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日益普及,多媒体已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重要信息平台。我们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审察并反省当前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归因分析,致力于解决问题,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拓展学生思路,开阔学生视野,以丰富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提高学生操作水平与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极端发达的时代,当前的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主要由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两大部分组成。但由于实际条件的限制,落后的农村学校目前还存在以下三个主要困难:
1.硬件设备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求,管理不善
由于硬件设施极不完备,因此对操作能力训练这一部分往往还存在极大的欠缺,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限制着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和发展。同时由于学生地处农村,很多学生是升入初中后才有机会接触到计算机,计算机基础知识相当薄弱。所以在使用时,对计算机破坏现象非常严重。加上农村学校资金比较短缺,维修相当困难。此外,有的学校领导重视力度不够,计算机物件容易造成流失。
2.农村初中信息技术师资严重不足,管理人员短缺
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大多数农村初中的信息技术教师严重不中足,真正是计算机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很少,很多学校是临时找一两个教师来上课,这种教师本身对计算机知识掌握就少,所以,一上课就让学生到机房自己玩计算机,这样很难教好学生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的操作能力,以至很多学生学了三年,都不知道如何使用计算机。
3.生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课堂管理难度很大
农村中学计算机数量不多,课时安排少,间隔周期长,这节上的内容等到下节课再提问时学生都忘记了;也有的学生家庭有电脑,在父母的教育下有很好的基础。这样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层次差异明显,课堂教学难度很大。我曾让一位七年级的学生演示“关闭计算机”的全过程,可这位学生只是关掉了显示器的电源,后经询问,大约1/4的新生都认为在显示器上看不到东西就等同于关掉计算机了。看似简单的操作,却难倒了众多学生,可见,农村初中学生的信息技术的底子薄,甚至是一无所知,完全有必要从“0”学起。
二、改进农村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的相关对策
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特点,探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整体教学效率是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所面临的一个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现就我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做法:
1.认真去了解所教学生的真实信息技术知识水平
由于地区差异性,发达地区早已开展多年的信息技术教育,而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目前还没有解决基本的信息技术教学条件问题,很多学生小学阶段都没有很好地接受信息技术教育。因此,学生刚升入初中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真实信息技术知识水平,根据了解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把接触过电脑的和没有接触过的学生平分在每一组,让他们互相带动。然后根据学生的分组情况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
2.因地适宜地充分利用现有教学条件,上好每一节信息技术课
在广大农村中学,学生初步接触计算机总是有很强的好奇心,再加上部分学生在校外接触到的、听到的,看到的电脑游戏,游戏很适合少年儿童的兴趣;他们往往对课本中的知识性问题不能产生兴趣,只是找计算机中即那些精美的图片,或小游戏。对于这一点,我们应该做大量的宣传教育,从正面引导学生,让他们知道学好信息技术课,不能仅仅停留在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上,还要正确的领会学习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意义和在未来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3.创设和谐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情趣
信息技术教学中,由于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差异,加上有的学生因顾及到自己的语文、数学等主科成绩的不理想,总会存在着担心、畏惧等心理倾向,部分胆小的学生因此产生压力。要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热情,就必须鼓励诱导学生,创设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情趣。如在教《指法训练》这一课时,我让学生通过指法游戏软件进行练习,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和好奇心。还进行了指法和指法游戏的比赛等形式多样的练习,紧扣学生心弦,使他们在玩中练,练中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情趣。
4.运用类比迁移,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知识。教师通过类比法让学生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背景,对新知识进行认识和编码,从而建构自己的理解,也就比较容易掌握新知识。如在讲授计算机硬件结构和工作原理时,把它与工厂生产过程进行类比,调度室相当于控制器,生产车间相当于运算器,仓库相当于存储器,原材料购进相当于输入设备,成品运出相当于输出设备,调度室对原材料和成品的需求进行规划,安排生产,储存,运输;相当于控制器对输入输出设备进行控制,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和数据到运算器中进行运算,再把运算结果存回存储器,需要时从存储器中取出运算结果送往输出设备。
5.认真观察教学对象,培养学生操作能力
