴注给药明显多于口服途径给药,静脉滴注30例(占78.9% ),口服给药8例(占21.1% )。从给药到出现不良反应的时间,最快为用药后立即出现,最迟的是用药后4d。从给药到给药后30min出现的有14例,占总统计例数的36.8%;给药后30 min到给药后25小时出现过敏反应的有21例,占总统计例数的55.3%;药给后24小时出现过敏反应的有1例,占总统计例数的2.6%。
2.3 注射用磺苄西林钠致变态反应的临床症状分布 38例注射用磺苄西林钠致变态反应病例临床症状表现主要集中在4种类型:药物热9例,占总统计例数的23.7%;迟发型变态反应9例,占总统计例数的23.7%;速发型变态反应20例,占总统计例数的52.6%。
2.4 变态反应举例:病例1: 一例65岁男性患者,因扁桃体炎于2013 年4月27日入院,予静脉滴注磺苄西林钠后,约10min后出现面色潮红、皮肤瘙痒并出现大小不等的风团样荨麻疹,立即予以停药,对症处理后皮肤瘙痒、皮疹消失。病例2: 一例27岁女性患者,因泌尿系感染于 2013年10月13日静滴注射用磺苄西林钠抗感染治疗,用药24小时后,患者颜面部出现大小不等的皮疹伴瘙痒,立即停药,并进行抗过敏治疗后不适症状消失。病例3: 一例52岁女性患者,因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于2014年 01 月 04 日入院,入院后给予磺苄西林钠静脉滴注抗感染治疗,给药20min时患者突然出现颜面部周身出现散在红疹,以胸前、面部、四肢为重,伴轻度瘙痒症状,立即停药,并进行抗过敏治疗后不适症状消失。病例4: 一例48岁男性急性咽喉炎患者,入院前4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伴咳嗽、咽痛,入院后给予磺苄西林抗感染治疗,12小时后颜面部周身出现散在红疹,以胸前、面部、四肢为重,略高于皮表,伴轻度瘙痒,查体生命体征平稳,请皮肤科会诊,诊断为过敏性皮炎,停用磺苄西林,给予西替利嗪片10mg,Qd口服,炉甘石洗液Bid外用,治疗三日后患者皮疹症状逐渐好转。病例5:一例39岁女性患者,因腓骨小头、左内外后踝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给予注射用磺苄西林钠bid静滴,第2天用药结束后,患者出现胸、腹及右大腿瘙痒。查体体温、脉搏正常,给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氯苯那敏口服。瘙痒缓解, 5 d后红疹消退。
3 讨论
注射用磺苄西林钠属于广谱半合成青霉素类抗生素,对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属、肠杆菌属、枸橼酸菌属、沙门菌属和志贺菌属等肠杆菌科细菌、以及铜绿假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奈瑟菌属等革兰阴性菌均具有抗菌作用。对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以及不产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亦具有抗菌活性。对消化链球菌、梭状芽孢杆菌在内的厌氧菌也有一定作用,作用机制为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进而发挥杀菌作用,其24h 尿中药物排出量为给药量的 80%,血清蛋白结合率约为 50%,在胆汁中浓度可为血浓度的 3 倍,因此被广泛运用于临床。为了患者治疗顺利,我们对使用该药的患者进行了用药教育,如丙磺舒、庆大霉素等会与该药产生相互作用,在患者使用这些药物时,应告知医生或药师;不推荐多西环素、醋炔诺酮、磺胺嘧啶、双岐三联活菌、米诺环素、左炔诺孕酮等与注射用磺苄西林钠联用。磺苄西林钠会改变肠道菌群或引起其他胃肠功能紊乱,减少激素结合物的分解,干扰肝肠循环;此外,该药还可激活肝微粒体酶,加速雌激素在体内的代谢,降低避孕效果。四环素类可以干扰该药的杀菌效果,减弱其抗菌效力。而该药与磺胺类合用,则减少磺苄西林钠在肾小管的排泄,使其半衰期延长;磺胺属于抑菌药,还能干扰磺苄西林钠的杀菌活性,因此良药不能联用。而双岐三联活菌、培菲康等所包含的益生菌对该药敏感的,该药可抑制这些细菌的生长繁殖。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阿司匹林会使磺苄西林钠得血药浓度增高,半衰期延长,毒性也可能增加;而与别嘌醇合用则会使皮疹的发生率增加,尤其是高尿酸血症患者。
磺苄西林钠是青霉素类,用药剂量过大或滴速过快,可产生静脉炎等,也可对大脑皮层产生直接刺激作用。在临床实践中使用注射用磺苄西林钠常出现静脉炎、变态反应、恶心、呕吐、腹泻、药物热等不良反应,本文仅探讨了注射用磺苄西林钠所致变态反应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王长江,赵亚凝,涂厉标 . 我院 368 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1,20(10) :520-522.
[2] 张敏红.药物不良反应纠纷处理面临的困惑与思考 [J].海峡药学,2011,23(9) :24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