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分层的英语阅读“任务单”教学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ti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任务单”教学以任务驱动为导向,旨在帮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来亲历知识建构全过程。Down the rabbit hole一课教学设计,在训练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关注口头表达训练和写作训练。鉴于学生的学力不同,在“任务单”教学的五个环节,注重了任务的分层。
  关键词:任务单教学 分层设计 思维导图
  “任务单”教学以任务驱动为导向,旨在帮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来亲历知识建构全过程。本文聚焦译林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6 Reading 板块Down the rabbit hole的教学设计,探索“任务单”教学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施。该文本内容是童话故事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爱丽丝漫游记》)的节选,讲述了主人公爱丽丝在户外遇见一只白兔子的奇幻故事。阅读是输入,表达是输出。因此,除了对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口头表达和写作训练也是本课的教学目标。鉴于学生学力的不同,笔者注重任务的分层设计,力求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一、教学回放
  (一)创设情境,引出任务
  课堂开始,笔者首先播放《爱丽丝漫游记》的电影片段,然后设计了3個问题:(1)Whats the name of the film?(2)Whos the main character of the film?(3)Whats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film?
  播放电影片段能够创设轻松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问题牵引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本课主题,同时引出本课任务。
  (二)自主学习,完成任务
  自主学习环节,笔者首先要求学生借助略读策略,了解故事主要内容。为了帮助学生尽快掌握故事大意,笔者又设计了4个问题:(1)Did Alice meet the rabbit one sunny day?(2)Did Alice run after the rabbit or not?(3)How did Alice jump down the hole?(4)What did Alice see in the hole?
  上述4个问题由易到难。前两个问题的完成属于基础任务,请部分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完成,让他们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提高其参与度。后两个问题难度较大,作为提升任务,请学有余力的学生回答,有利于训练其思维的灵活性。
  (三)研讨互学,展示任务
  学生掌握故事大意后,便需要精读文本。该环节,笔者分层设计了两项任务:一是找出文中描绘故事发展线索的短语,抓住故事发展的主线;二是根据故事发展的脉络绘制思维导图。
  任务二难度较大,需要小组合作完成。此环节笔者做了适当的提示。如,提示学生可以根据故事发展的场景变化(by the river,in the field,in the hole,in the hall)绘制思维导图,也可以根据发生在爱丽丝身上的事件(meeting the rabbit→running after the rabbit→jumping down the big hole→happening in the hole)绘制思维导图。
  在完成此项任务的过程中,当学生有想不到、想不透的问题时,笔者及时给予引导、点拨和充实,必要时进行讲解,确保思维导图的正确性、完整性和深刻性。
  (四)指导提炼,升华任务
  在完成对文本的理解之后,教学自然过渡到口语表达训练上。此环节着重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让学生熟练掌握故事情节和文中的语言点。考虑到学生的表达能力不同,笔者再次分层设计了两项可供学生选择的任务:一是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所出示句子的正误,在投影上展示自己的答案;二是按照故事发展的脉络,复述故事。当一位学生展示或口述时,其他学生认真聆听,做出评价或表达自己的观点。
  上述任务可以在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内容的了解的同时,复习本课习得的重点词汇。课堂中,学生每次发言都是通过与他人的对话而形成的,这是一次思维的训练,让学生思考的内容更加真实,认识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五)反馈练习,内化任务
  从说到写的过渡是为了弥补学生在阅读课上输出的不足。因此,反馈练习环节,笔者也设计了两项分层练习:一是找出文中重点词组和句子,熟悉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为本单元的语法过去式做铺垫;二是在掌握过去时态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写一篇冒险小故事,进一步内化阅读成果。
  任务一要求学生动手写重点词汇和动词过去式,属于基础任务,能够让大部分学生及时复习本课语言点,强化词汇的记忆效果。任务二明显增加了难度,能够提高学有余力的学生的词汇运用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果敢乐观的优秀品质。该环节针对本课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进行设计,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内化任务。
  二、教学反思
  (一)本课教学的亮点
  此篇阅读文本是童话故事,学生很感兴趣。教学中,笔者首先教会学生根据故事场景的变化去追寻主人公爱丽丝的足迹,帮助学生掌握抓住故事发生的时间线索去探寻故事发展的阅读方法。从读故事到说故事再到写故事,遵循了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的教学原则,这就使得本课设计的教学环节步步完善,教学任务层层落实。
