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思想
调动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热情,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消除学生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促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进行主动探索与学习是本节课教学设计的主旨。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专业通用教材《机械基础》(第三版)第四章第二节中的“判定定轴轮系的转动方向”部分。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1)进一步巩固对前面所学的各类传动类型转向判定方法。
(2)理解定轴轮系转动方向的判定方法。
2.能力目标
(1)通过基于任务的探索和小组的合作,让学生在生生交流、师生交流以及人机交互中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2)提高利用网络查找资料、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利用博客进行再线讨论和学习的信息化能力。
(3)具备熟练运用各类传动类型转向判定方法解决定轴轮系转向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2)通过小组协作,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合作精神,促进同学之间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和理念。
(3)能遵守与网络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计算机网络机房、专题教学网站、专题讨论博客。
教学过程设计
1.网络搜索,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一个人是不是焦点人物,只要通过网络搜索一下,就可知其人气如何了;一件事情是不是热点事件,只要通过网络搜索一下,就可知其热的温度如何了。那么如何进行网络搜索呢?
(学生发言,介绍一些搜索网站或搜索引擎。)
师:同学们,看来我们今天所学的内容是相当的重要!那我们可一定要好好学!下面请同学们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自学并分组进行汇总,主要完成以下问题:
①什么是定轴轮系,它的转向是如何确定的。
②轮系是若干个齿轮组成的,那么齿轮传动有哪些种类呢,各自转动方向又是如何判定的呢?
③我们还学过哪些基本的机械传动形式?转动方向又是如何判定的呢?
(学生搜索相关资料,同组的同学进行讨论,最终确定答案。)
2.自主总结,巩固已学各类传动转向判定的知识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网络学到了许多内容,也通过网络对以往所学各类传动类型进行了复习。老师和大家一样也通过网络,整理、收集了一些相关的材料,专门建立了一个 “定轴轮系转向判定专题学习网站”。那让我们一起进入这个主题学习网站吧!
(学生登陆校园网“定轴轮系转向判定专题学习网站”部分。)
3.激趣导学,讲解定轴轮系转动方向的判定方法
(学生点击专题学习网站上的“转向判定”栏目。)
(1)教师讲解例题1,通过相应PPT课件分析两种解题思路,初步使学生掌握定轴系转动方向判定方法,初步形成(-1)m判定法的概念。
(2)教师通过相应PPT课件引导学生分析例题2,并组织学生讨论(-1)m在本题中能否运用及其原因。
4.小组合作,通过课堂练习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学生点击专题学习网站上的“自我测试”栏目。)
(1)学生各自完成第一题至第五题(做在学案上)。
(2)同组学生相互之间讨论每一题的答案,并讨论解题的方法。
(3)教师提问每一小组最终的答案,并对答题正确率进行统计。
(4)学生点击“知识拓展”栏目,利用辅助解题课件再一次巩固解题思路。
5.博客在线交流,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学习
(1)介绍教师在博客上所发表的三篇日志。
①定轴轮系转向判定学习中的困惑和心得;
②轮系学习网站介绍;
③课后作业及辅助解题课件。
(2)教师教学生针对日志“定轴轮系转向判定学习中的困惑和心得”进行回复。
(学生在博客上进行回复——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并对本节课的学习提出了一些困惑,教师在线进行解答。)
(学生关闭计算机,排齐凳子后按序下机。)
素材推荐
(1)专题博客学习网站: http://dtzjwj.jiaoshi.org/
(2)参考书
①中职规划教材《机械基础》(机械类),李世维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②高职机电类教材《机械设计基础》,郭仁生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③《机电专业综合理论》,朱林林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
教学反思
(1)课堂学习绝非只是教材的学习,师生在课堂上的交往、交流、对话和合作中不断地生成新的知识,如同课程专家所言:学生从同学身上、教师身上学到的东西远比从教科书中学到的多。
(2)教师可以介绍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梳理、总结对自己适宜的有效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但更应该设法让学生多体验、多感悟,使学生形成一种学习的需要和意识,以确立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3)“合作”应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上,只有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后,再展开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有成效的。
(4)利用网络学习对学生的信息素养要求很高,有赖于学生能否正确对待网络,同时对教师的信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真正领会了新课程的理念,真正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了有效的整合,才能真正的“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享受到热烈的、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
调动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热情,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消除学生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促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进行主动探索与学习是本节课教学设计的主旨。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专业通用教材《机械基础》(第三版)第四章第二节中的“判定定轴轮系的转动方向”部分。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1)进一步巩固对前面所学的各类传动类型转向判定方法。
(2)理解定轴轮系转动方向的判定方法。
2.能力目标
(1)通过基于任务的探索和小组的合作,让学生在生生交流、师生交流以及人机交互中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2)提高利用网络查找资料、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利用博客进行再线讨论和学习的信息化能力。
(3)具备熟练运用各类传动类型转向判定方法解决定轴轮系转向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2)通过小组协作,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合作精神,促进同学之间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和理念。
(3)能遵守与网络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计算机网络机房、专题教学网站、专题讨论博客。
教学过程设计
1.网络搜索,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一个人是不是焦点人物,只要通过网络搜索一下,就可知其人气如何了;一件事情是不是热点事件,只要通过网络搜索一下,就可知其热的温度如何了。那么如何进行网络搜索呢?
