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联想和想象这两种写作手法并在写作中加以应用,开展以“发挥联想和想象”为主题的写作教学,依托“任务单”教学流程,以“任务单”为主线,借助《西游记》的故事情节搭建支架,串联写作教学。
关键词:“任务单”教学 联想 想象 《西游记》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写作主题是“发挥联想和想象”,要求学生打开思路,激发灵感,开启联想和想象的大门。然而,笔者发现,对于学生来说,掌握联想和想象并不容易,他们一不留神就会将其等同为“胡思乱想”。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联想和想象这两种写作手法并在写作中加以应用呢?依托“任务单”教学的流程,笔者将本课的“任务单”内容确定为:
1.回顾课文和《西游记》,借助游戏理解联想的特征;
2.借助小练笔,理解具象联想与抽象联想的区别;
3.尝试运用联想和想象完成写作,使内容更丰富,表达更生动。
分析教材后,笔者发现,教材除了在第六单元有意识地选编了童话、诗歌、神话和寓言等富有想象力的文本外,还在名著导读板块安排了《西游记》的阅读。《西游记》中天马行空的联想和想象令人折服。于是,笔者有了一个大胆的设想——以“任务单”为主线,借助《西游记》的故事情节搭建写作支架,串联整个写作教学。
一、教学回放
(一)创设情境,引出任务
课堂伊始,笔者创设了游戏情境:“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好不好?大家看,这里有一个大大的‘1’,你们觉得它像什么?”学生畅所欲言,说出了树、棍子、筷子、笔、蜡烛、象鼻子、拐棍等答案。此时,笔者有意识地引导:“我看到这个‘1’,首先想到的就是《西游记》里孙悟空的金箍棒。”学生天马行空的联想虽然充满了活力,但无法贴近本课的主题,笔者如此一引,是有意识地将学生的思维引向《西游记》。
打开学生的思路后,笔者进一步设问:“刚刚大家的答案充满了奇思妙想。老师这里还有个‘0’,你们觉得它像什么?这次,答案必须出自《西游记》。”学生开始积极思考,给出了照妖镜、金刚镯、火眼金睛、蟠桃、猪八戒、紧箍儿、仙石、孙悟空画的圈儿等联想对象。把简单的数字与学生喜欢的名著《西游记》联系在一起,学生的思维训练由此开始。
接下来,笔者开始引出本课的任务:“你们是怎样由一个数字想到这么多具体的事物的呢?”此设问意在引导学生思考数字与具体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即发现联想必须是“由一个事物想到与之相关的另一事物”这一特点。
(二)自主学习,完成任务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联想和想象这兩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又不完全相同的思维方式,笔者继续引导:“我们之所以可以由一个数字想到那么多东西,是因为二者有相似之处,这种思维方式被称为‘联想’。而《西游记》中的诸多故事情节为我们创造了很多未曾有过的新形象,如‘三打白骨精’中的白骨精,‘智取芭蕉扇’中的铁扇公主、牛魔王,‘如来佛手擒大圣’中的如来佛等。我们将这种思维方式称为‘想象’”。
明确两个概念后,笔者出示图1,引导学生尝试对联想进行分类:“前两天,老师在网上看到一个段子,觉得很有意思,大家看一看,想一想,这个段子里的联想抓住了怎样的相似点?”