对象的方法与理论在计算机科学中有着非常巨大应用,它被认为是计算机科学中的最重要方法之一。其实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是通过对一个个对象的认识来实现的。在教学中,通过对Windows中不同元素进行类似的处理,有利于学生对各种操作对象统一认识,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如在文件类型教学中,可以把文件比作不同种类的动物或植物,也可以看成一个对象,它有文件名、文件类型、大小、最后修改的日期时间、图标、打开的应用程序、只读、存档、隐藏等属性,不同类型的文件也要有相对应的应用程序窗口才能打开。在教学中,多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现不同文件类型的图标和扩展名不同,它的内容也不同,教师再通过打开各自应用程序窗口,让学生完全明白不同文件它处理的对象是不同的,使学生对不同对象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培养了学生循序渐进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操作计算机的能力。
6.设置教学问题,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依靠教师,而实践操作却很大部分需要学生自行解决,在教学中设置相关任务,通过自主操作、集体讨论,解决问题,这是信息技术课教学常用的方法。跟其它学科相比,软件的操作变化多端,而且这些操作之间常常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所以如果仅仅单独的罗列这些基本操作会使学生感到无所适从。如果教师通过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来把这些操作串接起来讲解,学生就容易接受和掌握,在实际操作中碰到类似的问题就能自己去分析解决。例如在Word文字处理综合练习时,教师可以提出事先打印分发一篇文章,设置相关问题,如标题的排版,文字的修改,段落的连接,分段,段落调整,段落排版,调整字间距和行间距,设置打印页面等等问题,让学生通过上机,依靠集体力量,自行讨论解决任务。
7.充分组织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每学期我都会搞几次单科竞赛活动,对成绩好的学生可吸收进入微机小组进行重点培养。对小组成员定期考试优胜劣汰。还可进行同专业、同学年,班与班的微机竞赛活动或不同年级的竞赛活动。另外,还可和其他院校进行微机知识竞赛和交流,相互取长补短,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丰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8.整合学科,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计算机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把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因此,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自觉做到学有所用。如在教学Word时,结合学生实际,让他们用计算机进行作文创作、修改等;教学画图软件时,让他们配合美术课,进行实际的绘画;在教学上网时,结合自然、语文、社会等学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识……这样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过程中完成其他学习任务,让学生感到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培养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增长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我深切感受到,教师务必千方百计地激发和保持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并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才能使我们的计算机教育更上一个台阶;也要随着时代的进步、软硬件的更新、教学对象的差异的变化而变化,不断探索,改革创新,找到符合学生学习发展的教学新路,使计算机教育更适应学生的发展。
一、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极端发达的时代,当前的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主要由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两大部分组成。但由于实际条件的限制,落后的农村学校目前还存在以下三个主要困难:
1.硬件设备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求,管理不善
由于硬件设施极不完备,因此对操作能力训练这一部分往往还存在极大的欠缺,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限制着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和发展。同时由于学生地处农村,很多学生是升入初中后才有机会接触到计算机,计算机基础知识相当薄弱。所以在使用时,对计算机破坏现象非常严重。加上农村学校资金比较短缺,维修相当困难。此外,有的学校领导重视力度不够,计算机物件容易造成流失。
2.农村初中信息技术师资严重不足,管理人员短缺
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大多数农村初中的信息技术教师严重不中足,真正是计算机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很少,很多学校是临时找一两个教师来上课,这种教师本身对计算机知识掌握就少,所以,一上课就让学生到机房自己玩计算机,这样很难教好学生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的操作能力,以至很多学生学了三年,都不知道如何使用计算机。
3.生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课堂管理难度很大
农村中学计算机数量不多,课时安排少,间隔周期长,这节上的内容等到下节课再提问时学生都忘记了;也有的学生家庭有电脑,在父母的教育下有很好的基础。这样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层次差异明显,课堂教学难度很大。我曾让一位七年级的学生演示“关闭计算机”的全过程,可这位学生只是关掉了显示器的电源,后经询问,大约1/4的新生都认为在显示器上看不到东西就等同于关掉计算机了。看似简单的操作,却难倒了众多学生,可见,农村初中学生的信息技术的底子薄,甚至是一无所知,完全有必要从“0”学起。
二、改进农村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的相关对策
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特点,探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整体教学效率是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所面临的一个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现就我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做法:
1.认真去了解所教学生的真实信息技术知识水平