  本课教学采用了任务分层设计,如自主学习环节,设计了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的问题,研讨互学环节设计找短语、抓主线和绘制思维导图的不同任务;指导提炼环节,设计判断正误和复述故事的不同任务;反馈练习环节,设计了写单词过去式及重点词汇和写冒险小故事的不同任务。这样的设计充分考虑到了学生学力的差异。
  (二)本课教学的不足
  在本课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任务单”的设计过多过难,课堂容量过大,部分学生疲于应付,无法跟上课堂节奏等。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巡视观察学生执行任务的情况及小组合作的进展,及时调整教学的节奏,减少“任务单”数量,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M.戴维·梅里尔.首要教学原理[M].盛群力,钟丽佳,译.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
其他文献
摘要:《最佳路径》(第二课时)一课的教学基于儿童的“问”,立足儿童的“学”,教出了不一样的味道,彰显了“问学”课堂的魅力。利用工具,确定教学内容;围绕问题,发展学生思维;回归文本,习得言语形式,是值得借鉴的教学思路。  关键词:“问学”教学内容思维言语形式  赵爱珍老师执教《最佳路径》(第二课时)这一课独辟蹊径,基于儿童的“问”,立足儿童的“学”,教出了不一样的味道,彰显了“问学”课堂的魅力。在这
期刊
摘要:针对《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一课的教学,梳理体现“问学”过程中促进学生思维提升的三个向度:梳理质疑,在文章重点处“问学”;循问探学,在文字精妙处“问学”;迁移练学,在提升能力处“问学”,真正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权利,尊重学生的“问学”精神,适时为学生搭建完善的“问学”平台,助力学生创造精彩。  关键词:“问学”三个向度思维能力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一篇游记,
期刊
摘要:以“语文课堂学习信息的引出、获取和处理”为主题,对《灰椋鸟》一课进行课堂观察,得出的结论是:引出学习信息首先要聚焦教学目标,其次要明确学习任务,最后要重视个性体验;获取学习信息要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同时要有明确的获取信息的意识和敏锐的获取信息的能力;处理学习信息要带给学生一种从自身出发、由互动产生的“生长感”。  关键词:课堂观察学习信息引出获取处理  本文试图以顾颖颖老师执
期刊
摘要:以“动作结构”为基础的分类方式,可以将不同的身体活动或不同运动项目中的相关动作联系起来,厘清它们之间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从而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有的放矢地选择教学内容实施教学。以跳跃类运动为例,先整体把握课标中的学习目标,再搭建“类动作”体系,最后分析具体教学内容的影响因素,形成完整的学习层次。  关键词:动作结构;跳跃类技能;约束  一、以“动作结构”为基础的分类  体育教学是合理运用约束
期刊
摘要: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委托管理,是我国为了更好地平衡各个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综合实力而实行的一种新型教育改革方式。本文通过武汉地区部分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托管问题的分析,指出当前薄弱学校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托管机构应从强化持续性考核机制,完善托管培训内容,针对托管对象制订托管体系,齐抓共管让薄弱学校更好发展等方面进行建设。通过充分发挥托管机构的良好职能,达到更好地托管薄弱学校的目的,使其师资水
期刊
摘要:从科学方法的来源出发,可将科学方法分为学科方法和思维方法,将学科方法分为理论方法和实验方法,进一步地,将理论方法分为获得知识的方法和应用知识的方法。《图像法——正比例函数图像》一课的教学过程可分为四个步骤:复习,回忆原有知识;呈现多个例子,引出图像法;引导总结概括,深化方法;变式练习,运用方法。  关键词:初中物理;科学方法;应用知识;图像法  当前,关于科学方法的分类依据标准的不同有多种研
期刊
社会对放开“二孩”的反应,和预期相去甚远。这中间不少人提到了“教育成本过高”。确实,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尚待完善,住房条件有待改善,家庭的经济能力也需要提高。体验过养育子女艰辛的家长们,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有位家长说,从幼儿园中班到初中二年级,作为母亲,十年没休过星期天,全用在孩子身上了:下班辅导孩子做作业,双休日陪读辅导班提高班,参加才艺训练和竞赛,整个就是保姆加秘书;从来没让孩子做过任何
期刊
摘要:围绕两堂课的教学探究“好课重构”的话题。语文教学要关注文本建构,准确把握教学难点,有效处理如何从形式到内容,再从内容到形式的问题。不要仅对某个内容进行深挖掘,要帮助学生拓展更为宽广的视界,获得更为深入的反思,由此培养文本识别能力、文本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  关键词:重构学生提问教学内容  围绕这两堂课,我想谈谈好课重构这个话题。  我有种感觉,这几年来,我们的许多语文教师喜欢追求把课教得如何
期刊
摘要:《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一课教学,以屠呦呦研究青蒿素为背景,带领学生跟随科学家的脚步,逐步再现有机物研究的各个步骤,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最终通过自主探究,获得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在此过程中,培育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化学;《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核心素养  从1824年维勒人工合成尿素开始,科学家们就意识到,一片崭新的化学领域——有机化学,已经在他们眼前
期刊
【编者按】 单元教学(又称主题教学),即将教学内容分为若干相互独立、内部联系紧密的教学单元(或主题)来实施,具有介于课时(微观)与课程(宏观)之间的中观视角,是经典的教学方法,也是核心素养导向下的研究热点,要求教学“由厚变薄”,关注“最重要”“带得走”的东西,即知识结构中和探究过程中作为基础或本质、可以演变或贯穿的基本知识观念、思想方法等。任念兵老师等的“高中数学中观教学设计研究”系列文章,从概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