笔者用这样有趣的文字,将文学作品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基本掌握联想的特点后,笔者出示了写作训练题目(见图2),引导学生开展与联想相关的写作训练。
尽管学生很熟悉《西游记》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也掌握了联想的特点,然而,一旦提笔开始写作,他们还是觉得无从下手。于是,笔者搭建支架,出示范例(见图3),以降低学生写作的难度。有了支架的导引,学生思路大开,纷纷寻找自己家人与《西游记》人物之间性格的相似之处,并且写出了自己的《西游记》“人物谱”。有的写道:“孩子就像猪八戒,在家主要负责吃。”有的写道:“爸爸就像孙悟空,在外披荆斩棘,为我们辛苦挣钱。”有的写道:“妈妈就像唐僧,总是少不了爱的唠叨。”……
利用名著《西游记》搭建支架,学生理解了如何进行联想,并且做到了缘“架”而上。
(三)研讨互学,展示任务
此时,笔者顺势加大难度,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抽象,为想象的写作训练做铺垫。笔者出示题目,请学生以“读《西游记》就像是……”为开头进行续写。由于该写作难度较大,笔者安排小组合作进行讨论,并且为学生搭建范例支架:
读《西游记》就像是喝茶,越品越香,回味无穷。
以此为支架,学生讨论后的写作精彩纷呈。有的写:“读《西游记》就像是展开一场探险,惊心动魄。”有的写:“读《西游记》就像是吃一顿美味的大餐,令人舍不得放下筷子。”学生将阅读《西游记》的体验记录下来,并与小组内同学进行交流。对写得比较好的学生的小片段,笔者用实物投影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在分享中进一步深化理解。
(四)指导提炼,升华任务
在具体写作中,联想和想象往往交织在一起。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想象作文的写作方法,笔者以2018年南京市的中考语文作文题——《__________在2018》为例,选取几篇中考作文片段投影展示,让学生找出其中的不足之处,如情节不合理,或者人物“移植”后性格发生扭曲,引导学生理解:想象不是漫无目的地乱想,更需要合情合理,需要恰当“移植”。
以这样的当堂指导为支架,接下来的写作活动就简单多了。笔者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此时,孙悟空就坐在你的身边,正听得无聊……”请学生以此为开头,运用想象写一个片段。
(五)反馈练习,内化任务
本课结束后,为了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习得的方法,笔者要求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的写作手法,将课堂上安排的写作片段续写成600字的作文,借此内化所学知识。
二、教学反思
(一)本课教学的亮点
“发挥联想和想象”写作训练是七年级上册最后一次写作训练,同时也是在第六单元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的写作训练。学生不仅要理解这两种思维方式,还需要具备运用联想和想象写作的能力。如何让学生立足阅读,实现从“了解”到“运用”呢?笔者借助名著《西游记》的故事情节,为学生提供范例,让“任务单”的完成有了可以“攀缘”的支架。例如,对“联想须抓住相似点”这一知识点,让学生找出《西游记》人物与家庭成员的相似点,并给学生以范例,让学生首先能写,进而愿写。
(二)本课教学的不足
本节课的设计还有些不足之处,如小任务设计略多,导致课堂的节奏过快,部分学生难以消化。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中,需要将任务再精简,使课堂节奏张弛有度。
另外,在课堂上,学生看与听的时间比较多,动手写作时间略显仓促,训练的深度还不够,这些都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改进。
参考文献:
[1] 方仁艳.创设支架:基于学情的初中写作教学改进策略——以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写作教学为例[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0(17).
[2] 吴应海.想象大胆 立意新颖——2018年南京中考作文题析与佳作展评[J].创新作文(初中版),2018(10).
关键词:“任务单”教学 联想 想象 《西游记》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写作主题是“发挥联想和想象”,要求学生打开思路,激发灵感,开启联想和想象的大门。然而,笔者发现,对于学生来说,掌握联想和想象并不容易,他们一不留神就会将其等同为“胡思乱想”。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联想和想象这两种写作手法并在写作中加以应用呢?依托“任务单”教学的流程,笔者将本课的“任务单”内容确定为:
1.回顾课文和《西游记》,借助游戏理解联想的特征;
2.借助小练笔,理解具象联想与抽象联想的区别;
3.尝试运用联想和想象完成写作,使内容更丰富,表达更生动。
分析教材后,笔者发现,教材除了在第六单元有意识地选编了童话、诗歌、神话和寓言等富有想象力的文本外,还在名著导读板块安排了《西游记》的阅读。《西游记》中天马行空的联想和想象令人折服。于是,笔者有了一个大胆的设想——以“任务单”为主线,借助《西游记》的故事情节搭建写作支架,串联整个写作教学。
一、教学回放
(一)创设情境,引出任务
课堂伊始,笔者创设了游戏情境:“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好不好?大家看,这里有一个大大的‘1’,你们觉得它像什么?”学生畅所欲言,说出了树、棍子、筷子、笔、蜡烛、象鼻子、拐棍等答案。此时,笔者有意识地引导:“我看到这个‘1’,首先想到的就是《西游记》里孙悟空的金箍棒。”学生天马行空的联想虽然充满了活力,但无法贴近本课的主题,笔者如此一引,是有意识地将学生的思维引向《西游记》。
打开学生的思路后,笔者进一步设问:“刚刚大家的答案充满了奇思妙想。老师这里还有个‘0’,你们觉得它像什么?这次,答案必须出自《西游记》。”学生开始积极思考,给出了照妖镜、金刚镯、火眼金睛、蟠桃、猪八戒、紧箍儿、仙石、孙悟空画的圈儿等联想对象。把简单的数字与学生喜欢的名著《西游记》联系在一起,学生的思维训练由此开始。
接下来,笔者开始引出本课的任务:“你们是怎样由一个数字想到这么多具体的事物的呢?”此设问意在引导学生思考数字与具体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即发现联想必须是“由一个事物想到与之相关的另一事物”这一特点。
(二)自主学习,完成任务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联想和想象这兩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又不完全相同的思维方式,笔者继续引导:“我们之所以可以由一个数字想到那么多东西,是因为二者有相似之处,这种思维方式被称为‘联想’。而《西游记》中的诸多故事情节为我们创造了很多未曾有过的新形象,如‘三打白骨精’中的白骨精,‘智取芭蕉扇’中的铁扇公主、牛魔王,‘如来佛手擒大圣’中的如来佛等。我们将这种思维方式称为‘想象’”。
明确两个概念后,笔者出示图1,引导学生尝试对联想进行分类:“前两天,老师在网上看到一个段子,觉得很有意思,大家看一看,想一想,这个段子里的联想抓住了怎样的相似点?”