(学生发言,介绍一些搜索网站或搜索引擎。)
师:同学们,看来我们今天所学的内容是相当的重要!那我们可一定要好好学!下面请同学们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自学并分组进行汇总,主要完成以下问题:
①什么是定轴轮系,它的转向是如何确定的。
②轮系是若干个齿轮组成的,那么齿轮传动有哪些种类呢,各自转动方向又是如何判定的呢?
③我们还学过哪些基本的机械传动形式?转动方向又是如何判定的呢?
(学生搜索相关资料,同组的同学进行讨论,最终确定答案。)
2.自主总结,巩固已学各类传动转向判定的知识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网络学到了许多内容,也通过网络对以往所学各类传动类型进行了复习。老师和大家一样也通过网络,整理、收集了一些相关的材料,专门建立了一个 “定轴轮系转向判定专题学习网站”。那让我们一起进入这个主题学习网站吧!
(学生登陆校园网“定轴轮系转向判定专题学习网站”部分。)
3.激趣导学,讲解定轴轮系转动方向的判定方法
(学生点击专题学习网站上的“转向判定”栏目。)
(1)教师讲解例题1,通过相应PPT课件分析两种解题思路,初步使学生掌握定轴系转动方向判定方法,初步形成(-1)m判定法的概念。
(2)教师通过相应PPT课件引导学生分析例题2,并组织学生讨论(-1)m在本题中能否运用及其原因。
4.小组合作,通过课堂练习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学生点击专题学习网站上的“自我测试”栏目。)
(1)学生各自完成第一题至第五题(做在学案上)。
(2)同组学生相互之间讨论每一题的答案,并讨论解题的方法。
(3)教师提问每一小组最终的答案,并对答题正确率进行统计。
(4)学生点击“知识拓展”栏目,利用辅助解题课件再一次巩固解题思路。
5.博客在线交流,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学习
(1)介绍教师在博客上所发表的三篇日志。
①定轴轮系转向判定学习中的困惑和心得;
②轮系学习网站介绍;
③课后作业及辅助解题课件。
(2)教师教学生针对日志“定轴轮系转向判定学习中的困惑和心得”进行回复。
(学生在博客上进行回复——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并对本节课的学习提出了一些困惑,教师在线进行解答。)
(学生关闭计算机,排齐凳子后按序下机。)
素材推荐
(1)专题博客学习网站: http://dtzjwj.jiaoshi.org/
(2)参考书
①中职规划教材《机械基础》(机械类),李世维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②高职机电类教材《机械设计基础》,郭仁生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③《机电专业综合理论》,朱林林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
教学反思
(1)课堂学习绝非只是教材的学习,师生在课堂上的交往、交流、对话和合作中不断地生成新的知识,如同课程专家所言:学生从同学身上、教师身上学到的东西远比从教科书中学到的多。
(2)教师可以介绍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梳理、总结对自己适宜的有效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但更应该设法让学生多体验、多感悟,使学生形成一种学习的需要和意识,以确立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3)“合作”应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上,只有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后,再展开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有成效的。
(4)利用网络学习对学生的信息素养要求很高,有赖于学生能否正确对待网络,同时对教师的信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真正领会了新课程的理念,真正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了有效的整合,才能真正的“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享受到热烈的、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