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由写作能力的重要性展开对作文教学的看法,探讨了提高写作能力的基本步骤。首先,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由兴趣产生写作的动力;其次,加深写作素材的积累,为写作打下良好基础;再次,加强写作练习,提高写作水平,从平常的写作中不断发现问题,改正错误;最后,多接触优秀范文,并展开同步练习,从而找出差距提高写作水平。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调动其写作积极性,是家长和教师比较关心的问题。
一、培养兴趣
成功的第一步是要有兴趣。每个人都希望被别人重视,尤其是学生,因此,笔者在作文批改时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评价,对文章的闪光点进行表扬鼓励。常用“你是班上的一枝独秀,你是我班的小作家”,或用名人名言激励学生,因此很多学生愿意同笔者进行心灵的沟通,不仅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培养了情感,同时,在交流中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兴趣的驱使下产生写作的动力,激发写作热情。
二、引导学生把“作文”与“做人”有机结合
叶圣陶先生认为:“话与文都是不可以做作的,有几分品德知识能力只能说几分话,写几分文。所以,说和写似技能而又非技能,实际是其人的表现。我想劝大家不要把作文当技能看。”这段话精辟地阐明了“作文”与“做人”的关系,说明了在写作活动中人格因素所占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因而指导学生作文不能只着眼于技能,必须顾及学生整体,把精神培养放在首位。教学中想方设法去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明确其思想,养其情感,锻炼其观察能力。倘若学生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品德,那他们的思想会逐渐明确,思维会日渐缜密完善,情感会日渐丰富纯真,观察也会日益敏锐周到,那么他们的作文就不难做到理真、情切、意达。
三、写作功底的积累
拥有丰富的语言、词汇是作文写作的基础,所以语文教学把词汇、素材的积累作为基础目标之一,让学生的语言逐渐丰富,以适应各种表情达意的需要。优秀的范文脍炙人口、文质兼美,是进行积累的好素材。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名人名篇或自己觉得美妙绝伦的段落或句子记下来。不仅如此,还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每天从中精选几篇进行鉴赏学习和交流,天长日久,不仅丰富了语言,而且熟悉了文章的结构,对照文章找出自己的不足,寫作水平就会不断提高。
四、培养学生摄取生活的能力
中学生自身已有了一些生活经历,加上从课内学习、课外阅读得来的信息,完成一篇作文应该没有多大问题,可事实上,大多数学生总觉得“没东西可写”。究其原因,笔者以为除了写作技巧之外,主要是学生摄取生活素材的能力太差,因此,培养他们摄取生活素材的能力,对提高作文水平十分重要。摄取生活素材的主要方法技巧有观察、感受和联想。观察是获取材料的主要手段;感受又是作者对生活的独特认识,是作者情感因素的内化;联想则是写作中最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这三者在实际运用中往往是综合进行的,观察中必定会产生感受和联想,感受和联想也必须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
五、勤写多练
勤就是坚持不懈努力去做,“勤能补拙”,这是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勤写多练可以培养学生的毅力和耐性,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写作习惯,从而受益终生。哲学家、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行为,你将收获习惯,播下习惯,你将收获性格,播下性格,你将收获命运。”这就是说,人是被习惯支配着,选择良好的习惯,会获得命运的成功。坚持练习写作,学生勤写习惯就养成了,要想写作上有所建树,必须要持之以恒,勤写多练。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每天写日记,自由练习笔外,还根据每一篇文章的特点,进行相应的辅助练笔,这样练笔和命题作文就自然而然地有机结合。如学习《荔枝图序》后,让学生根据该文的练习从颜色、结构、生长地等几方面对事物进行描述,学生每天都有练笔的机会,长此以往,勤写多练的习惯就养成了。
六、与课文同步练习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通过不同例子的学习,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知识巩固后得以延升。因为书上有的知识,通过教师精心讲解,学生就能领会文章精髓,并能熟练掌握课文中的写作手法与技巧。紧扣课文进行写作练习,学生的写作积极性空前高涨,就能使学生情感激荡、笔下生花、佳作连连。如学习了课文中描写人物由远及近,再到特写,就像电影的推拉镜头一样,人物形象由粗到细到精,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笔者便要求学生运作这种写作技巧,对人物进行多侧面、多方位的描绘。有的学生写老师由远及近走进教室的片段练习,从光线、衣着、表情等多个角度进行白描;也有学生写父母傍晚从田园收工回家,以夕阳不断变化为背景,勾勒出父母由远及近的形象,连影子如何变化都写得富有灵性。
