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均衡发展是国家推进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发展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多年来,我国为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但城乡之间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目前当务之急是在县域内,加快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均衡发展的政策保障性机制。
一、加大政府投入,建立合理的经费倾斜机制
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落实以来,中小学教师工资从乡镇集中到县财政统一发放,教师工资的保障性有所加强,县域内教师同工同酬,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经费的均衡配置。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标准偏低,乡镇中小学生人均公用经费的不足却是事实,当地政府对教育的投入甚微。改变义务教育经费短缺状况最主要其实也可以说是最根本的途径就是要政府增加投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中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使农村中小学达到国家规定的最基本的办学标准,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足额发放,同时向贫困乡镇薄弱学校倾斜。通过设立薄弱学校建设专项资金,做到薄弱学校建设资金优先安排,重点保证,努力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
二、坚持因地制宜,构建开放的办学管理机制
在加大政府对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同时,一方面要保障原有的教育资源不流失,不浪费,经过整合并不断扩大成为优质资源;另一方面要结合本地实际拟订出符合学校发展的科学规划并请专家予以论证。传统的基础教育体制过于封闭,管理模式相对滞后,管理效率不高,办学质量低下,工作当中因此出现了各种困难。我们从事教育行政管理工作的领导者特别是中小学校长要突破学校院墙,从狭窄、封闭的体制中解放出来,转变观念,大胆创新,与社会进行有效沟通,让社会了解学校的困难和需要,引导社会各方面积极投资,拓宽办学渠道。可借他山之石,他人之才,造峰填谷,谋求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农村基础教育的出路在发展,而唯有开放办学,才能使基础教育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搭建交互平台,创立教师流动的长效机制
农村教师队伍数量和质量均亟待提高。为解决农村学校师资不足、水平不高的问题,首先,要加强对音乐、体育、美术、英语、计算机等师资薄弱课程的新课标培训,提高广大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和实施新课改的能力。其次,可建立中青年教师定期流动制,优秀教师巡回授课制,紧缺教师的跨校走教制,保障农村薄弱学校的学生享受优质教育的权利。此外,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出台优惠政策,建立农村教师津贴制度,即让在边远贫困学校工作的教师工资对应高于城镇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还可在职称晋级、提拔、聘用、评优等方面给予优惠待遇,鼓励城区教师下乡支教,进一步激发教师队伍的活力,实现师资力量的均衡。
四、强化政府行政力,完善监督评估机制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校与学校之间必须均衡,不能某几所学校办学条件十分优越,而大多数学校条件平平。鉴于各地经济状况和教育水平的现实差异,县教育行政部门应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教育发展实际,制定办学条件标准,同时,还要加强对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的监督评估,努力缩小城乡、乡镇之间的差距,有效规范中小学的办学行为。
当地政府对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要负起责任,要在财政体制和教育体制深化改革上做好文章,把这项工作与政府主管行政领导的政绩考核挂钩,建立完善的政府问责制度,加大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力度。
推进农村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任务。发展的道路没有止境。广大教育工作者要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探索新途径,完善教育功能,为农村基础教育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和谐社会、提高全民素质的崇高目标不懈奋斗。◆(作者单位:江西省彭泽县定山中心完小)
一、加大政府投入,建立合理的经费倾斜机制
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落实以来,中小学教师工资从乡镇集中到县财政统一发放,教师工资的保障性有所加强,县域内教师同工同酬,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经费的均衡配置。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标准偏低,乡镇中小学生人均公用经费的不足却是事实,当地政府对教育的投入甚微。改变义务教育经费短缺状况最主要其实也可以说是最根本的途径就是要政府增加投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中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使农村中小学达到国家规定的最基本的办学标准,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足额发放,同时向贫困乡镇薄弱学校倾斜。通过设立薄弱学校建设专项资金,做到薄弱学校建设资金优先安排,重点保证,努力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
二、坚持因地制宜,构建开放的办学管理机制
在加大政府对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同时,一方面要保障原有的教育资源不流失,不浪费,经过整合并不断扩大成为优质资源;另一方面要结合本地实际拟订出符合学校发展的科学规划并请专家予以论证。传统的基础教育体制过于封闭,管理模式相对滞后,管理效率不高,办学质量低下,工作当中因此出现了各种困难。我们从事教育行政管理工作的领导者特别是中小学校长要突破学校院墙,从狭窄、封闭的体制中解放出来,转变观念,大胆创新,与社会进行有效沟通,让社会了解学校的困难和需要,引导社会各方面积极投资,拓宽办学渠道。可借他山之石,他人之才,造峰填谷,谋求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农村基础教育的出路在发展,而唯有开放办学,才能使基础教育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搭建交互平台,创立教师流动的长效机制
农村教师队伍数量和质量均亟待提高。为解决农村学校师资不足、水平不高的问题,首先,要加强对音乐、体育、美术、英语、计算机等师资薄弱课程的新课标培训,提高广大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和实施新课改的能力。其次,可建立中青年教师定期流动制,优秀教师巡回授课制,紧缺教师的跨校走教制,保障农村薄弱学校的学生享受优质教育的权利。此外,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出台优惠政策,建立农村教师津贴制度,即让在边远贫困学校工作的教师工资对应高于城镇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还可在职称晋级、提拔、聘用、评优等方面给予优惠待遇,鼓励城区教师下乡支教,进一步激发教师队伍的活力,实现师资力量的均衡。
四、强化政府行政力,完善监督评估机制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校与学校之间必须均衡,不能某几所学校办学条件十分优越,而大多数学校条件平平。鉴于各地经济状况和教育水平的现实差异,县教育行政部门应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教育发展实际,制定办学条件标准,同时,还要加强对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的监督评估,努力缩小城乡、乡镇之间的差距,有效规范中小学的办学行为。
当地政府对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要负起责任,要在财政体制和教育体制深化改革上做好文章,把这项工作与政府主管行政领导的政绩考核挂钩,建立完善的政府问责制度,加大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力度。
推进农村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任务。发展的道路没有止境。广大教育工作者要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探索新途径,完善教育功能,为农村基础教育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和谐社会、提高全民素质的崇高目标不懈奋斗。◆(作者单位:江西省彭泽县定山中心完小)