笔者用这样有趣的文字,将文学作品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基本掌握联想的特点后,笔者出示了写作训练题目(见图2),引导学生开展与联想相关的写作训练。
尽管学生很熟悉《西游记》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也掌握了联想的特点,然而,一旦提笔开始写作,他们还是觉得无从下手。于是,笔者搭建支架,出示范例(见图3),以降低学生写作的难度。有了支架的导引,学生思路大开,纷纷寻找自己家人与《西游记》人物之间性格的相似之处,并且写出了自己的《西游记》“人物谱”。有的写道:“孩子就像猪八戒,在家主要负责吃。”有的写道:“爸爸就像孙悟空,在外披荆斩棘,为我们辛苦挣钱。”有的写道:“妈妈就像唐僧,总是少不了爱的唠叨。”……
利用名著《西游记》搭建支架,学生理解了如何进行联想,并且做到了缘“架”而上。
(三)研讨互学,展示任务
此时,笔者顺势加大难度,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抽象,为想象的写作训练做铺垫。笔者出示题目,请学生以“读《西游记》就像是……”为开头进行续写。由于该写作难度较大,笔者安排小组合作进行讨论,并且为学生搭建范例支架:
读《西游记》就像是喝茶,越品越香,回味无穷。
以此为支架,学生讨论后的写作精彩纷呈。有的写:“读《西游记》就像是展开一场探险,惊心动魄。”有的写:“读《西游记》就像是吃一顿美味的大餐,令人舍不得放下筷子。”学生将阅读《西游记》的体验记录下来,并与小组内同学进行交流。对写得比较好的学生的小片段,笔者用实物投影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在分享中进一步深化理解。
(四)指导提炼,升华任务
在具体写作中,联想和想象往往交织在一起。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想象作文的写作方法,笔者以2018年南京市的中考语文作文题——《__________在2018》为例,选取几篇中考作文片段投影展示,让学生找出其中的不足之处,如情节不合理,或者人物“移植”后性格发生扭曲,引导学生理解:想象不是漫无目的地乱想,更需要合情合理,需要恰当“移植”。
以这样的当堂指导为支架,接下来的写作活动就简单多了。笔者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此时,孙悟空就坐在你的身边,正听得无聊……”请学生以此为开头,运用想象写一个片段。
(五)反馈练习,内化任务
本课结束后,为了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习得的方法,笔者要求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的写作手法,将课堂上安排的写作片段续写成600字的作文,借此内化所学知识。
二、教学反思
(一)本课教学的亮点
“发挥联想和想象”写作训练是七年级上册最后一次写作训练,同时也是在第六单元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的写作训练。学生不仅要理解这两种思维方式,还需要具备运用联想和想象写作的能力。如何让学生立足阅读,实现从“了解”到“运用”呢?笔者借助名著《西游记》的故事情节,为学生提供范例,让“任务单”的完成有了可以“攀缘”的支架。例如,对“联想须抓住相似点”这一知识点,让学生找出《西游记》人物与家庭成员的相似点,并给学生以范例,让学生首先能写,进而愿写。
(二)本课教学的不足
本节课的设计还有些不足之处,如小任务设计略多,导致课堂的节奏过快,部分学生难以消化。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中,需要将任务再精简,使课堂节奏张弛有度。
另外,在课堂上,学生看与听的时间比较多,动手写作时间略显仓促,训练的深度还不够,这些都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改进。
参考文献:
[1] 方仁艳.创设支架:基于学情的初中写作教学改进策略——以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写作教学为例[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0(17).
[2] 吴应海.想象大胆 立意新颖——2018年南京中考作文题析与佳作展评[J].创新作文(初中版),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