由于地区差异性,发达地区早已开展多年的信息技术教育,而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目前还没有解决基本的信息技术教学条件问题,很多学生小学阶段都没有很好地接受信息技术教育。因此,学生刚升入初中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真实信息技术知识水平,根据了解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把接触过电脑的和没有接触过的学生平分在每一组,让他们互相带动。然后根据学生的分组情况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
2.因地适宜地充分利用现有教学条件,上好每一节信息技术课
在广大农村中学,学生初步接触计算机总是有很强的好奇心,再加上部分学生在校外接触到的、听到的,看到的电脑游戏,游戏很适合少年儿童的兴趣;他们往往对课本中的知识性问题不能产生兴趣,只是找计算机中即那些精美的图片,或小游戏。对于这一点,我们应该做大量的宣传教育,从正面引导学生,让他们知道学好信息技术课,不能仅仅停留在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上,还要正确的领会学习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意义和在未来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3.创设和谐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情趣
信息技术教学中,由于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差异,加上有的学生因顾及到自己的语文、数学等主科成绩的不理想,总会存在着担心、畏惧等心理倾向,部分胆小的学生因此产生压力。要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热情,就必须鼓励诱导学生,创设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情趣。如在教《指法训练》这一课时,我让学生通过指法游戏软件进行练习,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和好奇心。还进行了指法和指法游戏的比赛等形式多样的练习,紧扣学生心弦,使他们在玩中练,练中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情趣。
4.运用类比迁移,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知识。教师通过类比法让学生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背景,对新知识进行认识和编码,从而建构自己的理解,也就比较容易掌握新知识。如在讲授计算机硬件结构和工作原理时,把它与工厂生产过程进行类比,调度室相当于控制器,生产车间相当于运算器,仓库相当于存储器,原材料购进相当于输入设备,成品运出相当于输出设备,调度室对原材料和成品的需求进行规划,安排生产,储存,运输;相当于控制器对输入输出设备进行控制,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和数据到运算器中进行运算,再把运算结果存回存储器,需要时从存储器中取出运算结果送往输出设备。
5.认真观察教学对象,培养学生操作能力
对象的方法与理论在计算机科学中有着非常巨大应用,它被认为是计算机科学中的最重要方法之一。其实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是通过对一个个对象的认识来实现的。在教学中,通过对Windows中不同元素进行类似的处理,有利于学生对各种操作对象统一认识,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如在文件类型教学中,可以把文件比作不同种类的动物或植物,也可以看成一个对象,它有文件名、文件类型、大小、最后修改的日期时间、图标、打开的应用程序、只读、存档、隐藏等属性,不同类型的文件也要有相对应的应用程序窗口才能打开。在教学中,多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现不同文件类型的图标和扩展名不同,它的内容也不同,教师再通过打开各自应用程序窗口,让学生完全明白不同文件它处理的对象是不同的,使学生对不同对象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培养了学生循序渐进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操作计算机的能力。
6.设置教学问题,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依靠教师,而实践操作却很大部分需要学生自行解决,在教学中设置相关任务,通过自主操作、集体讨论,解决问题,这是信息技术课教学常用的方法。跟其它学科相比,软件的操作变化多端,而且这些操作之间常常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所以如果仅仅单独的罗列这些基本操作会使学生感到无所适从。如果教师通过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来把这些操作串接起来讲解,学生就容易接受和掌握,在实际操作中碰到类似的问题就能自己去分析解决。例如在Word文字处理综合练习时,教师可以提出事先打印分发一篇文章,设置相关问题,如标题的排版,文字的修改,段落的连接,分段,段落调整,段落排版,调整字间距和行间距,设置打印页面等等问题,让学生通过上机,依靠集体力量,自行讨论解决任务。
7.充分组织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每学期我都会搞几次单科竞赛活动,对成绩好的学生可吸收进入微机小组进行重点培养。对小组成员定期考试优胜劣汰。还可进行同专业、同学年,班与班的微机竞赛活动或不同年级的竞赛活动。另外,还可和其他院校进行微机知识竞赛和交流,相互取长补短,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丰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8.整合学科,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计算机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把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因此,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自觉做到学有所用。如在教学Word时,结合学生实际,让他们用计算机进行作文创作、修改等;教学画图软件时,让他们配合美术课,进行实际的绘画;在教学上网时,结合自然、语文、社会等学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识……这样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过程中完成其他学习任务,让学生感到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培养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增长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我深切感受到,教师务必千方百计地激发和保持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并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才能使我们的计算机教育更上一个台阶;也要随着时代的进步、软硬件的更新、教学对象的差异的变化而变化,不断探索,改革创新,找到符合学生学习发展的教学新路,使计算机教育更适应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