采用以上方法,用爱心和耐心不断启发引导,对症下药,勤于练笔,久而久之,学生由被动完成作文任务到饶有兴趣自觉进行写作,激发起了他们热爱生活的信心,这样学生就会领悟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展,一切都发自内心,一切都出于自然,可以倾诉自己的喜怒哀乐,同时收获了写作成功的快乐,更平添了迈向文学殿堂的信心和勇气。
一、培养兴趣
成功的第一步是要有兴趣。每个人都希望被别人重视,尤其是学生,因此,笔者在作文批改时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评价,对文章的闪光点进行表扬鼓励。常用“你是班上的一枝独秀,你是我班的小作家”,或用名人名言激励学生,因此很多学生愿意同笔者进行心灵的沟通,不仅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培养了情感,同时,在交流中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兴趣的驱使下产生写作的动力,激发写作热情。
二、引导学生把“作文”与“做人”有机结合
叶圣陶先生认为:“话与文都是不可以做作的,有几分品德知识能力只能说几分话,写几分文。所以,说和写似技能而又非技能,实际是其人的表现。我想劝大家不要把作文当技能看。”这段话精辟地阐明了“作文”与“做人”的关系,说明了在写作活动中人格因素所占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因而指导学生作文不能只着眼于技能,必须顾及学生整体,把精神培养放在首位。教学中想方设法去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明确其思想,养其情感,锻炼其观察能力。倘若学生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品德,那他们的思想会逐渐明确,思维会日渐缜密完善,情感会日渐丰富纯真,观察也会日益敏锐周到,那么他们的作文就不难做到理真、情切、意达。
三、写作功底的积累
拥有丰富的语言、词汇是作文写作的基础,所以语文教学把词汇、素材的积累作为基础目标之一,让学生的语言逐渐丰富,以适应各种表情达意的需要。优秀的范文脍炙人口、文质兼美,是进行积累的好素材。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名人名篇或自己觉得美妙绝伦的段落或句子记下来。不仅如此,还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每天从中精选几篇进行鉴赏学习和交流,天长日久,不仅丰富了语言,而且熟悉了文章的结构,对照文章找出自己的不足,寫作水平就会不断提高。
四、培养学生摄取生活的能力
中学生自身已有了一些生活经历,加上从课内学习、课外阅读得来的信息,完成一篇作文应该没有多大问题,可事实上,大多数学生总觉得“没东西可写”。究其原因,笔者以为除了写作技巧之外,主要是学生摄取生活素材的能力太差,因此,培养他们摄取生活素材的能力,对提高作文水平十分重要。摄取生活素材的主要方法技巧有观察、感受和联想。观察是获取材料的主要手段;感受又是作者对生活的独特认识,是作者情感因素的内化;联想则是写作中最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这三者在实际运用中往往是综合进行的,观察中必定会产生感受和联想,感受和联想也必须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
五、勤写多练
勤就是坚持不懈努力去做,“勤能补拙”,这是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勤写多练可以培养学生的毅力和耐性,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写作习惯,从而受益终生。哲学家、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行为,你将收获习惯,播下习惯,你将收获性格,播下性格,你将收获命运。”这就是说,人是被习惯支配着,选择良好的习惯,会获得命运的成功。坚持练习写作,学生勤写习惯就养成了,要想写作上有所建树,必须要持之以恒,勤写多练。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每天写日记,自由练习笔外,还根据每一篇文章的特点,进行相应的辅助练笔,这样练笔和命题作文就自然而然地有机结合。如学习《荔枝图序》后,让学生根据该文的练习从颜色、结构、生长地等几方面对事物进行描述,学生每天都有练笔的机会,长此以往,勤写多练的习惯就养成了。
六、与课文同步练习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通过不同例子的学习,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知识巩固后得以延升。因为书上有的知识,通过教师精心讲解,学生就能领会文章精髓,并能熟练掌握课文中的写作手法与技巧。紧扣课文进行写作练习,学生的写作积极性空前高涨,就能使学生情感激荡、笔下生花、佳作连连。如学习了课文中描写人物由远及近,再到特写,就像电影的推拉镜头一样,人物形象由粗到细到精,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笔者便要求学生运作这种写作技巧,对人物进行多侧面、多方位的描绘。有的学生写老师由远及近走进教室的片段练习,从光线、衣着、表情等多个角度进行白描;也有学生写父母傍晚从田园收工回家,以夕阳不断变化为背景,勾勒出父母由远及近的形象,连影子如何变化都写得富有灵性。
采用以上方法,用爱心和耐心不断启发引导,对症下药,勤于练笔,久而久之,学生由被动完成作文任务到饶有兴趣自觉进行写作,激发起了他们热爱生活的信心,这样学生就会领悟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展,一切都发自内心,一切都出于自然,可以倾诉自己的喜怒哀乐,同时收获了写作成功的快乐,更平添了迈向文学殿堂的信心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